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1144
颗粒名称: 报纸
分类号: G216
页数: 2
页码: 424-425
摘要: 本文记述2006年厦门市新闻报纸的情况。其中包括海峡网升级为厦门网、《厦门日报》“双语周刊”独立办刊、厦门日报社创办《台海》杂志、厦门晚报社领导班子调整、《海峡生活报》融资成功、《海峡生活报》组织开展多项活动等。
关键词: 厦门市 报纸 2006年

内容

【海峡网升级为厦门网】 年内,厦门日报社投入500多万元实施海峡网升级改造工程。新版海峡网9月1日成功试上线,共开通频道13个,具备了中型门户网站功能。其中网站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的“台海频道”和“报网互动频道”为实施入岛宣传和新闻价值的二次开发创造了新的平台。12月上旬,经省委宣传部批准,海峡网更名为“厦门网”,并报国务院新闻办审批确定为福建省重点新闻网站之一。
  【《厦门日报》“双语周刊”独立办刊】 1月,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正式批准《厦门日报》“双语周刊”使用外宣刊号(CN(Q)-35-0082),“双语周刊”开始走上海内外发行、全国邮发、全省订阅、本市自办发行、独立办刊的道路。独立办刊后的“双语周刊”由8版扩为16版,并按照“融汇古今中西文化,搭建沟通世界桥梁,报道八闽风云人物,聚焦经济生活热点,培育明日语言人才”的方向,力求办成一份全方位的新闻资讯杂志。上半年,该刊承办2006年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福建赛区活动,获得全国团体总分第七,初中组冠军佳绩;还获得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奥组委联合颁发的最佳组织奖,进一步扩大了厦门日报社和“双语周刊”的影响力。“双语周刊”是厦门日报于2002年10月创办的福建省唯一的一份双语副刊。
  【厦门日报社创办《台海》杂志】 8月8日,厦门日报社创办的有闽南文化特色的对台宣传月刊《台海》正式创刊。新创刊的《台海》以增进两岸人民的了解互信、增进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认同、促进闽台交流与合作为目的,以宣传中央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为宗旨,以立足两岸看台湾为基调,以报道闽台交流为特色,以新闻和评论为手段,密切跟踪海峡热点,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力求把该杂志打造成厦门市开展对台宣传的一个重要平台。《台海》杂志在厦金航线上赠阅。
  【厦门晚报社领导班子调整】 9月26日,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任命林水圳为《厦门晚报》总编辑;年底,厦门日报社聘任叶胜伟、林志勤、徐芳菲为《厦门晚报》副总编辑,聘期三年。原总编辑朱家麟任厦门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不再担任厦门晚报总编辑职务。
  【《海峡生活报》融资成功】 年内,为解决子报子刊办报资金短缺和机制陈旧问题,厦门日报社与石狮亿祥染整有限公司、泉州天祥拍卖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合资三方在厦门日报社绝对控股(占51%的股份)的前提下,共同组建海峡生活报社管委会,下设编委会和经管会。新的海峡生活报实行采编与经营分开,厦门日报社派出总编辑负责编委会工作,合作方选聘总经理负责经管会工作,同时在泉州、石狮和晋江组建相对独立的经营中心,拉开了海峡生活报打造覆盖闽南乃至海峡西岸时尚媒体的帷幕。此举不仅缓解了生活报办报经费紧张的问题,而且还为生活报带来了全新的体制和机制,带来了泉州地区的人脉和市场,为报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起到了先行先试的作用。
  (陈勇)
  【《海峡生活报》组织开展多项活动】 年内,《海峡生活报》开展“情歌对唱,情暖冬季,情侣PK大赛”大型青春男女系列活动;继续做好“孝顺之旅”活动,宣传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主旋律;和智障学校联手举办献爱心慈善活动,为小朋友送生日蛋糕,与智障小朋友一同过生日;由市文明办、市旅游局、厦门日报社共同主办,《海峡生活报》承办的“发现厦门最美乡村暨十大最美乡村评选活动”历时3个多月,取得圆满成功,在厦门掀起了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的热潮,“搜村”、“最美乡村”成为“五一”节之后厦门旅游休闲的一个关键词;推出“青春形象大使”选拔赛活动;组织“情侣周末游”活动等。该报经营策划的多项活动均取得相当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推动了营销手段的多样化。
  【《海峡生活报》改版】 10月实施改版,版数由每周的32版扩张到每周80版,全新封面,铜版纸印刷,报纸质量得到较快提升。同时,扩大报道规模,从原来的报道本市和漳州区域扩大到整个闽南地区。《海峡生活报》逐渐塑造为闽南唯一的休闲周报。
  【《海峡生活报》拓展厦门周边市场】 年内,《海峡生活报》大力开拓泉州市场。成立石狮经营中心、泉州和晋江经营中心,形成相对独立、能独当一面的集采编、发行和广告经营为一体的中心团队,报纸的宣传和影响力渗透到泉州的三大区域;发展漳州市场。与漳州有关单位深入合作,大力扩充该报在漳州的影响力,《海峡生活报》在漳州已形成一定的读者群;在龙岩组建经营管理中心,创办《今日龙岩》专刊。
