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841
颗粒名称: 规划管理
分类号: TU984.2
页数: 2
页码: 52-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厦门市2006年市规划局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规划编制模式和组织模式,引导城市发展和建设,建设用地不断扩展,城市规划必须走在市场需要的前头,以发展规划主动引导城市发展,包括空间、道路、市政设施等的极限规划,有效控制城市有序发展。
关键词: 规划管理 厦门市 2006年

内容

【概况】 2006年,市规划局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规划编制模式和组织模式,引导城市发展和建设。一是规划指导、联合组织模式。对于一些有明确业主的规划建设项目,主动服务、提前介入,给予规划技术层面的指导,与业主或代建单位联合组织规划设计,将业主的定位、功能和要求结合规划研究方向体现在规划设计任务书之中。二是联合体编制模式。即邀请规划设计单位与建筑设计单位配合开展工作,既提高了规划建设项目的设计速度,又提高了规划编制成果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三是重大项目咨询模式。对影响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性规划研究,特别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或设计公司进行规划咨询,规划编制采用前期多轮研究,逐步细化的方式进行。四是结合市场开发编制规划。按照市委提出的“四大平衡”的要求,从规划角度对项目提出开发运营方案,提出合理的规划容量指标,实现土地的综合开发。五是规划编制注重综合测算。现阶段的规划编制打破以往只注重空间分析的模式,更加注重经济的测算和空间容量的分析,更加注重城市交通、市政配套对规划和经济的影响,用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来评价规划的好坏。六是以发展规划引导城市发展。新一轮跨越式大发展进程中,建设用地不断扩展,城市规划必须走在市场需要的前头,以发展规划主动引导城市发展,包括空间、道路、市政设施等的极限规划,有效控制城市有序发展。
  【实行滚动规划编制新方式】 2006年,市规划局针对规划编制周期长、费用高、实施操作部分不明确等问题,改进编制内容,重点结合控规层面,分阶段制定规划成果,以加快编制速度,积极配合项目建设。工作中,将建设项目的重要公建项目、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在第一阶段完成整合成果,以迅速应对开发主体,保障项目落地。同时不断跟踪服务,优化细化道路、市政管线、土地“招拍挂”等技术指标,相对稳定后,形成第二阶段规划成果,以指导各类基地配套的实施。紧接着编制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等内容,汇总成最后的控规成果,把各类公建项目、基建项目、空间引导要求都稳定在规划成果之中。从实践看,只有创新规划编制方式,动态跟踪城市建设,才能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免于被动和疲于应付。
  【健全规划机构】 2月,市规划局规划信息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采取聘任制等办法招收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外部技术力量支撑体系,加强对规划的研究和监管,借助“外脑”和社会力量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6月,经市编办批准,市规划局增设总工程师办公室,具体协调、督办和落实市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0月,为落实市政府关于破解交通难和加强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市规划局成立规划交通、城市设计领导小组和市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两个小组均实行项目主管领导负责制,落实项目经办责任人,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建立“特办项目”审批办法】 5月,市规划局按照特事特办、超常规不违规的原则,针对市里各种会议纪要、相关指挥部确定的需市规划局牵头和配合的项目,建立了“特办项目”审批办法,处理特殊情况下急需办理的报批项目,提高了非正常业务的审批速度。
  【各片区实行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制度】 为保障城市规划成果顺利实施,改变规划管理与规划编制脱节的现象,做好规划跟踪服务工作,从2月开始在名片区试行责任规划师和建筑师制度。即每个片区都有相应的规划院、规划所,大片区下的小区片有责任规划师、建筑师,以确保每个片区和项目均有专人负责;对于城市重点地段、敏感地块及建筑景观要求较高地区的项目,以邀请建筑师领衔的方式进行设计,试行建筑师项目负责制。
  【实行联合会审制度】 4月,市规划局开始实行联合会审制度。凡规划方案及建筑单体方案已经市委专题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审议确定的重点项目,采用局内部相关处室和分局联合会审制度,会审通过后,市局和分局直接办理“一书两证”。同时对重点项目实行预选址制度。凡涉及到办理项目土地征用、立项等重点项目,由市局和分局直接办理预选址意见书。
  【实行规划监理制度】 2月,市规划局开始实行规划监理制度,聘请具有专业设计技术能力、相对固定的专家和设计院,对各项规划进行系统审查和把关,使规划监理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参谋,既保证规划审批速度,又保证审批质量。
  【推出一批简政放权和优化机制的新举措】 2006年市规划局实行简政放权,优化机制,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2月,制定城市规划编制管理规程,建立规划编制项目的立项制度,明确收费标准等。3月,将规划审批中的私房审批、农村住房审批权等下放到各区。8月,完成《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修订工作,并于9月1日正式实施。该技术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审批依据,使审批程序逐步符合法定程序,将业务审批上升为行政许可审批。11月,与市土地部门协调,对已建商品房建筑局部调整布局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以进一步规范规划编制收费标准和委托程序,全年实行简政放权、规法工作程序的还有历史遗留项目、“退二进三”、自用办公楼增容、临时用地审批和经营性项目容积率的调整工作等。
  【为市重点建设工程开辟“绿色通道”】 1月,市规划局为重点建设工程开辟“绿色通道”,要求各处室、分局和规划院要相互配合和支持,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打破常规审批程序,多个程序同步走,应急项目倒着办,真正实现业务审批零等待。在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中,规划与设计部坚持现场办公会制度,派专人进驻指挥部现场工作,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做到业务审批零等待,确保了项目的落地。
  【规划审批与许可法有效衔接】 年内,市规划局结合规划审批的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研究和探讨,摸索贯彻《行政许可法》的路子。4月,制定《建设项目选址许可》、《建设项目总平面和单体设计方案许可》、《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建设项目工程规划许可及竣工验收》、《临时建筑建设用地规划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物功能变更许可》、《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认定》8项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使各项规划审批与《行政许可法》有效衔接和一致,确保规划审批许可工作的正常进行。
  【加大批后管理力度】 年内共检查“一书两证”的有效期1162件,督促建设单位设立在建建设项目规划公示牌397块,办理建设项目放样检查534件,正负零验线备案545件,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436件,对违法建设认定55件,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配合查处违法建设案件52起,应诉8件。
  (朱家鹏 陈文瑶)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7

《厦门年鉴.2007》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家鹏
责任者
陈文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