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高新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633
颗粒名称: 火炬高新区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3
页码: 269-271
摘要: 本章节包括了概况、乾照光电公司投产、宸鸿科技公司投产、高新区13家企业被认定为市重点外商投资企业、火炬(翔安)产业区生产资料市场营业、“35互联”入驻软件园产业基地、瑞之路公司入驻火炬(翔安)产业区等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厦门市 开发区 高新区

内容

【概况】 2007年,厦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火炬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16.97亿元,比增16.21%;生产总值192.63亿元,比增26.04%;出口创汇62.86亿美元,比增57.54%;固定资产投资额65.96亿元,比增94%;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分别完成14.08亿元、4.49亿元,分别比增18.80%和28.52%;合同利用外资3.7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1亿美元。
  1.园区入驻企业不断增加,规模实力不断增强。年内新批准入区企业329家,至年底高新区入区企业总数已达1315家,就业人员总数突破10万人,高新区全员劳动生产率约为全市工业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火炬(翔安)产业区规模以上企业达60家,各项经济指标占整个高新区的比重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10.46亿元,增长8.82倍,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13.58%;出口13.15亿美元,增长5.3倍,占高新区出口总额的20.52%。年内,在“2007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火炬高新区有两家企业榜上有名,分别是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名列第205位)、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454位)。这两家企业还同时入选“2007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2.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增加发展后劲。加大火炬(翔安)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产业区建筑工程设计138.6万平方米,完成市政道路工程设计8.8公里;育成中心竣工,二次装修及安防工程收尾,有65家企业预订约3.7万平方米,其中19家进驻,8家投产;火炬东部孵化园桩基施工完成一半以上,通用厂房二期厂区部分封顶,招商工作完成近80%;通用厂房三期23栋封顶,厂区及配套建设正在进行;东海火炬科技园水工及桩基工程开始施工;厦华电子工业园一期13栋建筑全部封顶,完成总工程量的70%;ABB中压扩建一期工程办公区主体及仓库顺利封顶;均豪、东元、晶宇等一批企业动工建设;火炬集团翔安文教区代建配套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共完成工程投资量1.22亿元。
  3.强化产业招商,光电产业、软件产业集聚。引进新批项目69个,促成增资项目28个,落地项目质量较高。新引进的69个项目中,投资总额超过千万美元的6个项目中有5个是光电企业,投资总额均在2500万美元以上。在增资的28个项目中,光电企业增资额较大的有4个。随着友达光电、东元光电等知名光电企业相继进驻,高新区光电产业尤其是触控行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厦门高新区成为大陆对接台湾平板显示(FPD)产业、承接平板显示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之一。厦门平板产业初步形成以多个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光显示上下游产业链聚集格局,预计到2010年,厦门火炬高新区的平板显示产业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一体化平板显示产业集群。光电显示产业集群成为全国唯一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光电产业中小企业孵化及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已通过科技部审查并获得90万元立项支持。截至年底,软件园入园企业达361家,其中由高新区招商引进二期的企业达145家,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园区软件企业东南融通在纽约成功上市。软投公司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4.自主创新力度加大,孵化成效日益显著。全年有39个创新项目被列入高新区年度创新资金项目计划,累计获得国家创新基金和高新区财政支持各1480万元。年内,高新区企业共获得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资金3900多万元。新增市级著名商标4件,省级著名商标4件,省名牌产品6项。经科技部和商务部联合认定,厦门火炬高新区成为第二批20家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之一。有6家企业被科技部评为2007年中国最具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强,13家企业通过市重点外商投资企业认定,9家企业获“厦门市自主创新企业”称号,8项新产品荣获市优秀新产品称号,23家企业被评为“2007年度成长型中小企业”,11家企业分别被评为市自主创新试点和自主创新种子企业,6家企业荣获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007年,火炬高新区完成对敏讯、新奥和明翰公司的股权投资,积极搭建平台,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信用保险有限公司搭建火炬高新区贷款平台、中小企业贷款平台、高新区出口信用保险贷款平台。全年共完成33笔委托贷款及担保业务。4位创业成功者入聘首批国家火炬创业导师;创新孵化模式,在孵企业保持高速成长态势,在孵企业总数350家(其中留学人员企业150家),30家重点在孵企业全年实现收入近12亿元,其中产值上千万的企业有28家,上缴总税收5400万元;全年新毕业企业52家,其中9家迁入翔安通用厂房,21家迁入软件园二期。至年末,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5家,博士后工作站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7家。
  5.加强财税和国有资产管理,增加建设资金保障。上缴国税、地税合计比上年增长2.18亿元。企业税收征管调户、调库工作进展顺利,共有135家和75家企业分别调入火炬地税和国税,确保高新区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积极争取中央、市级补助专项,获得中央财政贴息1898万元,获得市财政拨付专项补助6.65亿元。
