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构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21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构造
分类号: P536
页数: 3
页码: 74-76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属华夏构造体系。
关键词: 平潭 地质 地层

内容

平潭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属华夏构造体系。
  在区域构造上,平潭位于武夷一戴云复式隆折带东侧的闽东南沿海变质带,东与台湾海峡沉降带相邻。通过卫星遥感信息处理,认为平潭地质构造背景,属于平潭一东山逆冲一推覆构造带,其基底由前泥盆纪变质岩和印支一燕山早期构造层组成,受燕山早期至晚期大规模构造一岩浆活动的改造,形成以燕山晚期为主的火山构造和断裂构造格局,成为比较完整的以花岗岩为主体的构造块体。
  根据福建省卫星影像地震构造显示,平潭县处于福建省最大的活动断裂构造带北北东一北东向的长乐一诏安带的东北端。长乐一诏安断裂带的主断裂形迹大致沿闽江口一长乐一福清、惠安、泉州、厦门至漳浦、诏安一线出露,总长度大于350公里,宽度约40公里,总体走向为北北东向。该断裂形成于燕山期,明显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喷发活动。长乐一诏安带的东侧两条活动断裂穿过海坛岛域内:第一条为平潭县东南一东山县兄弟屿断裂线,位于离大陆30公里,水深40-50米等深线附近的海域,断裂线状界面清晰。第二条为平潭县平原乡一东山县澳角断裂线,切过海湾,是沿海丘陵岛屿链带和平原台地区的界域。平潭北部海域诸岛,又受福建北西向活动的断裂带南平一福州断裂控制,呈条带状排列。
  除上述的构造线外,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区域性断裂有平原一高山断裂及平潭岛东侧的滨海断裂。这些次级断裂均发育在燕山期火山熔岩和花岗岩中,并以近乎平行的方式展布。
  平原一高山断裂该断裂出露于平潭岛北部平原,经过海坛海峡至福清高山一带,断裂成群出现,地表可见长度5-10公里,总长达36公里以上。在平原附近可见两条呈北东40度走向断层平行出露,中间被第四纪w盖,倾向北西,倾角60-80度。该断裂自燕山晚期形成后,还多次发生活动,但在晚更新世时期基本停止活动而进入侵蚀风化作用时期。
  平潭东侧滨海断裂该断裂大致沿福建滨海50米等深线分布,总体走向北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较陡,由数条呈雁列式排列的压扭性断裂组成,总长度大于400公里,宽度约12公里。断裂形成于燕山晚期,在喜山期仍有明显活动,至第四纪断裂活动有所减弱。该断裂中南地段,曾多次发生中强地震,说明该断裂是福建沿海最主要的地震断裂。
  通过对断裂活动产物形成年代鉴定,平潭断裂活动年代以第四纪中更新晚期为主,即大约在距今12-27万年间有过明显活动,至全新世(1.0万年)趋于稳定。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