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刺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382
颗粒名称: 一、流刺网
分类号: F307.4
页数: 2
页码: 128-129
摘要: 本段介绍了刺网作业的结构分类。
关键词: 平潭 渔业 经济

内容

(一)蟹镰明万历年间,澳前斗垣村已从事蟹g作业。民国11年(1922年),全县产梭子蟹125吨。1950年全县84个作业单位,网片558张,产量600吨。1955年有111个作业单位,网片777张,产量1063吨。1965年有114个作业单位,网片5821张,产量1255吨。1975年有140个作业单位,网片8960张,产量1027吨。70年代秋汛转移浙江洞头渔场生产。1980年南海乡14个作业单位首先转移浙江嵊山渔场生产,产量98吨。随后每年都有100-200个作业单位转移嵊山渔场生产,1990年有219个作业单位,网片25448张,产量2356吨。1991年以后转向花N笼捕梭子蟹,产量高,花工少,效益好,从此结束了长带形蟹蠊的生产历史。
  (二)黄瓜蠊清道光年间,丰田下村渔民首创黄鱼缣流刺网,并转移浙江北麂渔场生产。民国8年,全县产黄鱼499吨。1950年全县有黄鱼镰140个作业单位,网片1.05万张,产量1490吨。1980年全县有209个作业单位,网片12286张,产黄鱼1188吨,作业单产最高达20吨。
  1985年减少为98个作业单位,网片12395张,产黄鱼519.95吨。此后因捕捞过度,产量锐减,黄鱼蠊作业逐步转为其他作业。
  (三)鱼昌鱼镰鲳鱼蠊属单重流刺网作业,汛期4-8月。作业海域:20-60米水深的闽中、闽东、浙江渔场。捕捞对象:鲳鱼、黄鱼及其他鱼类。1949年全县有8艘,网片480张,产量160吨;1953年10艘,网片560张,产量76吨。1956年试验尼龙丝网效果好。1960年全县33艘,1965张网片,产量212.7吨。70年代后大机围兼作鲳鱼缣,1973年产量208吨;1980年全县38艘,产量198吨。鲳鱼虽然捕获量减少,但经济价值高,所以仍然坚持生产。1995年产量633吨。
  (四)白鳓镰白VA是单片流刺网作业。渔汛2-6月,其中3-4月为盛产期。1949年产量492吨;1955年产量898.8吨;1956年夏有87个作业单位转移浙江洞头、北麂渔场生产,产量131吨。1957年105个作业单位,网具8400片,产量1084吨;其中有8个作业单位转移浙江洞头、北A渔场生产,产量34吨。1965年产量2475吨,是历史最高的年份。随后逐年减少,1975年产量204吨,比1965年减少91%080年代中期以后,白Al鱼基本消失,该作业随之转变。
  (五)马鲛镰明万历年间,斗垣村有马鲛fo1958年采用多层捕马NZ鱼。1983年春汛,引进台湾网具,经改装成为疏目马鲛流刺网,全县5个单位出海20多天,捕马1025吨。1984-1985年全县有15个作业单位,产量100吨;1995年无专业作业单位。
  (六)龙虾镰 1979年3月引进龙虾缣作业,在澳前镇的澳前、南赖等村推广。作业多在水深20-35米的暗礁区,以缠络方式捕获龙虾,此外还兼捕石斑鱼、鲷鱼和其他鱼类。捕获期5-8月份,旺汛6-7月份。1985年全县有20多个生产单位,1995年增至30多个,产量5-7吨。
  (七)乌母缣系鲻鱼流刺网,主要捕捞浅海鱼类,故又称港底fro1949年全县有乌母蠊船3艘、网15片。1957年发展至41艘205片,每作业单位年产量1--2吨。1980年鲻鱼刺网船30艘,年产量28吨。1985年有140艘,年产量160吨,单船最高10吨。1988年有149艘,产量178吨。1995年合其他f仔船有250艘,产量1662吨。·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