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色织混纺布生产始于60年代初,1960年漳州织布厂和泉州织布厂首批开始研制开发棉维混纺色织布。70年代后期,产品的种类增多,有涤棉混纺色织布、涤富混纺色织布和涤粘中长色织布等十几个品种。到80年代中期,品种进一步增多,以网络丝、异形丝和空变丝为原料的色织交织新品种脱颖而出,形成多种原料交并、多种产品规格化纤交织布的新格局。1985年以后,由于市场滞销,产品压库,全省色织行业生产受到重影响,此时,仅晋江纺织厂品种对路,产销两旺。
1.色织中长纤维布
色织中长纤维布是经纬用中长化纤纤维混纺纱织制的织物,省内该产品于70年代末问世。
1978年,福州第二织布厂和浦城县织布厂研制成功涤富、涤粘中长花呢新产品。
80年代初,色织中长纤维布进入批量生产,中长仿麻纤维布和中长仿毛纤维布等新品种也相继诞生。1980年,福州第一织布厂开发出扎染派力司和西式仿毛呢。1982年,福州第二织布厂研制成功83208中长呢、中长挺美呢和中长仿麻呢等新产品。同时,福州第三织布厂也试织出81319中长花呢和摩尔星结子呢,该产品1980年产量只有303米,1982年产量跃至293.56万米。1983年,福州第四织布厂开发生产中长胸花派力司和尘垄纺海司呢。漳州织布厂的涤粘色织派力司也相继开发出来。其中开发新品种和获奖产品最多的厂家是福州第二织布厂。该厂1982~1985年有11个中长花呢分别获得省市优良产品、优秀花纹和优秀设计奖。1987年,福州第一织布厂的861401中长花呢和厦门第一织布厂的中长花呢均获得部优产品称号。至1985年,全省生产色织中长纤维布2890.09万米。年产量最高的是1985年,当年产量提高到982万米,该品种产量占全省色织布总产量43.7%。1986年以后,产品开始滞销,产量逐年递减,到1990年,年产量下降到230万米,只占当年色织布总量的14.17%。
1980~1990年,全省累计生产各类色织中长纤维布4741.69万米。
2.色织涤棉布
福建省开发色织涤棉织物始于70年代末,1978年研制成功的涤棉细纺布和花呢,填补了省内空白。
80年代,进入普遍开发阶段,生产此类产品的厂家从原来2家发展到8家。1985年全省年产量比1980年翻了一倍多,达到456万米。1980~1985年全省产量累计达2081.98万米。1986年以后,由于市场销路问题,年产量开始下降。
80年代末,福州第二织布厂根据色织行业特点,研制开发出色织印花绸的新产品,该厂于1990年5月投入批量生产,该产品质量可与进口同类织物媲美,而且价格低廉,投放市场后,销售情况看好,成为服装厂生产夏季服装主要面料之一。
1980~1990年,全省累计生产涤棉色织布3372.98万米。
(1)色织涤棉细纺布
1976年,福州第一织布厂首家试制成功36吋、42S×42S、85×69涤棉细布和36吋、45S×45S、89×68涤棉府绸,投入批量生产后,年均产量为12.5万米,到1979年累计产量为50万米。1980年,该厂又开发出小提花涤棉细布等新产品,年产量为71.4万米。
1983年,龙岩色织厂研制生产91.4厘米、14号/14号、332/269涤棉格府绸,当年产量为179.61万米。同年,邵武染织厂也开发出91.4厘米、14号×2/28号、133/70斜纹涤棉克罗丁,当年试产量为6.29万米。1986年,停止生产。同年,龙岩色织厂年产量下降到61.9万米,福州第一织布厂当年产量仍保持70万米左右。该厂小提花涤棉细纺布1989年被评为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其间,福建生产色织涤棉产品的厂家还有:晋江纺织厂、长汀中华织布厂等。到80年代末期,全省又开发出涤棉格府绸、提花府绸、嵌线府绸、嵌金银线府绸和泡泡纱细布等。
1976~1990年,全省生产色织涤棉细布和府绸等产品累计1817.49万米。
(2)色织涤棉线呢
1978年,龙岩色织厂试制成功涤棉花呢新产品。1979年,厦门第一织布厂研制生产出涤棉线呢0.6173万米。
