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洋兰栽培新技术研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1213
专题名称: 福建洋兰栽培新技术研究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318.pdf
专题类型: 植物

专题描述

1995—2005年,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对蝴蝶兰花梗节间段进行培养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其诱导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外植体(茎尖、根尖、花梗节)。1998年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红色系列蝴蝶兰品种进行组培快繁及组培苗室外栽培技术研究,经多年试验,总结并推广了水帘温室培育蝴蝶兰组培苗、高山基地促成栽培的蝴蝶兰生产技术,推动了闽西蝴蝶兰生产向工厂化方向发展。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解决蝴蝶兰无性繁殖困难的问题,对蝴蝶兰杂交种子进行无菌播种研究,得出改良KC培养基是适合蝴蝶兰种子发芽、生育的最佳培养基;龙岩市农科所在文心兰组培快繁过程中,利用新芽的生长点为外植体对文心兰壮苗和生根有明显效果。福建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以卡特兰试管苗茎段为外植体,以减轻外植体褐变。龙岩市农科所花卉研究室在石斛兰组培快繁过程中,利用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a—萘乙酸(NAA)合理组配的诱导,促进类原球茎的增殖和苗的分化。莆田学院资源环境系开展蝴蝶石斛兰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明显提高芽苗的质量。 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探索不同栽培基质、温度区间、光照条件及施肥种类等栽培管理措施对蝴蝶兰生长的影响。根据蝴蝶兰对温度的敏感,提出最佳培养组合方式。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对蓝西、蜜糖、百万金币、红猫、巴黎文心和蜘蛛文心共6个品种的文心兰通过采用光照、温度、施肥配比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多种处理,进行了3年的花期调控试验探索,发现最适于花芽萌发的光照强度为19000米烛光,温度条件为(日温一夜温)28℃~17℃,氮磷钾的配比为10:30:20。有利于蝴蝶兰高山催花时花芽分化与萌发的条件是,在海拔1000~1200米,上山时间于4月26日(调控至国庆节开花)和9月2日(调控至春节开花),光照强度25000米烛光,氮磷钾的配比为10:30:20,苗龄15个月以上。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