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费兼转运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粮食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507
颗粒名称: 三、消费兼转运市场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2
页码: 10-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粮食市场主要由洋行、批发米商、零售商组成,交易方法包括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洋行是外国商人或外籍华商开办的粮食批发商,资金雄厚,有海运轮船,直接从上海、香港、仰光采购粮食。批发米商分为顶盘商和二盘商,顶盘商主营外国粮食和豆类,有的还在港、沪设有办事处,跨地经营;二盘商专营米谷、杂粮批发,并兼门市零售。零售商包括米店、食油、面粉和糖零售店。交易方式包括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现货交易是零售米店从批发商购进转售给消费者,期货交易分为定期交易和不定期交易,定期交易是当地粮商与外县粮商之间的交易,不定期交易是当地粮商与运输商之间的交易。福建省粮食市场发展迅速,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例如顶盘商兼营其他业务、二盘商批零兼营、设立门市兼营零售等。福建省粮商注重市场信息和优质服务,掌握市场行情以获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 福建省 粮食市场 消费市场

内容

厦门、泉州、漳州等地海运发达,商贸繁荣,水陆交通方便,是本省粮食消费兼转运市场。
  抗日战争前,厦门粮食市场十分兴旺,粮商网点密集,输入粮食除供本市消费外,大部分转运泉州、莆田、同安、晋江、金门、汕头等地。
  据民国21年(1932)调查,厦门粮食市场组成及交易方法(①厦门市粮食局:《厦门粮食志》(解放前),鹭江出版社,1989年8月版。)主要是:
  (一)洋行。洋行是外国商人或外籍华商开办的粮食批发商,全市有9家。他们资金雄厚,有的还拥有海运轮船,直接往上海、香港、仰光采办粮食。
  (二)批发米商(包括顶盘商及二盘商)。由本市商人经营粮食批发的顶盘商有15家,分为仰光郊和大、小北郊(商帮名称),分别主营缅甸、暹罗等国洋米、长江以北豆类和芜湖大米等。有的还在港、沪重要商埠设办事处,跨地经营;有的还拥有船只,兼营粮运。五谷二盘商有32家,专营米谷、杂粮批发,有的还兼门市零售。还有专营面粉、杂货转运的二盘商10多家。
  (三)零售商。即零售米店,全市有110多家。销售食油、面粉、糖零售店80多家。粮食市场交易方法,一般分为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二种。现货交易多是零售米店向本市批发米商购进转售予消费者。期货交易又分为定期与不定期二种:定期交易多是当地粮商与外县粮商的交易;而不定期交易多为当地粮商与运输商之间交易,多在洋米或外埠米到港时,由批发商到船看货,直接与运输商论价成交。有的批发商还兼营食米、面粉转运交易。
  厦门粮食市场发展很快,经营方式也灵活多样。主要方式如:(一)一业为主,兼营他业。资金雄厚的顶盘商(包括部分二盘商),或以粮业为主,兼营他业;或以他业为主,兼营粮食;或同时经营多业。有的还在重要商埠(如港、沪等)设立分号或办事处,跨地经营。有的自备船只,兼办航运,直接到产地或中转口岸贩运粮食及其他货物。(二)批零兼营,有所侧重。绝大多数二盘商,除从事批发业外,还自设门市兼营零售。(三)商工一体.前店后坊。民国时期,在洋米大量输入厦门、占据市场的情况下,为了与洋米竞争,一些经营邻近漳州所属各县粮食的二盘商和顶盘商,以及较有资金或有经营经验的零售商,都附设米绞,从内地运入糙米,加工碾白,在自己的门市批销或零售。抗战前在厦门首屈一指的碾米商有“六丰公司”等,专加工、批售从海澄、浮宫一带运入的糙米,加工后的白米称“成记占”,颗粒圆硕,晶莹剔透,以质量优于洋米而蜚声粮市。(四)注重信息,优质服务。厦门粮市竞争激烈,起落变化大,谙熟经营之道的,莫不注重掌握市场行情,以变取胜。如鹭江道“南侨”行(业主谢生顺、叶潮来),在洋米畅销时,即专门经营仰光米的批发;内地米走俏时,便租船直接到产粮区采办批销;台湾蓬莱米价贱时就大量购进,涨价时及时抛售,获利近倍。抗战初期鼓浪屿粮市繁盛时,“朝记”、“活源”两家米店,掌握战时市场规律,常囤大米一两千包,可以随时应付顾客。绝大多数零售米商,尽管资金短缺,每次进货不多,但他们早开门、晚关门,一天营业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品种齐全,送货上门;有的还可以赊销商品,服务良好,倍受顾客青睐。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粮食志

《福建省志·粮食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志书按志体要求,纵横结合,以横为主,由序、述、志、记、图、表、录等部分组成,以志为主体,图、表分别穿插在有关章、节、目之中。全书内容共分粮食市场贸易、赋粮、革命根据地粮食工作、粮食计划收购、农村粮食计划供应、市镇粮食计划供应、油脂油料购销、粮油议购议销、粮油调运、粮油仓储、粮油加工、饲料、粮油价格、粮油管理和机构人员等15章共53万字。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