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宣传促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5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宣传促销
分类号: F592.6
页数: 12
页码: 186-19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福建省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情况包括印刷品宣传促销、声像制品宣传促销、境外展览、国内展览、节庆活动。
关键词: 福建省 旅游业 宣传促销

内容

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是随着旅游客源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而逐渐引起重视的。开放之初,5000年的东方文明古国刚揭开神秘的面纱,吸引着众多的西方旅游者;隔绝多年的海外华人也急着回来探亲访友、寻根谒祖。刚起步的中国旅游业,以有限的接待条件承受了第一阵来华旅游热潮。“六五”期间,本省各主要风景区都编印了中外文对照的导游小册子,还以挂历、宣传画、展览等形式对外介绍木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条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国家下放外联权和签证通知权以后,有关旅游单位改变等客上门的老作风,积极对外招徕组团,并不断推出新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吸引境外旅游者来闽旅游。在宣传手段上,逐渐用“新三件”(电影、幻灯、录像)代替“老三件”(导游图、明信片、景点简介);而且走出国门举办旅游展览,洽谈旅游业务,或在境外设立办事机构,直接在客源市场招徕促销;还邀请境外旅游界、新闻界等有关人士来闽游览考察,借助外力开展旅游宣传。1990年以后,经常举办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扩大旅游业的社会影响。
  同时,国内旅游兴起,对国内客源市场特别是“境外游”客源市场的宣传招徕工作也摆上旅行社的议事日程,宣传形式以电视广告和报刊广告为主。
  一、印刷品
  印刷品是旅游宣传的基本手段。
  民国23年(1934年),福建省建设厅指令崇建公路工程处与崇安县合作编印《武夷山游览指南》。民国31年(1942年),编辑出版《武夷山的茶与风景》。
  改革开放后,最早的旅游宣传品是景点简介和导游图等,还有介绍各地风景名胜的出版物。如1980年后陆续出版《武夷山水》、《厦门风光》、《福州胜景》、《泉州名胜古迹》、《鼓山胜迹》、《鼓山摩崖石刻》、《武夷诗词选》、《泉州名胜诗词选》、《福建菜谱》等旅游书籍。据不完全统计,1982年,本省有各种导游图、景点交通图14种,旅游明信片3种、旅游画册1种,但都只是中文的。1984年,全省的旅游宣传品有近百种、200多万份(册),当年编印的有《福建旅游指南》(中、英文版)、《导游荟萃》丛书和内部读物《旅游漫谈》等。
  福州市旅游局编印的《中国游•福州》、武夷山管理局编印的《武夷千秋纪文选》、南平地区旅游局编印的《中国游•武夷山》和《武夷山水〉、厦门市旅游局编印的《中国游•厦门》和《八闽之旅》、莆田市旅游局编印的《妈祖庙》、惠安县旅游局编印的《惠安》、将乐县旅游局编印的《玉华洞》、南平市旅游局编印的《茫荡山》和福州、厦门、漳州、三明、龙岩编印的当地导游图,以及中国青年旅行社厦门支社的《旅游线路推荐》、中国国际旅行社福州分社的《中国福建》和福州温泉大厦、外贸中心酒店、东山华福酒店编印的饭店简介等,分别在1986年至1988年的两次全省旅游宣传品评比中获优秀奖。省旅游部门还印制《福建之旅〉(日文版)、《龙在福建》等旅游宣传品。
  省旅游局组织编写《福建旅游大全》,出版福建风光名信片,并与香港合作编印《中国游•福建特辑》和福州、厦门、武夷山专辑,以及《台湾同胞回乡探亲指南》,系统进行旅游宣传。《福建旅游指南》(中英文版)获全省首次对宣传品展览一等奖。有不少旅游图书出版,如1986年出版《八闽景物诗选》、《八闽揽胜》(上)、《碧水丹山话武夷》,1987年出版的《福建石林》、《美哉!武夷山》、《福建铁路风光》,1988年出版的《福建名胜同典》、《实用导游——福州》,1989年出版的《实用导游——武夷山》、《鲤鱼溪诗文选》,1990年出版的《太姥诗文集》和大型风光摄影画册《武夷山》,等等。
  1991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彭一万编写的《厦门旅游指南》。1992年,福建省旅游局与中国旅游出版社、香港旅游画报社等单位合作,联合编辑的《中国旅游》画刊福建专辑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机内杂志》福建专辑等4木画册,在国际航班和旅游展览会上分发。厦门、漳州、三明和龙岩的旅游部编写《食在厦门》、《美食指南》、《漳州旅游》、《武夷之旅手册》、《武夷山旅游指南》,《闽西之旅》,《客家风情》、《绿之旅》等。
  1993年,印制“’93福建山水风光旅游年”画册,还与香港《中国旅游》画报社合作编印出版了福建专辑。泰宁旅游部门编写了《中国•金湖》(汉英对照本,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等。
  1994年,编撰出版《莆田妈祖文化旅游》(汉英对照本)、《妈祖的故乡》画册和《金湖春韵》游记选等。5月,福建省旅游局与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联合出版了“福建游”专辑,是该社《中国旅游彩色文库》系列的第1本画册。
  在福建省第二届对外出版物展览上,福建省旅游局获优秀组织奖,《中国旅游•福建专号》第161期等获优秀作品二等奖。
  二、声像制品
