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385
颗粒名称: 统计工作
分类号: C829.2
页数: 2
页码: 282-2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厦门市经济管理统计工作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完成1%人口抽样调查、《厦门市统计规定》弥补现行法律体系空白、围绕工作重点开展专题调研、全市各级统计监督检查全面铺开、农村统计信息网络开通运行等。
关键词: 统计工作 厦门市 经济管理

内容

【概况】 2005年,厦门市统计部门紧紧围绕厦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以数据质量为基础,以依法统计为根本,以统计服务为宗旨,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厦门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等多项统计调查任务;统计地方立法取得新突破,正式公布了《厦门市统计规定》;以统计报表网上直报为重点的各项统计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配合全市工作重点开展各项统计调查研究,统计监督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市统计局被厦门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厦门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自2004年3月24日由市政府下发《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始进入前期准备阶段,数据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整个普查工作按照《厦门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组建工作机构网络,普查过程分准备阶段(2004年3~12月)、登记阶段(2005年1~5月)、数据处理阶段(2005年2~8月)、数据评估和发布、资料开发和总结阶段(2005年9~12月)。人员、经费、办公场所等及时到位:6个区相继成立了统计普查中心或统计综合调查队,全市增加事业编制47人,选调普查工作人员2209名,安排经费1283.3万元,安排办公场所近700平方米。建立了市、区、镇(街)社区分级管理的普查网络,开展经常性的经济普查执法检查,运用简易执法程序,对经济普查中的各种违法行为予以查处。专门制定了《厦门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质量控制工作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各阶段的工作特点采取侧重点不同的质量控制措施。经济普查数据质量通过国家和省经普办的抽查确认,误差仅5‰左右,全市经济普查工作得到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表彰。
  【完成1%人口抽样调查】 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在宣传、公安、计生等部门的支持协作下,顺利完成了1 %人口抽样调查任务。此次调查的数据时点是2005年11月1日零时,入户登记时间是2005年11月1~10日。为提高调查数据对各区的代表性,在制定调查方案时,适量扩大了调查样本量,全市220个调查小区被确定为调查点,被调查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超过3%。按时完成了入户登记工作,并顺利通过国家质量抽查和省级质量验收,总项目差错率为0.06‰,远低于3%。的控制标准。
  【《厦门市统计规定》弥补现行法律体系空白】 《厦门市统计规定》由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11月24日正式公布,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是在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总结厦门市统计改革与发展、统计法制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厦门现行统计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的重要地方统计法规,共6章34条,主要特点:(1)对在地统计的规定,弥补了现行法律法规的空白,为2004年开始推行的“在地统计”管理体制,实现统计调查的区域管理提供法律规范。(2)对网络直报的规定,统计行政部门建立统计联网直报系统,为统计调查对象免费提供直报专用软件,推行统计资料网络直报。(3)对民间统计的规定,规定民间统计调查实行自愿原则,不得强迫调查对象接受调查,同时应向市统计行政部门备案。(4)规范统计工作秩序,强调有关领导人和统计人员保障统计数据真实性的职责及其统计违法行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5)促进统计信息社会共享,突破原有部门之间信息不畅的局面,体现便民高效、资源共享的原则。该规定的颁布实施是厦门市统计事业发展和统计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完善了国家的统计法律体系,也完善了厦门市的依法行政法律体系。
  【围绕工作重点开展专题调研】 市统计部门围绕厦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以及市民关心的社会经济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各项统计专项调研。一是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利用统计调查网络机制,发挥统计职能特点,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行业(系统)社会服务公众满意度抽样调查”等系列问卷调查活动,对厦门市的主要测评指标进行认真测算和分析,同时将一些指标与其他城市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厦门市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差距和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和看法。二是根据厦门市工作重点开展调查。(1)围绕市民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厦门市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专题调查,形成《厦门市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报告》。(2)区划调整后,为更好地考察考评各区的社会经济建设情况,配合市效能办建立了“厦门市区级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并按照该方案测评出各区2004年绩效情况。(3)在第三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期间,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较往年扩大了调查样本量,撰写《美丽的赛事·盛大的节日——2005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调查报告》,深度剖析大赛给厦门带来的经济效应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4)针对政府及社会普遍关注的征地拆迁难问题,在集美区和翔安区开展专项调查,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在征地拆迁中的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设性意见。三是配合各职能部门开展社会经济建设领域的专项调研。与市经济动员潜力办配合补充完善2005年厦门市经济动员潜力调查数据库;协助发改委、海洋局利用现有的专业统计资料,初步界定海洋经济范围,并参与《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调研;协助市物流办建立厦门市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结合厦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初步探索一套“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试算工作;配合市假日办、旅游局完成春节、五一及十一黄金周统计预报预测工作;配合市侨办开展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投资企业调查,详细了解和掌握厦门市华资企业的现状和特点,并建立华资企业数据系统;为制定人才需求规划,配合人事部门开展非公经济领域人才抽样调查等。此外,还开展了春节后农民工来厦务工情况调查、中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专项调查、老年人收入状况调查、软件行业调查、出口退税跟踪调查等。
  【全市各级统计监督检查全面铺开】 2005年,市统计部门加大了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力度,继续在全市各区推广监督检查制度,实现了区区有检查、区区有处理的新突破。全年共对1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48家贸易餐饮企业、17家建筑企业、11家房地产企业、4家服务业企业、6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11家单位的劳动工资情况及新店镇人民政府、海沧镇人民政府开展统计检查。共查处统计违法行为75起,其中处以警告42起、罚款5起、责令改正25起、通报批评3家。
  【农村统计信息网络开通运行】 5月28日,厦门市农村基层统计信息网络开通试运行。该网络将各区统计局、镇统计站联接贯通,实现信息交换和农村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功能,并以此为平台,与《厦门农网》、《八闽农网》数据库相连接,进一步建立自村级起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库。年内,农业年报首度实现通过该网络采用网上直报方法,使农村报表从过去纸介质上报的方法过渡到无纸化上报,避免了中间环节出现人为改动的现象,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陈晓婷)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6

《厦门年鉴.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