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图书馆
厦门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厦门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120020210000040
颗粒名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6
页码:
52-5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2008年,厦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果断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情况。
关键词:
国民经济管理
厦门
社会发展
内容
【概况】 2008年,厦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果断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1.经济总量。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7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0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818.04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720.48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为1.4∶52.4∶46.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2651元(折合9017美元),比上年增长8.4%。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耗电802.01千瓦时,比上年减少54.56千瓦时;耗水16.3吨,比上年减少1.6吨。各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其中思明区480.34亿元,增长10.7%;湖里区422.89亿元,增长9.5%;海沧区217.79亿元,增长6.1%;集美区210.86亿元,增长11.0%;同安区123.54亿元,增长11.2%;翔安区104.60亿元,增长34.3%。
2.财政收支。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410.14亿元,比上年净增61.70亿元,增长17.7%,为全市GDP的26.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20.23亿元,比上年净增33.71亿元,增长18.1%。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实现193.02亿元,比上年增收25.93亿元,增长15.5%,占地方级收入增量的76.9%。其中,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合计增收20.70亿元,占税收增量的79.8%,分别增长18.0%、18.6%、1.3倍、2.1倍和2.4倍。第三产业创造税收107.27亿元,增长14.1%,其中金融业增长1.0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62.4%,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长45.6%,批发零售业增长42.7%;第二产业创造税收72.26亿元,增长19.8%,其中制造业增长27.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6%。全年财政支出238.04亿元,增长21.4%。其中,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2倍,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0%,教育支出增长27.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5.0%,环境保护支出增长70.9%。全年区级财政收入6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翔安区增长41.8%,同安区增长34.8%,集美区增长32.6%,海沧区增长13.2%,湖里区增长11.3%,思明区增长0.1%。
【农村经济】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34.86亿元,比2007年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12.88亿元,增长6.3%;林业产值0.21亿元,增长33.7%;牧业产值13.15亿元,增长6.6%;渔业产值5.63亿元,增长19.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9亿元,下降23.8%。
全年新增2家国家级、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出口创汇4.70亿美元,上缴税金3.09亿元;与本市农民签订订单农业11万亩,带动本地农户10.54万户,吸纳本地农民1.95万人进厂务工,农民从产业化组织得到收入11.87亿元。加大对工业集中区被征地农民、环东海域退养渔民和农村困难家庭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力度,全年完成培训7105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97万人次。率先在全国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保障范围,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至2008年底,全市农民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4.9万人,其中2.7万人已办理退养手续并按月享受退养待遇。
【工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42.33亿元,比2007年增长10.0%,实现工业增加值705.36亿元,增长11.9%,占全市GDP的4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29.60亿元,增长10.0%;实现工业增加值680.36亿元,增长12.0%。截至年底,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91家,比上年增加131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79家(其中产值超2亿元的企业193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45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7家),比上年增加60家,合计完成产值2488.4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4.9%。全年新增2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合计完成工业产值105.1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占全市产值增量的21.9%。
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202.90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2%。其中,电子行业完成工业产值964.25亿元,机械行业完成工业产值822.62亿元,化工行业完成工业产值416.0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2.9%、28.1%和14.2%。
年内,同安工业集中区、火炬(翔安)产业区园和机械工业集中区共进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1家,全年完成工业产值400.85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同安工业集中区有1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驻投产,完成产值67.49亿元,火炬(翔安)产业区园有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驻投产,完成产值186.48亿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927.76亿元,增长8.8%。其中,实现出口交货值1348.32亿元,增长11.8%;出口交货值率为46.1%,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的企业593家,其中净增上亿元的企业34家;出口交货值减少的企业480家,其中净减上亿元的企业25家。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9.94%。
重工业比重持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共完成产值201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8.8%;轻工业完成产值9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1.2%,重工业与轻工业之比为2.2∶1。