  声像制品在旅游宣传上以直观形象取胜。
  1978年,香港凤凰影业公司到福州、武夷山等地拍摄名为《武夷山下》的影片,介绍福建的风光物产。1980年6月,武夷山管理局邀请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联合摄制风光片《武夷奇秀》。1982年,拍摄《厦门风貌》、《闹元霄》等介绍福建风光风情的电影电视片。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还指导电影《福建风光》的拍摄。1983年初,选送《假日游鼓山》、《绿色博物馆》、《青青和涛涛》等3部录像和电影《福建风光》到北京,参加首届国际旅游会议展览。
  1984年,省旅游局协助国家旅游局缩编电影《福建风貌》,与省电视台合作摄制《福州》、《泉州》、《厦门》和《武夷山》风光系列片,拍摄音乐风光片《武夷仙境》;武夷山管理局除与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合拍《武夷山的风景与建筑》、《武夷山旅游》等电视片外,还请作曲家、歌唱家到武夷山创作并灌制《山情水意》录音带25000多盒。
  1985年初,省旅游局与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福建省首届旅游摄影展览”,筹建省旅游声像制作公司,派专人随重点旅行团活动,进行录像采访,先后摄制《醉身武夷》、《古城泉州》、《海上花园鼓浪屿》等录像片。其中,《醉身武夷》莸得国家旅游局举办的旅游声像观摩会优秀奖和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首次对外电视录像观摩评比会优秀节目奖。省旅游声像制作公司还为国外游客提供纪实性的相片和录像带,既扩大宣传,又增加创汇。
  1986年,省旅游局还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合作,摄制福建旅游特辑,共10集5个小时,题目分别是《民慧物阜话福州》、《榕城工艺》、《古城泉州》、《闽南风情》、《鹭岛名山》、《武夷奇秀》、《碧水丹山武夷茶》、《东山情趣》、《九龙江畔》、《闽菜荟萃》,由香港影视明星汪明荃任节目主持人,在制作技巧上采用特技和图型,系统介绍本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条件,从11月15日起,每周六21点在香港电视台“大江南北”栏目中连续播放。6月,首届中国旅游摄影竞赛在北京举行,本省有13幅作品入选,其中《九曲竞舟》获一等奖,《音韵相通》获二等奖。同时,省旅游声像制作公司拍摄的《神驰八闽》,在1986年全国旅游声像观摩会上获旅游纪实片奖。《山情水恋》音乐磁带和三明市旅游局摄录的《三明之旅》、宁德地区旅游局摄录的《空海和尚在赤岸》、泉州市旅游局摄制的《寻找伊斯兰》和(木偶之乡》、漳州市旅游局摄制的《东山胜景赛蓬莱》等作品获1986~1987年度全省旅游宣传品评比优秀奖。
  1987年,摄制《武夷兰亭赋》、《能工巧匠》、《闽人三十六姓》、《安溪乌龙醉人心》等旅游专题片,南平旅游部门录制《千年古城话今昔》导游磁带和《延平春色》等录像片。
  1988年,日本最大的NHK电视台来闽拍摄《海上丝绸之路》电视连续剧。日本6大电视台之一的东京电视台来闽拍摄《初次公开中国武夷山仙境的秘密》以后,又到福州、厦门、泉州等地拍摄旅游风光片。泉州旅游部门拍摄《木偶之乡——泉州》和反映伊斯兰文化的电视录像片,宁德地区旅游部门摄制《山海大观》、《闽东拾趣》、《太姥情》等风光录像片。南平地区旅游部门与香港亚洲电视台等合拍6集“武夷山系列风光片”,拍摄《中国武夷行》风光录像片。三明摄制《绿之旅》、《玉华古洞》、《美在桃源洞》3部风光录像片和《三明之旅》导游录音带。《妈祖千秋庆》、《泉州提线木偶》、《闽东拾趣》、《泉州南少林》和《国际龙舟赛》等电视电影专题片,在龙年优秀旅游新闻作品评选中获奖。
  1989年7月,邀请台湾电视台“艺之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一行34人,到福州、莆田、武夷山等地,拍摄40集电视连续剧《妈祖外传》外景,既让台湾影视界人士实地了解福建省旅途通畅的情况,又通过艺术形象生动地宣传风光奇秀的武夷山水和蜚声中外的妈祖祖地。该剧在台湾播出后,反映强烈。1990年,摄制组原班人马又来福建拍摄该剧续集《三妈再生》,借助艺术形象,将武夷山及将乐玉华洞、永安石林、泰宁金湖等风景名胜介绍给台湾广大群众。1993年,还到福建拍摄以太姥山风光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林投姐>。
  1989年,邀请日本关西电视台、琉球电视台到福州、厦门、泉州等地拍摄旅游风光片,扩大我省旅游资源在日本的影响。选送7个专题片参加省电视家协会举办的电视节目评奖会,其中《渊源》获三等奖。
  1990年,龙岩地区拍摄专题电视片《永定土楼》和大型纪录影片《神秘的土楼世界》,宣传福建土楼之旅,仅第四季度就接待国内外土楼爱好者2000多人,其中日本旅游者达400多人。
  1991年,省旅游声像艺术中心先后摄制《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系列片、《福建土楼之旅》、《幔亭无我茶会》等旅游专题片,其中《悠悠桑梓情》、《福建欢迎您》、《郑和号下水》等5个电视专题片和新闻,分别获得省优秀电视片好新闻一、二、三等奖。
  省旅游声像艺术中心与省电视台海峡同乐节目联合开辟《旅游天地》栏目4年,至1992年播出100多期,系统介绍福建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并突出栏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招徕性。
  三明旅游部门录制反映“客家祖地”全貌的系列电视风光片《山韵》以及《山中一日》、《啊,安贞堡》等旅游专题片,其中《山中一日》获全国社教类节目二等奖。宁德旅游部门录制《太姥山》、《爱侣圣地——鸳鸯溪》、《海国瀛洲山水情》等电视片。
  三、展览
