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湿度与蒸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气象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669
颗粒名称: 六、湿度与蒸发
分类号: P426.1
页数: 3
页码: 35-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湿度与蒸发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湿度 蒸发

内容

(一)湿度
  1.水汽压
  福建终年水汽压都较大,大部地方年平均在17~21百帕之间,其分布趋势是沿海向内陆减少,自北向南增加,由河谷向高山减少,到了九仙山已减少到13.4百帕,大约每升高100米减少0.4百帕。七仙山离海较远则减少到12.7百帕。
  水汽压是温度的函数,其变化规律与气温相似。气温高水汽压大,反之则小,盛夏季节水汽压最大。气温越低,蒸发愈弱,水汽也就愈少。福建1~7月是升湿时期,7月至次年1月是降湿时期。春季水汽压低于秋季(见表1-9)。
  2.相对湿度
  福建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半地方达到80%(见表1-10)。武夷山麓北段和松溪、政和一带在80%以下,南半部(长乐一永安一线以南)除长汀、德化、大田、永定、平和、龙海、长泰、东山外都小于80%。闽江中下游由于夏秋温度高,所以相对湿度也较低。
  相对湿度在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的更迭,也有些变化,各地2~6月都较高,6月最高,7月至次年1月较小,11月最小。多半年份2~3月间,西南气流经常侵人福建上空,空气中所含的水汽量逐渐增多,但大多数年份这时期气温回升缓慢,所以相对湿度大,尤其5~6月间,南北两股气流经常交锋,空中水汽非常充裕而气温还不太高,相对湿度达到90~100%。但每当雨季结束时福建在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炎热,气温猛升,相对湿度下降。盛夏过后由于空中水汽含量减少,出现了秋高气爽天气,相对湿度进一步下降。
  (二)蒸发
  各地年蒸发量为1037~2053毫米(见图1-17),其地域分布趋势与年降水量相反,多雨的区域蒸发量少,少雨的区域蒸发量多。沿海风速大降水量少的地方,蒸发量最旺盛。四个多雨区,(闽西北边缘,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山脉)正是四个蒸发量少的地方。九仙山年蒸发量最少,仅有1037毫米,七仙山和屏南也只有1100毫米左右,博平岭山脉缺记录,南靖县比其周围要少200毫米。这四个地方的年蒸发量占年降水量分别为59%、52%、59%和80%,是福建湿润的地区。闽江口以南沿海地区是福建最干旱地区,却是蒸发量最大的地区。全年蒸发量达1600~2053毫米,是年降水量的1.21~1.73倍。从全省来看也几乎只有福州以南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少于蒸发量,其它地方都大于蒸发量。
  蒸发量的年变化,5~10月之和大于11~4月之和。唯沿海地区5~11月之和大于其它各月之和。各地蒸发最旺盛时期均出现于太阳辐射最强烈的7~8月间,最微弱时期均在1~2月。
  各月的蒸发量与相应的月份的降水量来比较看,3~6月的各月蒸发量几乎都比相应的月降水量少,其它各月沿海地区的蒸发量都多于降水量。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气象志

《福建省志·气象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是福建省气象事业发展脉络的资料性著述。全书全面、系统地、准确地记述了1991-2005年期间气象事业在历史巨变中的新面貌、新成就、新特色,客观地体现出气象与经济、气象与社会民生的密切关系,详述出气象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