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全省运动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体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44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全省运动会
分类号: G812.7
页数: 47
页码: 239-2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的全省运动会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最早的三次运动会是在1920年、1921年和1929年举行的全省学校联合运动会。第四届和第五届全省运动会在1934年和1935年举行,这时候运动员范围已经扩大到不仅仅是学生,城市和县级单位也可以参加比赛。此外,为了参加全国的全运会,还在1930年、1931年、1933年和1948年举行了省预选赛。
关键词: 福建省 全省 运动会

内容

一、民国时期
  福建省由政府举办的全省运动会,始于民国9年(1920)11月在厦门举行的第1次“全省学校联合运动会”,而后又于民国10年(1921)和18年(1929)在福州举行了第2次和第3次全省学校联合运动会。这3次虽然都是学校运动会,由于规模较大,参加单位多,后来被列为第1、2、3届省运动会。民国23年(1934)和24年(1935)举行了第4届和第5届全省运动会。从第4届起改称为“福建全省运动会”,运动员不再限于学生,参加比赛以市、县为单位。与此同时在民国19年(1930)为参加第4届全运会,民国20年(1931)和22年(1933)为参加第5届全运会,民国37年(1948)为参加第7届全运会,分别举行了4次省预选赛。其中第5届全运会原定民国20年(1931)举行,后因“九•一八”事变推迟到民国22年(1933)举行。故第5届全运会省预选赛为两次。
  第1届全省运动会(原称为“第1次全省学校联合运动会”)于民国9年(1920)11月17日至19日在厦门举行。由于交通不便,参赛的仅福州和下游各县的学校(详细参赛单位、人数缺资料)。名誉主席李厚基、爱国华侨陈嘉庚为大会资助了大部分经费。比赛项目:设有男子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网球5个项目。
  第2届全省运动会(原称为“第2次全省学校联合运动会”),于民国10年(1921)11月18日至24日在福州南校场举行。名誉会长李厚基,会长王述曾。参加比赛的有44所学校,524名选手。比赛项目:设有男子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五个项目。省会20所中学和4所小学,共2000人为大会表演了健身团体操。
  第3届全省运动会(原称“第3次全省学校联合运动会”),于民国18年(1929)4月28日到5月2日在省立福州公共体育场(即原福州南校场旧址)举行。名誉会长杨树庄,会长程时煃。参加比赛的有87所大中小学校的925名选手。比赛项目: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田径5个项目。省会22所中学、35所小学进行了115项次的集体表演。
  第4届全省运动会,于民国23年(1934)11月18日至20日在省立福州公共体育场举行。会长郑贞文。参加比赛的有闽侯(即福州)、思明(即厦门)、同安、晋江、长乐、建瓯、漳浦、仙游、福清、南平、莆田、龙溪、海澄等13个县。沙县、安溪两县报名后,未能到会比赛。共有运动员600余人。比赛项目:男子部设田赛、径赛、全能、网球、排球、足球、篮球、棒球、游泳9项;女子部设田径赛、游泳、篮球、排球、网球、垒球6项;国术部设拳术、摔跤、器械、射箭、弹丸、踢毽、测力7项。比赛结果:男女总锦标均为思明县夺得。
  第5届全省运动会于民国24年(1935)9月11日至13日在厦门市中山公园体育场举行。名誉会长陈肇英、陈仪、蒋鼎文,会长郑贞文,副会长王固磐、陈联芬。参加比赛的有闽侯、永春、同安、漳浦、厦门、长泰、龙溪、晋江、莆田、金门、福清、建瓯、海澄、仙游、诏安、德化、南安等17个市县的589名选手。比赛项目,男子设田赛、径赛、全能、游泳、足球、篮球、排球、网球、棒球、国术10个项目;女子设田径赛、游泳、篮球、排球、网球、垒球、国术7个项目;此外还有竞走、举重、入水(即跳水)3个表演项目。大会期间,厦门各中小学校参加了多项的团体表演。比赛结果:厦门获男、女总锦标。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运动竞赛,从1952年至1987年共举行了9次全省运动会和1次全省青少年运动会。每次省运动会,在比赛项目、参加人数、运动水平、举办规模等方面,均远远超过民国时期历届省运会。
  第1届全省运动会全称为“福建省第1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于1952年12月16日至22日在福州举行。大会主席庄炎林。这次大会是为了检阅本省解放三年多来新体育开展的面貌,衡量全省体育运动的水平和成绩,进一步交流经验,使全省体育运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而举行的。参加比赛的有省级机关、福建军区、福州市、厦门市和建阳、南平、福安、闽侯、晋江、龙溪、永安、龙岩8个专区,共12个代表队1807名运动员,比赛项目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举重、拔河6个项目。还有多种民族形式的体育表演。
