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徽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建置改第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童寺续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7054
颗粒名称:
建置改第二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59
页码:
一至三十
摘要:
《天童寺续志》中的建置部分。
关键词:
地方志
寺庙
内容
四明素稱佛地琳宮梵宇星羅暮布而天童一剎
為之冠溯自晉唐闢基采元繼蹟至明之萬歷間
洪流為災寺宇傾圯閱四十餘載吾密祖來山轉
裂址為寶坊化荒岑為凈域殿閣軒起龍象蹴踏
是為中興時代厥後踵武延派代有其人慧炬常
然金繩永奠誠千古之法席矣志建置
宗仁璧慶十四年己巳至十入年癸酉住持敏菴禪師重建
法堂並修大小廚房等
宣宗道光三十年庚戌繼傳和尚住持整頓山場培養樹
木
文宗咸豐三年癸丑至六年丙辰住持信真禪師進院後首
請王醒吾居士重繕庫房萬年規約重修大殿
維新佛像又修天王殿
咸高十一年辛酉冬下院燬
穆宗同治元年壬戌至三年甲子住持廣昱禪師修復下院
重繕客堂萬年規約
同治八年己巳住持蘭齊禪師重修面壁居
德宗光緒二年丙子住持取依禪師大殿佛相裝金
光緒五年己卯再住廣晉禪師改新新堂為龍王堂
光緒八年壬午住持慧源禪師募勸鎮海方觀察義
路捐資重修天王殿
慈谿理庵楊泰亨重修天王殿碑記
勤縣天童寺有天王殿
者舊奉韋默天神之像
設而禮尤虔也彌勒同龕金剛列衛欽崇道俗
趁蹌靈宮廣大神通導擲盃校兩浙之叢林特
冠四明之山脈畢連碧瓦叫檐上鄰霄漢華幢
獅座迥出塵氛驗圖籍之所傳歷年序而滋冬
茶藐凈眾遊方者其至如歸杖榮名流集福蓋
有來斯應鉢盂峯削界關莊嚴祖印崖迴水環
功德展矣空門凈域洵哉寶後慈航懿昔大雄
敷教日因曰緣曰果舉斯真諦示以化城茲寺
自前明密雲禪師唱緣肇造至時代句章善士
發願重新締構經營漿模宏遠蓋殿之建置
當崇禎初年而殿之興脩實道光中葉也迄今
又四十餘稔矣是為因慨自塵海劫多電泡影
幻迢迢貧里尚有平陂寂寂相官詎無隆替憫
風雨之所寇幾棟費之就傾欲還龍樹舊觀須
仗鴦摩大力光緒丙子丁丑間方丈慈運將飛
錫之他方沙門廣昱嗣接參乎斯席志恢前業
誓顯法門冀得善信之觸輪始獲如來之庇護
惟時蛟川方正甫觀察義路奉侍憲幃言登蓮
界幸廣慈悲之願樂施懺悔之方水陸道場啟
四部無遮之會天親菩薩繕千年不壞之裝歎
法皷之久沈願禪關之重整程功有待宿諾不
空迨庚辰春季普陋僧慧源移種禪枝稱名常
住共舊房僧有法妙演廣長之舌藉酬勇猛之
心而觀察念凈士之將頓痛慈雲之失蔭亟思
追薦是用修崇出茲潤屋之財飾彼布金之地
不謀大眾獨步迦維即舊以搆新招提斯煥因
高而俯下盤此如初于垣而百堵皆興不日而
千爐競立花龕刻鏡還疑遜此光華月殿引棟
斯足睹茲奇麗役始於壬午春月逮癸未春未
而竣工計糜番銀二千二百餅廣音實監視之
是為緣惟是蓬壺衛窱雖問寺於蒼岑畫拱崔
嵬究需材於丹漆百里之道已過半壁九仞之
山猶虧一實則凡有心於慧覺允宜竭力於募
修明年甲申觀察復行香入寺遂令住持僧凈
禪鳩工贏事藻飾加隆瞻琳碧之精熒發霖彤
之絢爛靈光殿上祥輪五色之飛祗樹園中寶
相三摩之現而觀察猶有慮者峯殊廬岳笑能
自起鑪煙祠異汾陰安必常浮鼎氣於是荀侍
中之私積便付光明許元度之餘貲悉歸崇化
既結因緣於香火更資供養於雲煙斯殿落成
之後又增置銅鑪二座云是為果嗟嗟善因天
之所種善緣人之所脩善果則擊人之道而還
天之本也觀察之功德其有量歟泰亨性非佞
佛心是定僧偶譚文字之禪未證辟支之果紅
羊劫換憶初地之曾遊白鴿壇馴喜精藍之頓
復愧無玉帶留鎮山門但祝珠林揚光佛國辱
承誕諉紀佛日之重輝皆大喜歡登人天之上
善敢效簡棲而製碣彌益厚顏若偕支遁而入
林再遲把
臂是為記
光緒十一年乙酉西桂堂燬住持凈禪禪師修復兼
修東桂堂
光緒十二年丙戌重修隱蓋亭古山門伏虎亭
光緒十三年丁亥重修鐘樓
光緒十四年戊子重修中院下院念佛堂又鋪大鑒
堂東西二桂堂明堂石板
光緒十五年己丑重修方丈重悉祖像及御髻墨寶
是年七月洪水冲斷乾溪橋路數百尺並修復之
光緒十七年辛卯住持慧修禪師重修前客堂
是年維那凈心募緣重修禪堂次年告成
鄞縣知事陶鏞
重修天童選佛場坐禪七記
凈心禪師自卓錫天
童迄今垂三十年英
聲茂實華騰僧俗余今夏出宰勤固師來相晤
布衲老轅艱苦卓絕談言疊疊忘形投契其冬
因察勘森林苗團過天童直沙門打七坐禪師
執警策躬為之倡說法既訖挽余為眾講演余
不請內典所言良不中肯棨然挑水打柴都是
佛事故聞者亦不余阿于是隨喜禪堂參入法
會余固有緣人而凈師則謂選佛場之記非余
莫屬也天童開山往寡不述自清康熙之末以
迄道光中葉百有余年其間住持名號紀載賢
焉無聞遑論佛法迨普洽住持以後稍稍寡著
然成例三年更代輒視方丈如傳舍雖欲舉廢
為事至難洎光緒之初而寺院頹壞梵嗚無聞
幾乎榛莽霧露滿目蒼涼矣夫錢基待時方榮
布政自來成事罔不由人不容以勢拘不可以
數諺也乃有退居廣晉監院幻人先後繼起改
整寺規舉凈禪住持檀聯六稔歲時所積成效
漸彰狀猶未具莊嚴摧豫之觀也嗣是西峰上
人寄禪和尚及凈師主席夫而後松閣芝楣珠
稷寶路與赤水丹山相輝映闡揚法教提倡宗
乘加香打七粲狀具備此三老者如鼎三足缺