  【《海峡生活报》实现低成本广告扩张】 与某广告公司以广告串换形式换取58万元的公交车车身广告和站牌广告,包括12条线路多个站牌;与石狮某广告公司友情合作,对方仅收喷绘成本,在高速路入口处挂6×18M的《海峡生活报》广告牌,总价值30万元;在石狮服装城、建联大酒店等地悬挂7×27M大型广告牌。
  【《海峡生活报》发行工作成效显著】 年内,《海峡生活报》成立发行部,对全市61幢写字楼和重点客户实行定点派送,务求到位;将报纸的零售业务铺张到各个报刊亭,已在厦门的170个报刊零售亭和泉州的90多个报刊零售亭发售。全年《海峡生活报》零售量达15000份。 (熊东)
  【《厦门商报》发行量大幅度增长】2006年,《厦门商报》发行量大幅度增长,12月1日期发数达45000份,为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长233%。其中整订数增长165%,零售从1000多份增加到12000份。全年发行收入254万元,同比增长31.24%。
  【《厦门商报》改版】 10月18日,《厦门商报》实施新一轮改版,对开改四开,改版后的《厦门商报》强化了社会新闻、民生新闻、财经新闻和台海新闻等内容,创新推出“百姓观点”、“智慧玩家”等系列独具特色的版面,彻底改变了以往报纸陈旧、落后的形象,实用性、可读性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既定的办一份平民性质新锐市民报的目标。 (张玲芳)
  【厦门海峡导报发展有限公司挂牌运营】 12月31日,厦门海峡导报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福建省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的首家试点单位,也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一项改革举措。该公司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与厦门金同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组成,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绝对控股。海峡导报社实行办报和经营两分开,公司主要经营从海峡导报剥离出来的广告、发行、印刷、电子商务等经营性业务。海峡导报仍然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报社班子成员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由集团考核任命。厦门海峡导报发展有限公司不参与办报,以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党和人民的喉舌性质。
  【海峡导报社成为复旦新闻学院教学实习基地】 8月20日,海峡导报社成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上海之外设立的全国首个“教学与实习基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凯将“教学与实习基地”牌匾授予导报。由此,海峡导报社将定期接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实习生,并不断有复旦毕业生加入导报队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有着良好的专业素质,毕业后加盟导报,将为导报的事业提供优秀人才。同时,复旦的学生也将通过导报这一教学与实习基地进一步了解厦门、了解福建、了解导报。
  【台海网正式开通】 8月25日,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海峡导报社承办的台海网(www.taihainet.com)正式开通运行。该网秉持“以华人视野看台海”的编辑方针,追求“两岸资讯,第一时间”。在新闻中心专门设立“台湾”和“两岸”两个频道,每天更新台湾岛内及两岸交流的新闻数百条,及时发布台湾政治、社会、经济等重要新闻,客观报道两岸关系最新动态及两岸交流交往信息。此外,台海网突出服务台胞内容,在“两岸”频道专门开设台胞服务中心、台企投资手册等栏目。
  台海网设有中文简体、中文繁体两个版本。年内,已开通新闻中心、生活中心20多个中文频道,共100多个栏目。新闻中心涉及厦门、“海西”、国内、国际、娱乐、体育、财经、军事等频道。在互动频道建设方面,台海网拥有民坊社区(BBS)、台海博客(BLOG)、圈友城市等频道,三者的紧密结合为网友提供了个性互动平台。自开通以来,台海网受到全国主要大型门户网站的关注,已有新浪、搜狐、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与台海网签订合作协议,国内部分新闻网站也与台海网达成新闻报道等方面的合作。
  【海峡导报社首次在金门举办两岸七夕牵手会】 9月16~17日,由海峡导报社与金门县两岸经贸文化观光发展协会共同举办的2006海峡两岸七夕牵手会第三场活动“金门温馨之旅”首次在金门成功举办。活动期间,海峡两岸近200名青年男女相会金门,通过举办沙滩BBQ、LIVEBAND透、电音PAR-TY、热舞、篝火晚会等各种交友传情、互动联谊活动,增进了相互了解。金门县长李炷烽、台湾“立法委员”吴成典等金门县知名人士到现场参加晚会。此次活动在台湾引起较大反响,台湾“中央社”、《中国时报》、《金门日报》等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做了大篇幅报道。海峡导报社已连续举办5届“七夕牵手会”。 (李妙勋)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勇
责任者
熊东
责任者
张玲芳
责任者
李妙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