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测绘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506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P205
页数: 2
页码: 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测绘事业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测量仪器到现代的测绘体系,福建省的测绘事业经历了多个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测绘方法和工具,如水运仪象台、计里画方、等高线等。民国时期有军事需要而发展了测绘事业,但政局动荡不定,经费不足,发展不均衡。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测绘队伍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以省测绘局为主体,各专业部门相结合的测绘体系。
关键词: 福建省 测绘 概况

内容

测绘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对测绘已有探讨。本省研究测量的历史悠久。据现存史料,如宋代苏颂著的《新仪象法要》中所记载的“水运仪象台”,是既能观察演示天象,又能计时测量的天文仪器,至今仍受到国际测绘界的好评。近代具有杰出成就的天文学家余清松、高鲁、陈遵妫、王绶琯等均系福建人。
  18世纪初,清康熙年间,为完成《皇舆全览图》曾聘请法国传教士雷素恩和葡籍卞多罗组建队伍,开展全国性经纬度测量,在本省测有30处,作为《皇舆全览图》的控制基础。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开始编绘《府厅州县图志》,至嘉庆八年(1803)完成。图上尚未定经纬度,属示意图,图上的内容,只有一些大水系、府厅州县的概略位置,山脉使用“山字形”符号表示,附记说明有府县的人丁、土特产品及府县的里程数。
  到了同治年代,所有的地图,虽前进了一步,但图上仍未注明经纬度,不合图理,又未经开方,难定远近之差,省府州县比例不一,边界参错,疏密失宜。及至光绪十二年(1886)成立“会典馆”,主持其事,通知各省要进行实测天文经纬度,规定省图每方为百里,府州图每方为五十里,县图每方为十里,凡离城三四十里或遇名山、巨镇均须测定经纬,作为编图依据。
  光绪二十年(1894)本省成立舆图局,用计里画方的方法画出省界相邻的省份方位、府县的疆界、水系、府县主要地方名称和海域岛屿名称及其界线等。并附有省治所至说明。内容包括历史沿革、疆域四至里程、天度、山镇名称、水道、乡镇界里程以及府县职官等。共完成有八府二州六十二县及海疆等地图计82幅。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军事上需要地图,因而测绘事业有较大的发展。针对清朝旧地图山形地貌方面的表示方法采用“笔架式”、“山形式”,只描绘主要山脉的走向和位置,不能反映地貌规律,后改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起伏特征,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民国14年(1925)参谋本部第五局,制订了各种测量法规:如颁布了《1∶20万民国图编纂规划》、《1∶10万地图勘测规划》、《1:5万地形图十年速测计划》等,通令各省测量局执行;但由于民国政府政局动荡不定,各省测量经费充着,因此,多自行其是,福建省较少测图。
  福建全省1∶5万地图,共有296幅,实测只有210幅,占全省71%,而1∶10万地形图是由国防部测量总局利用中国1∶50万舆地图放大,其地物地貌依据1∶25万地图增入。
  福建省大地测量,在民国时期无整体规划。福建省陆地测量局所布设天文点、三角点点位分布也不够均匀,是按各地需要进行布设,其高程采用陆地测量局内东南角假定标高为100米作起算数据。全省究竟布有多少三角点,无资料可查,三角标志,早已破环无余。全省各种工程测图,在民国时期各地区有各自的高程基准点,如福州有“罗零”,厦门有“厦零”,泉州有“泉零”,互不一致。另外相同的比例尺测图,图幅规格也不一致,造成拼接上诸多困难。
  至30年代晚期开始全省性土地测量,当时省府曾计划开展航测,由于地处抗日战争前沿,受时局影响,亦未进行。省陆地测量机构几经变更,人员少,力量有限,且设备陈旧,直到40年代中期,所测绘的1:5万比例尺军事地形图,也不完全。
  福建省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急需各种地图和测绘资料,测绘队伍逐渐发展起来。从1950年起,省工业厅、农林厅、交通厅、建筑工程局等部门相继成立了测量队,为全省工厂、矿山、电站、农田水利、城建、航道公路、铁路、机场等建设进行勘测,绘制地图。工业厅的测量队,于1957年划归刚成立的地质局后,迅速发展成一支以地质勘测为主的拥有380余人的全省最大的测绘队伍。
  1959年,国家测绘总局福建省测绘管理处正式成立,人员共18人,业务直属国家测绘总局管理,行政由省地质局代管,有一段时期属省政府办公厅代管。省测绘管理处负责管理全省测绘资料、测量标志、协调各部门测绘任务并开展部分大地、地形测量业务(包括限额以上测量面积的质量检查等),作了很多工作。但是它刚成立就受到“左”的路线的干扰,特别是“文革”10年动乱的破坏,机构被撤销,人员被下放。直到1974年才组建福建省测绘局,作为全省测绘工作管理的政府职能机构,并逐步建立起一支规模较大的基本测绘队伍。
  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全省形成了以省测绘局为主体,地质、冶金、水电、交通、农林、煤炭、地震、城建和教育部门等,基本测绘与专业测绘相结合的门类齐全、工种配套的测绘体系。1987年,全省共有测绘工程技术人员2200多人,其中高中级测绘人员200余人;拥有红外测距仪、电子经纬仪、正射投影仪、解析测图仪等较先进的测绘仪器设备1500多台。30余年来。全省广大测绘工作者通力合作,贯彻了”以农业、能源、交通、海洋和城镇规划建设为重点”的方针,加强了大地测量、平板仪地形测量、工程测量等传统的业务项目,也发展了航空摄影测量、海岸带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地图编制出版等业务项目,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全省第三代1:5万地形图已完成。并且为农业、林业、地质普查、土地资源调查的需要,测绘了覆盖全省陆地面积70.4%的1:1万比例尺地形图;为进行海岸带资源和滩涂综合调查,测绘了1:5万海图73幅,其他比例尺海图20幅;为全省大小矿区地质勘探,古田溪、水口、沙溪口等大型电站、电厂,测绘了各种大比例尺1:5百~1:5千地形图;为600多条公路、6000多座桥梁、12条航道疏通、200多处港口码头,测制了各种地图和数据;为9个地市,特别是厦门经济特区、福州开放城市和马尾开发区、闽南三角开放地区的城镇建设规划,提供了大量地图和数据;为全省大型工程建设(如厦门国际机场、顺昌水泥厂、湄洲湾炼油厂、水口水电站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测制了大量地图以及为交通旅游部门编制出版了各类地图1100多幅(册)。这些测绘成果为福建省各项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超前期的作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测绘志

《福建省志·测绘志》

本志记述了福建省测绘事业的发展变化,包含测绘机构、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遥感应用、测绘管理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