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栽培与应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95
颗粒名称: 三、栽培与应用
分类号: S68
页数: 5
页码: 218-2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热带花卉与南亚热带花卉的栽培技术情况。
关键词: 园艺作物 花卉 福建省

内容

(一)热带花卉栽培技术
  1.引种与选育种
  1990年8月漳州农校从龙海九潮花木公司引进一万粒的唐菖蒲种球,对其栽培条件进行研究。引进在国内繁殖的品种有白友谊、种忠诚、青骨红、青古红、夏威夷、平谷和从荷兰进口的有3500粒。1991年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鲜切花基地引进新显、白友谊、白繁荣、马加烈、奥斯卡5个品种,试种后性状表现良好,切花质量较高(除奥斯卡外);1994年又引进亨廷松、欧罗文森、胜利、宝石红、欢呼、夏威夷、苏格兰、杰西卡、普力西拉、金色原野、忠诚等12个品种。省农科院瓜菜花卉室先后从沈阳及荷兰引进10个品种;这些品种在1991年和1992年春季,在福州郊区古岭的高海拔山区留种。1996年,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的庄聪鹏、沈海燕开始从事唐菖蒲和百合切花的批量引种及生产工作,初步摸索这两种切花在栽培及均衡供花方面的技术措施。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从荷兰引进6种流行切花品种,其中东方百合3种分别是索邦、西伯利亚、元帅;麝香百合3种分别是雪皇后、素雅、白狐。在省内山区,东方百合商品性状表现最好的在海拔800米左右,而麝香百合在400~800米栽培表现最佳。
  省农科院瓜菜花卉室于1991年引进透百合康皇1号、康皇2号、米兰、完美4个品种,经过试种观察,病虫害少,抗逆性较强,切花产量高,观赏性好,经济效益高。从荷兰引进郁金香10个品种,在福州古岭(海拔600米)进行留种试验,获得成功。这类郁金香耐寒性强,繁殖率高,生育期长(9月至翌年6月),种球质量好,病虫害少,烂球很少。同年从荷兰引进荷兰鸢尾,在福州地区露地栽培,表现出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切花质量佳、易留种等优点,在福州地区种植可在无任何保护设施的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种球经多年栽植无明显退化,且种球繁殖率高。
  福州市罗源林业局先后从广东、上海、台湾等地区引进菊花切花新品种48个,在罗源花卉种苗基地进行试验,并利用品种在不同季节对温度、光照、湿度等因子逆差反应和花器细胞培育中能产生变异的机理,采用变温、驯化处理和花器组培
  (利用花朵的花瓣、花蕊、花粉等组织部分进行培育)等手段培育出5个新品种。经过筛选,有夏星、粉姬、希红、小金轮、彗星、红小町、白舟、春香8个品种适宜在罗源种植。其中夏星、红小町、白舟、春香4个品种适宜春季种植,粉姬、希红、小金轮、彗星4个品种适宜秋季种植。
  1997年,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引进香水白鹤芋研究组培技术,以茎尖为外植体,通过4种基本培养基和12种激素浓度组合的对比试验,筛选出最佳诱导增殖培养基为MS(一种基本培养基)+6-BA2.0毫克/升+茶乙酸0.1毫克/升,生根培养基为1/2MS+吲哚丁酸0.5毫克/升+活性炭0.5克/升,移栽基质选择糠灰和椰壳糠(3:1)混合。
  漳州金銮园艺场在1999年4月和2002年4月分别引进姜荷花清迈粉(台湾品种)及荷兰红(荷兰品种)两个品种进行试种,对其生长习性与栽培技术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适宜切花的仅为清迈粉,其色偏淡,红色的荷兰红则花梗太短,不宜切花。
  2004年,省农科院花卉研究中心从漳州引进姜荷花种球,经适应性试种,姜荷花具有适应性强、切花质量佳、种球产量高等特点。在福州地区露地栽培,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种球繁殖率高,切花品质较佳,具有发展潜力。不同切花采切方式对姜荷花新种球生产有显著影响。切花采收时花枝带1片叶的,其新种球品质、产量均较佳,带2片叶的次之,整株剪切的最差。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对在校园小蜡绿篱中发现的一个小蜡花叶变异枝进行培育,得到了一个小蜡的花叶栽培变种,定名为“新顺”。新顺叶片由金黄色的表层包被着绿色心层或包围着表层裸露的绿色心层组成,叶片具有花叶性状,因而比小蜡更具观赏性,凡适合小蜡栽培的地方都适合新顺的栽培。园林应用上可以作为模纹花坛、花叶小蜡绿篱或花叶小蜡球、盆栽或制作盆景。
  2.栽培技术
  双色茉莉传统上采用压条和扦插繁殖,但生根率仅8.9%,繁殖系数低且耗费时间长,苗木质量欠佳。20世纪90年代,付凯等人离体培养双色茉莉嫩叶获得成功。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的离体培养双色茉莉茎段,对保持优良种苗后代的遗传稳定性以及解决双色茉莉繁殖难等问题,起到推动作用。
  省农科院花卉研究室以亚洲百合顶芽为外植体,建立快速有效的试管小鳞茎繁殖体系,并利用省内山区自然气候条件,通过试管小鳞茎培育开花球的技术,具有结鳞茎时间短、鳞茎个体大(直径达0.80~0.96厘米)、可直接作为商品球生产的种源等优点,为百合试管结鱗茎提供新的途径。
  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大规模组培快繁丽格海棠的基础上,于2003年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工厂化育苗体系,利用普通蔗糖代替纯蔗糖、自来水代替蒸馏水育苗,降低了生产成本。
