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观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气象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690
颗粒名称: 二、观测
分类号: S163
页数: 2
页码: 67-68
摘要: 农业气象观测站点根据平行观测的原则,一方面进行农作物、经济木果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的观测,另一方面进行气象要素的观测,而农业气象观测站点采用本站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的资料,不另行气象要素观测。
关键词: 福建省 农业 气象 观测

内容

农业气象观测站点根据平行观测的原则,一方面进行农作物、经济木果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的观测,另一方面进行气象要素(包括土壤温、湿度)的观测,而农业气象观测站点采用本站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的资料,不另行气象要素观测。福建的农业气象在农作物、物候观测方法、项目等是遵照国家气象局规定进行,且从一开始观测至1990年无明显的变化。
  (一)农作物生育状况观测
  1.农作物发育期观测
  观测的发育期因作物而异,一般为播种、移栽、分蘖、抽穗、开花、结果(成熟)等。在不漏测和迟测规定的发育期的前提下,灵活掌握观测时间,旬末日进行巡视观测。发育期记载一般记始期、普遍期、末期。观测一般为目测、手摸,使用的工具有算盘、计算器、显微镜等。
  2.植株生长高度的观测
  一般从三叶普遍期至乳熟普遍期进行,拔节前,从土壤表面量至所测叶子伸直后的最高叶尖;以后量至上部展开叶子的基部,抽穗量至穗顶。使用工具有直尺或卷尺。
  3.植株密度的观测
  测定次数因作物而异,一般在三叶、返青、分蘖、孕穗、乳熟普遍期进行。测定方法为:对撒播作物采用测定一定面积内的株(茎)数,换算成每亩株(茎)数的方法;对稀植或穴播作物用行株距法;对条播密植作物用倍数法。
  4.生长状况评定
  以整个观测地段全部作物为对象,每个发冇普遍期和甸末日进行,釆用三类标准进行评定。
  5.田间工作记载
  田间工作项目、日期、方法、效果等。
  6.产量分析
  因作物而异,例如水稻,于收获前在每个测点附近选择有代表性的植株连续5丛共20丛连根拨起,凉干,进行空壳率、秕谷率、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每亩籽粒重等项测定。
  (二)物候观测
  1983年始在一些站点安排了梨树、橄榄树、桃树、油茶树等木本植物的物候观测,主要记载其芽开放期、展叶期、开花期、果实或种子成熟期、落叶期等。使用仪器有望远镜等。
  (三)土壤湿度测量
  1.土壤湿度测定
  分固定地段和非固定地段两种。在固定地段,固定在一块地形、地势和土壤条件都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生育状况观测地段上周年进行。每旬第八天及该地段上作物进入各发育普遍期时进行测定。钻土浓度根据省内情况定为从表层至50厘米深,选4个重复,每次取5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和50厘米6层共24个土盒进行烘烤,计算土壤含水量占绝对于土重的百分比即为各层土壤湿度百分率。非固定地段指在农作物生育状况观测地段上进行测土,但不论主要农作物生育状况观测地段是否转移,测土日期、深度、方法等同固定地段。
  2.田间持水量测定
  同一地段或同一类型土壤常年只进行一次测定。
  土壤湿度测定所使用的工具、仪器有土钻、土盒、天平、烘箱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气象志

《福建省志·气象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是福建省气象事业发展脉络的资料性著述。全书全面、系统地、准确地记述了1991-2005年期间气象事业在历史巨变中的新面貌、新成就、新特色,客观地体现出气象与经济、气象与社会民生的密切关系,详述出气象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