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消费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粮食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506
颗粒名称: 二、消费市场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1
页码: 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粮食市场的组成和交易方法。
关键词: 福建省 粮食交易 市场

内容

福州是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工商业中心,城市人口密集,市场粮食主要依赖省内调剂和省外输入,绝大部分供本市消费,不再转销外地,故是福建最大的粮食消费市场。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福州粮食市场的组成及交易方法主要是:
  (一)米贩。多是产地米商或代理商,把食米运到福州后,大都委托米牙代卖。闽东米贩为防海运船舱进水食米受浸,多运稻谷到福州出售。
  (二)米牙。多属代理商性质,既代理卖方出售米谷,也代理买方买米谷,收取牙佣。有的还兼营门市销售。米牙一般只有少量资本和简单的衡器等设备。规模大的米牙有八九人,小的只有一二人。福州米牙有六七十家。
  除米牙外,还有经纪性质的牙人,他们仅凭个人与买卖方的关系在米市上活动,充当说合交易的中间人。
  (三)米行。米行在福州是粮食批发商,有的还兼营米牙。米行的资本比较雄厚,少者几万元,多者百万元,除在福州买进米谷外,有的还向上海、香港等地采买运入大米。
  福州米行有30多家,多数拥有砻谷碾米机器设备,规模大小不一,有的日夜加工最多出米400包(每包160市斤),一般在100包左右。
  除米行外,还有面粉行,船头行20多家,经营面粉、豆类的采购和批售业务。
  (四)零售店。福州经营米的零售店称为米店;经营面粉的零售店称盘贩;经营豆类的零售店称豆行。米店主顾为城市居民,盘贩主顾为饮食店、馒头店;豆行主顾为酱园及豆腐店。福州米店经登记者有300多家,盘贩有10多家,豆行有11家。
  福州水道分叉,粮食市场交易方法:闽北来的粮船多集中于万寿桥西三保一带;闽东及省外、国外来的粮船多停靠在桥东台江一带。米谷交易时,买方多由米牙经纪人带到船上看货论价成交,或由粮贩、船户自带货样到米牙或米行,由米牙经纪人居中说合成交,收取牙佣。米牙所取牙佣,各路米谷不尽相同。按货值计算,一般米每担取卖方1~2%,取买方0.5~1%。零售店主要向本市米行或粮贩购进,转售予消费者。
  米行向上海、香港等地办米,多委托驻地办庄代办,米运来后,多先存仓库,待价出售。
  福州米谷交易季节,旺淡不明显,闽北来的米交易季节为农历十月至翌年二月。邻县及闽东来的米谷交易季节为七月至翌年三月。省外及国外来的米交易季节则为一月至六月。
  面粉及豆类,福建货源有限,多从省外输入,其交易方法与输入的省外米相似,但多有经纪人从中介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粮食志

《福建省志·粮食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志书按志体要求,纵横结合,以横为主,由序、述、志、记、图、表、录等部分组成,以志为主体,图、表分别穿插在有关章、节、目之中。全书内容共分粮食市场贸易、赋粮、革命根据地粮食工作、粮食计划收购、农村粮食计划供应、市镇粮食计划供应、油脂油料购销、粮油议购议销、粮油调运、粮油仓储、粮油加工、饲料、粮油价格、粮油管理和机构人员等15章共53万字。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