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三峯清涼寺志卷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常熟三峰清凉寺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6745
颗粒名称: 常熟三峯清涼寺志卷三
分类号: K29
页数: 26
页码: 一至十三
摘要: 《三峰清涼寺志》卷三,介紹三峰清涼寺的寺產,包括田、山地等。
关键词: 寺志 地方志

内容

寺產
  田
  嚴志於田畝山場捐置姓氏紀載頗詳錢中樞跋其後略云梵剎之興必資檀施或
  其後人不皆善承先志而法門繼起又不皆克紹祖風往往侵損常住巧取豪奪遂
  令福田翻成孽海此嚴氏不言之隱也蓋以佛法言有無平等何足語此以世法言
  利之所在宜有防維悉著於篇亦猶嚴氏之意云
  明天啟元年本寺自買重號田孝畝伍分坐落上莊四十五都七六圖
  又自買重號田肆畝同前
  二年自買重芥兩號田拾贰畝同前
  崇禎十三年自買陰號田拾陸畝坐落昭文寨角清水港三場二十五都十八下圖
  又自買羽號田拾貳畝伍分坐落上莊七七圖
  國朝順治五年陸尊禮捨西及等號圩田叁百陸拾畝尊禮自記及張有譽記並見後子
  輅存案官爲給示俱有碑陷齋堂前壁坐落昭文景巷東三場二十五都二十五圖
  按舊志載是田六年原出產主景元吉向貼價當貼去銀壹百柒拾兩又退還田三
  拾畝淨存田叁百叁拾畝
  七年自買出號田貳畝伍分坐落小山頭南一場一都四圖
  九年自買重芥薑三號田拾玖畝伍分坐落上莊
  又僧敏和買飽號田拾壹畝伍分坐落常熟竹塘涇內錦字橋沈巷丰四場二十二都十八一圖
  十年王子澈捨誠所等號田叁拾貳畝坐落濮湖橋豐二場四十四都一圖二圖
  又自買重號田伍畝貳分坐落上莊
  十一年自買薑號田陸畝同前
  十二年自買芥李兩號田拾壹畝伍分同前
  又王華所捨儀號田拾玖畝貳分伍厘坐落昭文薛溝二十八都十五圖
  十三年自買光號田叁拾畝坐落上莊河北
  又自買西及號圩田肆畝坐落景巷
  又自買西及號屋基壹分田壹畝陸分同前
  又自買光號田伍畝陸分坐落上莊
  又趙景之代故尼廣沂捨爛甲圩田叁拾叁畝伍分坐落任陽四十二都
  十六年自買西及圩田壹畝貳分旣景巷梅莊庵基
  又僧仰慈買致雨兩號田拾畝坐落中園
  又僧淨光買西農號田叁畝陸分坐落練塘四十六都九圖
  又淨光買西農號田貳畝捌分同前
  十八年自買光號田叁畝叁分坐落上莊
  康熙四年僧天則買致號田叁畝叁分坐落中園
  十年比邱尼圓明捨帳旁等號田拾伍畝貳分坐落昭文扈城村東四場四十四都一圖
  十四年自買祿號田叁畝坐落茅塘橋四十四都六圖
  十五年自買鹹號田叁畝坐落上莊河北
  又僧智光買光號田伍畝叁分坐落上莊
  十六年黃怡親捨制號田捌畝柒分坐落大東門外北三里橋東四場四十五都二四圖
  又自買高克兩號田陸畝壹分叁厘坐落豐三場四十五都八圖
  十七年僧履古買光號田拾叁畝坐落上莊
  又僧盧還買致號田叁畝陸分坐落中園
  二十一年僧六雪買旣號田拾畝坐落徐尚書墳前後四十五都四圖
  查是田現少貳畝伍分伍厘道光二十年間社友吳硯山卜地與覺和尚換入典敍
  兩號田貳畝玖分
  又朱五聚捨面邙兩號田陸拾畝碑石陷大悲殿壁坐落昭文東徐市文涇二十八都十六圖
  查是田原缺肆畝叁分實田伍拾伍畝柒分
  二十六年僧自修買載號田壹畝伍分坐落練塘四十六都九圖
  又自買西農號田伍畝同前
  二十八年僧悟西買果珍兩號田肆畝貳分伍厘坐落上莊
  又自買宙號田拾伍畝坐落昭文鹿河蔡灣東一場三十三都八圖
  三十三年僧自修買西岫號田伍畝坐落練塘九圖