  经过7天紧张、激烈的比赛,决出了各项团体和单项的名次。男子铅球、标枪、5000米、400米中栏、400米接力和女子铅球、100米、400米接力等8项成绩都突破民国时期全省最高纪录。
  第2届全省运动会于1956年11月11日至17日在福州举行。大会主席陈绍宽。参加比赛的有福建前线部队、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晋江专区、龙溪专区、龙岩专区、南平专区、福安专区、闽侯县等11个单位男女运动员1529名,大会设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举重、自行车、拳击、摔跤等9个项目比赛。
  这次大会的成绩是突出的,女子800米接力,女子1500米、3000米自行车和次重量级举重4项10人次打破1955年全国纪录。83人次打破27项省纪录。球类、体操、拳击、摔跤等项的运动技术水平也普遍提高。
  第3届全省运动会于1958年11月9日至16日在福州举行。组委会主任许亚、副主任毛会义、许或青、练惕生、李毅、李威。参加比赛的有福建前线部队、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和南平、福安、龙岩、龙溪、晋江专区等11个单位。男女运动员1600多人。大会进行了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棒球、垒球、田径、公路自行车、田径场自行车、体操、技巧、举重、中国式摔跤、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拳击、航海多项等17个项目的比赛。
  这届运动会成绩优异。举重1人、自行车10人、马拉松5人、航海多项3项11队36人破全国纪录。田径16项40人次,自行车10人次,射击4项4人破省纪录。
  田径、自行车、体操、射击、航海多项男、女合并计算团体总分。
  第4届全省运动会于1959年5月1日至6月21日在福州举行。这届省运动会是为了迎接第1届全运会的召开而举行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南平、三明6个市和龙岩、龙溪、福安、南平、晋江5个专区及福州铁路分局等12个单位6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大会进行了16个比赛项目和6个表演项目。比赛分几个阶段进行,除棒球、垒球、手球提前举行外,5月1日至4日进行田径、举重、公路自行车比赛和射箭表演;5月9日至12日进行体操、技巧、中国象棋、中国式摔跤比赛和拳击、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击剑、国际象棋表演;6月3日至9日进行乒乓球、网球比赛;6月17日至21日进行游泳、跳水、水球比赛。田径、体操比赛的同时,进行少年组比赛。
  比赛结果:在田径、举重、游泳3个项目中,有26人28次破23项省纪录,有8人达到运动健将标准。
  第5届全省运动会于1964年11月4日至8日在福州举行,组委会主任许或青,副主任毛会义、何若人、练惕生、李威。福州市、厦门市和晋江、龙溪、三明、南平、龙岩、闽侯、福安专区共9个单位883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射击、篮球、排球、举重、自行车等7个项目比赛。比赛结果:福州市获团体总分第1名,厦门市获第2名,晋江专区获第3名。并有19人1个接力队共35次破30项省纪录。
  第6届全省运动会于1974年11月3日至27举行。这届运动会分别在福州、漳州、泉州、长汀4个赛区进行。组委会主任朱绍清,副主任许或青、陈天仁、畅乙萍、陆自奋、何占庆、卢叨、王杰民。参加比赛的有福州、厦门、晋江、三明、宁德、建阳、龙岩、莆田、龙溪、省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和福州铁路分局等12个单位2500名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大会共进行了田径、游泳、足球、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7个项目的比赛。比赛结果:在田径项目中,有10人10次破8项省纪录,1人1次平1项省纪录,在游泳项目中,4人7次破6项省纪录,1人1次平一项省纪录。
  第7居全省运动会于1978年10月25日至11月6日在福州举行。大会组委会主任伍洪祥,副主任李德安、黄明、李威、孟津。参加比赛的有福州、厦门2市,莆田、晋江、龙溪、龙岩、三明、建阳、宁德7地区及福州铁路分局、福建高等院校等11个单位1889名运动员。大会进行了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举重、武术、棋类、射击等12个项目的比赛。比赛结果:有1人3次破3项举重全国纪录;1人1次平1项射击全国纪录;5队5人11次破6项游泳省纪录;5人18次破6项举重省纪录;13队破8项、36人49次破16项射击省纪录;还有3人4次破全国少年纪录,1人1次平全国少年纪录。