与上年相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5.09,下降9.16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9.48%,下降3.0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5.07%,上升3.3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6.88%,下降2.0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04次,减慢0.10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99%,下降2.2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76万元/人,增长8.2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76.78亿元,增长9.12%;实现利润总额109.31亿元,下降29.44%;实现利税总额186.70亿元,下降16.95%。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笔记本计算机250.21万台,比上年增长46.8%;微型电子计算机632.86万台,增长23.3%;照相机360.35万台,增长63.0%;电光源(灯泡)5.39亿只,增长3.7%(详见表5)。
【建筑业】 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2.68亿元,比2007年增长12.8%。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6.78亿元,增长18.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65.92亿元,增长17.4%;安装工程产值25.21亿元,增长17.4%。当年建筑企业新签合同价款277.70亿元,建筑企业期末从业人员19.18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85万元/人。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8.32亿元,比2007年增长0.1%。其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8.03亿元,增长13.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10.30亿元,下降0.2%。在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完成202.33亿元,下降2.3%,占城镇投资的22.2%(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39.47亿元,增长3.3%;制造业投资162.85亿元,下降3.6%)。全年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25.78亿元,下降1.6%,占城镇投资比重的35.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完成投资144.85亿元,增长10.0%;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91.99亿元,下降15.8%;社会事业完成投资40.64亿元,下降13.3%。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23.96亿元,下降6.3%。其中,建筑工程投资168.80亿元,增长16.7%。全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421.57万平方米,下降58.1%;房屋施工面积3367.26万平方米,增长18.6%;商品房竣工面积618.27万平方米,增长63.3%,非住宅的厂房、商业用房和办公楼竣工面积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04%、68%和50%,商品住宅增长5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08.04万平方米,下降18.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169.64万平方米,下降54.1%;办公楼销售面积56.25万平方米,下降19.8%;商业营业用房8.84万平方米,下降60.5%;厂房及车库销售面积173.33万平方米,增长3.85倍。
全年全市共安排146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475.58亿元,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7.7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9.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40.7%。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7.09亿元,高新技术项目完成投资42.18亿元,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26.26亿元,农业项目完成投资1.69亿元,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53.33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17.21亿元。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环岛干道、长庚医院门诊、会展中心二期、中国乒乓球训练基地暨厦门福隆体育馆、社会保障性住房万景公寓、快速公交BRT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环东海域整治与开发、五缘湾、湖边水库、杏林湾、新站片区、火炬(翔安)产业区等重大片区建设顺利推进。
【对外贸易】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53.89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4.1%。其中,出口293.94亿美元,增长15.0%;进口159.95亿美元,增长12.4%。贸易顺差133.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2%,占出口总额的45.6%。在全市进出口总值中,外商投资企业实现270.80亿美元,增长12.2%,其中出口163.10亿美元,增长13.2%;私营企业实现106.30亿美元,增长29.4%,其中出口88.46亿美元,增长27.5%;国有企业实现67.98亿美元,增长1.1%,其中出口35.50亿美元,下降3.0%。全年一般贸易进出口216.95亿美元,增长11.8%,其中出口147.09亿美元,增长14.0%;加工贸易进出口178.46亿美元,增长19.3%,其中出口119.73亿美元,增长18.3%。在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152.42亿美元,增长2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7.80亿美元,增长21.6%。台湾是厦门市第五大贸易伙伴,全年对台进出口贸易总额38.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自台进口31.19亿美元,增长22.6%;对台出口7.12亿美元,增长39.5%。
【利用外资】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56个,合同利用外资18.96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42.0%;实际利用外资20.42亿美元,增长60.6%。其中,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83个,合同外资14.60亿美元,下降23.0%,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量的76.8%(包括新批项目30个,合同外资5.42亿美元;增资项目43个,合同外资9.18亿美元)。
全年有274家外资企业办理增资,增资项目合同外资额12.45亿美元,下降6.9%。全年外商投资项目数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是0.6%、30.6%和68.8%。全年合同利用外资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是2.9%、40.1%和57.0%,其中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交通仓储邮电业、批发和零售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合同外资分别增长2.8倍、1.3倍和9.6倍。全年有78个国家/地区来厦门投资,其中本年新增5个国别(地区)投资者。全年《财富》500强在厦新增设项目1个,增资(含股权转让)项目6个,合同外资共234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6%。
【交通邮电】 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108.08亿元,比2007年增长11.6%。全年旅客运输量6412.16万人次,增长4.3%;旅客运输周转量149.7亿人公里,增长3.7%;货物运输量5853.12万吨,增长15.1%;货物周转量577.55亿吨公里,增长11.1%。至年底,厦门港现有生产性泊位9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6个;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9701.96万吨,增长19.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503.46万标箱,增长8.8%;厦金航线全年运载旅客91.03万人次,增长34.4%。