  举办旅游展览是一种集中、有力的宣传手段,在形式上主要分为自办与联办,在内容上主要分为综合与专题。境外展览侧重促销,国内展览偏重宣传。
  (一)境外展览
  1985年,福建省旅游局派人参加在澳大利亚举办的旅游展览,这是福建首次派人出境参加旅游展览。
  从1986年开始,每年均参加香港国际旅游博览会。如1991年5月,省旅游局组织各地市旅游局、各主要旅行社、旅游饭店的宣传促销人员参加’91香港国际旅游博览会。在体现中国展团热情、友好、祥和、轻松、愉快的总体基调上,福建展台既注意做好全省面上的宣传,又着重向外推出碧水丹山的武夷、经济特区厦门、莆田湄洲的妈祖庙等旅游热点,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和独特新颖的布局,加上反复播放的福建旅游风光录像片,和同时举办的陈复礼先生福建纪行艺术摄影展览,吸引许多国内外参展代表和香港观众。在博览会上福建省向中外来宾散发30多种旅游宣传资料。中国新闻社记者专门采访福建展团,并在香港《文汇报》等5家报纸上发了专稿。’94香港国际旅游博览会是亚洲当年最大的旅游交易活动,福建省参展摊位23个,派出人员100多人,是我省参加历届博览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展出期间,接待各国及港澳台参观者3万多人次,分发各种旅游宣传资料2万多份,前来洽谈组团、接待、旅游商品开发的旅行商络绎不绝。
  1988年7月,由福建省旅游局、澳门惠海旅游公司、福建省旅游公司联合主办,澳门政府旅游司协办的澳门(福建)旅游展览举行。本省各地市、各主要旅行社和旅游宾馆参加展览,展台面积200平方米。澳督和澳门旅游司司长专门调看该展播放的《中国武夷行》电视录像片。《澳门日报》、《华侨报》、《市民日报》、《大众报》等为这次展览发了70多篇文章和90多幅照片,澳门电视台也做了详细报道。这是福建省旅游部门首次在境外独立办展。
  1989年开始,每年都派出推销小组参加在日本东京、福冈等地举行的国际旅游博览会。
  1994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日本冲绳举办旅游经贸招商活动。福建旅游展团以“福建观光节”为主题举办旅游展览,接待日本各界人士4万人次,散发旅游宣传材料4万多份,与40多家客商洽谈业务,签订旅游合作意向,还于观光节前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举行旅游招商投资明会。日本NHK电视台以及东京、大阪、神户、长崎、冲绳等地的新闻媒体对这次展览作大量宣传报道。
  1995年6月,福建省旅游局、霞浦县人民政府等单位还随带130多幅照片赴日本高野山等地,举办空海大师入唐求法之路摄影展。这次展览适逢高野山青叶祭盛会,3天展览期间,观看的人流络绎不绝。高野山真言宗的主要领导,如新管长稻叶义猛、前管长竹内崇峰以及宗务总长新居祐政等都多次前来观看展览。日本《读卖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等主要报刊和高野山教报,发布了这次展的宣传广告。
  (二)国内展览
  在国内,本省旅游部门也积极参加、举办各种形式的旅游展览。
  1983年春,到北京参加首届国际旅游会议,组织4版21幅照片,以及脱胎漆器、寿山石雕、软木画、水仙花等参展,散发中、日、英3种文字的宣传品9种近3万份,还播放4部反映福建风光的电影录像片。在内容安排上突出秀、巧、趣、活4个字,“秀”,就是山明水秀的自然风光;“巧”,是巧夺天工的独特工艺品;“趣”,是风俗民情、传统佳节的特有情趣;“活”,就是盛开的水仙花,有生命力的艺术品。会议期间,接触境外旅行社、新闻单位及驻华使馆106家,并邀请美国、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20多家旅行社来闽考察旅游线路。
  1985年,省旅游局与中国摄影家协会福建分会联办《福建旅游摄影展览》,从1000多幅参选作品中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鼓励奖10名。
  1986年3月,开着拖屋车,参加杭州国际特种旅游项目展览会;12月,参加国旅总社1987年旅游展销会,并举办省首届旅游书法展览。厦门市旅游局也和市集邮协会联办《世界旅游日邮展》。
  在1988年11月底开幕的柯达杯旅游摄影展览,是由福建省旅游局与中国摄影家协会、香港柯达(外贸)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徐肖冰、陈复礼专程来榕参加这项活动。
  1990年,参加在上海举办的“’90中国首届国际旅游交易会”。
  1991年4月,参加在云南举办的“南方九省区民俗旅游展销会”,并积极利用经贸“搭台”的良机,组织旅游“唱戏”,第一次正式组团参加在厦门举办的“‘九八’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
  1992年元霄,漳州市旅游局组织水仙花雕刻艺术展,展出“市花报春”、“水仙少女”、“孔雀开屏”、“花好月圆”等作品100多盆。
  四、节庆活动
  节庆活动可以造成轰动效应,对提高福建旅游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起了很大作用。