  三十五年僧自能邇善六雪同捨宙號田拾肆畝坐落鹿河八圖
  三十六年比邱尼妙宗捨觀號田拾畝坐落五渠西毛浜東三場四十四都三十一圖
  三十七年自買戶號地基壹畝坐落四十五都七圖
  又自買所號田壹畝陸分染厘坐落濮湖橋二圖
  四十六年宗幼連捨身號田贰拾柒畝染分叁厘碑在齋堂前坐落黃涇底南二場七都八
  圖此田旱稑
  又僧雲上捨西及光等號田伍拾壹畝有陶貞一記見後碑在齋堂前坐落景巷及上莊
  等處
  四十七年僧㵎石捨育號田伍畝壹分坐落昭文沈六橋東三場四十四都七圖
  五十五年比邱尼道香捨學號田陸畝坐落昭涇岸豐二場四十四都四圖
  又于張氏同女捨南罪號田拾貳畝碑在齋堂前坐落昭文烏盆圩東三場二十五都七圖
  查是田原缺壹分五厘實田拾壹畝捌分伍厘舊志均未載今特補入
  五十七年蔣制府雨亭捨不等號田叁百陸拾畝子漣有記勒石在齋堂前此田肥瘠不
  等
  又潘企岳捨引領兩號田貳拾壹畝伍分坐落龍車塘稍南二場六都六圖
  又自買領號基地貳畝肆分
  五十八年僧世燈捨水火兩號田陸畝坐落頂山七七圖
  又翁羽仙捨水號田壹百畝坐落昭文支塘南馬莊圩南二場四十三都一圖
  查是田原缺肆畝壹分實田功拾伍畝玖分
  五十九年自買光號田壹畝染分坐落上莊
  乾隆元年趙尊五捨是君陰競四號田壹百畝坐落倪家橋蕭家橋等處豐三場四十三都十四十
  五十六圖
  查是田原缺陸畝實田玖拾肆畝現荒叁拾畝零
  二年自買西及圩田叁畝伍分坐落景巷
  七年潘子安捨不等號田壹百畝汪應銓傳趙貴樸記見後碑在齋堂前坐落景巷五渠
  東湖南等處
  九年衛劉氏同男賓穆捨稱宿貞緣地等號田肆拾壹畝貳分陸厘陳祖苑記見後碑
  在齋堂前坐落七星橋洞港涇大湖田等處
  查是田原缺稱宿號田叁分玖厘伍毫其餘貞緣等號田常荒歲收尚不足完賦
  十年張謝氏同男靜谷捨號巨珠三號田貳拾畝坐落藤溪四圖
  又張東巖捨染詩絲三號田貳拾壹畝叁分叁厘坐落李市東四場四十二都三十五下圖
  十二年自買露致雨等號田貳畝伍分坐落頭山門
  又自買山門路旁田捌分
  二十九年吳宗茂捨牧赤翦碣城用軍等號田伍拾畝住持化葦有記坐落昭文西周市
  東四場二十九都三圖三十都西二圖
  查是田舊志失載碑久遺失原捐活產俱多度必有出產人贖囘者而款入常住未
  經買補年遠不可考矣同治初今住持藥龕於老下院駁岸殘甃中搜獲是碑隨檢
  租册對核祗存用號田肆畝伍分牧號田肆畝玖分碣號田貳畝共拾壹畝肆分卽
  吳宗茂所捐者特爲載明補入寺志移碑陷於齋堂廊壁
  嘉慶十年樹德堂翁捨甲啟制三號田拾畝柒分柒庫
  舊志云是田因低瘠無收隨時史中售賣除中金費計淨錢五十千文入常住
  十五年劉春曦兄弟同捨豈寸兩號田柒畝陸分捌厘伍毫碑在齋堂前坐落湖頭村豐
  三場四十三都十四圖
  道光三年湯坤揚捨轉號田叁拾貳畝陸分住持眞安有記碑在齋堂前坐落洞塘壩南三
  場二十二都十六四圖
  九年俞廷楣捨伊尹宅三號田貳拾壹畝壹分廷楣自記碑在齋堂前坐落上斜橋豐二
  場四十六都二圖
  十二年包雪園捨陳表圩等田伍拾叁畝叁分伍厘內叁拾叁畝爲包氏修葺墳塋祭
  掃之需官爲給示勒碑在寺
  查是田自庚申兵燹後租息日微不敷完賦光緒十年本寺同原捐後裔訴知紳士
  存案變賣除一應雜費外計淨錢貳百陸拾肆千肆百肆拾文入常住本擬另購良
  田緣一時難覓此款未便虛懸今將本寺自買東一場三十三都八圖上宙號田陸
  畝又東二場四十一都六十圖廊號田拾玖畝捌分共田貳拾伍畝捌分核田價適
  與錢數相符先行補足包氏功德內以拾畝爲修葺墳塋祭掃之需以伍畝捌分爲
  歲修功德堂之費當立案勒石以垂久遠
  十五年住持憩林買西二號田拾壹畝貳分坐落後五渠東四場四十五都南一圖
