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社会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统计志.1996~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4817
颗粒名称: 二、为社会服务
分类号: C829.22
页数: 6
页码: 226-2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统计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了统计公报、统计新闻和信息咨询的制度和服务体系。统计公报以文字部分、统计附表部分和注释部分的形式呈现,内容涵盖了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此外,省统计局还与新闻媒体合作,定期发布统计新闻,并利用统计信息数据库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咨询提供支持。同时,针对不同的需求,他们还开展了农业普查地理信息可视化系统、农业招商等服务活动。
关键词: 统计公报 统计新闻 信息咨询

内容

(一)统计公报
  从20世纪80年代起,省统计局逐步形成发布统计公报的制度,1996—2005年每年4月间,在《福建日报》上发布《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1996年4月还在《福建日报》和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上发布《“八五”时期福建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95年和1996年,统计公报的内容为九个部分: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和邮电业、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对外经济、金融和保险业、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人口与人民生活等。1997年省统计局调整和扩充统计公报的内容和结构,调整后的统计公报分三大部分:文字部分、统计附表部分和注释部分。文字部分包括导语和主体,导语以简练、概括的语言描述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原因和主要问题,以定性为主。主体部分是公报的核心,反映199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共列综合、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和邮电业、国内贸易、对外经济、金融保险业和税收、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环境保护、人口与人民生活等12个部分。新增了描述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消费与投资结构、宏观经济效益变动情况,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总体评价;在指标方面增加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工农业增加值比例及变动,以及社会科技和环境保护的内容。突出反映改革推进的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速度、结构、效益变动的内容,原公报中的三张表作为公报附表: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主要农产品产量、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等。
  1999年,统计公报基本保持原来的内容和结构,增加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把原公报中“金融、保险业和税收”部分修改为“财税、金融和保险业”。2001年统计公报增加全省旅游人数及收入情况,把原公报中“交通和邮电业”部分修改为“交通、邮电和旅游”。此后,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容基本保持稳定。
  根据福建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福建省科技厅、省统计局自2001年开始在全省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品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每年向各设区市科技局、统计局,省直有关部门印发《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公报》。
  2005年2月7日,省统计局在《福建日报》刊登《福建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从综合、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对外经济、交通邮电和旅游、财税金融和保险、教育和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体育、环境保护、人口和人民生活等12个方面,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对2004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作了综合概括。《公报》后附三张表,分别为:“2004年各类价格变动幅度(%)”、“主要农产品产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二)统计新闻
  1996年,中国信息报福建记者站成立,开展宣传福建统计系统的重大事件、典型经验和先进入物,参与福建省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福建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福建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宣传工作。1996—2005年,省统计局共在中国信息报上发表相关新闻200多篇。记者蔡启奋从1996—2000年连续5年被中国信息报评为优秀记者。