一則仆天童中興之局自斯奠定殆所謂有因
無緣即不生歟乃若志願堅凝經營慘淡犖犖
始末有足稱者光緒丁亥凈師行腳至天童為
維那見禪堂欹漏荊棘侵闌雪雨鼓集慨發宏
願慕資修建既鳩工尼材又見餓那寮有放參
桐諸物詢諸耆宿是寄禪所置旋即還湘蓋欲
刱坐長香而未果也凈師心慕之遂立志踵成
其事庚寅夏寄禪南邁過天童與凈師一見如
故眉毛擲結之緣自此始談坐禪七道令志同
顧雲蹤判地因緣未至不能强也壬辰秋禪堂
工竣淨師以坐香策進因循不果行然禪堂落
成鴻規大啟固知天童坐禪七之必興且將自
凈師始也癸已春凈師以四載維那區區素志
竟不獲償慨狀行腳蒞于金山西峰宿昔與凈
師同志濱行思簡西峰以謂因緣時至脫上人
主天童某必重來共成茲業丙申春西峰籤出
矢踐前約六再敦促淨師還山西峰主持于先
淨師維護于後肇自是年入月起長香結冬坐
二七從此每日為香十四枝長年不輟加香打
七行之三載西峰期滿退歸蘆阜坐香新規憂
狀中廢凈師時亦隱居藏閣喟歎而日眾議欲
挽頹禦非寄禪不可時寄禪方掌長沙上林寺
本願天童爲坐香門庭也欣狀受請入寺之初
即邀凈師爲監院決議恢復香規壬寅七月再
集法眾起坐長香結冬打七過夏講經歲以爲
常自是十餘年來禪誦不絕寄禪圓寂凈師住
持一循舊制如水傳器點滴不遺雖其間異論
時起不無阻撓賴師堅持緒用弗墜則知法門
成一集固自不易也寄禪爲余暑年交燃指神
悟世號入指頭陀聲華滿海內好爲望文余嘗
戲稱爲名士和尚今與凈師交見其開山種樹
羹粥辛劬則又號爲苦行頭陀盤桓松關俯仰
今昔誠願後之人繼述凈師一如淨師
之繼述寄禪則禪堂之幸巳是爲記
凈心宗瀛選佛場坐禪銘
禪堂中苦用功勿因循究已
躬行住參坐臥窮西來意教
外宗金剛圈栗棘蓬任吞跳古家風唯此事佛
生同劫可壞渠不鎔學瑞岩喚主翁惺惺照寂
寂通共出入不相逢凝狀定豁狀空泯知解絕
羅寵到怎麽莫放暴一聲四萬德融無面貌號
大雄祖師道汝學心地法門如下種子我說
法要譬彼天澤故云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興
余不端陋劣摭拾諸祖遺意仿寒山子三字韻
作坐禪夢為初學之一助明眼人前當付一遽
光緒十八年壬辰重修庫房
是年西堂得念募諸道俗置初次藥緣產
釋寒嶠初置藥田記
蓋聞八福田中看病第一諸煩
惱內疾苦當先是以藥王菩薩
歷劫行醫早證一乘之果耆婆大士畢生彭病
已超六欲之天本寺為海內名山天下法為龍
象同居天人咸集日夜精修惟期道業以圓成
寒暑究練難免身心而辛苦狀未證金剛之體
四大之病還侵尚存分段之首五陰之苦曷免
固宜法稟醫王功收藥石何如燒丹有竈蓄文
無資幸有雲間得念善來二上人心存利濟念
仞痛滅願結湯藥緣莊嚴菩提道於是吐蓮華
之舌化成無數摩尼珠因斯購奈苑之田常施
不盡四伽藥從此染疾者服上品靈丹個個得
無生法忍布施者培沒邊福果各各成不老仙
翁統集助欸一千餘金共置良田三十零畝以
每歲租榖之賦作大眾醫藥之需事非小緣理
宜垂久勒勝功於壽石萬載資濟刊姓氏於貞
理千秋頌
德爰為記
光緒十九年已癸住持德清禪師募勸鎮海方觀察
義路捐資重修藏經閣
光緒二十年午甲重修南山塔院
光緒二十二年丙申住持西峰禪師新建後客堂名
曰歸岫軒
光緒二十三年丁酉重建延擊堂於天王殿東
光緒二十五年己亥退居西峰禪師爲延壽堂募置
市房井基地二所一坐落雨東百丈街一坐落
後塘街
光緒二十七年正辛乾溪橋路又遭洪流冲斷老塔
院甚燈誥慈募緣修復
是年西堂凈心起廈門演戒丐諸道俗若千金置
二次藥緣產
寄禪敬安續置藥緣產碑記
潙山云業繫受身未免形累
老氏云吾有大患惟吾有身
此皆言色身為苦聚眾患因之而生也余則旦
吾有大患惟吾有我若無我執身何有焉故知
欲除身患須破我執而我執根深枝葉繁茂非
戒定慧力不能拔也我執既除形不能累則色
身即法身矣矧夫耆婆華陀世之良醫祗能治
色首之病而不能除法身之患也然欲證法身
先固色身是以醫藥之資不得不仰藉於檀施
之力耳吾浙寗天童寺者為天下禪宗龍象繞
座雲水盈門所惜處於萬山之中遠隔塵境資
生既乏醫藥彌艱有雲間得念首座者慨焉傷
懷為募緣置田三十餘畝聊資藥石每歲收花
無幾資用不敷於是淨心西堂發心敬禮華嚴
經全部得飄施洋兩百餅復積緇素喜捨共二
千餘金置房產於甯郡逐年生息以補僧伽藥
餌之不足庶阿伽陀藥普施何躬那羅延身堅
固無恙則二師之功德巍巍長與太白名山並
峙於不
朽矣
先緒二十九年癸卯新建如意寮
寄禪敬安募建如意寮小引
諸佛世意為一大事因緣
出現於世者為眾生老病
死也祖師建立麓林亦為比丘老病死也今黃
林見老病而厭之是豈佛祖度生之本懷歟我
天童為十方僧海天下禪宗尤不可不以安老
病為要也西峰傳公住持時即汲汲以此為念
故先立延壽堂為養老之所將建如意寮為養
痾之居迫於退院其志未果今春敬安忝主斯
席每至延壽堂見白髮蒼蒼老僧皆安居其室
始歎公之慈心為不可及者及巡如意寮則病
僧濟濟一室呻吟之聲不絕于耳臭穢之氣時
撲於鼻死者傳臥於中存者苟延其側為法豈
狀者乎因卜地於御書樓之前龍王祠之後搆
屋二十餘楹中為涅槃堂以奉圓寂者之位傍
為如意寮以棲病僧凡亡僧便於坐者則以龕
盛之不能踟趺者即以棺險之然功程既太用
欵亦巨敬安以薄劣之躬為殊勝之華實力有
不逮焉伏望宋門長者白足高僧共崇檀度薄
奬勝因憫老病之苦施湯藥之資使苾為之
草恒芳祗樹之陰廣被則功德不可思議也
是年四月伏虎亭燬修復之
光緒三十一年乙已重訂萬年規約續制福田冊
寄禪敬安常住福田簿序
夫僧伽所依者常住也常住
所賴者福田也故僧伽常住