  【乾照光电公司投产】 1月18日,厦门乾照光电有限公司在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区顺利投产。该公司于2006年2月在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总投资超过1亿元,建有标准洁净车间1600平方米,综合楼400平方米,研发中心400平方米,其他附属配套设施500平方米。产品不仅有高品质的超高亮度红、橙、黄LED外延、芯片,同时生产世界顶尖的绿色环保能源材料,填补国内生产的空白。
  【宸鸿科技公司投产】 见本书工业栏目“工业投资与招商”相关条目。
  【高新区13家企业被认定为市重点外商投资企业】 3月下旬,市外资局根据企业的出口额、税收加权评分筛选,按企业出口值从全市外资企业中评定产生100家“2007年厦门市重点外商投资企业”。火炬高新区的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戴尔(中国)有限公司、戴尔(厦门)有限公司、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厦门建松电器有限公司、瑞声达听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利胜电光源(厦门)有限公司等13家园区重点企业通过此次认定。
  【火炬(翔安)产业区生产资料市场营业】 该市场是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为建立园区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方便园区企业采购生产资料所提供的交易服务平台,4月26日正式营业,首期启用面积1600多平方米,入驻各类供应商有11家,主要经营种类有五金交电、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电脑配件、通讯器材、办公耗材等。
  【“35互联”入驻软件园产业基地】 5月18日,国内知名互联网应用服务商“35互联”(www.35.com)正式入驻软件园产业基地。“35互联”是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ASP),1996年在厦门成立,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为全球企业用户、组织机构、商务人士及个人用户提供互联网应用服务,长期保持着亚洲域名注册量第一的业绩。经过十年的发展,“35互联”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福州以及美国、欧洲分公司,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独立开发的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反垃圾邮件系统”、“64位智能垃圾邮件过滤系统”是国内领先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64位运算平台的“刺猬主机”、“G级企业邮局”、“G型虚拟主机”等产品,均创行业之先河。
  【瑞之路公司入驻火炬(翔安)产业区】 5月中旬,全国最大的PC眼镜企业——瑞之路(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翔安孵化基地。瑞之路公司是一家融PC眼镜片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视光企业,PC眼镜片的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产品涵盖球面和非球面两大系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各种高难度的镜片,镜片能达到联合光度1200度,预计年产PC眼镜片1000万副(参见本书工业栏目“工业投资与招商”相关条目)。
  【化肥含量快速检测仪投入使用】 6月,浙江瑞安市工商局在全国工商系统率先使用由火炬高新区企业厦门斯坦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厦门大学共同开发的化肥检测仪,成功实现对化肥含量的现场检测,加强了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该检测仪主要用于各种复合化肥和复混化肥中尿素态氮、氨态氮、硝态氮、有效氮、氯离子、重金属铅和钾含量的快速定量检测,能在5~20分钟内检测出化肥的主要成分氮、磷、钾的含量,大大缩短检测时间,而且检测成本低,检测一个化肥品种花费不到10元。
  【火炬高新区成为国家级产业集群试点单位】 6月底,科技部公布50个产业集群试点名单,厦门火炬高新区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名列其中,是福建省唯一的试点单位,也是唯一一个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这标志着火炬高新区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已被纳入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布局,将对光电显示产业链企业向火炬高新区聚集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厦门市光电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快速发展壮大(参见本书科学技术栏目“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相关条目)。
  【友达光电厦门制造基地启用】 9月9日,全球排名前三位的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友达光电设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内的制造基地正式启用,是友达光电在祖国大陆设立的第二个制造基地(详见本书工业栏目“工业投资与招商”相关条目)。
  【厦门市首家外资创投公司落户火炬高新区】 9月8日,世盈(厦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约落户火炬高新区。该公司是由香港中化汇富基金和中化欧洲资本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注册资本1亿美元,投资总额3亿美元,主要从事自有资金股权投资,包括新设和向已设的企业投资,进行股权转让,并提供创业投资咨询及管理咨询服务。这一项目落户火炬高新区,填补了厦门市外资风险投资领域的空白,为发展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新的融资平台。
  【麦克奥迪火炬(翔安)工业园奠基】 9月28日,由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麦克奥迪火炬(翔安)工业园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奠基。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属中外合资企业,是香港协励行有限公司旗下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专业从事Motic系列光学显微镜及数码显微镜图像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是国内最大显微镜的制造商及出口商,其产品为国际知名品牌。麦克奥迪火炬(翔安)工业园占地面积1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亿元,预计工业园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将达10亿元以上。