  1997年开始,省统计局定期开展季度经济分析研究,召开每年1次的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和每季1次的经济运行态势新闻通报。与福建电视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经济运行进度(月度)信息通报制,与《福建经济报》联办《经济景气观察》专栏,与《福建日报》周末版建立经济专稿制,与总编室建立月度物价专栏等,省统计局还定期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设统计新闻报道小专栏,刊登和播发各项重要统计会议、统计工作动态、领导专访等统计活动。随着信息网络化发展的不断加快,省统计局的各项工作成果和政务信息活动还通过省统计局外网和政府信息网等网络向外发布。
  1998年,省统计局编写改革开放20年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系列报道,分别在《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分期刊登和播出。记者站作品《福州“二次招商”潜力巨大》获纪念建城2200年暨’98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金穗万事顺卡杯”优秀新闻作品荣誉奖。福建电视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经济报》对省企调队开展的工作做了专题报道。《来自国企改革一线的呼唤》、《福建省国有企业失业和下岗职工分流安置的渠道》、《年初企业景气总体偏弱,下期前景预期普遍看好》等刊登在《中国信息报》,《福建省三家VCD抢占全国市场》等刊登在《福建日报》,《房地产业景气指数预期上升》等刊登在《福建经济报》。
  1999年,省统计局与福建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开办《从数字看变化》宣传专栏,从新中国成立50年来统计数字的变化反映福建国民经济及三次产业和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专栏开办时间从1999年8月16日—11月15日,共播发100期,每期1篇文章;在《福建日报》开办《数字的启示》专栏,共刊登20期;在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山海巨变》等系列报道23篇,并在《厦门日报》、《福建通讯》、《支部生活》等报刊刊登福建5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向海外传送福建的经济动态,在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菲律宾《世界时报》和台湾《中华日报》等海外报刊刊登统计新闻,全年在海外报刊刊登统计新闻36条,为海外侨胞、台湾同胞了解福建、关心福建提供信息平台。1999年6月16日省农调队领导接受《中国信息报》记者采访。6月24日《中国信息报》刊登了题为《推动农村调查优质服务再上新台阶》的专访文章。
  2000年,记者站新闻稿《福建省委发出通知要求统计数据无须上报请示同级领导》获中国产业报协会、开封市道路运输管理处颁发的中国产经新闻2000年上半年头版消息“开封运管杯”大奖赛铜奖,《福建榕台经贸合作再掀高潮》获《中国信息报》1999年度好新闻评选三等奖及福州市第七届“南方杯”(1999年度)新闻作品荣誉奖,《群英聚会——福州国际招商月商机诱人》获2000年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暨海峡两岸科技成果交易会优秀新闻作品特别奖。
  2001年,记者站新闻稿《福建强调要坚决落实人口普查政策》获福建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好新闻评比二等奖,《我省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获福建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好新闻评比三等奖,《热气球宣传活动》获福建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摄影作品评比三等奖。省企调队有119篇次分析报告及信息稿件被《发展研究》、《福建经济》、《海峡经贸》等省级以上刊物或有关报纸转载或刊发。
  2002年,省统计局以省政府名义举行了3次新闻通报会,由局主要领导通报经济运行情况,回答记者提问,省主要新闻媒体刊发了相关消息。同年省统计局统一规范统计信息新闻发布制度,印发《福建省统计局统计信息新闻管理规定》。统计信息新闻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进度统计信息、专题统计信息和统计政务信息。进度统计信息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的进度分析,包括季度、半年和全年分析,以及刊登在省统计局印发的《简明分析》上的统计资料;专题统计信息主要是省统计局印发的各类专题分析报告,包括《统计分析报告》和专题分析报告汇编的补充统计资料;统计政务信息是指有关统计工作开展情况、统计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统计发展战略规划、统计工作现代化进程,以及重大统计制度方法变动情况等方面的统计新闻。统计信息新闻发布的方式主要是新闻发布会、记者采访和向各种媒体提供稿件,向外发布时间规定:月度统计信息一般在月后局经济形势分析会的第二个工作日,通过政务信息网对外发布;季度统计信息一般在省委经济形势分析会之后,即通过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年度统计信息一般在年后统计公报发表的当日通过发布会对外发布;其他信息的发布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请示局领导决定。
  2003年,省统计局与《福建日报》社合作,在《福建日报》上开辟专栏,每周定期提供宣传稿件,对全省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数字点评”。与福建电视台配合,每季度在《公关与经济》栏目播出对省统计局局长的专访,点评社会公众关心与关注的话题。同时与省东南电视台合作,在每天的黄金时段播出由省统计局选送的2~3条统计数字新闻,满足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的需求。记者站新闻稿《信息快车驶向农村》获《中国信息报》2002年度好新闻评选二等奖。9月26日福建电视台记者专访省农调队党支部,拍摄了机关党建工作成就。10月15日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以“专访福建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党支部”为题进行了报道。