福田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我天童自晉時義
興禪師結疏於茲感太白星給侍薪水始開法
窟迄今千餘年其間盛衰如山之四時遞相榮
枯狀與山固無礙矣有宋宏智覺禪師於斯唱
曹洞宗恒萬指繞座香積之供日有不給乃闢
海田一萬三千以充其食衛歟何其盛也至明
未遭洪水之變片礎無存奚論田矣幸我密祖
老人力為中興大宏濟道海內龍象爭歸調齣
遂稱天童為天下禪宗而斯時出山猶多為豪
強侵世未能清復及費隱容和尚住持時得外
護之九乃漸次續還偉載乘公相繼主庵始將
田山產業彚集成簿請郡侯甘公鈐印杜典售
也茲又百余年矣舊簿已盈敬安既忝祖庭酒
掃之役仰承先賢之志續立一簿俾後有增置
產業皆錄於其土以誌檀施援前例亦請今府
尊喻公鈐印庶前後賢長官護持此山之功德
巍巍長與太白高
峰並峙於不朽矣
又萬年規約序
萬年規約者係常住終古不易之法
也余昔聞諸耆舊云明未時密祖中
興草創規約尚未脫稿至山曉和尚住持時始
成編即今所存方丈之萬年簿是也狀其中所
載田山產業居多林下規約亦未周備蓋當時
人性純林所行自合於法故不必拘於繩墨耳
迨後信廣二老主席斯山亦謹記庫房客堂之
事而於各寮規卷亦未述及此實為叢林缺典
也光緒甲申余充本寺副寺之執即擬述為規
約以補其缺無何以事不果遂拂袖還湘匆匆
二十年詎意還為是山粥飯主人耶而入院伊
始與凈心西堂語及前集凈師慨狀日此係林
下禮儀日行要則決不可少者請公了其宿願
以慰眾望而邇來法門多故余以老病之身應
物不暇竟將此事亦置焉弗問今春三月住侍
期滿將返錫湘衡其如兩序堅留祗得物折拄
杖重為禪和子說黃楊木禪且不復作還湘計
矣夏季於講禪林寶訓之餘始命楮管二子與
凈公眉毛榭結就百丈清規因時制宜略為變
通撰為二篇一名萬年規約一名日行便覽凡
黃林四季上自方丈下至各寮以及坐香打七
蕭經傳戒接引方來安置老病瀉山所謂微細
條章革諸狼敝者則無不備焉俾後賢奉以為
法永遠遵守庶殺林得以悠久海眾得以安竄
是則余區區愚衷
之厚焉矣是為序
是年重修大殿井雨東下院又遷土地祠
附紀
土地祠舊在下院門左
請高邑尊示移至橋腳
禪寄敬安募修大殿疏
葢聞須達行檀黃金滿佈祗陀
施樹紺宇宏開此祗園肇啟之
由梵剎標名之始也天童寺爲四明首剎六代
名藍峰巒聳翠金精來儀巖竇爭奇神僧結宇
實天下之禪宗浙東之法窟耳大雄殿爲供天
人之師及十八應真之所旣淹日月久厯星霜
梁棟傾斜金碧黯淡花冠委落帝釋興五衰之
哀寶樹凋零比丘失四依之陰由是恭疏短引
徧告高門伏願廣植勝因圓成妙果將見重雲
寶殿再現於茲時滿月金容共睹於今日言無
多遜福
有攸歸
又募裝大殿金像序
蓋聞法身無相應物示形標真藉
假造佛由心使見聞獲益禮念消
愆是以傷填刻旃檀之像鄉葉塗紫金之光故
皆得殊勝之報也我天童寺以義公之上德感
金精之下臨既侍薪水遂開名山自晉迄今一
千餘年名僧宿翻各有闡揚而平谷高陵不無
變遷惟巖岫近濱於海滋殿角易殞於風霜寶
像潛輝空瞻四八之相蓮臺黯色不聞九品之
香人天掩泣道俗興嗟伏願朱門長者白足高
賢清修梵行薄奬勝因施金飾滿月之容雨珠
麗重雲之殿或燃燈以續明絕持蟠而獻佛莫
不功歸覺海福植恒汝將見吉祥之草優鉢之
花騰芳善裏誕瑞德門
檀度是崇伽陀不具
光緒三十三年丁未法堂東掖重建平屋五楹樓屋
五楹一曰立雪軒一曰自得齋
光緒三十四年戊申置懷海祀放參產
寄禪敬安懷海祀記
夫懷海祀者取喪林清規成於
百丈懷海大智禪師之意也今
之禪堂即古僧堂乃衲子辦道之所也而凡聖
同居龍蛇混雜若無規矩焉能調伏身心嚴整
威儀動止如法得以專意禪那耶律制比丘日
中一食樹下一宿使世緣無累道業易成奈去
聖時遙人多懈怠福德淺薄色力衰微不得已
乃假湯藥之名以療饑僅之疾許放參受食蓋
一時之權宜耳既違佛制又墮昏散請檢毘尼
能無愧乎天童爲天下之禪宗禪堂又爲大眾
慧命所係之地唯四緣不足資生有乏余常惜
之茲有苾爲尼惟量者諦信有宗門向上事實
未山尼之流也憫精修之士若無外助甯克內
證如是乃發弘願久費苦心籌集英洋五千元
捐入常住置立懷海祀產業分作三種費用一
以三千蚨所收花利專作禪堂四七克期取證
之資莫移別用平時放參無許撥動分文又以
二千元花利一爲七期齊堂每日供眾腐儀一
爲禪堂病僧常年表藥之資唯不能作補劑之
項後來住持及職集大眾當知此意勿昧因果
各宜勇猛精進打破漆極則施者受者兩皆有
益色身法身二俱無恙庶此禪定之功德永與
太白高峰並峙
不朽矣是爲記
宣統元年己酉重鋪伏虎亭至少白路
附紀
伏虎亭至少白十五里年久失修途傾路
順都監凈心自捐三百餅並乞緇素共集
銀一千八百
餘圓修竣
宣統二年庚戌重修法堂新建冷香塔院
民國二年丑癸十一月工務寮燬住持凈心禪師修
復
民國三年甲寅重修天王殿新建韋默殿
是年夏襄關放羊山種竹裁衣又於法堂後濬楞
嚴泉法堂前重砌曠經臺裝鐵欄枉
民國四年乙卯重修迥光樓東禪堂先覺堂於放羊
山闢基新架屋王楹名放羊蓬又於法堂後濬
體凈泉
浙海關監督孫寶瑄重修法堂兼濬二泉記
鄞東太白山天童
寺者晉義興禪師
結茅此山感天童下侍故名也殿後有法堂殿
堂間有泉明崇禎乙哀密雲禪師所濬相傳濟
不溢嘆不涸始裂之而未有名清順治己亥密
祖弟子山翁禪師奉敕入覲召對稱肯賜寺額
日弘法因以寺之名名泉日弘法泉盖以紀恩
遇云乾隆丙子法堂燬於火嘉慶辛未敏菴禪
師重建迄今百餘年矣巍然竦峙久弗修光緒
丙戌凈心禪師駐錫茲山法堂前後榛葬不可
嚮邇堂前第二臺原名驪經臺康熙庚申山曉
禪師所築亦久不驪經惟驪榖遇曬榖時偶一
茀除輒復蓬高沒人堂後雜聘園疏尤蕪穢不
治禪師募緣先葺法堂而新之光緒己酉春事