  1988年,开始重视以旅游节庆活动来扩大影响。福建作为国家旅游局开展龙年旅游活动的重点地区,当年省旅游局配合省体委等部门组织了元霄节舞龙表演赛,全省9地市有11支舞龙队参加比赛,其中福州高湖白龙、泉州晋江青阳的龙灯、三明尤溪城关的龙灯、福州高湖上下狮双龙获特等奖。还组织端午节国际龙舟邀请赛。8月,厦门举办首届鼓浪屿旅游艺术节,内容包括鼓浪屿之歌音乐周、鼓浪屿风情摄影比赛、海上花园鼓浪屿书画展览、观海杯环鼓游泳竞赛、海上帆船帆板表演、天风杯桥牌邀请赛、青年业余歌手独唱比赛、南北著名歌星演唱音乐会、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独唱音乐会、新洲杯少年儿童钢琴比赛等。这些活动融山水、园林、文艺、体育、民俗、购物于一体,不但提高旅游活动的内涵,而且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从1989年开始,福建省旅游部门在每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前后,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1989年,福州、厦门两地组织各旅行社、各旅游涉外饭店的职工,身佩“旅游促进发展”的绶带,跟随彩车上街游行;三明市旅游局举办“绿之旅”文艺晚会;宁德组织百余人的宣传队沿街宣传,福鼎县印发1万份《太姥山歌曲选》,邀请歌唱家在省广播电台演唱;泉州、龙岩、南平、莆田、石狮、福安、周宁、屏南等地也都为配合世界旅游日的宣传举办文娱晚会、摄影图片展览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1991年,全省主要旅游单位在《福建日报》联合刊登庆祝专版。省旅游局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全省庆祝世界旅游日活动内容和福建’92中国友好观光年的活动方案。福州市把庆祝活动的主会场设在闽候,来自港澳及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和国家的宾客共210多人参加庆祝活动。厦门市结合胡里山炮台建台100周年活动,开展胡里山大炮为世界古炮之王的论证和宣传,推出新的旅游热点。漳州市举办旅游美术摄影展,同时组织旅行社、饭店等单位,走上街头开展旅游咨询活动。南平地区除开设旅游宣传橱窗,开展旅游知识有奖征答活动,借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闽北旅游情况外,行署分管旅游的领导还专门发表电视讲话。在省旅游局的支持下,宁德行署和福鼎县人民政府在福州省外贸中心展览厅联合举办“中国•闽东太姥山之旅”宣传周活动,内容包括反映闽东旅游风光的诗书影画展览、茶艺表演等,前往参观的中外来宾达5000多人次。其它地市也举办上街宣传游行、召开庆祝座谈会、开展优质服务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庆祝世界旅游日活动搞得最为隆重的是1990年。当年国家旅游局把中国庆祝世界旅游日活动的主会场设在福建。刘毅局长专门题写“中华旅游天地广,福建口岸迎嘉宾”的贺词。福建省成立以游德馨副省长为主任的庆祝“’90世界旅游日”活动(福建)主会场组委会,3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活动方案和筹备进程,还编印“’90世界旅游日”招贴画和庆祝特刊,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及宣传广告牌等形式,使世界旅游日活动家喻户晓。庆祝活动9月27日开始,10月2日结束,接待来自日本、泰国、新加坡及台、港、澳地区的境外宾客和省外代表200多人,其中主要来宾有国务院副秘书长李昌安、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全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乔加钦、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尔科夫人和香港旅游议会主席吴坦等。9月27日上午,庆祝“’90世界旅游日”活动(福建)主会场开幕式在福州省体育馆举行,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贾庆林、福建省人大主任程序、副主任张渝民,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少川,中共福建省顾委副主任温附山、黄明,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陈明义,省政协副主席陈仰曾等省内领导和国内外来宾、境外旅游者、福建省旅游工作者及各界人士共6000多人参加开幕式。陈明义、刘毅、巴尔科先后讲话。接着举行福建民间民俗歌舞联演,来自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南平、宁德等地市的演出队伍,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同时由福建省旅游局、福州市旅游局和福州各主要旅行社、旅游涉外宾馆组织的28部彩车,悬挂着1990年世界旅游日宣传口号“认识旅游事业,发展旅游事业”以及“旅游促进繁荣与发展”、“欢迎到福建观光旅游”等标语,由100辆摩托车前导,在福州的主要街道上举行彩车游行。在福州,客人们还参观陈复礼福建纪行艺术摄影展、闽台风情摄影展、福建专项旅游摄影展、全省旅游书画展、古今茶具展、旅游商品纪念品展销会以及福建之旅展示交易会,游览参观鼓山风景区和马尾开发区,参加福州市主办的有70多艘龙舟竞渡的首届龙舟节以及福州风味小吃节和五一广场万人旅游联欢活动。29日,国内外来宾分南北二路赴莆田、泉州、厦门和武夷山游览考察。
  1990年,福建省旅游局还牵头编排一台具有福建民俗特色的大型文艺节目《妈祖皇会》,参加“’90中国旅游艺术节”。
  1992年,福建省旅游部门围绕国家旅游局举办“’92中国友好观光年”的安排,结合本省旅游特点,精心组织各种节庆活动。省里组织的旅游艺术节、旅游美食节和各地市组织的福州工艺美术节、莆田妈祖文化节、福建闽东茶文化交流会暨宁德畲族风情旅游节、南平武夷岩茶节、三明宁化首届客家民俗文化节和将乐擂茶节、泉州元霄灯会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取得好效果。
