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向风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气象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666
颗粒名称: 三、风向风速
分类号: P425
页数: 9
页码: 22-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风向风速情况,分别记述了风向、风速、风速日变化等。
关键词: 福建省 气候 风向风速

内容

(一)风向
  1.全年最多风向
  福建大部地方风向风速都随着冬夏季风的更迭而有明显的改变。常年月至次年3月为东北季风盛行期,尤其11月至次年2月东北季风最为盛行。6至8月为西南季风盛行期。4~5月和9月是两种季风的过渡期。地面的风向既受季风环流的支配,又受着地形影响。从地形看是常定的,而季风环流是随着季节更迭而变化。福建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受西风环流控制。因此,在不受地形影响下,即使在过渡时期,大部地方最多风向保持着冬季风盛行期内所盛行的风向。由于地形影响,宁德全年盛行一种风向一一东风,而罗源在一年中只有10~11月盛行东北风,其它各月都盛行东南风;永定只有9~10月盛行北风,其它各月均为西南这是属于主导风向型。还有无主导风向型,各风向频率不相上下,没有一个突出的盛行风向。还有一种静风频率在50%以上,年均风速小于1米/秒,称为准静稳型。
  2.风向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偏北风
  冬季福建大部地方盛行偏北风,由于地形影响所以各地表现不一:有北、东北(含北北东)、西北、东等风向,个别地方还有西南风向。沿海大部地方盛行北北东至东北风,少数地方由于海湾或河谷的走向支配了气流向内陆吹拂,如罗源、漳州、长泰盛行东南风,莆田、仙游、诏安盛行东风。各岛屿都盛行北北东至东北风。内陆河谷地带的风向往往与河谷走向一致。
  从风向频率看,冬季风稳定集中,尤其是在半岛和海岛处,东北风至北风频率之和可达80%以上。每年自入秋开始后风向日益稳定集中,绝大部地方最多风向和次多风向频率之和在1月份都达到最高值。内陆地区的风向则显得分散(见图1-11)。
  (2)夏季盛行偏南风
  常年到了6月,沿海的突出部与各岛屿都盛行西南风,成为180°的转变。7月起进入盛夏,夏季风到了鼎盛时期,各地偏南风的出现频率达到最高峰,8月偏南风的出现频率比7月稍少。由于在沿海还掺杂着海陆风成份,内陆掺杂了山谷风,夏季风显得零乱和分散(见图1-12)。
  (3)过渡季节风向分散
  4~5月是冬季风明显趋于衰退而夏季风日益增强的时期,这时期盛行风向不及冬季那样稳定集中。4月少数地方的最多风向已转成夏季风型,如上杭、清流、华安等(见图1-13)。
  9月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过渡阶段。有的年份早在8月底就有冷空气侵入福建,一般在9月中下旬夏季风明显减弱,冬季风相应加强。沿海一带9月的最多风向几乎都恢复到冬季风时期状态,如崇武、平潭、东山、台山的北北东和东北风频率之和都在35%以上至50%以上。经过几次反复,到10月初稳定下来。因此,沿海各地10月的北北东和东北风向的频率之和大多数可达50%以上(见图1-14)。
  (二)风速
  1.年平均风速
  福建沿海地区风速随地域变化大,等值线密集;内陆地区随地域变化较小,等值线稀疏。福建港湾外面的岛屿(东山、平潭、金门、台山)和大陆突出部的尖端处(北茭、崇武)年平均风速达到6~9米/秒,向内陆锐减,大约伸向陆地纵深超过40~50公里地方,风速已减弱到2米/秒(见图1-15),沿海各县的城关年平均风速不超过4.1米/秒。例如平潭东澳到城关由8.7米/秒减小到6.1米/秒,由平潭城关到福清城关又减到3.5米/秒,由福清到永泰又减小至1.5米/秒。内陆大部地方年平均风速在1~2米/秒之间,内陆的河谷低地或背风坡地,风速明显小于高山之巅或迎风隘口。例如九仙山年平均风速为7.1米/秒,德化1.7米/秒,尤溪1米/秒。
  2.风速的时间变化
  (1)沿海地区秋冬季风大,春夏季风小
  9月中下旬起,平均风速明显增大。随着季节的交替,冬季的冷空气势力进一步增强,台风活动明显减少,南海一带气温还很高,空气密度小,气压低。这与大陆成明显的对照。同时冬季经常受台湾地形槽影响,台湾海峡及福建沿海地区的气压梯度很大,平均风速也达到了全年的最大值。例如,平潭、崇武的10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风速都超过6.7米/秒,但风速受地形影响很大,处在港湾内的宁德同时期的风速只在1.2米/秒以下。
  随着冷空气的势力减弱,福建沿海和台湾海峡的气压梯度减少,平均风速也随之减小。例如,4月平潭、崇武的风速分别减小到5.0米/秒和5.3米/秒。
  夏季福建在单一气团控制下,气压梯度更小,除受台风等烈性系统控制,或雷阵雨发作时的短暂大风现象外,一般风力较弱。
  滨海及海岛在东北季风盛行期内,尤其11~2月平均风速最大;西南季风盛行期内,风速则小,并且常有静稳现象。
  (2)内陆地区风速小,其位相变化各地不一
  福建内陆地区属于闽浙山地的一部分,是属于弱风区,风速年变化不大,位相变化也不一。
  沿海各县稍靠内陆地方的风速,明显小于沿海地方,而且年变化位相各地也不太一样,例如,福鼎、罗源、连江、福安、同安、漳浦,夏秋季的风速大于冬春季;闽东北海拔大于等于800米的山地,由于夏季多雷阵雨,风速最大;七仙和九仙两山春夏季的风速大于秋冬季;汀江河谷则秋冬季大于春夏季;西北部边缘地带情况更复杂,较大出现于冬春、春夏、秋冬各地不一;闽江河谷春夏季较大。
  3.风速日变化
  在强风季节各地(低平地带)风速年变化位相差异较大,弱风季节则小。在正常情况下,低平地带清晨风力最弱,日出后风力随之增强,到了午后一段时间,风力达到最强,尔后开始减弱。总的说,白天大于夜晚;高山情况则相反,夜晚大于白天。但各地随着地理条件不一,季节不同,最大、最小风速出现时刻也不完全一致。如平潭、崇武1月最大风速出现在中午前后一段时间,长汀则落后到15时,台山、东山又推迟到20~21时。4月和7月各地都出现于13~17时,10月台山、东山又分别推迟到20时和16时。长汀各季节变化不大,都在14~15时。高山之顶在下半夜或日出前风速最大。
  从最小风速出现时间来看,低平地带出现在日出前后。但平潭出现特别早,有的季节出现在上半夜,尤其平潭海洋站1月份竟提前到18时。高山(如七仙山站)则出现在中午至午后一段时间(见图1-16A、1-16B、1-16℃)。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气象志

《福建省志·气象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是福建省气象事业发展脉络的资料性著述。全书全面、系统地、准确地记述了1991-2005年期间气象事业在历史巨变中的新面貌、新成就、新特色,客观地体现出气象与经济、气象与社会民生的密切关系,详述出气象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