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垦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49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垦荒
分类号: F301
页数: 2
页码: 154-155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民国32年(1943年),福建省农林处开垦芦洋荒埔,由于投入人力有限,且缺乏有效的防风固沙措施,开发成效甚微。
关键词: 平潭 农业 经济

内容

民国32年(1943年),福建省农林处开垦芦洋荒埔,由于投入人力有限,且缺乏有效的防风固沙措施,开发成效甚微。
  1957年12月,成立开发芦洋埔指挥部,日投人民工3000多人。次年,建成主干道一条长6050米,辅助田间道14条,长1.52万米,累计占地263亩;支沟长31280米,占地128亩;同时,在芦洋埔北面长江口建防沙堤一条长4530米,在防沙堤后营造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带,共造林1059亩;在埔西沿海低洼地筑防潮堤,长3330米,高1.5米。开发芦洋埔历时5年,投工265.6123万工日,挖筑土石55.7453万立方米,至1969年底,共造林1.5万亩,开发耕地7000亩,国家共投入资金510多万元。1960年2月,在全县掀起开发“万宝山”的群众运动,先后在芬尾、东占、港东、芦洋埔、龙凤头等5片大沙埔和潭城的沙丘,以及平原的桃花寨、鹿楼岭、北厝的跨海山、流水的青岐山、港西山、铁头山、贴奶山、潭城的莲花山、猴仔山等大小21座荒山秃岭开发荒山荒沙48393亩。1963年后,县政府和各公社组织群众,先后开发连九埔、龙凤头埔、燕下埔、上攀湖、七里埔等沙埔,共开发荒地14250亩。
  1966年7月,全面开发海滩地,县政府先后动员潭东、屿头、苏澳、流水、平原、东庠、南海、大练、敖东等9个乡镇和苏澳运输社、竹屿搬运社、县建筑社、县良种场、县拖拉机站等单位的群众移民垦荒,计开垦耕地20838亩,造林2000亩,保护周围耕地5000多亩。
  70年代初,全县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继续开垦荒滩荒地。1972-1974年,全县共开垦滩地荒地6639亩。
  1979年3月动工围垦幸福洋。1982年后,遵照“宜渔则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将东段高滩区4000亩垦为农林区。1988-1992年,全县开发荒埔、增加耕地3128亩。至1995年40年间,全县新增耕地3.7万亩。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