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田工程建设与中低产田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09
颗粒名称: 一、农田工程建设与中低产田改造
分类号: S28
页数: 2
页码: 61-62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1990年到2005年农田工程建设与中低产田改造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农业技术 农田建设

内容

1990年以后,“发展粮食生产专项基金”、“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粮食自给工程”等项目先后设立,2/3左右的项目资金用于农田工程建设,其他约1/3资金用于县、乡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及农业新技术推广。
  1991—1995年,建阳、浦城、建瓯、邵武、武夷山、顺昌、宁化、建宁、将乐、明溪、清流、泰宁、武平、上杭、长汀、福安等地先后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市),由国家、省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国家、省、地、县、乡、村共投资1.2亿元(含“投劳折资”),年均投资2400万元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强化体系建设和商品粮基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约45万亩。
  1989—1995年,三明市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和吨粮田建设资金2932.61万元,占总投资的53.79%,改造中低产田15.60万亩,其中冷浸田石砌工程改造9.77万亩,客土改造沙漏田4.04万亩,开荒造田新增耕地1.79万亩。基本做到当年投资,当年改造,次年受益,改土培肥效果好,1995年比1989年增产粮食3808.5万公斤。
  1996—2000年,长乐、连江、罗源、宁德、福鼎、霞浦、柘荣、屏南、洛江、晋江、惠安、南安、安溪、石狮、莆田、仙游、同安、云霄、平和、华安、新罗、永定、漳平23个曾经缺粮县(市、区),先后被列入国家粮食自强工程项目县。全省完成以改土治水培肥为中心的中低产田工程改造和吨粮田建设53.4万亩,新建、整修加固渠道1101.9公里,新建扩建小型水库47座,修建排溃沟和排灌渠277.6公里,铺设U形槽134.1公里,埋设地下管道266.8公里,修建电灌站81座,装机1795千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70万公斤。
  2001年起,全省用于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包括年初预算安排与财政部配套的粮食自给工程资金。2001—2005年共建设省级标准农田示范片110片,总投资2.14亿元,其中省财政投资1.4亿元,设区市配套905.6万元,县(市)配套2849.5万元,乡镇配套3663万元(含农民“投工投劳折资”3602.9万元)。建设标准农田28.6万亩、田间机耕路609.53公里、田间渠系1207.87公里、排水沟290.81公里。每年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40万公斤。
  1995—2005年,共建设省级商品粮基地338片,改造中低产田164.8万亩,建设优质粮基地20.73万亩,共投资7.28亿元,其中中央1.08亿元、省级2.8亿元、市县2.08亿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折资”1.3亿元。修建拦河坝532座、防洪堤20.79公里,现浇、石砌田间灌渠3112.09公里、U形槽1186.18公里,排洪闸80座,疏浚渠道768.15公里,建设电灌站98座,装机2083千瓦,机井150眼,喷灌工程100亩,倒虹吸管3公里,渡槽2.7公里,机耕路1S85.03公里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