二、虫害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613
颗粒名称: 二、虫害防治
分类号: F307.2
页数: 2
页码: 185-186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据1981年普查,平潭森林主要害虫有8目41科111种。木麻黄主要害虫有木毒蛾,黑松主要害虫有松毛虫,为害相思树的有大绿金龟子、绿鳞象虫甲、褐刺蛾等。
关键词: 平潭 林业 经济

内容

据1981年普查,平潭森林主要害虫有8目41科111种。木麻黄主要害虫有木毒蛾,黑松主要害虫有松毛虫,为害相思树的有大绿金龟子、绿鳞象虫甲、褐刺蛾等。
  (一)木毒蛾防治木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木麻蛾属。其幼虫食取小枝,小枝食光,啃嫩枝表皮,严重的食光成片林子,状如火烧。被害植物除木麻黄外,还有相思树、黑荆等21科39种林木和果树。平潭的木毒蛾危害发现于1971年,当时木麻黄受害面积仅13.3公顷。至1975年,受害面积达3073.3公顷;1979年达3506.6公顷。
  县林业部门在防治森林虫害的过程中,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做好病虫害的测报工作,制定防治措施,并积极研制白僵菌。1975年4月30日至5月25日,县林业局用自己研制生产的松毛虫菌种白僵菌和木毒蛾菌种白僵菌90公斤,在国营林场和流水、潭东、敖东等林场100公顷防护林进行放菌试验,木毒蛾死亡率达82.2%-99.6%0 1979年4月,采用飞机放菌防治。全县划分6个作业区,共飞行44架次,航时24时59分,撒放白僵菌粉20957公斤,防治面积2800公顷,木毒蛾总死亡率达60.7%---79.2%,平均死亡率为66%0卵块密度下降31.9%0 1981年4月,第二次采用飞机放菌防治木麻黄木毒蛾,共飞行20架次,防治面积2533公顷,用药9500公斤,防治后林间每公顷木毒蛾幼虫骤减22.5倍。
  1982年以后,采用担架式机动喷粉器在每年4月中旬对全县9个乡、镇、场,34个行政村、工区的2000公顷防护林片进行逐片喷撒白僵菌粉。
  1992年,白青乡东占等村木麻黄木毒蛾成灾,并波及全县,严重受灾面积达113.3公顷。当年采用生物粉剂、化学药剂、人工捕杀卵蛹相结合办法防治,计喷撒白僵菌粉剂3000公斤,防治1593.3公顷;喷撒速灭杀丁化学药剂,防治面积53.33公顷。发动全县学生、群众采摘蛹、卵和捕杀毒蛾计5.2万公斤。经过全县97个点的调查,越冬卵块平均每株为3.24块,比1991年的每株4.985块下降33.7%,使1993年的卵块平均密度降到每株0.5块以下。
  1993年底,县林业局再次对全县疫区进行摸底调查,并组织专业队进行生物和化学防治,共防治木麻黄虫害面积1160公顷。与此同时,县政府组织人工采卵,摘除纯木毒蛾卵块3200公斤。经省、市组织验收,认定发生率为31%,防治率为81.8%,监测率100%,检疫率为95%,四率均达到或超过省定指标。
  1995年春,喷撒白僵菌1500公斤,粉炮3000粒,防治木麻黄虫害面积1100公顷。
  (二)松毛虫防治松毛虫是马尾松、黑松的主要害虫,属鳞翅目枯叶科松毛虫属,每年繁育三代。民国21年(1932年),平潭马尾松林发生松毛虫为害,几年内,马尾松几乎全部死亡。1967年,君山、北N、流水、潭城等地区,发现黑松零星受害;至1982年末,全县有3000公顷黑松受松毛虫不同程度危害,严重地带黑松针叶全被吃光。
  1983年3月,在大练、君山、北厝等地用白僵菌防治,虽遏制虫害,但不彻底。1984年3月中旬,采用飞机喷菌防治,全县划分4个作业区,共飞行10架次,用菌粉3500公斤,防治面积3000公顷。4月8日检查治虫效果,仅在大练乡4个村林片中查到3条活虫、1条发白僵虫,其他各乡均未发现松毛虫。
  1995年10月,应用PAIR菊Wa和速灭杀丁,在芦南和大中两处防治湿地松松毛虫虫害40多公顷。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