也堂之四過以財力弗繼中輟民國紀元癸丑
冬土寮火延及下房古松堂西澗水管暴裂源
不能達賴取弘法泉水始濯息之遂有戒心復
濬二泉以備不虞二泉者一出堂後東北隅初
施工清流涓涓先成一泉復從西北隅更穿一
泉而成雙眼縱廣各六反深四尺四方護以石
如小沼上用石欄圍之其外蔓草殺雜迺和水
泥界成行列植花井其間以供遊人憇息堂前
曬經臺亦鋪水泥周遭設以鐵欄兼作曬榖用
自茲觸污剔垢稱清凈道場矣夫佛者漢言覺
也將以覺悟羣生也漢書郊祀志稱西方有神
名佛是佛為神體之最尊者也雖然神心也心
神也亦佛也管子心術篇云虛其欲神將入舍
掃除不潔神乃留處所謂神即西方之佛也佛
性人人同具惟去不凈乃見中國心學家知之
無以名名日神佛氏雖云不垢不凈然其教人
修凈土先清究其心即是佛土與中國之心學
家同佛氏雖日凈穢平等地獄天宮同為凈土
然此惟學大乘之一超直入者能之其他學佛
之人不得不先別凈穢非獨清凈其心也即修
持之地亦必擇清淨無塵雜者居焉而供養三
寶以事佛也尤不敢不謹天童寺者深藏名山
眾峯縈抱古木蓊鬱泉池澄泓其為清凈地也
無疑矣獨其中法竟以歲久失修前後荒穢而
堂後昔年又為菜團灌慨不潔之物所污雖曰
佛心平等必不是嫌而事佛者坐視弗問毋乃
鄰于不謹之咎乎茲幸得淨心禪師力為葺之
且蕩滌一新而鑒于救災之義兼濬二泉以永
護此名山寶剎功德閎且遠矣豈惟遊與之人
愛悦清凈即我佛亦必日汝眾生欲清凈其心
者當與是清凈其地同今者禪師適號凈心既
竣其功囑余為記余既敘其事之顛末而又不
憚闡發其義俾後之覽
者毋忘禪師之深衷焉
是年開壑西山舉新疏園架屋一間曰疏圃又重
造南山大僧橋
釋如幻新蔬圍畧記
新疏園者古稱西山舉是也
在外萬工池上原有荒廢之
田五六畝余於前清光緒丁酉間典賓客堂見
門前之田荒蕪不治甚為感惜緣就七塔苑垣
闢門沿溪揩橋雇工將裏池浮泥淘出躬率僧
倡肩傾田中種菜給眾越數年充庫司執復於
沿山砌石圍墻防野獸踐踏木橋改造石橋以
期永久回溯裏始迄今念余路矣近頃僧俗之
夥逾五六千指菜地遠在古山門外施肥挑菜
諸多不便余憂之賢見此山地温潤有水種菜
適宜兼之挑菜施肥之易故又雇工開控壑爾
念余畝地更只新疏園然疏園既廣夜間瓣免
匪人偷竊復於園中架屋一
楹作看守所故又日疏圃云
民國五年辰丙重修返照樓又於宏法泉中聚怪石
堆假山一座
民國六年已丁翻蓋藏經閣重修大鑒堂應供堂浴
堂新建放羊山麓土地祠
又為長生會置市房井地基兩間坐落新河頭
又置慈舉中村田念四畝
宣統二年庚戌至民國六年丁巳爲長生會藥緣會計置民田
壹百拾餘畝坐落蟾崎成祥等處
民國七年戊午重建羅漢堂
釋如幻募修羅漢堂引
世稱十八應眞者卽佛世常
隨眾千二百阿羅漢中之羅
漢也諸尊者皆入滅守寂唯此數高賢留願度
生隱顯出沒隨處示現此十八羅漢之所由來
也相傳密祖重興天童擬濬西澗一日忽有行
腳僧十八人來寺挂常祖與之談及潜澗事彼
云甚易只須假我等方丈後坐宿一宵明日卽
開工陶投祖許之是夜唯聞西澗人聲鼎沸詰
朝往觀澗已開矣髻十八僧不知去向始知十
八羅漢遊戲神通所爲爰於方丈後起屋十八
間用作記念今呼羅漢寮者是也西澗亦稱羅
漢溝云創始迄今計三百餘年中間雖不無修
葺而因陋就簡殊久齋牢今則柱根摧朽椽相
差脫兼之階基匱毀勢將增冊然地勢平衍登
高遠焉眼界極寬足為騷人逸士增添對料惜
乎其間空洞無物罕憇止處若將竹禪尊宿所
繒羅漢像刻石嵌壁俾眾瞻他則人迹時陛塵
無可封像受香煙屋免於腐一舉而數美備焉
唯造像起屋功程浩大若非集資難以成事余
雖誌在重造奈欵無所出怒焉憂之形於寤寐
忽一夕夢登羅漢寮徘徊四顧見十數僧在彼
談笑自若熟視之均不認識唯諸僧貌古神清
令人起敬遂問諸尊宿到此何幹彼云我等來
住新屋余問功德主何來答云到矣正談論間
猝狀驚醒余以夢想虛幻殊不介意豎日執集
僧陪一客姓曾名子祥踵門求見余許之一見
輒拜貌類寒士茗談未久袖出一包內有黃金
觸七支金葉兩包共重念二兩云是室人李氏
遺物彌留之際囑送天童為伊修福以四兩齊
僧禮戰余十八兩隨作何福余云十八間羅漢
寮正待修理苦無的欵彼云機緣暗合但區區
小數僅作引緣若夫興辨大功非集腋成裘則
未易舉也是以術地黃金敢仰求於長者發心
施樹是所望於祗陋引領福緣傾心叩募當仁
不讓作雲降祥定知欵不虛
糜將見修德獲報矣是為引
伊泉居士應德閎重修羅漢堂記
丙辰七月德閎渡補陀
落伽山飯命三寶還道
天童天童故禪宗五山之一西晉義興祖師結
並於此太白下侍化身童子因名太白又名天
童自唐以來始以精藍蔚成大剎歷朝累賜孺
瓏天壽景德弘法諸名明洪武中冊定為天童
寺今時緇白十方來者以義祖開山異應唯知
有天童罕知有他賜名也既入寺禮佛菩薩竟
謁淨心禪師於奎煥樓下師徧導隨喜一一退
場寶樹祇林無有鞏際尋經丈室後登陟高原
廣表三百餘尺幽曠平衍境隔塵俗上有虛雲
凡十八福德閎啟白請示名緣師言是所傳羅
漢寮也在昔密祖中興以西澗為北山諸水所
滙近寺囀畦資以灌慨者不下數十頃方議疏
濬程工有日矣忽有十八頭陀行者行腳投止
挂錫雲堂祖言下相契不覺及濬澗輩諸行者
日是猶反手耳請假丈室後肘膝地容安坐具
於中一夕當有以報祖如其言唯聞為掃之聲
登登許許靜夜四徹林谷相應詰旦趨視則澗
原已達而諸行者不知所往矣眾大驚嘆知為
十八應真龍眾游戲人間神通顯現即於曩夕
坐處建室十八楹以存靈蹟而西澗亦稱羅漢
溝云德閎聞已歡喜讚歎還復白師既諸龍眾
應化此山必使沙界有情咸共瞻禮所當嚴飾
寶相兼述勝緣普告方來起彼深信師言誠如
子說心藏久矣方予始至暗此壺垣塵閣因陋
就簡湮鬱不彰輒用悲愴密祖初規已不可改
今榱且斂而基且思矣賜遂傾陰重增罪過夙
