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季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气象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66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季节
分类号: P193
页数: 3
页码: 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季节更替情况,分别记述了划分标准、四季等。
关键词: 福建省 亚热带海洋气候 季节

内容

一、划分标准
  1950年开始,福建以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为春、秋季的标准来划分季节。福州以南至闽西南地区是秋无终日,春无始日,秋春相连,闽江口以南沿海至闽西地区常年无冬,常年的候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上。这些地区大多数年景都曾出现过低于10℃的候温,但历年的出现时间不一,通过了多年平均结果,有的低于10℃的数据被平滑掉,冬季持续期被缩短,甚至消失。高山之巅,春无终日,秋无始日,春去秋来,春秋相连,冬长而无夏,春秋也较长(见表1-1)。
  根据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在一年中的演变情况,福建划分的四季为:3~6月为春季,7~9月为夏季,10~11为秋季,12月到2月为冬季。
  [=此处为表格(表1-1福建省四季开始时间和持续日数表)=]
  [=此处为表格(续表)=]
  二、四季
  (一)春季
  福建春季由于南北两种不同性质的气流势均力敌,锋面时南时北地移动,形成拉锯局面,气旋活动频繁,致使天气多变。在民谚中有“春天孩子脸,一天有三变”的说法。
  正常年景初春时节,春雨霏霏,雨强不大,晴阴相间。全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多半出现于4~5月间,鹫峰山地、戴云山地、南平地区南部和龙岩地区的部份地方可达30~40天,西部边缘地带和漳州市沿海各县可达25天左右,厦门港以北沿海地带在20天上下。5~6月多出现对流性天气,温高湿重,雨日多,雨强亦大。有的年份3~4月间,会出现连日阴雨绵绵,日平均气温≤12℃天气。闽南沿海地区还较常见久晴不雨的春旱年景。
  (二)夏季
  福建夏季温高湿重,每年在雨季结束后出现晴热少雨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并且每年总会受到几次热浪袭击。每当热浪袭击时,除高海拔地区(≥600米)和沿海及其岛屿外,日最高气温几乎都可达39℃以上,内陆河谷地带地形闭塞,通风条件差,白天气温可猛升到40℃以上。
  雨季结束后,山区多雷阵雨,沿海易受热带气旋袭击或影响。整个夏季福建的天气系统主要是热带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辐合区,三者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以热带气旋造成的天气现象最为严重,常出现狂风暴雨和风暴潮,每致风涝灾害。有的年景由于副热带高压中心长期驻留福建,晴空万里,滴雨难下,招致大旱。有时由于东风波、热带云团经过福建,也会出现恶劣的天气,但持续时间较短,出现机会也不多。
  夏季气温变化不大,气温日较差虽大,日、月际变率却最小。降水的持续期短,但暴雨强度大,偶发性强,局地性大。即使在同一热带气旋影响下,有的地方大雨滂沱,有的地方只有零星小雨,甚至滴雨不落。至于雷阵雨,范围更小,民间有“夏雨隔牛背”和“六月雨不过路”的说法。
  (三)秋季
  10月初,冬季风控制福建,风力加强,沿海平均风速达到一年中最强阶段。
  福建秋季既受到热带天气系统侵袭,又受到西风带系统影响。恶劣天气还是热带气旋或热带气旋和冷空气共同作用下的天气,但登陆的热带气旋机会甚少。根据清光绪十年(1884年)至1990年热带气旋记录,10月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只有11次,11月未出现过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民谤中有“九月台风不回南(不登陆)”的说法。但在冷空气与热带气旋共同作用下,沿海常出现10~11级大风现象。在单纯的冷空气作用下,有2~3天雨日,或阴天无雨,沿海常伴有6级以上的大风,民间称为“九降风”。若在10月份只出现阴天无雨则称为“九月乌”。
  秋季昼夜温差大,日暖夜寒。常年10月下旬闽西北或800米以上的地方,在强的冷空气侵袭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初霜。
  (四)冬季
  福建所处的地理纬度较低,临近海洋,气温受海洋调节,冬无严寒。冬季冷空气活动周期,在正常情况下,大约是5~7天。每次冷空气入侵时,气温连续下降2~3天,以后又连续回升3~4天,紧接着下一次冷空气又来,“三寒四暖”循环不止。每年均有几次强冷空气侵入,造成较剧烈的降温,但达到寒潮的标准,平均每年不过2次。每当寒潮人侵时,闽北出现降雪,大部分地方极端最低气温都可能降到-7~-4℃,闽南沿海岸及其岛屿地方都在0℃以上。
  12月至次年2月总雨量占全年总雨量的7~16%,尤其12月至次年1月更少。因此,福建冬季12月至次年1月的气候特点是暖干。除个别年景在特强的寒潮侵袭下,造成严重冻害外,很少有灾害发生,是一年中灾害最轻的一个季节。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气象志

《福建省志·气象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是福建省气象事业发展脉络的资料性著述。全书全面、系统地、准确地记述了1991-2005年期间气象事业在历史巨变中的新面貌、新成就、新特色,客观地体现出气象与经济、气象与社会民生的密切关系,详述出气象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