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劳动工资与奖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482
颗粒名称:
二、劳动工资与奖金
分类号:
F426
页数:
3
页码:
200-202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电子工业行业职工的工资种类、工资支付形式、历年调资与工资发放情况以及奖金的发放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电子工业
奖金
内容
(一)劳动工资种类
电子行业职工的工资,按照职工、工种不同,截至1988年止,有20多种工资标准。这些工资标准分别依附在科研、教育、医疗卫生、行政、企业以及机电制造业等大类里。仅福建光学仪器厂1980年职工工资执行种类就有25种。1985年底前,福建省电子工业所有在职职工全部取消了附加工资。
(二)工资支付形式
1985年以前,电子行业职工的基本工资,全部采用计时工资形式,即按月支付基本工资。部分企业采用计时基本工资加浮动工资的办法,以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奖勤罚懒。如福日公司从1981年6月起,每人每月从工资总额中扣除9元作为奖勤罚懒的浮动工资。
1980年以后,由于生产的发展,国营8400厂等部分企业,经所在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批准,招收部分临时工,补充生产流水线和其它辅助工段的人员缺额。支付给这些临时工的工资,主要采用计件工资加奖金的形式。
1982年起,全省各电子企业相继开展企业整顿,逐步制定和完善了各工种、工序、工位、岗位的劳动定额。这些劳动定额的完成与否对于工资的影响,除没有完成定额时发生扣减基本工资外,主要是作为超额部分计算奖金的依据。多数企业已采取这种办法。
中外合资企业中方职工的基本工资,严格依照国务院1980年7月2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第8条“合营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按照所在地区同行业的国营职工实得工资的100%至150%确定”的规定执行。职工的奖金及分红部分资金的使用,则依董事会的决议实施。
(三)历年调资与工资发放情况
全省电子企事业单位调整职工工资同省内其它行业一样,是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规定执行。从1970年至1985年,调资时次有:1971年给占总人数20%的职工调资;1977年给占总人数40%的职工调资;1978年底给占总人数2%的职工调资;1979年给占总人数40%的职工调资;1981年給从事教育、卫生工作的职工调资;1983年给在1977年调资时受到级差限制的职工补齐级差;1983年全部职工调资。
从1984年开始,福建省电子工业企业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对产值、实现利润、上交税利增长“两位数、三同步”(指上述三项指标同时以10%以上速度增长)的企业,以占职工总数3%的比例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大部分实现该指标的企业都执行了这一规定。
通过历次调资,相应提高了职工个人收入。1985年与1979年相比,提高了77.26%。职工工资的提高,是严格贯彻“按劳分配”与“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以及“国家得大头、个人得小头”的原则和精神,是以保证国家多收为前提的。
(四)奖金
由于奖金制度于1958年和1966年下半年曾两度在全国范围内被取消,所以1978年以前基本上不实行奖金制度。但为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个别企业在个别时期也对职工实行过临时性的物质奖励和奖金。如1975年,原福建东海机电厂就曾向生产车间提出每生产一部行车(室内吊车)给奖金500元。为此,该厂一位领导还在全省军工系统内遭到点名批判(①(1975)闽革军工党字第019号《关于传达国务院国防工办1975年4月24日会议的情况报告》)。
1978年6月22日,福建省电子工业局根据国务院(1978)91号文件精神,以(1978)闽电劳字第200号文发出《关于恢复奖励制的试行办法》,就奖金的提取标准、发放范围,以及奖励的条件、办法等作了详细规定。文件的指导思想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但同时又规定了企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不实行奖励制度。至此,全省电子工业恢复了各种奖金制度,并在后来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充实和完善。
1978年至1982年,省电子工业直属企业的奖金总额,均由省财政厅制定综合指标。在这个综合指标范围内,由各企业根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分配。在实际分配中,扣除各项特别奖金外,规定省直属电子企业人均最高奖金不超过3个月的标准工资(按规定标准工资低于50元的,按50元计算),最低的在1个半月以上。
从1978年恢复奖金制度到1988年,电子工业系统在奖金发放上,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综合奖(包括年终奖)。它是以出勤率为主要考核指标而发放奖金的一种形式,始于奖金制度恢复的初期。1979年以后,这种形式主要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后勤管理科室职工中执行,企业中的其他职工一般也享受年终奖的待遇;事业单位职工按国家规定的发放综合奖标准执行;而企业中实行综合奖的这一部分的奖金总额的比重则逐步减少。大多数企业在完成企业整顿以后,逐步取消了这种奖金。唯有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依然发放‘‘年终红利。”
(2)单项奖。1982年底至1983年初,经全面落实生产经营经济责任制后,企业实行单项奖。主要有:①超定额工时奖,即由企业的生产、技术、劳工、主要生产车间等各方,联合组织对主要或批量较大产品的工种、工序、工位、岗位确定定额工时标准,按照个人必须完成定额工时(一般以200小时为基点,达不到这个基点,按超额工时定额度标准扣除基本工资,病假或事假规定在国家统一制定发放工资标准范围内扣除),超额部分,乘以根据生产与财务部门预算或确定的工时额度,即得出某生产线或某职工的月奖金数字。这种形式在1983年以后采用较广,方法简便,只要产品质量合格,原辅材料消耗指标没有突破,都可以计算。②能源、原材料消耗节约奖。此种奖金在1984年以前,是在企业奖金总额中划出一定比例来发放的。从1984年开始,则不计入奖金总额。它主要是根据电子工业部〔84〕电物字1491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84〕闽政43号两个文件的规定提奖的。福建省电子工业鉴于行业特殊情况,除执行上述规定外,还对回收利用各种原材料给予提奖。其办法是:按照回收利用净值,金银材以10%,铜材以15%,其它原材料以20%的比例提奖。此种奖金大部分用于奖励对回收利用直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对超耗部分,凡消耗水平比上年实际上升(剔除不可比因素)的超耗部分,均按牌价加价30%课以罚款,上交国库。③销售承包奖。它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为加速资金周转,及时销售企业库存或积压产品,鼓励销售部门职工对销售额进行承包,并从产品销售广告经费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奖励。也有部分企业采用单机推销奖励办法,按照规定的产品价格出售,乘以推销产品件数以单件销售奖金来计提销售奖金总额。④科研、新产品试制、技术承包和成果奖。1984年10月,省电子工业总公司颁发了《福建省电子工业科研、新产品试制、技术承包和成果奖励办法》,规定全面完成合同任务的,可以从科研试制经费总额中提取2~4%的金额,作为研制人员、责任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奖金(原有奖金不变)等。⑤职务津贴。1981年,福日公司开始实行。副科长以上干部职务补贴制度,支付资金纳入成本。总经理每月50元,副总经理、工场长每月40元,副场长每月30元,正副科长每月20元。有些企业职务补贴发放范围扩大至班组长。1983年后,其它一些电子企业也相继实行。
此外,还有国家工交部门统一制定的一些特殊奖类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本书记录了福建省电子工业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止,全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福建东海机电厂
相关机构
福日公司
相关机构
福建省电子工业局
相关机构
国营8400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