厦门空港已开通城市航线170条,其中运营的94条,在厦门机场通航的外国(地区)航空公司25家,其中运营的19家,已开通21个国际城市以及香港、澳门、台北、高雄四个地区城市的航线。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938.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144.58万人次,下降2.2%;空港货邮吞吐量19.55万吨,增长1.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4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71亿元,增长13.9%;电信业务总量46.73亿元,增长8.6%。至年底,全市通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20亿元,实现净利润12.18亿元。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39.34万户,增长3.8%;移动电话用户297.58万户,增长11.0%;全市电话普及率为320部/百人,增长3.8%;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43部/百人,与上年持平;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77部/百人,增长6.8%;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为48.94万户,增长21.2%。
【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92亿元,比2007年增长15.7%。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44.74亿元,增长15.6%;住宿餐饮业实现58.98亿元,增长21.7%;其他行业实现15.19亿元,下降0.9%。
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59.92亿元,增长15.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2.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零售额超亿元的限额以上贸易企业49家,净增零售额32.04亿元,增长21.4%;13家大型超市、百货净增零售额9.87亿元,增长20.6%;星级住宿和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5.01亿元,增长18.4%。
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39.46亿元,增长15.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18.64亿元,增长17.2%;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8.16亿元,增长8.6%;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6.18亿元,下降2.4%;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5.32亿元,增长19.1%;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3.83亿元,增长44.3%;体育娱乐用品类实现零售额2.39亿元,下降4.5%;汽车类实现零售额60.85亿元,增长17.6%;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46.24亿元,增长20.8%。
全年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主要商品零售数量:汽车3.48万辆,增长13.6%,其中小轿车零售2.59万辆,增长26.6%;液晶等离子电视机4.12万台,数码照相机5.53万台,微波炉5.42万台,房间空调器11.73万台,微型计算机9.74万台,移动电话机47.07万部。
【金融】 全年金融市场运行平稳,至年末,全市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3家,其中政策性银行分行1家、政策性银行代表处1家、中资非法人商业银行11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1家、中资法人金融机构3家、中外合资银行1家、外资独资银行1家、外国银行分行10家、外资银行代表处4家。其中,当年新增2家机构。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1.19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27.1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6%。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30.42亿元,增长8.8%,其中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929.44亿元,增长25.6%;企业存款余额985.91亿元,下降5.0%。
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69.44亿元,增长10.9%。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01.73亿元,增长17.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93.22亿元,增长10.5%;中长期贷款余额1321.75亿元,增长15.9%。
中资金融机构全年人民币现金收入3615.08亿元,比上年末下降6.4%;现金支出3671.65亿元,下降6.5%;收支相抵净投放56.57亿元,下降7.4%。
【物价和居民收入】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9,涨幅比2007年增加0.3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6.3,服务价格指数为100.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4.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7.48,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96.43,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指数100.26。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48元,比2007年增长11.4%,其中工薪收入18986元,增长15.4%,占家庭总收入的70.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7元,增长4.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9%。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空调器208台、淋浴热水器113台、洗衣机96台、电冰箱102台、摄像机9台、组合音响34套、移动电话223部、家用电脑94台、摩托车25辆、家用汽车15辆。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8000元大关,达到8475元,增长11.0%,其中工资性收入4400元,增长13.1%;家庭经营纯收入2805元,增长3.0%;财产性收入1028元,增长17.7%;转移性收入242元,增长60.8%。人均离退休金、养老金140元,增长71.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427元,增长14.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1.4%。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空调机77台、电冰箱102台、热水器86台、洗衣机48台、家用电脑43台、影碟机71台、移动电话222部、摩托车144辆、汽车(生活用)6辆。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0.97万人,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97万人。至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4%。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15.80万人、122.50万人、100.98万人、95.52万人和92.94万人。年内,全市24个街道和13个镇全部成立劳动保障事务所,285个行政村(含农场)共配备285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全年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共征收71.38亿元,增长28.94%;基金支出41.74亿元,增长37.47%。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35.0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人数达74.6万人,其中农村居民参保45.52万人(不含农村未成年人),加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数,全市各项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97.1万人。农民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人数超过61万人,参保率居全国前列。8.62万名退休人员进入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9.11%,社区管理率达到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保人数13.71万人,转保3846人。至年末,全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及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管理的医疗机构181家、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264家,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24家、工伤保险辅助医疗器具配置协议医疗机构5家、工伤保险协议康复机构1家。