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统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不仅要满足政府宏观决策的需要,也要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统计部门按照GDDS(数据公布通用系统)的规范要求,及时、公正、透明地发布统计信息以及统计和核算制度的重大改革等事项。2004年省统计局按照国家和省一级统计信息发布的做法和国际一般惯例,建立福建省统计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一是季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二是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或调查结果;三是重大经济事件或国民经济发生重大变化(须经批准)等。规定发布时间为季后15天左右或重大普查阶段性成果产生之后。邀请的新闻单位有:福建日报、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视台、海峡都市报、海峡消费报、东南快报、福建法制报、福建工商时报、福建通讯、福建党建、福州日报、福州晚报、厦门日报驻福州记者站、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新华社福建分社、中新社福建分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中华工商时报、国际商报、金融时报、中国商报、中国改革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日报、中国信息报等驻榕机构。2004年统计新闻发言人为省统计局局长龚守栋、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张福坤和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林文芳,2005年增加新任综合处处长郭华生。2004年2月23—25日福建电视台经济频道《福建财经广场》栏目陆续播出省农调队“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专题节目。
  2005年,省统计局与新闻媒体的合作除了继续在《福建日报》开办数字点评专栏,与电视台合作开设“东南数字新闻”栏目外,还在福建电视台《海峡西岸论坛》和《公关与经济》等栏目及新闻频道编制节目,评点经济。全年共发布新闻稿1800篇,其中东南新闻986条。《“枇杷王”还愿》获《中国信息报》2004年度好新闻评选三等奖。省企调队有关人员接受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金视点》栏目组的采访,并就记者提出的“这轮钢材价格上涨的原因”、“钢价上涨对福建省企业有何影响”等问题作了回答。
  (三)信息咨询
  1999年,省统计局利用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建立农业普查地理信息可视化系统(GIS)和统计数据动态分析系统,为省人大、省政协召开的“两会”提供咨询服务。
  2001年,省统计学会与省统计局综合处合作研制了《“九五”时期福建经济和社会发展辉煌成就》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系统,用生动活泼的彩色图(照片)、文字、统计表、语音等形式展现福建省社会与经济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为“两会”代表、委员提供统计咨询服务。同年针对建材市场良莠不齐的现象,省统计学会与省建筑业协会联合开展“用户满意建材品牌”的调查和发布活动,通过应用统计部门的统计手段和统计方法为社会提供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同年省统计局、省农调队、厦门市农调队联合组织建设“福建农村经济信息网”(简称“八闽农网”)。当年“八闽农网”网站共发布供求信息5000多条,农业招商项目200多个,网上产品展销300余种,组织230多家农业企业上网,还整合发布大量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信息。
  2003年,福建省分布式统计信息基础数据库(第一期)建成,整合了1990—2002年全省的基本统计信息,并进行有关数据加载和有限范围的数据共享,入库数据量达到171.95万条。初步整合了统计信息资源,提高数据的共享程度和统计资源的利用率,为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形势分析需要的基础数据,同时通过数据库查询功能,提高查询效率。
  2004年,“八闽农网”总访问量达100万人次。网站的每天访问量超5000人次,每天新增数据库记录达1000条,每天发布供求信息50~70条,每天更新农业新闻和市场分析60篇,促销福建农产品超过20亿元。
  2005年,省统计局完成了建国以来的统计数据的入库工作,以后每年均可及时入库当年年报数据。同年省统计学会和省统计局合作编撰《海峡西岸崛起》画册,反映“十五”期间尤其是省委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想以后福建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为“两会”代表、委员提供统计咨询服务。省统计信息服务中心(福建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整合了统计局内部资料,并对一些统计资料进行深加工,使对外提供查阅的统计资料更为齐全;所提供的统计信息更加准确到位。当年中心承接大大小小、有偿与无偿的统计信息查询业务50多项。
  各地也开始建设并逐步完善综合统计数据库。2003年福州市的数据库涵盖了本市及各县(市、区)以及全国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三类数据库和福州市50年经济社会发展文字库;厦门市完成了月度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4个特区市交流资料等数据库。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统计志.1996~2005

《福建省志·统计志.1996~2005》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统计制度、普查与专项调查、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与教育培训、统计法制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内容。

阅读

相关机构

福建省统计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