  元旦上午,“’92中国福建友好观光年”开幕式,在福建省体育馆隆重举行。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省人大主任程序、省长贾庆林、省委副书记袁启彤、省纪委书记林开钦、省军区司令员陈树清、省政协副主席凌青等领导和海外旅行商、旅游者以及我省旅游职工、各界群众共6000多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上,省旅游局局长明敏介绍福建省旅游发展情况和“’92友好观光年”的活动安排。游德馨副省长向全省旅游干部职工提出勉励和期望,省领导向参加开幕式的境外旅行商和新年首批抵达福州的境外旅行团代表,颁发参加“’92中国友好观光年”荣誉证书。接着还表演活泼可爱的少儿歌舞、欢快热烈的畲族婚礼舞、从容庄重的妈祖皇会、惊险新奇的杂技等各具特色的节目。在会场外举行的篆刻书画表演、旅游咨询、商品销售、彩车游行等活动也吸引大量观众。
  5月1日至8日,在福州举办福建(福州)美食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省人大主任程序、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袁启彤、副省长陈明义等领导以及来自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境外旅行商、旅游者参加开幕式酒会。袁启彤、陈明义还会见境外旅行商、旅游者代表,向他们介绍福建省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旅游业发展情况。这次美食节汇集闽菜、川菜、淮扬菜、潮洲菜、新疆菜和御膳药膳以及福州、闽南风味小吃于榕城,弘扬中国的饮食文化。东湖宾馆为引进正宗的“御膳”,总经理亲自带队赴京请贤学艺。西湖大酒店5月份整月举办新疆歌舞美食节,从新疆空运原料、配料,由新疆名厨主理,还请新疆歌舞演出团即席表演。华侨大厦等三、四星饭店也各显身手,保证这次活动的园满成功。美食节期间,还举办旅游经贸洽谈、福建民俗风情歌舞表演等活动。
  是年,国家旅游局指定8个旅游热点城市组织美食进京汇报表演。厦门送去各色名菜、药膳、素菜和小吃,表现出清、鲜、淡、脆略带微辣的独特风味,在上选主席台的12道菜中占3道。在这个基础上,9月,厦门举办美食节,有40家宾馆和社会餐馆参加,省市领导和150多位来自英国、日本、新加坡和台港澳地区的旅游界、工商界、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出席开幕式。
  国庆节期间,“’92中国福建旅游艺术节”在福州西湖公园和左海公园同时举行。这次活动由省旅游局和省文化厅联合组织,其宗旨是弘扬民族文化,突出旅游特色,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全省9个地市和省旅游系统组建10个旅游艺术团,编排10台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参加艺术节。其中闽东的畲族歌舞、闽西的客家歌舞、武夷的采茶歌舞以及表现莆田妈祖文化的戏剧歌舞和闽南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等节目,都展示了福建特有的民俗风情。国庆节这一天,3万多中外游客和福州市民参加旅游艺术节开幕式活动,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艺术节期间,西湖公园、左海公园还布设20多个旅游购物摊位和40多个风味小吃展销摊位,并举办时装表演、啤酒品尝、灯谜竞猜、卡拉OK有奖竞赛等多项活动。
  1993年5月,福建省旅游局和南平地区行署、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93中国武夷山水风光旅游月”活动,28日,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举行开幕式,参加的有副省长张家坤,省委常委、南平地委书记赵学敏,原省人大主任程序、原省政协副主席许集美和省地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来自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经贸界人士共500多人。开幕式上,表演富有闽北特色的文艺节目和武夷茶艺,组织九曲泛舟山歌对唱,并举行玉女大酒店试营业剪彩仪式、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和中国民航武夷山管理站成立挂牌仪式。这次旅游月活动,本着“旅游搭台、文化开路、经贸唱戏”的指导思想,融旅游宣传和经贸洽谈于一体,取得良好效果。《福建日报》、《中国旅游报》、《美国侨报》等报刊登载这次活动的广告和消息,南平、邵武和武夷山市有关单位制作悬挂大型宣传广告牌和标语100多幅、小彩旗9000多面,从南平、邵武至武夷山的沿途市镇都挂出跨街标语,还举行新闻发布会和武夷山水风光摄影展、书画展,扩大武夷山的对外影响。为期3天的外经贸洽谈会,签订投资合同、协议和意向项目63个,总投资1.43亿美元,其中利用外资1亿美元;签约项目中旅游服务项目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23个,利用外资7699万美元,占利用外资总数的77%。
  各地也举办多种形式的旅游节庆活动,如武夷山举办“第三届武夷岩茶节”,三明市举办“中国建莲节”,东山县举办“第二届关帝节”等等。
  1994年2月,省旅游局与福建社会科学院、泉州市人民政府,在泉州联合举办为期一周的“’94中国(福建)伊斯兰文物古迹游”活动,王良溥副省长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协调员杜•迪安等中外来宾共1000多人参加开幕式。
  同年5月,省旅游局和莆田市人民政府、妈祖文化基金会联合举办“’94妈祖文化旅游节”。“千岛湖事件”后,台湾当局宣布抵制组团到大陆旅游,短短几天台湾来闽旅游团退团300多个,人数达5000多人,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原定来闽参加妈祖文化旅游节的台湾各大妈祖庙也纷纷表示取消行程。但妈祖旅游文化节坚持如期举办,台湾当局不得不在民众朝拜妈祖问题上做出让步。《参考消息》转载台湾当局允许组团到湄洲岛朝拜妈祖的报道。