謀拓而新之更摹竹禪長老十八畫像刻石供
養唯是繼住以來歲有興築財力殫敝無為之
繼當順檄緣圓成斯果弗敢强也明年冬師自
山中寓書言羅漢寮將揆日更新矣此中大有
感應不旦不記子與有緣其為載筆以補舊志
之闕盖自德閎之行也師重感其言至形寤寐
疇昔之夜夢登羅漢寮瞻顧之頃見十數僧伽
先日在室談笑晏狀眉宇奇古諦審之初不相
識師趨近作禮問煌答日來住新舍耳問功德
主安在日至矣問答方終蘧然而覺日日未中
侍者白客至自言曾姓子祥名一見伏拜出裏
中金柳七事葉子金二裹云重二十二兩是亡
婦李氏遺物疾革囑捨寺中以四兩營齋供建
懺儀餘十八兩但得方便隨緣修福乞師主之
師觸前夢即以告客客大喜悦日四大海水始
於一滿是戔戔者其導原邪機之所兆而數應
焉諸聖眾加被之矣師念客所捨金一與夢合
是諸聖眾俱已降住乞募眾緣豈能久待乃經
紀財費先於常住中節其所羨而補其所不足
充徒經始數月而成德閎受書冀盥諷福五體
投地謹述顯應因緣如右所記復自思惟大集
經梵天王等白佛若人為世尊聲聞弟子造塔
寺處當永守護令離一切諸難怖畏又菩薩有
四不退法終不退轉無上菩提一者見塔廟毀
壞當即修治具如華手經說共和改元鼎革之
交三乘金湯失其外護波旬猜妒大法陵夷不
絕者如縷浙中諸山法派多祖天童當清之季
寄禪禪師由苦行三昧游息智光大唱文字般
若一時宰官長者乘宿慧業飯依尊信徧於海
內今師一味本分深入如幻行門外不奪於境
風內不動於魔惱慘澹經營百工咸理倒空瓶
益不私鍼芥門庭振起前無弗及諸大龍眾應
緣顯化兩度示現上揆密祖心燈相續為是願
力即夢即覺為是心相非假非空諸壺眾所為
護念所為證知者成就莊嚴如是如是德閎翹
勤恭敬重作禮讚而說個言我時聞如是法住
記所說佛世大弟子十八阿羅漢夙承佛教敕
付囑無上法令携諸眷屬分住各洲界隨所應
可度受供徧十方若有發心者咸獲殊勝果人
壽六十歲刀兵諸劫起諸龍時暫隱正法亦隨
滅至壽百歲時劫滿又一期諸佛轉法輪三寶
住世間爾時諸龍眾還復來人中化度無量眾
作諸饒益事如是壽漸增極至七萬歲化緣已
周徧始辭入滅度乃至八萬歲慈氏佛下生國
界時嚴津常住安隱處有情勝果報陳之不能
盡今此閶浮提已值減劫初殺業方熾盛寃嗔
互殘害三災五火起如惡父果聚如來所懸記
一一悉徵驗彼歐西國土根性尤剛强既著天
趣故不能離六欲獨此震旦眾往昔因差勝眾
苦所纏個漸已知厭離自轉昔業力根緣日益
顯是諸大聖眾感應不思議應化住此山龍蹟
兩示現調伏諸眾生起彼深信心請以大神力
轉此一大劫長短假名時減釋便還增即於剎
那間令成過去世佛及諸龍眾於無史億劫永
永不滅度亦無滅度者我以歡喜心方便說勝
緣密祖為加持今師親作證一名一句身一一
無盡際願以此功德普及法界
海永息諸苦輪同證菩提智
民國九年庚申住持文質重建小白嶺鎮蜂塔
正疏
塔身八輪七層高十三丈零大穿心二丈
八尺增基下陶深四尺用石子水泥填築
下安避電銅板銅線直沖上頂增之七級每級
供佛菩薩像最上層取密部五方五佛之宣供
佛像五尊故稱五佛鎮蟒塔頂用水坭瓦盖葫
蘆頂銅鑄内藏釋迦銅像彌陀帋像三千張分
送緇素每張念佛號十萬聲又華嚴行願品法
華楞嚴諸大乘經大藏全兒閱藏知津等發文
殊普
物表
賢觀音地藏沈檀香像心經紫沙鉢等法
顯佛法僧寶以鎮其塔故又稱寶塔云
舊塔六輪七層上二層久已傾毀惟餘塔
椿兀立嶺上高計九丈零大穿心一丈六
附紀
尺拆制上層牆內得石佛像兩尊今仍供新塔
第五六兩層大小沙權兩箇重疊高七寸許內
贮古老開元通寶四校權上有盖今亦藏新塔
第七層牆內又舊傳多半鑄有天童塔傳四字
並用殊砂書捐資姓名
於上餘外無物可記也
釋文質募修鎭蟒塔序
昔釋迦世尊般涅槃闍維三
十二相八十種好悉成舍利
五色晶瑩晃耀人目於是天上人間龍宮分爲
三分各各起塔供養閱百年有阿育王乘願而
來以人間一分碎七寶末造八萬四千浮圖值
夜奢尊者運神力以手障日分怖閻浮提數干
餘洲俾大地衆生藉滋樹福啟震旦塔像之興
緣也厥後名山勝地錯峙者不可悉數四明古
堇東鄉小白嶺有塔一座名日鎮蟒縣志及天
童寺志均稱唐季會昌年間嶺上有蟒作崇行
人患之時心鏡禪師住持天童往爲受戒說法
開導俾脫畜身免傷生靈未幾蟒死嶺上依僧
法焚化拾其燼餘瘞之嶺岗建塔其上因稱鎮
蟒矗雲插漢妙顯殊特豈唯藉以鎮壓壯觀盖
欲使善信易女膽之達之讚之禮之植菩提因
結成佛緣耳然塔從地涵曷煩點綴之功若成
自人力難免傾頹之患自唐迄今干有餘年星
霜每易風雨飄搖廬石頓傾危險萬狀見者莫
不咨嗟謂保存古蹟者竟寂無其人耶前住寄
公滿擬重造倏畢世緣賚志而往繼住凈老欲
完寄公之願而寺中土本滿興兼顧實有未逮
文質忝主斯山擬了二公未了之公案但愧力
薄良用隱憂伏念大厦非一木能支鉅工仗眾
緣而舉敢擬短疏遍叩檀門倡緣端賴長者着
力豈無高僧且頌余財餘法便歌美免美輪將
見四佛伴里盧現於塔端萬善歸方寸獲福無
涯昔人博施手雨七寶前賢修檀毒握雙金
福有冥移言無多遜恭申欵曲請署芳名
終南山釋亡名重造五佛鎭蟒塔功德碑記
大覺世尊視諸眾
生猶如一子以其
一念心性原與諸佛無二由迷背故非唯不得
受用且反承此不生滅性超惑造業輪迴六道
塵劫莫返諸佛緣此宗生世間成等正覺隨機
說法令得度脫其有星根未熟併未來衆生均
作得度因緣謂流通經教徧示未來是也逮一
期事畢唱入涅槃以大慈悲化火自焚碎萬德
莊嚴法身為八斛四斗舍利欲令衆生禮拜供
養增長福田開佛知見繇是天上人間龍宮海
藏各分舍利起增供養人間一分入國均分阿
闇世王獨得八萬四千粒供恒河中設立劍輪
而為守護閱百年有其會孫名阿育王閭浮提
承佛遺囑振興法道取其舍利役使鬼神以七
寶眾香為泥一日之中造就八萬四干寶增將
