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综合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648
颗粒名称: 海洋综合管理
分类号: P74
页数: 2
页码: 284-2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厦门市海洋综合管理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概况、海域使用管理、《厦门市海洋功能区划》获准实施、用海项目监督管理、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海域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修复海域资源、完成海岸线修测任务等。
关键词: 海洋 综合管理 厦门市

内容

【概况】 2007年,厦门市海洋渔业局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海域使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审批各项用海活动,加强用海项目的跟踪管理,推进海域资源的保护与修复,开展海域使用权市场化配置的前期工作,加快海域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步伐,海域使用管理再上新台阶,连续第六年被国家海洋局评为全国海域管理先进单位。
  【海域使用管理】 年内,由市政府批准的用海项目13项,用海面积约413万平方米,收缴海域使用金6392万元(含原有项目征收金额),创历史新高。此外,办理用海选址预审4项,组织海域使用论证评审(审核)14项,完成用海项目调整3项,组织用海验收2项,办理临时用海2项,办理海域使用变更手续3项。
  【《厦门市海洋功能区划》获准实施】 2月26日,历经数年编修的《厦门市海洋功能区划》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区划》根据厦门所辖海域的自然属性,结合社会经济需求,确定厦门各海域功能区的主导功能和功能顺序,为海洋管理部门对各海区的开发与保护管理提供依据,以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施《厦门海洋功能区划》的主要目标是要深化海洋功能区划的管理,使各类海洋开发活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海域使用的综合效益提高,海洋环境得到全面整治,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用海项目监督管理】 逐步将管理的重点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实行用海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一是加强对环东海域滩涂清淤的监管,定期开展清淤海域地形测量,建立清淤通报制度,及时制止超深、超范围清淤现象,严格按照地形测量数据核算清淤量,并联合市有关部门以核算的清淤量作为工程款拨付依据,在清淤监管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截至年底,完成清淤量近5000万立方米。二是协调土地、规划和建设单位落实环东海域整治工程用海方案,确保用海项目按照审批用海范围进行规划、设计、施工,严格落实海域使用论证提出的各项措施,做好用海过程的管理。三是开展已批项目的用海监督检查。年初,对近几年审批的重点用海项目进行抽查,共抽查22个用海项目,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发放整改通知,事后有关用海单位按要求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情况报告。年底,成立用海项目监督检查领导机构,制定检查方案,将针对不同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和督促。
  【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 在海域使用权市场化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及海域资源损害补偿等方面,继续推进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1)开展海域使用权市场化配置前期工作。组织编制《大离浦屿周边海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报市政府审批,作为该海域“招拍挂”的规划依据。同时,初步制定了《海域使用权出让工作操作规程》,促进海域使用权的市场化配置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2)海域使用权抵押取得突破。在上年制定海域使用权抵押办法的基础上,依法为厦门国际游艇俱乐部工程项目海域使用权抵押合同办理登记手续,该抵押合同金额高达4.45亿元,充分体现了海域使用权的价值。(3)开展海域资源损害补偿研究工作。该项研究主要是评估涉海工程及人类活动对海洋资源的影响,量化其损害程度,为今后用经济手段调节人们利用资源及管理资源的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和量化标准。
  【海域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以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系统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海域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1)完善建设方案。按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系统试点市的要求,修改本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总体实施方案、管理中心建设方案及年度工作方案,并经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批准后实施。(2)成立工作机构。在厦门海域使用动态系统领导小组基础上,建立厦门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为海域使用动态系统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3)强调地方特色。充分利用有效运行多年的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高起点建设海域使用动态系统的业务平台。(4)强化能力建设。安排近200平方米的监管中心办公场所,制定引进人才的计划,采购监管中心设备,重点建设海洋执法视频监控系统一期工程。(5)做好经费保障。除国家下拨经费外,市政府配套安排600多万元经费用于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的建设,充分保证动态系统建设的需要。
  【修复海域资源】 针对厦门海域面积小、开发强度大的特点,积极开展海域资源保护和修复工作。一是实施香山至长尾礁沙滩修复一期工程,投资3017万元,建造长1500米、滩肩宽30~80米、滩面宽180~230米、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人造沙滩,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实施鼓浪屿东岸人造沙滩试验性铺沙工程,在轮渡至三丘田长740米、宽30~50米的滩面铺沙约5700立方米,形成2.83万平方米的沙滩,为沙滩恢复工作提供实验依据。三是开展厦门东侧沙滩及近岸砂源体系稳定性和维护措施的研究,调查勘探出两块面积共89.6平方公里的砂矿区,为开辟新砂源,制止近岸海域采砂,保护沙滩资源创造条件。四是编制西海域滩涂清淤方案并进行数模验证。五是推进退垦还海工作,钟宅海堤破堤还海,增加海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实施马銮海堤、大嶝海堤破堤工程,预计可增加海域面积约8平方公里;开展高集海堤、集杏海堤、东坑海堤开口前期数物模论证工作。以上这些海域资源修复工作将有效地控制污染改善水质,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厦门海洋资源的和谐发展。
  【完成海岸线修测任务】 9月16日,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厦门市海岸线修测工作通过福建省海域勘界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福建省测绘局组织的专家验收。经过对厦门市海岸线修测结果的分类整理及统计,厦门市海岸线总长度226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度为194公里,岛屿海岸线32公里。通过对海岸线的修测,分别统计各区及各种类型海岸线的长度,了解辖区内海岸线的分布类型及其变化趋势,各类海岸线的利用状况,将为政府海洋规划和经济开发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承担PNLG秘书处工作】 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简称PNLG),在东亚地区拥有8个国家的18个地方政府作为其正式成员,另有12个地方政府为准成员,厦门市是成员之一。为扩大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打造厦门海洋综合管理品牌,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在人员、经费等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PNLG秘书处工作,担负起PNLG地方政府网络的会员管理、年会筹备和成员年费收取等工作。成功举办了2007年PNLG年会以及PNLG第一次执行委员会。同时,利用市财政专项资金,开发了PNLG网站(www.pnlg.org),搭建了一个为东亚海岸带地方政府网络成员交流海岸带综合管理信息以及面向公众宣传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平台。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黄超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