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监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603
颗粒名称: 海事监管
分类号: U692.2
页数: 3
页码: 245-2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厦门市海事监管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打造厦门海事监管VTS品牌、促进口岸大通关提速、加强施工船舶监管、巩固共建厦门湾航区活动成果、举办厦门湾小轮船员适任培训、开展普及安全知识系列活动、提高海上搜救应急能力等。
关键词: 厦门市 海事监管 口岸管理

内容

【概况】 2007年,厦门海事局以打造“平安海域”为目标,创新思路,主动融入海峡西岸建设大局,努力提升海事服务水平。辖区进出港船舶400065艘次、42455万总吨(其中国际航行船舶18065艘次、28733万总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4.22%和21.42%;福建省籍船舶共发生一般等级以上事故2起、沉船1艘、死亡2人,四项指标均在控制数以内,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实施海上搜救行动32次,救助船舶32艘,获救人员372人,救助成功率达96.88%;实施船舶跟踪监控59219艘次、信息服务23116艘次、发布航行通(警)告1547次、避免险情101次;实施各类考试325期,9887人次;发放海员出境证明1225份,2753人次;签发各类船员证书(簿)18418本;国轮安全检查1053艘次,平均单船缺陷7.45项,滞留船舶48艘;港口监督检查94艘次,平均单船缺陷6.76项,滞留船舶12艘;厦金航线进出港航班共计7069艘次,安全运送两岸旅客突破67万人次,同比增长24.17%和13.1%。
  【打造厦门海事监管VTS品牌】 针对辖区通航环境复杂、船舶密度大的情况,厦门海事局高度重视船舶交通管理(VTS)中心的龙头指挥作用,健全“以VTS为龙头、海陆巡查并举”的动态执法模式,充分发挥监管设备组合优势,积极探索和掌握水上交通安全规律,科学合理组织船舶进出港。主动向市政府建议,组织模拟实验和论证会议,提高通航预控能力,成功保障马士基397米PS型集装箱船安全靠泊嵩屿一期码头,使厦门港成为世界少数能接待此类船舶的港口之一。年内,还依托辖区航海院校优势,举办全国海事系统VTS操作员培训班并编制《VTS操作人员培训教材》,组建VTS操作员培训基地。
  【促进口岸大通关提速】 为适应船舶大型化趋势和在港限时对港口服务的需求,创新工作理念,提供优质服务,逐步实现海事监管从权力监督型向规范服务型转变,厦门海事局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步伐,增加港内安全作业报备等网上申报项目,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对法定节假日和正常工作时间外的动态审批项目,则实行预约服务制度,确保船舶的行政审批和查验工作全部在船舶在港时限内完成,实现船舶进出港“零待时审批”,降低船舶营运成本。积极扶持辖区造船业发展,完善在建船舶融资服务,与辖区航运、代理公司建立“无缝”信息传递服务通道。针对特殊航线船舶,通过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大型干线班轮、重要能源运输船舶、邮轮等办事程序,提升海事口岸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施工船舶监管】 2007年,厦门市海域整治、海上桥梁、码头泊位等重点工程全面开花,其中仅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就吸引了全国半数以上的绞吸船和数百艘运砂船、挖泥船云集施工现场。为维护港口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保障重点工程顺利进行,厦门海事局积极研究对策,狠抓源头管理,推出诚信管理新举措:由市政府牵头,积极协调工程指挥部、港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对施工船舶签发“施工船舶通行证”,并在业主单位配合下,加大现场监管力度,清退100多艘违章和低标准施工船舶,遏制事故多发苗头,形成安全有序、诚信施工的良好氛围。为保障集美大桥等多座在建桥梁施工安全,还研究制定《施工水域临时封航保障方案》,督促建设单位设置、完善通航引导航标和非通航孔保护设施,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巩固共建厦门湾航区活动成果】 共建厦门湾“安全、畅通、文明”航区活动开展两年来,共建力度不断加大,共建水平不断提升,辖区海上交通环境更加和谐,港口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年内,厦门海事局采取四项措施,巩固共建厦门湾航区活动成果。
  1.增强专项整治效果。对低标准船舶加强监管,部署客运船舶集中专项检查、船舶安全配员集中检查、方便旗船舶安全操作集中检查、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等活动,促进航运市场朝规范化方向发展;开展“海漂垃圾”整治和船舶污染物限排,共铅封船舶132艘,有效防止船舶垃圾污染海洋环境;狠抓砂石船源头管理,促成厦、泉、漳三地联合整治,采取区域联动方式加大对违章砂石运输船舶打击力度,确保港口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2.扎实推进“两防”工作。认真吸取“6·15”九江大桥坍塌事故教训,把“防船舶碰撞、防泄漏”工作与季节性安全管理、综合性安全管理和防台风工作有机结合,制定并实施“两防”专项整治方案,狠抓措施落实,力求达到不留死角。主动走访辖区企业,掌握辖区桥梁(涵洞)通航标志、助导航设施、背景灯光、液货码头、未打捞沉船等现状,督促各航运企业和引航机构对其所属安全管理人员、船员、引航员开展防碰撞防污染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排查安全隐患,指导相关单位和船舶开展“两防”自查整改。
  3.创新安全监管机制。加强船籍管理,强化船舶安全监管,完善船舶安全检查相关规定,编制《安检员工作手册》,建立安检员季度培训研讨制度、安检质量评估制度和安检情况通报制度;抓好航运公司实施国际和国内《船舶安全营运与防止污染规则》的各项工作,推进第三批国内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审核员与公司挂钩联系、帮扶机制。建立危防诚信管理体系,深化“绿色客轮”创建活动,对辖区防污作业单位实施备案管理和信誉分级管理;积极运行船载客货系统,加强对船载危险货物的申报管理和现场监管。
