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福建枇杷栽培技术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1203
专题名称:
福建枇杷栽培技术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314.pdf
专题类型:
水果
专题描述
枇杷1994年,开始对“枇杷夏季定植新技术”的研究,使枇杷具有成活率可达80%~95%以上,易于长根、恢复生长快和长势旺等特点,该技术在莆田、永春等地大面积推广。 1999年,采用“三三”制高标准建园技术,包括果园实行“三通”(路通、电通、水通),栽植做到“三大”(大苗、大肥、大穴),推行果园“三保”(保土、保肥、保水),苗木统一定干等。 1990—1992年开展了果实不同套袋时期对果锈发生的影响试验,提出早钟6号枇杷适宜套袋时期。1995年提出早钟6号枇杷套袋技术,包括套袋材质选用、纸袋规格、纸袋加工等。1996年从生理角度分析了套袋改善果实外观品质的机理。 自1994年始,开展枇杷龙眼矮化集约栽培研究,进行枇杷草地果园、矮化密植栽植密度、矮化砧、矮化中间砧筛选试验。自1996年始,枇杷矮化密植技术在闽清县梅台村早钟6号基地进行中试示范,总结出枇杷矮化速生高效产业化配套技术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稀植栽培模式。 1997年开展了枇杷拉枝、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成花试验,并根据地域气候差异、品种熟期特性等提出枇杷产期调节技术。 1997—2001年,开展幼龄果园套种科杂1号的生态效应研究,在果园套种绿肥、生草栽培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2000—2003年,与院植保所合作承担了枇杷主要病虫害灾变因子及综合调控技术研究,调查枇杷主要病虫害种类,提出防治措施。 2001年,根据对结果母枝性状与果实形质关系的研究,提出优良母枝的标准(枝梢长度、粗度、叶数)。 2001年,开展了不同穗留果量与果实大小的关系研究,提出疏花穗时期、强度、疏果量。 2003—2005年,开展枇杷绿色食品标准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制定枇杷绿色食品A级和AA级标准体系,在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同时,完成了“早熟枇杷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