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慧庵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九华山志》
地理名称: 通慧庵
唯一号: 120033020221001329
文件路径: 1200/01/object/PDF/120013020220000020/002
起始页: 0046.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宗教、历史
起始年代: 清初
隶属: 九華山

参考方位

位于东崖西麓、九华街东南端。

介绍

通慧庵,位于东崖西麓、九华街东南端。始建于清初,为化城寺东序寮房之一。相传明末一李姓进士,淡泊官场,清初至九华山落发为僧,法号诵林。初在伏虎洞清修,读经作画,刀耕火种,与时居东岩“天籁轩”的吴襄(清礼部尚书)十分友契,常以诗画往还;吴襄曾题屏“应如是观”相赠。后来,诵林克勤克俭自备材料在东崖西麓建造一座寺宇,名通慧庵。清道光时(1821一1850)为诗僧敬简所居。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一七年(1881)住持法轮募化重建。民国12年(1923)住持文泽。民国14年(1925)至民国26年(1937)住持宝严。民国32年(1943)住持密如。1949年住持宝严。“文化大革命”中佛像被毁。1985年该寺一分为二。大殿以南及后殿大花厅仍称“通慧庵”,山门朝南。1987年住持比丘尼惟修;1988一2002年住持比丘尼圣初。1997年建天王殿。1998年南殿南边新建韦驮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卷篷、飞檐,高9米、长10米、宽8米,建筑面积108平方米。2009年原貌拆建大殿、后花厅、门楼,大殿面积500余平方米,花厅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门楼建筑面积50余平方米。

知识出处

九华山志

《九华山志》

九华山志是描述九华山之史地艺文掌故之典籍。本文八卷,首一卷。本书的编辑,始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在此之前,虽有若干描述九华山之诗文,但迄未撰成方志。直至明·嘉靖五年(1526)王一槐始辑山志六卷;万历朝二度重修,万历二十一年(1593),知县蔡立身主持重修成为八卷。清康熙、乾隆二朝均有续修,然皆散佚无考。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 纂修为十卷,考证较前书正确,文亦较工。民国·印光嘱修三名山志,九华即其一。除依据前志之外,并增立圣迹、梵刹、高僧、灵应、檀施等各门。

阅读

相关地名

九華山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