全市共有社会救济总人数3.72万人,全年共计接收捐款、捐物及慈善捐赠等各类社会捐赠5202.9万元,有5.75万人次受益。城镇低保家庭9755户、22762人,农村低保家庭3880户、10831人,全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共计4799万元。年末,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0家,收养床位1895张,收养人数达1773人,其中养老机构25家,社会福利院3家,儿童福利院2家。
全年完成住宅建设投资209.63亿元。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家庭年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9.55平方米,其中三居室及以上的住房占49.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4.10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占80.1%。全市正在规划建设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共20个,已开工建设18个,合计用地1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0万平方米。至年底,全市共受理低收入家庭申请社会保障性住房16284户,其中社会保障性租赁房14192户,经济适用房2092户。首批社会保障性租赁房申请户已配租1144户,1133户已领取钥匙办理入住。首批经济适用房1056户申请户共有942户办理购房手续。
【环境保护】 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6.7%,优级率33.3%;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0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4分贝;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100%,用水重复利用率93.89%,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10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1.2%;全市医疗垃圾和化学危险废物处置率10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为4.67万吨和4.70万吨,较上年削减11.95%和5.82%。有21个项目开展清洁生产审核,39个项目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97平方公里,全市拥有公园46个,占地总面积138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含暂住人口)19.2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464公顷,覆盖率38.40%。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成为最终获此殊荣的14个城市之一。
【公用事业】 快速公交系统(BRT)8月底建成通车,至年末共运载旅客1640万人次。县黄路(莲前路—环岛北路段)、环湖里大道(莲前路—湖里大道段)、环岛干道(莲前路—环岛北路)贯通,环东海域丙洲片区的综合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湖边水库综合整治完成清淤、截污箱涵和护岸挡墙工程。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2.90亿吨,其中生产营运用水0.96亿吨,居民家庭用水1.17亿吨,公共服务用水0.41亿吨。全年用电总量125.12亿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71.42亿千瓦小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4.73亿千瓦小时。全年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9.97万吨,其中居民家庭用量1.57万吨,用气人口达209.1万人。
【社会事业】 2008年,全市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24家,各种企业研发机构和研究中心110个,技术贸易机构386家,光电子、生物和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应用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年办理科技成果登记项目107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28项,国内领先的58项,国内先进水平的21项;全市国内专利授权233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4件。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紫钨原位还原法超细晶硬质合金工业化制造技术”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海沧大桥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至年底,全市累计认定软件企业302家,累计认定软件产品1531件。全市已有IC设计企业22家。成功举办首届厦门国际动漫节,软件园获批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36家医疗机构接入实名电子病历,实现患者基本诊疗信息、用药和CT、X光、B超等检查结果的共享。易通卡累计发卡量突破150万张,年刷卡金额超过3亿元,省内跨城市使用地域延伸至安溪、南安、晋江。
全市拥有各级学校(含成人教育,不含社会办学)1102所,全年招收生员16.02万人,年末在校生员共计64.05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5所,年内招收生员3.50万人,年末在校生10.89万人;普通中等学校123所,年内招收生员5.67万人,年末在校生16.52万人;小学302所,招生人数3.03万人,在校生17.62万人;幼儿园516所,在园人数7.02万人;成人学校143所,全年招生0.55万人,年末在学人员10.78万人;各级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487人。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任职的专任教师3.15万人,平均每一教师负担学生20人。普通高考录取率70%,连续十年居全省首位。
全市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个,全年各艺术团体国内演出785场次,观众64.7万人次;艺术表演场所5个,艺术表演场所演(映)出3457场次,其中艺术表演304场,观众合计25.4万人次;文化馆6个,博物馆3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6个,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294.4万册(件),全年总流通335.5万人次。出版发行各类报纸9种,20216.19万份;期刊杂志26种,83.67万册。全市共有广播节目5套,电视节目8套,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68%和100%。农村有线电视总入户数达到15.15万户,入户率92.1%。华侨博物院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同安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厦门中秋博饼、保生大帝信俗、厦门讲古、闽南童谣等4个项目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事业机构1129个,其中医院38家、疗养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家、卫生院15个、门诊部82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专科防治机构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6178人、执业助理医师680人、注册护士6022人;卫生机构床位9681张,其中医院8100张、疗养院678张、卫生院527张。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为78.25岁,其中男性75.12岁,女性81.08岁。
成功举办2008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并再次被国际田联评为国际公路跑金牌赛事。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境内传递(福建厦门站)活动顺利进行。成功主办国际风筝邀请赛、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华东地区体育舞蹈锦标赛、海峡两岸龙舟赛和全国汽车场地越野分站赛等国家级赛事。在省级赛事中获得25块金牌。新成立健美操协会、帆船游艇运动协会、汽车运动协会等,至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体育社团已达22个、俱乐部20个。
(资料来源:厦门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知识出处
《厦门年鉴.2009》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资料收录时限为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面、系统地反映厦门市在该年度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