  第8届全省运动会于1982年9月28日至10月3日在福州举行。大会组委会主任张格心,副主任卢叨、计克良、李德安、秦光、孟津。参加比赛的有福州、厦门两市,莆田、晋江、龙溪、龙岩、三明、建阳、宁德7地区和福建高校体协、福建体育学院等11个单位及省优秀运动队,共3000余名运动员参加。大会进行了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中国象棋、武术、射击、航海模型等13个项目的竞赛,大会期间,还举行了破纪录赛,龙溪地区运动员王建忠以10秒9和10秒8的成绩两破航海模型A3级10秒97的全国纪录。有21队76人次破57项省纪录。
  2、省纪录为1981年最高纪录。
  第9届全省运动会于1986年10月12日至18日在漳州举行。大会组委会主任陈明义,副主任计克良、韩玉琳、王浩、易百禄、苏振国。参加比赛的有福州、厦门、三明、莆田、泉州、漳州6市和宁德、建阳、龙岩3个地区及福建高校体协、福建体院等11个单位3048名运动员。大会共进行田径、游泳、体操、艺术体操、举重、自行车、跳水、水球、武术、足球(含女子)、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棒球、垒球、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桥牌、射击、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无线电测向、OP帆船、帆板等26个项目比赛。同时还举行少年组的田径、游泳、射击3个项目比赛。比赛结果:福州、厦门、漳州3市获总分前3名。省优秀运动队余斌在航海模型F1—V15的表演中两次破全国纪录,并超过了世界纪录。建阳地区运动员甘志明在举重75公斤级挺举中破全国少年纪录。还有7个队17人破23项省纪录。
  第1届全省青少年运动会于1984年10月3日在厦门开幕,11月30日在莆田闭幕,历时2个月,大会组委会主任张格心,副主任王文泰、张可同、何方生、李青藻。参加比赛的有福州、厦门、三明市和晋江、龙溪、龙岩、建阳、宁德、莆田等9个单位的1320名运动员。分别参加了在下列地区举行的11个项目比赛:
  自行车:9月17~19日建阳(提前举行)
  游泳:10月3~7日厦门
  排球:10月7~14日漳州
  举重:10月8~11日福州
  体操:10月21~25日福清
  乒乓球:11月1~10日福州
  射击:11月1~10日福州
  足球:11月4~15日厦门
  羽毛球:11月7~12日龙岩
  篮球:11月11~20日晋江
  田径:11月25~30日莆田
  比赛结果:各项团体前3名和各单项第1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体育志

《福建省志·体育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福建省志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各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 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厚基
相关人物
陈嘉庚
相关人物
王述曾
相关人物
杨树庄
相关人物
郑贞文
相关人物
陈肇英
相关人物
陈仪
相关人物
蒋鼎文
相关人物
王固磐
相关人物
陈联芬
相关人物
庄炎林
相关人物
陈绍宽
相关人物
许亚
相关人物
毛会义
相关人物
许或青
相关人物
练惕生
相关人物
李毅
相关人物
李威
相关人物
何若人
相关人物
朱绍清
相关人物
陈天仁
相关人物
畅乙萍
相关人物
陆自奋
相关人物
何占庆
相关人物
卢叨
相关人物
王杰民
相关人物
伍洪祥
相关人物
李德安
相关人物
黄明
相关人物
孟津
相关人物
张格心
相关人物
计克良
相关人物
秦光
相关人物
王建忠
相关人物
韩玉琳
相关人物
王浩
相关人物
易百禄
相关人物
苏振国
相关人物
甘志明
相关人物
王文泰
相关人物
张可同
相关人物
何方生
相关人物
李青藻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闽侯县
相关地名
思明区
相关地名
同安区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
长乐区
相关地名
建瓯市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
福清市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
龙溪镇
相关地名
海澄镇
相关地名
沙县区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思明县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
长泰区
相关地名
金门县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建阳区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
永安市
相关地名
龙岩市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闽侯县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三明市
相关地名
长汀县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三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