欲徧布南洲耶舍尊者以手障日五指放光為
八萬四千道令諸鬼神各捧一當隨光而趨至
光事處即為安置凡佛法未至之處皆置地中
迨後法化傳通悉皆次第出現如育王五鼙等
塔是也良以眾生在迷不了六塵當體即是真
如實相因茲顛倒分別則業同分二種妄見輪
迴世間諸佛設教仍就彼所迷之境二一示其
當體靈光獨曜迥脫根塵令彼轉迷為悟識心
達本故楞嚴云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皆如
來藏鈔真如性三祖云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東
坡云溪聲即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故知
見色聞聲皆堪識心達本況金口所宣法藏及
真首舍利併遺像乎哉雖此方教體在于音聞
然聞法獲益固不如見相獲益者之普徧常恒
也以故三世諸佛無不令人建立塔廟造佛形
像以一經觸目又識田中即下成佛種子從斯
漸漸增長畢竟得成菩提繇是歷代壺君賢相
通方哲人多建立塔廟子名山勝地俾見聞者
同種善根此震旦塔廟之來源也四明古童東
小白嶺鎮麟塔者縣志及天童志皆云唐會昌
初其嶺有巨嶙作崇肆毒行人患之時天童住
持慶名藏與滅後勅諡心鏡禪師乃五洩之子
馬祖之孫洵屬大士乘願示生一生奇跡動人
景仰實天童開宗之始祖也聞其妖異即往度
脫先施以食令身安樂次為說法令心開悟所
施之食原屬有館霞頭以法力故化為無量百
千蝶食不盡悉變為石徧布山間及與地中今
其遺跡為饌頭石表白裏黑形質酷肖其嶙既
受法食文聞法要遂得業障消除脫離蝶身師
依法焚化拾其燼餘瘞之嶺陶建塔其上六楞
七層高十餘丈中藏佛像及諸經況以期其蜂
仗佛法力速證真如凡彼種類皆不興作以故
名鎮蝶塔並期人天鬼神瞻禮供養植菩提因
結成佛緣耳自唐迄今千有餘年風雨漂搖霜
雪陵醜傾頹已半勢將全倒凡屬見聞莫不嗟
歎謂保存古跡開翠福田者何竟寂其無人耶
清未天童住持寄禪亟欲重修未及動王賢志
西逝繼席凈心其志更切以寺中工程甚夥不
遑兼顧今住持文質急欲了此公案乃與凈師
及甘露庵住持學海三師戮力同心各出衣資
併暮檀信襄成勝舉由是緇素歡喜隨力贊助
肇始於民國九年庚申春告成於十二年癸亥
夏凡四易寒暑故得復見寶塔從地酒出唯舊塔六楞實心今作八楞空心盖擬如來眉間白
毫八楞中宰具諸光明眾生蒙光照觸離苦得
樂近生人天遠預龍流之旨於最上層設供五
方佛像令人登高瞻禮用顯里盧遮那圓現三
身具足四智示從凡未冀證佛果必須腳踏實
地遵修道品漸次增進斷惑證真直至智斷究
竟方證本有法身塔之絕巓用銅鑄三節瓠獻
頂以表諸佛建萬三德秘藏無上極果始終不
離當人現前一念究竟圓彰底節中空內貯佛
菩薩像及大藏經目大乘經咏以經是法身舍
利像屬報化二身冀瞻禮圍繞供養讀歎者當
來同獲菩提果證耳中上二節實以淨砂用鎮
其巓其級七層高十三丈零巍魏乎為覺道之
宏標蕩蕩焉作迷途之良導周圍添築院垣庶
使蕪穢不入塔前建屋數楹安僧奉侍香火共
用銀員五萬有奇功德芳名另刊碑陰以此功
德恭祝圖基永固治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
轉凡倡首理營出資運九洎現未見聞瞻禮薄
歎者均獲富壽康甯備膺厥躬戒定慧種悉播
心田業盡情空見本來之面目福足智朗證常
住之法身生作娑婆自在之人歿入蓮池清凈
之會如是庶幾滿淨文學三師造當之本願且
不負出資檀信襄贊之盛心也歟
民國癸亥夏終南山釋亡名謹撰
會稽道尹黃慶瀾重建鎭蟒塔跋並詩
小白嶺五佛鎮蟒
塔相傳唐會昌初
心鏡禪師度脫毒麟瘞骨於此造佛塔以鎭之
故名歲久失修漸就頹落乃者天童寺前後住
持淨心文質暨甘露庵住持學海等三師同發
弘願捐資募款從事建築是役之興甯惟保存
古跡云爾哉上弘佛道下化羣生胥視此矣工
將竣邀余顏其額並請亡名法師為文以記之
其緣起顚末備詳於記不復聲凈師既重建五
佛鎮麟塔以古飄及雙頭石見贈因擬二熊以
紀之莊嚴佛塔歷千年普與人天作福田莫
笑無知頑似石點頭也會法因緣零星拳石
布岡頭爭說當年法食留悟徹
唯山真諦理萬般塵相總虛浮
鄞縣同甫夏啟瑜重建鎭蟒塔詩
小白嶺上塔高矗心鏡
鎮麟資民福雙頭化石
迹尚存邑乘寺志詳紀錄唐季距今千余年雨
淋日炙漸頹禿豈惟古蹟宜保留一念慈悲守
法籙寄老凈老發善願文師學師同繼續八楞
空心放光明七寶莊嚴禮虔肅功成定博眾生
歡屹立蒼茫終遠矚風塵湧洞何日休龍蛇紛
紛起大隆願顯我佛大神通八萬四千寶塔築
得句呈佛佛應笑
感召祥和敦雍睦
又贈凈心長老躬自督役造塔詩
白雲舒卷護松關退院僧
閒却未閒羅漢堂成修寶
塔儒多事業在名山真空梵倡孰精通一棒
當頭萬耳聾我為眾生宣妙諦應無所住於色
空
小白山叟張祖同萬松關記并詩
天童淨心禪師續修
志脫稿余於友人處
閑之知萬松關遺比誤移於水注橋邊辛酉仲
秋遇師舟次談及萬松關古址乃在上馬跟迨
舟抵埠同訪遺蹟見殘碣猶存雖風霜數易吃
然並堅竊嘆千余年古蹟猶得留遺安知非神
靈有以呵護之也請師亟宜更正昭示來許師
欣然從之謂是亦保存古蹟之一端耳或謂萬
松關在上馬跟子亦有所據而云然乎余日敝
廬距此地僅數十武童時聽父老之遺聞古蹟
摩義愛騎此石以故知之較稔且余家世代業
儒曾遺下古石印一方上鐫萬松關下是吾家
七字兩相印證決然無疑師日請堅石幢以記
之可乎余曰善並錄余昔絕詩二首附後萬
松關下舊傳聞御史當年上馬跟昔日輪蹄何
處覓空留片石長苔痕此去曾裁廿里松而
今無復認遺蹤豈因樹大