  4.提高船员适任水平。强化船员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扶持航海职业教育,加强船员培训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完善小轮船员实操评估,严把船员资质关。针对厦门游艇业快速发展现状,首次按照《厦门湾小型船舶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对辖区37名快艇驾驶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推进船员管理诚信单位评定,在局外网上建立船员服务工作专栏,为船员提供网上模拟考试练习、考试成绩查询、申请表格下载等服务。
  【举办厦门湾小轮船员适任培训】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转产转业农(渔)民急于从事海上运输的新情况,厦门海事局在海沧、同安、集美、翔安为农(渔)民举办厦门湾小轮船员适任培训。由于学员年龄差异大、素质参差不齐,培训采用方言讲解,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尽可能减免培训费用,帮助转产转业的农(渔)民渡过难关。至年末,已有1400多名农(渔)民培训合格,取得厦门湾小型船舶适任证书。
  【开展普及安全知识系列活动】 为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厦门海事局开展安全常识进工地、进校园、进渔村系列活动。针对水上施工人员和船员海上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赶在台风季节和雾季来临前,主动走访市政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因地制宜为20多家施工单位4000多名建设者和船员宣贯法律法规,并编制图文并茂的《船舶防台指南》,为厦门湾不同吨位和种类船舶提供指导。针对厦门每年数千万人次的水上客运情况,高度重视对辖区厦鼓水道和厦金、厦漳、海上旅游和渡口航线“一道四线”安全工作,通过与厦门电视台联办《海事之窗》栏目、编制卡通化的《海上交通安全常识》手册以及派出船长为近万名在校大、中、小学生讲授海上安全知识。针对辖区东山海域渔船多、渔船与商船碰撞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在6~8月休渔季节渔民集中在家时段,主动协调地方政府和重点渔村,组织“送安全进渔村”讲师团,义务为500多名渔民讲解航海技术和安全知识。
  【提高海上搜救应急能力】 在省搜救中心和厦门市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厦门海事局进一步规范和健全搜救工作程序,指导辖区水运企业建立和完善各种险情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对通航密集时段、码头前沿和重点区域的巡逻监督,确保应急预案落实到位。举办海上救生搜救演练,锻炼队伍的综合应变和快速应急反应能力。完成辖区液货码头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工作。代漳州市政府编制《漳州市海上搜寻救助预案》和《漳州市海上溢油应急预案》。成功防抗多次台风来袭,组织指挥4000多艘500吨级以上船舶防台避风;成功处置“渚扬2”轮在港内搁浅沉没事故、“8·28”东部海域不明油污事件、海沧港区陆域油污事件等多起突发性事故,有效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海域污染。
  【服务厦金航线】 年内,厦门海事局采取多项服务措施,以保障厦金航线安全便捷。一是筹备厦金航线海上搜救演习,加强应急演练,积累经验,推动两岸联合搜救机制的建立,修订完善《厦金航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二是把安全保障工作的重点由原来的重现场船舶监管逐步向参营公司、参运船舶同步监管转变,确保航线参营航运公司有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参运船舶适航、船员适任;三是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通航环境整治,加强航线巡航、护航工作,清理航障,有效遏制违章捕捞行为,为厦金航线船舶创造安全、畅通的通航环境;四是加快助、导航设施建设,发挥VTS中心的龙头指挥作用,将每一艘直航船舶列为重点跟踪目标,通过雷达对其所经水域进行密切监控,及时提供助航、导航和服务信息;五是推动“厦金第二航道”建设,研究制定五通与金门之间通航水域的海上巡航、监管计划,保障厦金航线客船“泉州”轮和“五缘”轮顺利试航厦门五通码头,并积极研究厦金直航船舶靠泊厦门客运码头以及厦金海域建设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和电视监控系统(CCTV)的可行性;六是加快船舶周转速度,将厦金航线客运船舶出口岸许可证由原来的每个航班签证调整为7天之内有效,为直航船舶提供更便捷的“绿色通道”。
  【加强海事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 年内,厦门港VTS二期、VHF(甚高频)二期、CCTV二期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前期立项、设计研究等稳步进行。厦门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改造工程投入试运行,实现水上安全监管和搜救应急指挥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同安海事处业务用房、漳州海事局工作船码头、海事专用码头水工主体及办公用房等重要项目建设同步推进,26米级“海巡2012”等4艘新造海巡船艇投入使用,巡航能力大幅度提升。抓好东山海事处工作船码头、厦门船员考试中心及东渡海事处业务用房等项目储备工作。国际邮轮中心(厦金客运码头)、五通码头、国贸码头等海事业务用房和CCTV等监管配套设施建设竣工。完成局内、外网站建设,加强全局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完善设备设施联检机制,保障设备运行稳定,推广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各类业务软件应用,促进海事政务电子化。(陈谷)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8

《厦门年鉴.2008》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体内容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在厦门或与厦门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