  十六年憩林買上宙號田貳拾肆畝玖分伍厘坐落鹿河八圖
  又憩林買列號田拾陸畝肆分坐落鹿河東一場三十三都一圖
  十七年憩林買封號田貳畝伍分坐落那明庵豐三場四十五都八圖
  又顧耀庭捨親號田捌畝碑在齋堂前坐落高涇灣豐三場二十四都一圖
  十八年僧沛然捨封號田伍畝碑在齋堂前坐落那明庵八圖
  十九年住持覺海買穀號田叁畝坐落那明庵六圖
  又覺海買輦號田叁畝同前
  二十六年覺海買英號田肆畝捌分坐落上莊東首王子墳頭豐三場四十五都四下圖
  同治八年張劉氏捨亡願被體等號田貳拾畝貳分張承霓記見後碑在齋堂前坐落黃泥
  橋南四場四十七都一圖四十九都二圖三圖
  光緒二年張淨性捨人烏許讚官等號田貳拾畝貳分壹厘叁毫坐落金童廟橋豐三場四十
  五都二三圖二四圖
  十三年受三皈清淨戒奉佛弟子同志捨施顰淑等號田貳拾畝壹分捌厘坐落木排庫
  南四場四十八都三圖十八圖
  已上齋田核見實數通共壹千捌百柒拾陸畝伍厘叁毫正
  山地
  明萬歷四十一年包涵虛同祝明賢沈仰溪夏昇宇顧自謙等捐貲買趙良所三峯屋基
  及左右場有議單捨入寺中
  天啟二年善信王捐貲買捨袁養濂庵前山地
  又本寺自買袁公瑕蔣家山地
  三年自買歸漪瀾山地
  又自買山地照孫志補入
  又顧仲恭捨山地
  四年自買山地補入
  五年自買袁公瑕山地
  六年自買山地補入
  七年自買山地補入
  崇禎元年自買袁仲玉項山山地
  又自買山地補入
  又自買山地補入
  四年自買山地補入
  七年自買陸哉生山地
  十六年自買查心液四墩子山地價內汪寧永助銀二十兩
  又自買蕭亮甫山地
  又自買山地補入
  國朝順治元年自買吳恆可烏目㵎山地
  四年僧光聚買蕭亮甫山地
  又自買山地補入
  又自買山地補入
  五年自買蕭亮工頭山門山地
  十二年自買張來遠山地
  又自買袁孟英山地
  十三年僧三乘買秉方山地
  康熙三年僧大閑捨中園山地
  六年自買計三卿山地
  十七年自買陳視侯山地
  又自買袁仁山地
  二十五年自買邢君安荒山地
  三十三年僧千如買致號五升糧山地七畝
  三十五年比邱尼自修買捨山地
  三十六年自買朱國傳嚴天明山地
  又金元甫嚴天明捨㵎池壹方在陳家窪
  三十八年僧漢來捨牛尾巴山地
  三十九年比邱尼東昇買捨山地
  四十一年自買五升糧山地一畝四分
  四十二年自買山地
  又自買陳雍聲山地
  四十八年自買張怡泉山地
  又僧化基捨山地補入
  四十九年自買陳兆甫山地
  五十一年大倉尼性光捨山地
  又自買張振公山地
  五十二年自買陳子慶山地
  五十四年自買陳務之山地
  五十五年瞿盛之捨山地
  五十六年自買張奉泉山地
  六十年自買袁憲章山地
  雍正四年自買章君望山地
  十三年自買中峯山地
  乾隆四年自買山地
  十一年自買朱子仙山地
  又自買袁天祥山地
  又自買陸永甯山地
  又自買潘子方山地
  又自買單拜昌大山尖山地
  又自買陳岳年山地
  又自買陸朱徐三姓吳子江陳岳年等山地
  又自買袁蘭生等烏目㵎底山地
  又自買湯天爵山地
  十二年自買陸蔣氏山地
  十六年自買王祖範山地
  又自買徐子明山地
  又自買陸永加顧受宜山地
  十九年自買孫士華山地
  又自買嚴大文山地
  五十二年自買陸姓豆腐乾山地
  同治十二年住持藥龕買孫培增楊家山地與本寺中園接界左右開闊十八丈前後進深九丈六尺
  右山地趙志均照常住開載清單錄入丈尺四至各有界限不詳注間有遺漏悉依
  孫志補入
  
  袁默等稟求免役公呈順治九年
  蘇州府常熟縣四十五都七六圖里排生員袁默等一百餘人連名具呈爲禪修報國懇
  恩照例免役申憲給帖永垂不朽功德事竊維邑有梵剎在衲子爲成佛作祖之場鄉傍
