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山霞妇女服饰上衣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1287
专题名称: 崇武、山霞妇女服饰上衣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084.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上衣。又称“接袖衫”。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衣甚长,胸、腰、臀围宽阔,衣摆稍成弧形外展。袖口偏窄,袖(又称“接袖”)偏长。长袖为的是在新婚时掩面遮羞。等到婚后第3天,才将袖长的一半翻卷固定缝住。在袖口翻面缝黑布并镶饰色线,袖口还缀接2块拼合成长方形的三角蓝布,圆领黑边白底,并刺绣花纹图案,在挖襟边滚一黑边。中式纽根,领前、肩胛、袖笼和腰间共9粒。上衣颜色有褐红(俗称“红口布”)和黑蓝色,布料多为粗布和苎麻布两种,分冬春和秋夏穿着。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称“缀做衫”,即中式挖襟衫。对原有的“接袖衫”作了各部位的收缩。衣沿的弧度增大,臀围的宽度加阔,往外弯展,有一定的曲线感,腰围处的中式纽根减少成3个连在一起,袖口环蓝布边。衣衫仍为褐红和黑色。领围上的刺绣由简单转向复杂,并有一定的装饰内容。胸前、背后中线左右两边又增缀2块方布,衫色褐红色则缀黑色,衫色黑色则缀褐红色,布的四边角镶接4块小三角形有色布。因为整件衣衫由若干布拼合而成,故称“缀做衫”。这种衣衫,新制时用于喜庆、节日、做客,或初婚回夫家时穿,旧了平时也可穿。日常所穿的上衣,则没有缀接胸、背的布块,衣领也没有刺绣花纹。20世纪60年代以后,改为短衬衫,又称“节约衫”。即在缀接衫的基础上,去掉三种形色布和方形黑、褐红的繁杂镶接工艺,胸围、袖管收缩,紧紧包住丰满的胸部和圆润的手臂,充分体现上衣的曲线美。衣袖长仅至小臂的一半,衣长仅及脐位,臀围是大弧度的椭圆形,增加宽度,往外弯展至袖拢。腰间扎五彩塑料丝裤带和3至8股5垂的银裤链。上衣没有刺绣任何花纹,以单色布料制成,但袖口边滚二环布,一环单色(黄、金黄)、一环花布。布色为冬春湖蓝、孔雀蓝和黑色。黑色庄严,结婚时穿,平时多穿湖蓝和孔雀蓝。夏秋普遍穿白色,袖口镶饰黄色或蓝色花布边,在半臂处至肩和胸部另外接上一块淡绿色布。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