恐年久古降仲清盡化隴
又
由萬松關直下百余步南北分途處有關帝
殿在焉卽明代蘭撫作路庵廢址前毀於火
至甲寅歲重構三楹左楹顏曰蘭路庵亦保存
古蹟之意中楹關聖神龕左右屏風余曾題詩
二首亦引用萬松關語茲附錄以證之萬松
關下啟紺宫對面崢嶸峙九峯想愛此邦好山
色不堪回首大江東神靈長庇白華村蘭路
馨香萬古存堪嘆漢家無尺士獨留遺廟對朝
暾
又萬松關詩
夾道青松植萬株千年勝景漸荒蕪
假如遺趾今消滅試問村民認得無
又鎭蟒塔詩
插入雲霄塔七層當年鎭蟒有高僧
僂頭啖飽皆成石到底今朝化未曾
吳興翰怡劉承幹重修鎮蟒塔跋
庚申秋七月余自普陀
歸道出甯波與錢履穋
太守沈醉愚明經同往阿育王寺觀舍利子因
至天童憇焉寺僧文質上人承其法兄淨心先
覺之志方重建此塔復延蓮萍禪師續修寺志
越數月志事告成既索余序以弁諸簡首近又
出亡名記文屬余書之余聞增始造於唐相傳
唐會昌年間小白嶺有蝶為崇行者苦之其時
心鏡禪師住持天童往為受戒說法開悟未幾
麟死用佛法焚化拾其燼餘霾之嶺上建塔以
鎮之故曰鎮蝶自唐迄今千有餘年塔之傅石
日就傾陰見者咨嗟上人患之興工營造蓋出
其願力將以大振宗風匪第保茲古蹟供
人登覽已也書既竣再記數語於後云
仁和柏皋葉爾愷重造鎮蟒塔詩
在昔佛涅樂育王施神
功八萬四千塔其一留
雨東逮唐會昌歲鏡師來天童妖弊方恣毒天
地為冥濛師以無畏力為之說苦空解脫畜生
道師化隨長風迺依荼里法鎮塔摩蒼穹歲久
致崩圯重脩恢舊容文淨兩師願上追心鏡縱
佛塔運神九茲塔資人工
並示法王法象教垂無窮
烏程周慶雲重造鎮蟒塔詩
毒龍聞道制安禪鎮蝣浮
圖又翼然遊霧從教依鉢
靜迴風時聽語鈴圓布金功德祗園重刻石文
章就苑傳我亦理安經塔築輪他佛力說貞堅
石門醉愚沈焜重造鎭蟒塔詩
白日亂風雨黑雲蔽崗嶺
嗟彼妖蝶毒盤踞東勤遠
天童心鏡師說法衆生警感化及婉蜓鏤石代
餌餅摧脫畜身苦大道在修省造塔以鎮之佛
地妖氛靖有唐會昌間迄今年歲永剝落慙石
欹玪瓏失失頂黃金布檀越土木重完整要維
二師力上與心鏡等昔遊小白華魂
夢遶頹影七寶現空中彈指一俄頃
雲陽觀禪程德全鎭蟒塔詩
天童鎮蟒塔建自會昌年
阨運經陽九重光照大千
上人宏願九唐代接宗傳
金碧仍如昨題名豈偶然
古杭慕西陳毓楠鎮蟒塔詩
三入名山未禮塔巍巍建
築已更新何當夜半鐘聲
裏來叩慈
雲證夙因
蛟川李鴻祥鎮蟒塔詩
小白瞻太白上方隔下方獅
聲鐘外吼蝶辦塔中藏慧業
傳心鏡前因憶會昌龍眼界高於頂登臨一
蛇徧大陸普度歎茫茫曠然白雲起足下大
海束胸前歸路回頭岸浮生過
眼煙幽冥鐘斷續聲聞在旻天
又贈淨心禪師督役造塔詩
法王未許老僧間退院歸來
不掩關朝暮國鐘鎮蝶塔徘
徊森木放羊山田園舊業收回早龍象清規
改造艱羅漢寮前談笑夜應真十八為公還
管領名山舊主人健行腰腳助有神扶來病體
坐禪久偷得間工督役勤健飯將軍不服老破
衣行者本安貧中興密祖
憑靈爽仗爾來完未了因
又贈文質上人重造寶塔詩
數百眾僧同上供缺盂飛上
幾重峯慈心還度千年蟒馴
性誰降萬澗龍福德重光多寶塔幽冥感格
至誠鐘淨公勤倦文公繼蓮社風流未絕縱
釋文質鑄幽冥鐘序
余辱住天童悠忽五載未有涓
埃以答佛恩惟幸耆德淨學兩
公及寺中首領執事之匡助重造五佛塔竣功
僉謂小白嶺下孔道所通行人如織山之修則
義塚纍纍幽顯殊途人神交集爰議於塔前建
歷數校鑄鐘一口安僧二人日夜輪擊顯則警
長夜之昏迷幽可拔三途之苦趣冀濟仁壽同
證圓通庶太白天童之降為不虛而心鏡鎮麟
之功於焉不墜也於是乎鑄鐘鐘成計重貳千
四百勘身高五尺一寸口經四尺一寸時在
民國十二年癸
亥歲春王月也
釋如幻幽冥鐘銘
夫擊幽冥鐘者法用念佛珠一
百零八粒計數每念阿彌陀佛
一百八聲嗚一下晝夜六時循環往復念佛嗚
鐘無有間歇念到一心不亂是為自他兼利臨
終正念昭彰天真母子相契銘曰惟佛與鐘本
體常靜隨念隨嗚如響斯應佛聲鐘聲水月像
鏡一椎擊開
頓見覺性
民國十一年壬戌爲種植森林長年經費置市房產
於雨江雙街及靈橋門等處
釋如幻種植森林續記
經云治世語言資生事業皆
與實相不相違背觀未處此
物質文明兢爭之時代任何界人若非有普通
實業爲之後盾而不隕越者幾希實業種類繁
多而在吾國爲當務之急者厥爲農林蓋我國
地廣山多因其林業不整暴殄天物故使求材
每歲運消我國者奚止數千萬億金錢是爲國
中一大漏厚政府擬謀補救之策爰倡清明植
樹之大典啟發人民造林之智識奈何民間困
苦資本爲艱奉行者寥寥夫森林匪獨爲國家
致富源抑且是寺院莊嚴物既與叢林之法喻
義符又為天然之無盡藏寶取之不竭用之靡
窮如此巨利舍森林而誰屬歟本寺有鑒於煎
緣於民國三年開翠放羊山試種森林西請丞
保護迄今十有一年惜僧家乏此項專門學識
遂致成績不甚優美所幸規模稍具惟常年培
養之資若不預為籌畫勢難繼續辦理故於前
數年會提和豐股分紅利洋多千元置不動產
歸常住收花作永年培植之資惟此項收入每
年僅百餘元空地幅隕屢增年來仍不敷用茲
值和豐開股東會議決停辦第二紗廢該厰股
本原為第一厰之盈余紀利集成每股洋貳百
茲議以半數發還各股東常住有股五十應收
回洋五千因與現住持文公商議此欵仍置不
動產並存第二紗廢股本五千洋合計三項共
洋壹萬多千元每年花利約有王六百洋均作
永年培植森林經費如是庶不虧累常住而進
行亦有把握矣惟冀後來賢住持及庫房諸執
集接續辦理勿使半途而廢一旦林業告成非
唯常住獲大饒益且增國家無限稅源洵爲公
私兼利雙美更
臻云爾爰爲記
民國十二年癸亥冬日重修龍王堂落成
是年秋有吳興信士周湘舲別號夢坡居士偕
古杭友方佩紳來遊天童登玲瓏巖擬上觀音
洞因石徑嶇崎瓣以攀登遂捐資築造翌年告
