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期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4191
颗粒名称: 一、长期规划
分类号: F326.4
页数: 2
页码: 265-266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了多个水产发展规划,包括长期规划、专项发展规划等。这些规划提出了不同的水产方针和目标,强调了渔业合作、生产规模扩大、提高单位产量、发展养殖和捕捞、实现集体工业化等重点。规划还涉及到了渔业机械化和技术现代化、渔民生活水平改善、渔区面貌变化等方面。这些规划体现了福建省对渔业发展的重视和期望。
关键词: 福建省 渔业管理 长期规划

内容

(一)1952年4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农林厅编制了《福建省水产工作五年(1953~1957)计划和十年(1953~1962年)远景规划》。提出的水产方针是:“普及和逐步提高渔民协会、渔业产销合作社、生产互助组等渔民组织,积累资金,购置新式渔轮,达到集体工业化,由国营企业领导和推动生产”。要求1957年水产品产量达万吨,1962年达40万吨。
  (二)1955年11~12月间,福建省农业厅水产局编制的《渔业生产十二年规划(1956~1967年)意见》,提出的水产方针是:扩大生产规模,以发展大型木帆渔船和机动渔船,扩大水产养殖面积为主,积极提高单位产量,促进渔业生产发展。要求把渔业合作运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求1958年实现社会主义渔业集体化,1967年水产品产量达132.34万吨。
  (三)1961年12月28日,福建省水产局编制的《福建省水产十年(1963~1972年)发展规划》,提出“根据省委大办渔业的方针,在积极发展群众渔业的基础上,继续加速发展渔业机械化和国营渔业,全面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淡水养殖,基本实现渔船机帆化;在养殖上,实行提高单产和扩大面积同时并举,重点抓好苗种”。要求1962年水产品总产量22.5万吨,1972年达50万吨。
  (四)1975年4~6月间,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和福建省计划委员会关于编制十年规划的要求,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水产局编制了《福建省十年(1976~1985年)水产规划》。规划提出“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认真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的方针。渔业社队应以渔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社队也要因地制宜,利用浅海滩涂和淡水水面发展渔业生产,做到渔农互相促进,增加集体收入。……要从速解决部分渔业生产资料为私人占有的问题。……坚持政治挂帅,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逐步扩大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一级经济……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规划要求:1985年水产品产量达100~115万吨。
  (五)1981年11月,福建省水产厅编制的《福建省渔业五年(1981~1985年)规划和十年(1981~1990年)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认真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资源,调整近内海捕捞作业,积极发展渔轮,开辟外海渔场,努力增加产量和经济鱼比重;海淡水养殖要大力发展,全面铺开,建成一批稳产高产苗种基地和商品鱼虾基地;大力开展水产品综合利用,做到市场供应以鲜活、冷冻和加工品为主,出品创汇要成倍增长;渔业机械化和技术现代化要进一步提高;渔民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改善,渔区面貌有显著变化”。要求1990年水产总产量要达到80万吨。
  (六)1991年1月,福建省水产厅编制了《福建省水产业(1991~1995年)计划及2000年规划》,提出指导思想和发展重点。其指导思想是:“必须进一步树立海洋国土观念,要象重视耕地那样地重视水域开发利用,加速开发海洋蛋白,为人多地少的福建多作贡献……要联系我省实际,实行科教兴渔,养殖、捕捞、加工并举,走增加产量与提高质量相结合,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路子,推动渔业经济迅速发展,使渔区人民率先进入小康水平。”发展重点是:外海、远洋渔业、浅海和内陆大中型水面、水产品深度加工、综合利用及外向型加工业。要求1995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160万吨,2000年力争实现210万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水产志

《福建省志·水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各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地理、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地理概况,以呈现省区环境的独特性和域内分区的差异性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