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筍之食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唐宋丛书》
唯一号: 120034020221000738
专题名称: 三筍之食
文件路径: 1200/01/object/PDF/120013020220000007/016
起始页: 0049.pdf
专题类型: 植物
产地: 宣城

专题描述

李績本草云竹筍味甘無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 久食又陳藏器云*筍皆發*血及氣不如苦筍不 發病今詳諸說皆*久食亦發風苦筍令毒尤甚陳 說非也以親驗爲證*筍以豉汁*之能解酒毒又 末草云淡竹葉味辛平大寒主胸中疾熱效逆上氣 又童竹吹名竹淡竹北竹葉又*中竹班以筍爲佳 是知筍食去前病當葉根茹一半明矣若丹石熱渴 意淡竹根升以瘵之筍汁亦可除丹砂毒*嘔逆氣 衷氣可取筍中酒服之謂糟中筍節中水也最止小 見嘔吐又食業桂等筍或中筭桂之刻尊發唯草犀 根能燎之草犀解肆毒生嶺南及睦婺洪傍間生苗 高二三尺獨望對葉根如細*生研服之以功如犀 故名克扉陳藏器云也次則麻油薑皆殺筍毒凡食 筍之要譬若治藥修煉得門則*人反是則損採筍 之法可避露日出後掘深下取之半折取鞭根旋得 投密竹器中以油單覆之勿令見風風吹旋望以九 紛拭土又不*見水含鼓沸湯淪之者宜久 按煮筍實可一周時已熟或見生水*重煮一* 時 驗知筍不可生生必損人苦筍最宜久甘筍出湯後 去殷澄者筍*爲羹茹味全加美然後始可與語為 食筍者矣此外不足算也 不然蒸最美味全塘灰中猥後入五味尤佳 採筍一日曰蔫二日曰楚見風則觸本堅入水則浸 肉興脫*煮則失味生著刃則失柔採而停久非雙 也盛而苦風非藏也揀之脫鼓非治也淨之入水非 洗也蒸者不久非食也筍萌之味或甘或苦甘則興 藏食苦則肝藏食原其木性實酸葢本性也食其多 則損*而逆胄何並竹實少陽之氣終尅於脾土也 食苦多則補肝而助膽何耶與肝同類木也二味都 利大小腸 民間有煮苦筍才入印水自弟伊毒竹肉一周時 臨熟爲少彪食可以皮膚燥*苦筍與竹實同氣 而降一等也 一說滑利大腸無益於肺也俗或謂之印陽*是也 凡物過度而食益少而損多豈止筍耶殺筍之毒吳 蜀黃麻油如竹叢欲敗以油洋沃明年則凋疎矣 王法周禮云如豆之實筍誼魚*注為箭萌筍竹與 今詳鄭注不言苑法如南人筍笥是*此久藏法鹽 昭水後加鹽精米粥藏可以過暑月到無筍時食暴 藏或*酢而巳如蒲苑亦爾古加于豆遙中以享賔 客用薦鬼神也 酢法煑用鹽米粥藏之加以椒辛物或沙熟油藏為 隨食極美矣 藏法食經云淡竹安鹽中一宿者糠令矣藏之再出 別者糠加鹽藏之五口可食 生藏法將陶器一口可受一石者*肥筍覆之密泥 塞之勿令風入到無筍時揭器則宛輔器中取其頭 處剪之勿令兄風入湯便淪後方脫皮一將衛截其 失銳用鹽湯者之停冷入瓶用前必鹽湯同新瓶可 令密後沉於中底至九月井水*早取出如生可五 味治之而食 乾法將大筍生去尖銳頭中折之多鹽清停久曝乾 用時久浸易水而清作夷如新筍也 脯法作熟脯推碎薑酢賔之火熖燦後益中藏無令 風犯 會嗜箭筍乾法多將小筍蒸後以鹽酢*乾凡筍宜 蒸味金今越箭乾爲美啖也 結筍乾法秦隴巳來出筍織長土人用土鹽鹽乾結 之市于山東道浸而爲**甚美 取麻法南方作疎作扇作鞋取篁竹麻竹當其正月 新竹上表獨是筍下巳成竹逐節斷重重起巳入湯 煮柔朝作績織疎作鞋隨意可也

知识出处

唐宋丛书

《唐宋丛书》

本丛书汇辑古今着述,分为经翼、别史、子余、载籍四类,主要子目书有:北魏关朗《关氏易传》、宋司马光《潜虚》、汉申培《诗说》;唐李肇《唐国史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宋刘义庆《大业杂记》、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宋苏轼《物类相感志》、宋郑文宝《南唐近事》;汉诸葛亮《武侯新书》、晋葛洪《枕中书》、宋孔仲平《孔氏杂说》、宋陈善《扪虱新话》、宋吴子良《林下偶谈》、宋叶梦得《石林燕语》;汉蔡邕《独断》、唐陆羽《茶经》、宋米芾《画史》、晋陶潜《搜神后记》、宋龚颐正《芥隐笔记》、宋张耒《明道杂志》、宋王灼《碧鸡漫志》、宋王明清《玉照新志》等等(种类过多,此不具列)。丛书共一百四十九卷,除唐宋人着作外,尚有先秦、六朝人着作二十种,以补《汉魏丛书》所未备,另有元人着作两种。

阅读

相关地名

宣城
产地

相关作品

筍譜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