  为扩大影响,聘请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中央闽籍老领导方毅、项南,省长陈明义、副省长张家坤担任组委会顾问。省领导何少川、黄文麟、苏昌培、王良溥、刘金美等及来自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加坡、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地区的来宾,和国内游客近万人参加这次活动。开幕式上,组织场面壮观、盛况空前的妈祖祖庙朝圣大祭典,有1000多人参加演出。此外还组织妈祖文物精品展、民俗文化踩街表演、旅游经贸洽谈会、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重大项目竣工和开工典礼等活动。有许多台胞冲破阻隔来闽参加这次庆典,其中包括台湾莆仙同乡会天后宫、北港朝天宫、鹿耳门圣母庙等台湾主要妈祖分灵庙的代表,打开了“千岛湖事件”后台湾当局暂停到大陆旅游观光的缺口,为两岸旅游交往逐步恢复正常起了推动作用。这次活动引起国内外舆论的普遍重视,有60多家新闻单位到场采访,《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福建日报》、香港亚洲电视台、无线电视台、《大公报》、《商报》、日本NHK电视台等海内外新闻媒体分别在重要位置或黄金时间做专题报道,香港《文汇报》、《天天日报》还配发有关这次活动的整版彩色照片。
  1995年,省里组织的主要旅游节庆活动都在11月。月初,由省旅游局、宁德地区行署、宁德市政府联合举办的“’95中国闽东畲族风情旅游节”在宁德市中华畲族宫开幕,来自欧美、东南亚及台湾、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闽浙皖粤赣湘等13个省市的畲族宗亲共4万多人参加开幕式。旅游节期间,开展畲族始祖祭典、畲族婚礼迎亲、畲族盘歌对唱、畲族舞蹈汇演、畲族书画展览、畲族服饰展示、畲族茶艺表演、畲族小吃品尝、畲族民俗踩街、畲族武术竞技、畲族村寨探访和良港三都澳探秘等活动。数十家旅行社和兄弟省、市旅游局到闽东踩线,幵辟新的旅游线路,还开展旅游经贸招商活动。
  莆田市政协和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于农历九月初九妈祖羽化升天纪念日,也在湄洲岛上联合举办“’95妈祖民俗风情旅游节”,主要活动有妈祖庙祭典民俗表演、彩车出巡和妈祖工艺美术书画展,还举行宫下旧码头改造开工和金穗大厦开业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国台办主任王兆国发来贺电,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及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代表参加旅游节活动。
  11月中旬,省旅游局又与龙岩地区行署和永定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95中国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文化观光节”。参加开幕式的有省领导林开钦、老同志伍洪祥、省长助理李庆洲和来自新加坡、日本、法国、瑞典、英国、以色列、美国的游客以及国内群众2000多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卢嘉锡,全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中共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家坤,副省长黄小晶等发来贺电贺信。规模盛大的开幕式及大型歌舞表演、踩街、焰火晚会等都受到中外游客和近百名新闻记者的好评。前往观看土楼的游客络绎不绝。几天时间,土楼门票收人达10多万元。
  五、其他
  福建省旅游部门还注意利用征文、笔会、文艺晚会、风景点评选、旅游好新闻评选、新闻发布会、宣传周以及派人到境外直接促销、邀请海外旅游客商和旅游记者来闽采访考察等形式扩大影响,招徕客源。
  1984年,武夷山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组织“美哉!武夷山”征文活动。1985年,武夷山管理局邀请全国知名作家和诗人举办文学笔会,开展“名家赞名山”活动,还在《中国旅游报》、《深圳特区报》上开辟武夷专版。1986年,省旅游局、省建委、福建日报社、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省中旅社、省旅游公司、省计委计算中心等8家单位联合发起评选福建“十佳”风景区(点)活动,从65.7万张有效选票中选出:厦门鼓浪屿、崇安武夷山、福州鼓山、厦门集美、福州西湖、泉州开元寺、金门太湖榕园、上杭古田会议会址、莆田广化寺、连城冠豸山等“十佳”风景区(点),第11名至15名则依次是福鼎太姥山、泉州伊斯兰教史迹、厦门万石山、南平九峰山和东山古城。1988年,举办龙之旅文艺晚会,北京舞蹈学院中华精英艺术团在赴美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前专程前来演出。同年,还举办东湖杯旅游书法大奖赛和全省旅游新闻大奖赛。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部署,1989年4月初,福建省旅游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旅游宣传周活动。福建省旅游局局长南江在省电视台发表谈话,介绍福建旅游业8年来的发展情况,展望1989年的发展趋势;各地市和崇安、屏南等县(市)分别在繁华街道和商业区悬挂宣传旅游业的红布条蝠,制作标有“旅游促进发展”字样的广告牌。福州、厦门、南平、三明、莆田、龙岩、崇安、福安等地有的利用当地电视台,有的通过有线广播,有的通过电影院、街道、车站宣传栏进行专题宣传;福州市旅游局和三明市旅游局组织模特队上街,边游行边散发旅游宣传品;福州、三明、莆田、龙岩还分别在当地的报纸上组织旅游专版。