  【东南融通在纽约上市】 见本书信息业栏目“信息产业”相关条目。
  【高新区两家企业跻身首届中国科技名牌500强】 11月初,由中国品牌研究院评选的首届“中国科技名牌500强”名单揭晓,火炬高新区的厦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巨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榜上有名。“中国科技名牌500强”主要从企业科技实力、品牌知名度和企业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福建省共23家企业入选。
  【高新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12月3日,国家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文,公布第二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认定名单,厦门火炬高新区(电子信息、新材料)名列其中,成为第二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20家基地之一。第二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是由专家组从产业特色、出口规模、创新能力、龙头企业发展以及产业带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后认定的。
  【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通过“全国质量奖”复评】 12月中旬,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成功通过由中国质量协会颁发的“全国质量奖”的复评确认。“全国质量奖”借鉴国外先进国家质量奖的评选标准,不仅注重企业的产品质量,而且涵盖服务质量、管理创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整个运作环节。自2002年起,中国质量协会每年通过评审颁发该奖项,每三年进行一次复评确认。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于2002年荣获“全国质量奖”,是全国首家荣膺该奖项的中小型企业。公司连续八年跻身中国电气工业10强行列。
  【软投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认定】 12月底,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认定厦门软件园的主体管理运营单位——厦门软件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软投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以吸引、孵化、培植和发展厦门软件产业为己任,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和服务措施,实施国家各项软件优惠政策,推动全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参见本书科学技术栏目“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相关条目)。
  【厦芝科技研发中心成立】 12月25日,厦芝科技工具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在高新区火炬园成立。这是厦芝的母公司日本泰珂洛株式会社在亚洲地区设立的唯一一个研发中心。厦芝科技工具有限公司1995年1月落户高新区,从事微型钻针的研发和生产,质量在全球排名前列,拥有月产400万支微型钻针的生产规模。火炬高新区成为泰珂洛株式会社在亚洲最大的制造基地。
  【高新区四位创业成功者入聘首批国家火炬创业导师】 12月21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全国工商联经济部、全国学联办公室和中国技术创业协会联合发起的“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在北京启程。火炬高新区创业园企业敏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龙、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蓝伟光、厦门北大泰普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多祥、厦门迈士通航空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剑青入聘,成为39位首批火炬创业导师之一。“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是为了满足4万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孵企业的创业成长需求,邀请聚集形成一支创业导师团队,悉心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家,培养出一批杰出的创业者,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创业领军人物。
  【高新区六家企业入选中国最具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强】 12月21日,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等联合发布最具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强(2007)名单,厦门8家企业入选,其中火炬高新区创业中心的6家企业榜上有名,分别是:厦门敏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精瑞电脑有限责任公司、厦门明翰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厦门特盈自动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厦门宇电自动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田菱精细化工(厦门)有限责任公司。
  【厦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站成立】 该工作站12月中旬在火炬高新区成立,成为中国高新区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委员会的首批成员单位。厦门工作站主要从事院校及培训机构开发、园区及企业需求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它的成立将有助于厦门火炬高新区及园区企业突破人才瓶颈,实现全国高新区人才合理流动。厦门软件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凭借多年的人才服务和培训工作经验,承担厦门工作站的具体工作。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郭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高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