  1994一1998年,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连续4年对引种福州的金花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金花茶是强阴生植物,福州为金花茶栽培适宜区。金花茶及其自然变种长柱金花茶在福州生长的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基本相同,花期为每年的2月中旬至
  3月中旬,果期为11—12月份,抽梢期略有不同。同其他山茶花品种一样,金花茶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和盆栽观赏。
  2000年,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进行君子兰幼苗不同部位作外植体的诱导效应和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试验,认为君子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也可作为分化培养基,在芽分化生长的同时愈伤组织不断扩大,扩大的愈伤组织继续分化出芽,两个步骤可同时进行且芽分化与生长效果,提高组培效率且简化操作程序。同时,以非洲菊嫩叶作外植体,可明显缩短愈伤组织诱导期,且材料来源也较花托广,该方法尤其适合于种子繁殖(盆栽)的品种。
  3.技术培训
  1991—2005年,为加强人才培训,省有关部门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花卉培训班。如1994年10月20日一11月7日,省农业厅经作处等三单位联合举办福建省花卉技艺培训班,并编辑、印发培训教材。
  1996年9月20—29日,由省花卉协会主办、省花卉公司承办福建花省鲜切花与现代植物的技艺培训班。
  2003年3月18—20日,省花卉协会协同连城县林业局举办行业管理与花卉栽培培训班。
  2005年8月3—5日,省林业厅花卉管理办公室与省花卉协会联合举办花卉管理暨调查统计培训班,提高业内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技术水平。
  (二)应用
  1.环境园林
  城市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园林绿地体系已成为城市综合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建设园林化城市是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三明等主要城市的目标,为此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大街道交叉处都以盆花布置成花坛或花丛、花群、花境等,以增加节日气氛。城镇园林建设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注重时尚多样性。引进新优观赏苗木有上百品种,不少经试种已投入生产应用,如棕榈植物飓风椰子、富贵椰子、斐济榈,彩叶植物如日本红枫(出猩猩)、“旭鹤”、黄脉刺桐、银叶板根,芳香植物如香冠柏、依兰,观花植物如日本櫻花、鸡冠刺桐,还有伞杨、掌叶苹婆、面包树、腊肠树、铁刀木、美人树、黑板树、红木、台湾栾树,等等。
  2.室内装饰
  福建室内花卉装饰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仅限于几家四星级宾馆的室内花卉装饰。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花卉装饰作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应用与于宾馆、饭店、写字楼,同时进入寻常百姓家。所应用的花卉品种也越来越多,新增许多耐阴的观叶植物,如棕榈科的夏威夷椰子、酒瓶椰子、三角椰子、国王椰子,绿人蕉科的白花鹤望兰,天南星科的绿巨人,凤梨科果子蔓属的一些新品种,等等;还有部分盆景、兰花等植物。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有许多专门从事室内花卉装饰的专业公司,采用花木租赁的方式,为宾馆、饭店、写字楼和居民家庭提供高品质的室内花卉。
  3.盆景制作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微型盆景、挂壁盆景、木玩盆景等也有大量生产。90年代,盆景制作以漳浦、龙海为主产地。漳浦县沙西镇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协命名为“中国榕树盆景之乡”。2005年,全省培育榕树盆景的面积28993亩,销售额为42339万元,出口创汇327.8万美元。大量块根榕以“中国根”品牌源源不断销往韩国、东南亚、美国、欧盟等地。
  4.礼仪用花卉
  1990年以后,用于各种庆典仪式、喜庆节日、迎来送往、探亲访友等社交礼仪活动中的鲜切花和盆花需求量越来越大,进一步促进了盆花和鲜切花的生产发展。罗源县的切花菊销往全国各地及中国香港并出口日本。漳平的杜鹃花盆花、厦门的热带切花切叶、清流的鲜切花都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5.工业与食用药用花卉
  福建历来有用茉莉花窨制花茶、提炼茉莉香精传统,茉莉花还是药用和食用植物。此外,乡土花卉玉兰花、玫瑰花、代代花、柚花、珠兰花、桂花等香花都曾经是重要的工业用花。厦门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引种食品工业重要的香料植物香荚兰获得成功。1990年以后,漳州地区引种药用芦荟。食用仙人掌也较为常见。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