成居士請釋印光詳記其事
釋印光玲瓏巖甲壽徑記
四明多佳山而太白爲最天
童選佛場適居其中自西晉
惠帝永康元年義興祖師在此結茅潛修感太
白星變爲童子以供役使從慈成大道陽故名
其山日太山名其寺日天童至唐而法塘心鏡
等師宏禪宗直指之道愈加恢闊自後干三百
年來法道常興宗風不墜至今仍推為禪宗首
剎蓋以負荷法道代有其人故也誠可謂得最
勝之地方可宏最勝之道建非常之事必須待
非常之人地靈人傑兩適其會殆有大因緣非
偶然也由天童寺左轉里許即為玪瓏巖其峰
海奇峭如削如畫凡騷客遊人至此無不興遺
世脫塵之想自此曲折而上經大溪流小溪流
至磐陀石再上悟少洞飛來掌拜經臺觀音洞
善財洞路幾二里固日夢數次曲折矣而極目
千里確有登東登泰之致況乎遙觀大海天水
冥同令人以胸開廓似非人間世者然路徑未
闢登陟殊難頗為遺憾夢坡居士周慶雲者宿
根深厚現行清高世德相承盡心公益於癸亥
秋壽值華甲遂來天童作諸佛事以祈先亡祖
福同生西方現在眷屬俱增福壽一日遊玲瓏
騭見其山境勝妙大暢所懷而路徑崎福深拂
興意遂慨然發心建築託其友方君佩紳經理
淨心退居督工以十閱月告竣自玪瓏篷前起
至善財洞止計一百五十丈有奇需銀一千一
百五十餘元又建石坊一座需銀四百元乃名
其徑與坊皆日甲壽過大溪流路傍有泉亦名
之為甲壽竊謂甲者首也既云甲壽當無超出
其上者人生百年如日過隙留此遺跡以伴名
山冀彼來者同皆著眼或謂世間諸法生滅無
常稱為甲壽豈即能不生不滅耶須知佛法無
所不在何得離世間法以說佛法果知見此坊
行此徑者則此坊此徑即不生不滅無始無終
之佛法昔世尊至因地布髮掩泥處指日此處
宜建一梵剎時賢于長者持標於佛指處插日
建梵剎竟師時諸天散華騭敷且道建坊築路
與插標建剎是同是別若道是別則古今晉有
二致若道是同則何得斥為生滅夫法無生滅
生滅在人有具眼者見此坊此徑當必直下親
見自己本來面目其為壽也盡未來際亦無有
窮其或未然目依經所說生信發願急彌陀醜
求生西方則仗佛慈力速得親證甲壽之義如
是如是具眼者當
不以吾言爲謬也
邑人康楙嚴英觀音洞水月亭記
玪瓏巖觀音洞者在太白
深處浮屠氏凈心得吳興
周夢坡之力爲亭其上曰水月復平易其出入
所由道路題厥名日甲壽徑余於今春三登之
而亭無觀音像堦砌又未具不足以稱遊者意
因爲出貲成之噫茲邱之勝陸務書謝皋羽諸
人之所詠歎而王半山所臨望而未能至者也
今凈師啟發其秘遺諸人人使來者咸得膽阮
而忻賞之而余區區附名其間以與之共
傳久遠不可謂非厚幸也已是爲之記
金華筱圃金兆鑾題水月亭詩
一逕入雲處諸峯相向青
玪瓏城眾石水月漾虛亭
野鶴翔松壑天風語塔鈴
山僧多逸興招我寫奇形
樸庵戴彥題觀音洞水月亭詩并序
余昔兩遊玪瓏巖心
常戀戀今年春凈心
上人更於巖下闢一逕曲折達山巓有石洞洞
之口樂小亭力疲小憇如身入雲中不復知有
人世事惜予之詩玪瓏巖下路幽險若天成
未足以盡之也亭小山愈峻人閒心溢清
水光虛蕩漾月色照分明
到此消塵俗悠然世外情
釋太虛題觀音洞水月亭詩并序
禪講律凈以究真經
懺齊會以應俗此互
融交攝之中華佛化惟天童具備之楞伽總持
之今夏予應請來寺講此夢凈心老和尚薄
遊玲瓏巖諸騰上攀觀音洞福水月亭憇談謂
凡依正皆自心現量之旨空水清碧潭月圓明
徹見微塵佛國如帝珠網光影重重涉入無盡
顧世人局眷一太陽系之內計我計物種種虛
妄分別其何足以窺製門之妙境哉爰衆生
說修以示來者冀同遊楞柳性海云心海
如來藏諸佛法身常寂光鱗甲羽毛體無別山
川木石用全彰本來未有一絲隔坐進何須兩
腳忙水月重重普門
境現前親證絕思量
浦秋周學熙遊觀音洞水月亭詩
携笻直上石崖巅千里
來尋世外緣洞裏乾坤
人不識心空隨地有金仙松風未足比清華
語下明心似到家悟得楊校空色相莊嚴須仗
古煙
霞
桐城姚孟振遊觀音洞水月亭詩
危崖萬仞石嶙峋縹緲
雲中自在身只恐世人
難自化因為洞裏化仙人夜來衆籟寂無聲
萬象森然畫不成水上有天天有月人來亭內
自空
明
釋如幻水月亭觀音像贊
水月金容面實智菩提身四
不思議德十方圓明心尋聲
能救苦陶類化衆生願救未來劫世出世間人
入三摩地稱自在雲得圓通日觀音咄
吳興周夢坡和太虛法師水月亭詩
阿師說法到嚴傍巖上
亭邊水月光悟徹溪聲
般若現靜參山色涅樂彰傳來一指圓能了轉
得三身妙不忙功德非他敬畏是那須入海數
沙
量
民國十五年丙寅住持禪定募緣重修法堂
古杭太炎章炳麟募修法堂序
寗波天童寺起於晉時自
宋元以下為臨濟宗宴坐
道場山林之勝誠為希有歲久棟宇雅壞以次
修繕唯法堂一區為清嘉慶中所建時以巨杜
難致雜構楓松漸被蠧蝕訖今一百餘歲棟柱
悉空而上堂聽法不衰緇素集會常以千數每
懼榱棟傾圯危在慮外求道者雖不為軀命投
巖割肉有時甘之此乃由其書願非可强以責
人寺主淨心禪定兩上人叅講之暇期在更新
而星宇宏大猝無其資爲是普請檀施求果夙
願陳没薄領以便記前而屬炳麟書其端竊觀
近世白衣居士之倫歸心正覺者視昔為盛果
懷喜捨之念樂行無畏之施聚集微塵成此妙
有度幾樓閣莊嚴彈指而現予以郎波侍坐各
得安隱圓音一演利及人天其為功德豈住相
布施之比耶以樂為書引作此勝緣諸有施捨
記諸
如左
知识出处
《天童寺续志》
天童寺续志,二卷。民国释莲萍纂辑。民国九年(1920)天童寺刊本。先是天童寺住持净心和尚感于康熙本《天童寺志》搜采未详,疏漏甚多,遂聘请释莲萍编辑《续志》。阅三年而书成。继任住持文质和尚主持刊刻。
阅读
相关地名
天童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