  1989年下半的宣传促销,则是围绕重振旅游这个中心,以台湾市场为重点展开。省旅游局分别于6月12日和30日,召开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宣布福建形势稳定,旅途畅通,来闽游客尽可放心,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国内及香港的10多家新闻单位相继报道。全省各旅游部门特别是一、二类旅行社和涉外宾馆,充分利用电传、传真、电话、信函等形式,向境外客户进行宣传解释,澄清事实真相,请他们继续组团来华来闽旅游。各旅游接待单位也利用与境外旅游者直接接触的机会,面对面开展宣传。7月,国家旅游局在西安召开“重振旅游”座谈会后,省旅游局又针对欧美客源市场萧条的情况,提出以开辟妈祖朝圣旅游项目为突破口,进一步开拓台湾客源市场的贯彻意见。随后国家旅游局刘毅局长来信,明确指出“台湾是来得快的、潜力大的、近期的最好市场,台湾市场的开发,福建同志的工作最有利”。经过多方努力,1989年,在来闽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均比1988年减少的情况下,唯有来闽台胞人数有很大增长,在重振本省旅游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989年2月,省旅游局与省新闻协会、福建日报社、福建电视台、福建新闻摄影协会等联合举办龙年优秀旅游新闻评选活动,评出一、二、三等奖51个;1991年5月,又与省新闻协会、省旅游记者联谊会联合举办1989~1990年度“武夷杯”优秀旅游新闻作品评奖活动,评出一、二、三等奖38个,提高大家进行旅游宣传的积极性。
  福建省旅游部门还十分注意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旅游宣传促销。1984年,邀请首都记者团一行14人,来闽进行15天的旅游采访活动。1985年,又先后邀请6批外国和港澳记者来闽旅游采访。1986年,除邀请首都旅游记者团一行7人来闽考察外,省旅游局还先后派出10多批人员,分赴香港、日本、泰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士、丹麦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宣传促销,并于11月在温哥华设立福建省旅游局驻北美办事处。1987年,邀请日本读卖新闻社、冲绳时报社、联邦德国广播电视台、意大利卡纳尔电视台及国内一些报刊的记者来闽采访;6月,在日本东京设立福建旅游办事处,厦门、福州的旅游部门也分别在香港、菲律宾设立机构,派驻人员。福建省最早的驻外旅游机构香港华闽旅游公司本着重视宏观效益,为省内服务的方针,推出“中华大地”系列旅行团。1988年,邀请日本、新加坡、法国、联邦德国和港澳等地的记者、旅行商来闽考察采访。
  1989年,针对旅游业大滑坡的状况,省旅游局邀请以香港旅游业议会副主席林金文、江可伯带领的香港国际华商观光协会访闽考察团一行42人,到福州、武夷山等地参观考察;福建省旅游公司、国旅福州分社、国旅厦门分社等单位也分别邀请港台及菲律宾、马来西亚、丹麦、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数十家旅行社的老板前来游览考察、洽谈业务,有的旅行社考察后就提出组团计划。福建省还参加国家旅游局组织的考察团到香港开展宣传促销,并针对欧美来闽游客降幅最大的实际情况,派出推销小组到丹麦、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国组团推销,同时向菲律宾马尼拉、法国巴黎等地派驻联络员,了解市场动态,开展宣传促销。福建省驻港的华闽旅游有限公司也充分发挥窗口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开拓市场,招徕客源。
  1990年,省内各主要旅行社都先后派人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招徕客源,同时邀请接待来自美国、法国、联邦德国、丹麦、芬兰、日本、马来西亚及香港、台湾的记者30多名,通过他们扩大福建旅游业的影响。1991年,多次组织宣传促销人员,到境外特别是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举办旅游展览,洽谈组团业务。还邀请包括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吴坦、港台旅行社同业商会会长王重山等人在内的台湾、香港、菲律宾、日本等地的数10家旅行社老板,到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三明、武夷山等地考察景点和线路,并接待美国华人报刊记者团、澳门广播电视记者团及来自日本、菲律宾等地的记者。1992年2月,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乌克兰、日本和香港、台湾的20多位旅行商,还到武夷山进行为期2天的旅游线路考察和旅游市场调研活动。
  1993年,各级旅游部门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部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93福建山水风光游”系列活动,搞好宣传促销,大力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如厦门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夏季举办山海风光旅游月,推出新开发的24条旅游线路,内容包括沙滩、海上、空中的各项活动;武夷山举办朱子学说研讨会,开辟文化旅游的新路子;屏南县举办鸳鸯溪旅游招商恳谈会等,都收到一定成效。同时还组织专业人员到港澳、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开展宣传,拓展业务,并派人参加全国旅游协会组织的考察团到台湾进行旅游交流活动。
