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639
颗粒名称: 畜牧业
分类号: F326.3
页数: 3
页码: 277-2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厦门市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畜牧业概况、动物免疫工作、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规范养犬管理、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追溯体系、制定“十一五”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划、海沧区完成生猪养殖清退工作等。
关键词: 畜牧业 家禽 厦门市

内容

【概况】 2007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100712吨,比减1.1%。其中:肉类产量91197吨,比增0.6%;禽蛋产量7425吨,比减16.6%;奶产量2090吨,比减4.9%。截至年末,全市生猪存栏88.75万头,比增8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9.45万头,比增96%。全年累计出栏生猪113.58万头,比减1.2%。家禽存栏342.58万只,比增0.2%,累计出栏家禽1290.45万只,比增12.9%。大家畜存栏28894头,比减9.5%,大家畜出栏8980头,比增2.4%;羊存栏1.13万头,比增21.5%,羊出栏0.83万头,比减4.6%;家兔存栏1.09万只,比增2%,出栏3.95万只,比减20%。
  全年家禽业生产稳定增长,家禽产品价格高、效益较好。大家畜存栏减少,主要是黄牛,减少原因是本市农用地继续减少,役畜减少。随着有关生猪扶持政策的落实和市场行情的拉动,生猪生产发生积极变化,一是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出栏亦呈恢复性增长,生猪生产能力有所加强;二是屠宰量有所增加,猪肉市场供应保持稳定。
  【动物免疫工作】 3月,市农业局下发《2007年厦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指导全市免疫工作。截至11月末,全市共调进禽流感疫苗1125万毫升,无偿发放1053.5万毫升,免疫家禽1419万羽次,免疫密度为100%;调进口蹄疫疫苗188万毫升,无偿发放285万毫升,免疫生猪137万头,免疫密度为100%;调进0型—亚洲I型口蹄疫疫苗13万毫升,发放15.75万毫升,免疫牛羊5.6万头次,免疫密度为100%;调进蓝耳病疫苗146万毫升,无偿发放89万毫升,免疫生猪60万头,免疫密度为100%;调进猪瘟疫苗140万头份,无偿发放120万头份,免疫生猪100万头,免疫密度为100%。
  【重大动物疫情防控】 年内,厦门市提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强制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效果合格率达75%以上”的两个防控工作目标。为确保目标实现,采取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率的措施,对检测免疫不合格的畜禽实施补免,确保免疫质量。截至11月,全市共开展17次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抽检样品7248份,免疫合格率达95.8%;抽检口蹄疫O型免疫抗体监测样品1429份、口蹄疫亚洲I型免疫抗体样品322份、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抗体监测样品260份、猪瘟免疫抗体监测样品675份,免疫合格率全部达到75%以上;开展禽流感病原监测1465份、高致病性蓝耳病病原监测231份、口蹄疫病原监测593份,均未检测出阳性。截至11月末,全市共屠宰检疫生猪106.5万头、牛羊2.05万头、家禽440万羽;产地检疫生猪36.2万头,家禽603万羽;检疫冷冻畜禽产品3.1万吨。无害化处理检疫不合格的生猪2258头、家禽13429羽;同时规范活禽交易市场管理。全市防控工作建立起应急值班制度、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核查制度,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疫苗、检测试剂、消毒药械、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保持常年储备,确保应急需要。
  【规范养犬管理】 主要抓了几项工作:(1)开展养犬办证宣传。通过媒体,宣传犬只免疫常识、养犬办证程序、犬只植入芯片、病死犬只无害化处理等,发放各种宣传材料7000多份。(2)建立养犬信息档案。制作犬类信息核对表,对每个养犬户的信息实行登记造册,并将信息录入电脑,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3)规范实施犬只免疫办证。抽调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负责犬只的健康检查、免疫注射和芯片植入。截至11月末,全市共免疫注射狂犬病疫苗2547只,犬只植入免疫芯片2100个,没有出现一例犬只不良反应,发放免疫IC卡2100张。(4)实行病死犬只无害化处理。改造运输车辆,专门用于病死犬只的收集工作,同时做到两个到位:即对病死犬只环境与运输车辆消毒到位、工作人员及车辆随时到位。截至11月末,共无害化处理病死犬只55只,及时消除疫情传播隐患和环境污染。(5)强化服务意识。设立两部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受理病死犬只无害化处理工作及解答免疫办证等问题。
  【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追溯体系】 年内,市农业局下发《关于加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市及各区均成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综合业务培训,各区通过建立动物防疫标识与溯源信息系统,顺利完成各类畜禽耳标计划需求量的申报、发放工作,指导规模养殖场上报生产、防疫信息。10月底,全市组织4个检查组,连续4天对同安区银祥、集美区后溪、翔安区马巷及海沧区亿香等主要屠宰场牲畜二维码耳标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天候的突击检查,共检查牲畜11407头,基本能够按要求佩带新耳标的有11174头。
  【制定“十一五”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划】 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4月,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制定下发《厦门市“十一五”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划》,该规划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和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布局和规模,划定禁养区(不准规模化养殖畜禽的区域)和限养区(实现畜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区域)并逐步向外转移。到“十一五”期末,禁养区规模化养殖场原则上全部实现关停转迁,限养区排污总量控制在2005年的20%以内,废物资源化率达到80%。全市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排污总量控制在2005年的50%以内。
  【海沧区完成生猪养殖清退工作】 为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8月,海沧区完成全区的生猪养殖清退工作,拆除养猪场513个,拆除猪舍501647.42平方米、沼气池2.42万立方,减少生猪存栏253921头,下发清退补助奖励经费6404.74万元,所有清退资料按要求整理归档,养殖设施全部拆除,并通过环保部门组织的项目验收。
  【推广畜禽清洁养殖模式】 年内,市财政投资200万元,扶持7个养殖场建设动物防疫消毒设施、病死畜禽及其基地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设施、饲料及饮水等设施。投入60万元建设2个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处理示范基地项目,建立沼气池,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减少环境污染,切实解决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投入80万元,扶持182个规模以上养殖户及10个行政村建设统一规范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井,有效解决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问题。
  【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全年有29个养殖场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年出栏生猪17.355万头、肉鸡122万羽、肉牛0.05万头、蜂产品500群,有16个养殖场(企业)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年产无公害生猪7600吨、猪肉41500吨、鸡蛋150吨。
  【扶助能繁母猪养殖】 8月5日,市农业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并下发《关于实施能繁母猪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全市能繁母猪进行每头50元补贴,其中市财政补贴40元,区财政补贴10元。全市能繁母猪实际饲养量为100007头,实际发放补贴500.035万元。8月24日,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和市保监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能繁母猪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采用自愿参保原则,所有能繁母猪都可参加保险;每头能繁母猪保险金额统一定为1000元,保险期限暂定一年;试点期间,保险费率定为6%,即每头能繁母猪保费为60元,财政补贴54元(市、区财政分别承担60%、40%),养殖户自付6元。为进一步落实能繁母猪保险工作,11月,市农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文件,要求要做好理赔定损、争议调解和无害化处理工作,规范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的筹集、拨付和管理工作。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