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饲养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55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饲养管理
分类号: S8
页数: 2
页码: 165-166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对猪、牛、羊、家兔、家禽饲养的情况。
关键词: 平潭 畜牧 发展

内容

一、生猪饲养民国时期,农家多以糠A菜叶、残汤剩饭养猪,生长期为一年或一年多,毛重可达100公斤左右。50年代后,推广良种猪,政府鼓励农民养猪,由集体分给农民饲料地或分配IN料粮。1957年,存栏数达2.07万头。
  公社化初期,提倡集体养猪,全县办场157处,因生产瞎指挥,刮“共产风”,以及管理不善,后多倒闭。1961年生猪存栏数仅3209头。
  1962年后,贯彻执行“以私养为主,公私养并举”的方针,鼓励农民私人养猪,由生产队拨给饲料地和补给饲料粮,实行生猪派购,并开放猪肉自由市场。生猪饲养量大幅度回升,1966年全县猪存栏数达3.85万头。
  “文化大革命”时期,取消自留地、饲料地,关闭猪肉自由市场,挫伤了农民养猪积极性,1970年全县猪存栏仅有2.52万头。1979年后,随着农村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积极扶持养猪重点户、专业户、联合体,1985年生猪存栏达5.27万头。1990年后,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1995年生猪存栏4.72万头。
  二、牛饲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耕牛实行保护和发展政策,数量逐年增加,1955年耕牛存栏6203头。1957年后,私有耕牛折价人农业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搞“一平二调”,群众养牛积极性受挫,饲养数量逐年下降,1961年存栏数仅3624头。“文化大革命”期间,耕牛存栏数徘徊不前。1978年,全县耕牛存栏数4867头。1980年以后,耕牛归农民个人承包饲养或联户饲养,数量激增,至1995年存栏数达8838头。
  三、羊饲养平潭山羊采取放牧方式饲养,人冬及早春季节补喂草料。1949年存栏1681头。50年代,为减少放牧时对农作物和林木的糟踏,政府部门不提倡发展养羊。1961年全县存栏857头。1978年以后,取消限制,山羊饲养量逐年上升,1987年山羊存栏2.04万头,为历年最高水平。此后,因养羊效益低,饲养量下降,1995年存栏1.55万头。四、家兔饲养养兔不普遍,多是农家自养自食。1958年末全县兔存栏1.2万只,以肉兔为主。70-80年代,福建省生物药品厂收购肉兔,养兔盛行。其间,年饲养长毛兔2000-5000只,因兔毛质量差,价格低,1990年后很少饲养。1995年末兔存栏1890只。
  五、家禽饲养平潭饲养家禽,以鸡、鸭为主,鹅极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因采取传统方式饲养,效益甚微,故有“斤鸡斗米”之说。1950年后,家禽饲养业逐步发展,1957年家禽存栏5.49万只,1967年末存栏7万只,“文化大革命”期间,家禽生产受到限制。
  1981年以后,县内开始涌现一批养鸡、养鸭专业户和联合体,畜牧兽医站推广科学配方的混合饲料,增强免疫力,提高成活率,同时,改进饲养方法,鸡鸭饲养量大增。1995年,全县饲养鸡鸭1000只以上专业户有54户,年饲养10万只以上。当年全县家禽存栏数为29.5万只。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