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植物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53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植物保护
分类号:
F301
页数:
3
页码:
162-164
摘要:
本段介绍了主要病虫害和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
平潭
农业
经济
内容
一、主要病虫害 (一)甘薯甘薯病害有蔓割病、疮痂病、丛枝病、黑斑病、软腐病,虫害有小象鼻虫、茎螟、麦蛾、斜纹夜蛾、旋花天蛾、潜叶蛾、金龟、红蜘蛛等。
小象鼻虫是甘薯主要虫害,1958-1962年甘薯年均被害率达8.9%,最高达13.8%,1965年全县推广综合防治技术,被害率下降到0.37%.1985年,全县发生小象鼻虫害1.3万亩,被害率16.1%,1995年发生0.7万亩,被害率11.1%, 蔓割病、疮IS病、丛枝病是从闽南购买薯苗时传人并在70年代开始蔓延,成为甘薯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甘薯产量。1984年全县发生甘薯蔓割病3.9万亩、疮I&病3.0万亩、丛枝病0.1万亩。1985年后推广抗病良种,使病害发生率大为降低。1995年全县发生蔓割病0.27万亩、疮go-病0.23万亩,丛枝病少见。
(二)麦类麦类病害有赤霉病、锈病、黑穗病、白粉病,主要虫害有蚜虫和粘虫。1965年全县发生小麦锈病0.62万亩。70年代后,由于重视种子的消毒处理和推广抗病品种,上述病害得以有效控制。
(三)水稻水稻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主要虫害有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稻蓟马、稻粘虫。
常年发生、危害较严重的有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为间歇性暴发。80年代以前螟虫害以三化螟为主,1984年稻飞虱肆虐,全县水稻种植0.46万亩,受害0.33万亩。90年代以后水稻虫害以二化螟为主。
(四)花生花生病害有叶斑病、青枯病、锈病,虫害主要有蚜虫、VRO、红蜘蛛、棉铃虫。1983年全县发生蚜虫1.2万亩。1986---1988年,!WM为害损失率平均达5%,全县年均损失花生400吨。1995年发生各种病害2.5万亩,以锈病、叶斑病、青枯病为主。
(五)西瓜西瓜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炭疽病和蚜虫。1990年芦洋乡西瓜枯萎病达2000亩。
二、病虫害防治 1958年,开始配备植保专业技术人员。1963年1月成立平潭县病虫测报站,配员4名。同年开始对小象鼻虫的生活习性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研究。1967年对甘薯潜叶蛾进行室内饲养研究。1973年设立县中心测报站及中楼、敖东公社2个测报点,各配员2人,每个生产大队还配备1名病虫测报员。1973-1977年分别对甘薯主要病虫茎螟及蔓割病进行系统研究。1994年配备植保技术人员5人(其中农艺师2人),并在中楼、敖东设测报联系点。1995年,全县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达4万亩。
农业防治包括实行轮作、清洁田园、耕翻土壤、选用抗病虫品种及加强田管等措施。甘薯黑斑病、花生枯萎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群众常采用隔年或三年轮作措施,在甘薯收获后及时处理臭薯和田边残株,并及时冬翻。在栽培方面,采用施坑心沙及中耕培土防甘薯小象鼻虫;高剪苗防止黑斑病从苗地带人大田;及时清除田间病苗防止病害蔓延。
物理机械防治50年代,在甘薯小象鼻虫发生危害时,普遍采用人工捕杀措施。1965年全县诱捕小象鼻虫1700万只。1973年全县装配黑光灯50盏,点灯诱杀甘薯、水稻害虫。1979年诱捕6900万只(约60.5公斤)。80年代后,采用诱杀已不多见。
化学防治从1955年开始少量使用农药喷杀害虫。1958年全县农药用量20吨,以有机氯“666”粉为主。1959-1970年,年用量10-40吨。1971年,农药用量急剧增加,到1983年,全县使用量111吨。1984年以后,由于控制使用有机氯农药,化学农药用量下降。全县常年使用的有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以杀虫杀螨剂使用量为多。1994年,全县使用农药43吨,其中有机磷农药33吨,菊脂类0.2吨、杀菌剂0.2吨、除草剂9吨。1995年,全县使用农药89吨。
生物防治50年代,在薯地放鸡鸭啄食天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幼虫。70年代起还推广应用8010粉剂(白僵菌)防治甘薯小象鼻虫、茎螟等,同时注意保护害虫天敌资源。据县病虫测报站调查,平潭有害虫天敌6类20多种。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