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湖战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7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大湖战斗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3
页码: 223-225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抗日战争时期大湖战斗的记事。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福建省 大湖

内容

民国30年(1941)4月21日福州沦陷,23日,国民政府军政部第13补充兵训练处(③补充兵训练处为新兵训练机构,没有直接参战任务。)处长李良荣请缨出战。福建省主席兼第25集团军总司令陈仪电请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批准,委任李为第25集团军第1纵队司令,担任闽江北岸抗战任务。4月底,李良荣率领刚装备起来的补充兵训练第6团(下称装备团),于南平誓师后,开赴福州西北的江洋附近,待机歼敌。该团为从福建和江西、湖南征集不久的新兵,军士(班长)多是从福建各地招考人伍的知识青年和陈嘉庚推荐回国训练的爱国华侨青年,抗战热情较高。全团1500人(④一说2850人。按当时步兵团编制,以1500余人较为可靠。),编为三个营和一个迫击炮排,武器装备远不如正规团。
  日军占领福州后,继续向西郊桐口、徐家村一带推进。附近的甘蔗、关源里是双方经常出入的活动区。日军为巩固福州外围阵地,进而窥视古田、南平,命铃木岭三大佐率领一个加强联队,向福州西北大湖地区“扫荡”。该部日军分两路进击,一路由大小北岭沿山推进;另一路1000余人(①一说4000余人。日军联队相当于团,编制人数2000余人,又分两路行动,似不会有4000余人,故采1000余人说法。),于5月21日晚乘28艘汽艇溯江而上,从白沙登陆后向北运动。李良荣得知日军从白沙登陆,即以装备团第3营为前卫营,从江洋南下阻击。23日凌晨,前卫营尖兵连(第7连)进至秦洋村与日军先头部队遭遇。秦洋村位于江洋西南,白沙东北,是群山中的小盆地,附近的漈头顶为该地的制高点。尖兵连抡先夺占漈头顶,日军乘尖兵连立足未稳,集中兵力向峰顶猛攻。尖兵连居高临下,不断以火力杀伤日军。激战数小时,日军后续部队赶到,遂以一个大队兵力包围漈头顶,在4门山炮、6架飞机掩护下向尖兵连冲击,由于地形对其不利,未能奏效。此时,尖兵连与前卫本队失去联系,连长许祖义命2个排固守高地,自率1个排乘隙冲下山与本队联系。日军措手不及,于该排突围后才抽调百余人追击,因山路崎岖复杂,未追上。日军分兵后,留守漈头顶的两个排未再受到攻击。黄昏,日军解围漈头顶,绕道窜往大湖。
  秦洋遭遇战发生后,李良荣和装备团团长肖兆庚率领后续部队赶到。李决定让尖兵连继续牵制日军,待其精疲力竭再诱其扑向大湖,将其各个击破。为此,把装备团主力隐蔽在战场侧后,准备适时向大湖转移。并令前卫营不要暴露主力,让尖兵连单独去打。但前卫营第8连已占领附近另一个山头,受到另一部日军的攻击,因伤亡惨重而败退。装备团主力遂向大湖东南转移,前卫营余部向大湖以西转进,并于转进途中设置疑阵,造成守军战败向古田撤退的假象,以迷惑日机侦察。此时原退到福州北部山区的第80师,闻知日军从大小北岭和沿闽江北岸进行大包围时,已再次转移到古田地区。从白沙进犯的日军认为当面守军主力已被击败,而且在秦洋战斗中已疲惫不堪,便急速向大湖集中。从大小北岭进犯的日军,途中未遭抵抗,已先期抵达大湖地区。驻大湖的陆军第100军军部于日军到达前转移到雪峰以北地区。
  大湖位于江洋西北,是福州、古田之间一较大的山间盆地,盆地内散布着几个小村庄,有石路北通古田、南达福州,东南有一被破坏的公路通白沙。两路日军在大湖汇合后,主力驻在郎官村,其余分驻后塘、大湖厝、大湖店各村。其前沿警戒侧重于西北雪峰寺方向,不断派部队警戒巡逻,并向雪峰寺炮击;在其东南通往寨上村路口,及东北三岔路口仅各设一哨所,通往江洋的寨上村及其隘口寨头门(又称寨上关)却不设一兵一卒。24日晚,装备团主力从江洋向大湖运动,25日凌晨进抵寨头门南坡,为防日军扼守寨头门,部队从两侧的山顶(左侧山头称“观音坐朝”,右侧称双髻山)进入北坡下隐蔽,一部占领寨上村。天刚亮,副团长郭志雄带领20余名会讲福州话的突击队,化装成农民清早下田模样,分头接近日军两个哨所,用刀解决了日军哨兵。随后,突击队员分头引导部队接近驻有日军的各村。7时许,战斗首先在“观音坐朝”山下的后塘村打响,接着各村也发起战斗。在后塘村,进袭分队堵住日军住房前后门,先大量扔进手榴弹,尔后越墙进屋与残寇拼杀,全歼日军一个中队。在双髻山下的大湖厝,进击分队逐屋与日寇近战,日军一个中队大部被歼,少数被困拒降自杀。在大湖店,双方隔着开阔水田地开火,互相冲击时各有伤亡。战斗打响不到15分钟,日军就开炮向寨上村射击,盘距在郎官村的日军主力纷纷出动,双方为争夺盆地内各高地展开激烈战斗。副团长郭志雄率部向日军重机枪阵地冲击时不幸中弹牺牲,所部高喊:“为副团长报仇!”迅猛冲进阵地,消灭了日军。随后,日机临空轰炸扫射,因双方混战,日军航空火力无法充分发挥威力。战斗至14时,日军开始逐次收缩,最后,死守郎官村。装备团在连续三天战斗中消耗较大,且无援兵,无法全歼该敌,遂于16时主动撤退。第二天,龟缩在郎官村的日军狼狈逃回福州。
  此役,击毙日军300余人,装备团官兵牺牲200余人。(①双方死亡人数,各种说法差别较大。本文取许祖义《闽海三次抗日战役》(见《福建文史资料》第十一期)所载,似较准确。)从此,日军再不敢深入福州内地。大湖战斗的胜利,极大鼓舞了福建人民的抗战热情,南平各界为此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民国32年,福建省政府拨款在大湖盆地中心的尖顶山顶为阵亡官兵建立了纪念碑,将寨上关命名为“志雄关”。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