  1994年,“千岛湖事件”后,台湾当局宣布抵制赴大陆旅游,两岸旅游业受到很大影响。福建旅游业首当其冲,4月份,全省自组台胞团就退了300个;5月份,接待台胞人数仅为18528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51.25%。为了尽快消除“千岛湖事件”的负面影响,探讨解决两岸旅游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恢复并发展闽台及两岸旅游界的正常往来。6月,在福州举行由中国旅游协会、福建省旅游协会(筹备组)和台湾省旅行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台北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高雄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主办,福建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协办的海峡两岸旅游发展座谈会。与会代表80多人,其中包括国家旅游局常务副局长、中国旅游协会会长何光韦,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玉莺,福建省原副省长、省旅游学会名誉会长温附山以及国家民航总局和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地市旅游局、省内外主要旅行社、旅游饭店、航空车船公司的负责人;台湾方面的代表有台湾省旅行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理事长黄栋梁、台湾旅行业品质保障协会理事长纪栋钦、台北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再享、高雄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黄金祥,及其他10多家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的理事长和《中国时报》、《联合报》、《太平洋日报》等7家主要报刊的记者。座谈会围绕加强两岸旅游业界的交流、旅游交通安全、旅游纠纷处理、旅游安全保险、旅游联系渠道、避免拖欠款等热点问题,进行坦诚的交谈磋商,并达成共识。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向全国转发了双方认可的《海峡两岸旅游座谈会关于若干问题的五点意见》。《中国旅游报》、《福建日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太平洋日报》、《台湾新闻报》、《民生报》及台湾海基会所办刊物《交流》、《两岸经贸》等均作了报道。
  厦门市也组织力量赴日本、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国促销,邀请海外旅行商来厦踩线考察,使外国人一跃成为厦门第一大客源,占来厦客源总量的46.8%。福州市以举办“第三届世界福州十邑同乡会”活动为契机,组织海外游客来榕探亲寻祖、观光旅游。武夷山市开展崇安建县“千年纪”旅游促销活动,与境内外90多家旅行社和大型经贸企业达成长期组团到武夷山旅游的意向;利用海峡两岸旅游发展座谈会、国际散文创作笔会、全国报纸总编辑摄影研讨会、中国京剧票友会和全国中旅旅游工作会等在武夷山举办之机,突出武夷山水风光、古文化、茶文化、自然环境等特色的宣传;并发挥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独具魅力的优势,先后组织财会、气象、茶艺、森林昆虫、朱熹文化、影视新闻等方面的台胞1500多人到武夷山参加考察交流活动,如台湾著名茶叶专家吴振铎就先后两次带领台湾“陆羽茶艺社”同仁到武夷山考察,推动日本、韩国及台湾、大陆联合举办“无我茶会”;还先后派出50多批、300多人次队伍到香港、新加坡、日本、泰国等地及国内各大旅游城市宣传促销。
  1995年,针对海峡两岸关系紧张、台湾客源减少的情况,各级旅游部门在努力开拓台湾市场的同时,大力开辟港澳及以东南亚、日本为主的外国客源市场。各旅游部门派出人员赴东南亚和日本、南韩及西欧、北欧、中东等地促销,并不断推出新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如2月份,福建省旅游公司就和中国茶禅协会及日本茶道最大流派里千家联合组织“闽省新春日本茶道献茶仪式”;省青旅、省国旅等单位还分别组织日本富士丸号游轮、德国柏林号游轮到福州等地参观游览。
  为方便外国人入境旅游,厦门口岸还从8月1日起,简化外国人入境手续,实行外国人特区旅游签证。除持有特别护照和官员、外交、公务护照者外,外国人可凭有效护照直抵厦门口岸,办理在厦门停留5天的特区旅游签证。因事需延长停留时间或离开厦门特区进入内地者,需办理加签手续。厦门成为全国继深圳、珠海之后第3个实行这项政策的城市。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福建省志·旅游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的专业分志。全志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两大部分,大体上第一、二章为旅游资源部分,其余为旅游发展部分。第一章旅游景区,各片的介绍一般先列旅游中心城市或主要旅游景区所在地的旅游点,然后列出其它地区的旅游点;同一地的旅游点先列自然景观为主的,再列人文景观为主的;同类景观则按其等级顺序排列。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