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麦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4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麦类
分类号: S512
页数: 2
页码: 115-116
摘要: 本节记述福建省粮油作物,1991年全省大小麦种植面积242.84万亩,亩产171公斤。1993年开始,农村种植结构调整,面积大幅度下降,到2005年,只剩下11.25万亩,平均亩产上升到213.3公斤。
关键词: 福建省 粮油作物 麦类

内容

1991年全省大小麦种植面积242.84万亩,亩产171公斤。1993年开始,农村种植结构调整,面积大幅度下降,到2005年,只剩下11.25万亩,平均亩产上升到213.3公斤。
  一、品种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生产上应用的小麦品种主要有矮和尚、福繁904、龙溪6号、泉麦3号、绵阳26等,这些品种综合丰产性好和抗病性均比80年代前培育的品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般亩产达250~300公斤,高的可达400多公斤。大麦品种主要有甫大麦4号、莆大麦5号、甫大麦8号、闽诱3号、闽麦06等品种。
  二、栽培
  全省旱地,大、小麦多为花生、甘薯或秋大豆的后作;水田,大、小麦一般为晚稻后作。大小麦播种期一般是节气“小雪”种小麦,“大雪”种大麦。由于气候的变迁,莆田沿海地区的农民有时播种大麦到了“冬至”,也能获得300公斤左右的好收成。大麦生育特性与小麦相似,栽培技术也相近。只是大麦的分蘖能力较小麦强,小麦的基本苗为18万~20万/亩、大麦为13万~15万/亩。大麦的生育期较小麦短,播种期较迟10天左右。大麦的抗逆性比小麦强,如抗盐碱性较小麦强,可种于沿海围垦地上;又由于大麦是闭颖受粉,抗寒性比较小麦强;大麦的耐瘠薄能力比小麦好。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