80年代,福建生产涤棉线呢的厂家增加,品种增多。1981年,泉州织布厂试制出涤棉花呢,当年试产量为8.9万米。1983年,同安马巷织布厂研制开发出涤棉格花呢,产量达240万米。到1984年厦门第一织布厂累计生产涤棉线呢共98.58万米。与此同时福州第二织布厂先后研制生产涤棉克罗和涤棉卡库呢等新产品。1985年后,龙岩色织厂开发的91.5厘米13号×2/28号、299/213涤棉花呢,荣获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到80年代末,福建先后研制生产出涤棉罗丁、涤棉格花呢、涤棉半线呢、涤棉卡库呢、涤棉花呢等10余种新产品,至1990年,全省累计生产各种涤棉线呢505.59万米。
3.色织涤纶长丝布
福建省生产色织涤纶长丝织物始于80年代初。产品品种有弹力呢、春风绸、涤弹春秋绸和双面绒等十多个品种。
1981年,龙岩染织厂采用150D涤纶低弹丝作经纬纱试织成功弹力呢33.14万米。同年,龙岩色织厂也研制出91.4厘米、111.7厘米150D、367/226弹力呢。到1983年共累计生产84.74万米。该厂又于1984年以涤棉与纬长丝交织的府绸,当年产量10.6万米。至1985年,全省共生产色织涤纶长丝混纺布127.88万米。
1986年后,晋江纺织厂先后开发出144厘米、150D/150D、252/228涤弹春秋绸,中长与涤纶丝交织的双幅薄弹呢、中长交织弹力呢和春风绸等新产品,累计产量达289.12万米,其中双幅春秋绸和双幅薄弹呢获得全国开发新产品一等奖,晋江纺织厂是该类产品品种最多的厂家,成为全省色织涤纶长丝织物生产主要厂家。
80年代末期,研制开发涤纶长丝产品的厂家增多,产品更新速度加快。1989年,龙岩色织厂根据纺织工业部制定的“星火计划”,试制成功“俊云锦”新产品,属长丝织物的高档产品,当年试产量为5万米。1990年底通过省级鉴定,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系省内首创。
1990年2月,福州第二织布厂根据国内仿真产品仍处在试制阶段,为占领市场,该厂投资2.67万元,开始研制色织印花绸。采用涤纶长丝和涤棉混纺纱为原料,成功地开发出印花绸。当年5月投入批量生产。该产品经印花整理,具有丝绸感,质量达到Q/35FJ09E01-90色织印花绸标准要求,而且价格低廉,很受消费者欢迎。1990年11月通过省级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新产品。
在此期间,生产涤纶长丝交织布的厂家和产品还有:福州第二织布厂的挺美呢、华绫绉和印花绉。福州第三织布厂的长丝弹力呢、哈特司(涤棉与涤纶丝交织)、邵武染织厂的凉爽呢、马巷织布厂的奥司呢和惠安纺织厂的双面绒等。
1981~1990年,全省共生产色织涤纶长丝布837.79万米。
4.色织苎麻纤维交织布
80年代末期,我国原棉和丝原料紧缺,而国内麻类织物则倍受欢迎。1988年10月,福州第一织布厂投资3.3万元,协同福州市印染厂开发研制“爱伊丽”的系列产品,该产品采用经向涤粘中长纱线与纬向涤粘麻、涤麻混纺纱交织而成的新型面料,能与纯麻织物媲美,具有外观粗矿、手感挺括等优点,可制各式服装和装饰品,深受市场欢迎。至1989年共生产苎麻色织混纺布8.38万米,产值50.3万元,税利5万元。次年,该厂开发出涤粘纱和涤粘麻混纱交织的“华尔斯”新品种。1989年1月,福州第四织布厂选用18号涤粘中长纱和18号苎麻纱为原料,采用新工艺,试织成功“涤麻华尔夫”色织布。该产品经省纺织中心所检测,符合FJ513-82标准要求。该厂于当年7月投资20万元,形成批量生产,当年产量为5万米。12月通过省级鉴定,定为一类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龙岩色织厂也开发研制出81厘米、13号/13号×2、315/252,91.5厘米、18号/18号×2、315/252麻涤棉细纺涤麻布(雷米尔),当年产量3.5万米。该产品于该年获省优秀新产品奖。福建苎麻色织混纺布开发时间虽短,产量不多,但该品种市场需求大,90年代后,发展前景看好。
1988~1990年,全省共计生产苎麻色织混纺布13.38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