  叢林在地方爲祝
  聖迎祥之所所以歷代仁君君后賜碑賜額永爲三寶金湯歷任纛府柏臺蠲賦蠲役用
  護千年香火蓋以非寺不能存佛非僧不能存寺非施田不能存僧非免役不能存田惟
  奉憲檄明文可杜差徭之擾更允勒珉鐫石保無乾沒之虞謹查蘇州府鄧尉山聖恩寺
  堯峯山堯峯寺長洲縣接待寺吳縣瑞光寺本縣興福維摩二寺皆有士民喜捨僧田皆
  蒙撫按各院批准免役給帖勒碑守爲定例本邑三峯禪院坐落四十五都七六圖剏自
  齊梁久號精藍唐時有常建詠詩歷代有高僧流寓自明萬歷間漢月藏禪師從梁溪卓
  錫於此焚修悟道說戒參禪祝頌
  聖壽化導善信繇是四衆敬仰十方皈依大啓殿宇闢成叢席爲吳中第一選佛場四傳
  爲大樹安證禪師五傳爲千華濟裕和尚俱克念厥紹無替師傳宗風大暢五十年法脈
  遠通十三省宰官趙文毅之族喜捨基地數十畝以備大衆薪疏居士陸尊禮之類布施
  田產叁百陸拾畝以充禪堂齋供省靜參人持鉢乞食之苦結行脚者到門果腹之緣檀
  波羅密發一片信心禪波羅密可千秋世守但不經憲批則徭役之累漸至是以捨田而
  困僧也不嚴禁諭則盜賣之弊或生是以飯僧而養奸也伏乞師臺查郡縣各寺定例
  如果某等所請不謬備文上申倘蒙撫按各院批行給帖田歸僧戶蠲免一切差徭伐石
  勒文永垂恩例則寺產遞相傳流而禪那安心參究法門可久功德無邊矣禪宗幸甚地
  方幸甚
  免役公牒順治十年勒石在西廊底
  江南蘇州府常熟縣爲焚修報國等事據生員袁默等公呈前事呈稱三峯禪院剏自齊
  梁傳諸志乘自明季漢月禪師卓錫於此大闡宗風安傳法戒祝延
  聖壽啟迪善心繇是四衆皈依十方向往有宰官趙文毅華宗成就山場數十畝以充大
  衆疏菜居士陸尊禮等捨田三百餘畝給二時齋供免定心人持鉢勞形之苦給行脚者
  到門果腹之緣一片至誠千秋永守但不詳憲請免則差役之累未蠲是以捨田而困僧
  也訪知各名山寺皆蒙各憲批准免役給示勒石守爲定例伏望查照郡縣各寺定例乞
  詳各憲賜批給帖蠲免差役伐石勒文永爲千年常住等情到縣隨據里耆毛允暘等呈
  稱焚修以報國脈等事所有三峯荼庵維摩拂水等寺各僧管業田畝祗慮差徭雜擾里
  豪侵漁則淨地反以藏奸所關於地方頗重據查通例相應一體詳憲豁免等情據此看
  得虞邑負山襟海其間禪林梵剎碁布星羅備載志乘是以僧徒雲集宗律齋莊祝
  聖護民良有崇益據查本縣舊典禪僧田畝向在優免不與當差但不奉憲批頒禁則日
  後漸成湮廢合請詳明勒石各寺以垂永久備文申詳蒙兵糧道張批僧田爲數無多旣
  有免役之例仰縣卽照例行仍詳撫院行蒙撫部院周批卽將各寺現在田畝確查稟報
  以憑酌奪繳等因到府奉本府轉詳間奉批仰縣將各寺田畝照例免其雜汎差徭如有
  假冒查報入官此繳等因到縣奉此擬合給帖永守遵行爲此帖仰三峯濟上德重卽將
  原奉院道府批詞前事照依原田畝數遵守資修一面註册蠲差外仍不得假冒濫設致
  奸豪隱弊此係憲批鑿鑿佑理禪宗大庇寺衆永爲勒石遵行須至帖者
  計開本寺共田伍頃貳拾貳畝柒分叁厘
  右帖仰三峯禪寺住持僧濟上准此
  免役公帖乾隆十八年勒石在大雄殿前
  特調江南蘇州府常熟縣正堂冷特授江南蘇州府昭文縣正堂王爲憲恩優免勒石千
  秋事乾隆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奉特授江南分巡蘇松太兵備道按察司使副使申批據
  常昭兩邑三峯興福普仁方塔勝法白雀最勝等寺院監院僧德文秀章宗柱智宏道省
  德章果唯等呈詞前事內稱僧等各寺係古虞接衆叢林所有十方喜捨齋田已經收入
  僧圖各憲垂恩久邀優免差徭順治十年通詳勒石康熙十二年前藩憲慕飭遵優免在
  卷是以雍正五年乾隆六年兩開梅李塘十六年又浚福山塘河均係民田派捐僧圖俱
  邀優免去冬昭邑開梅里塘河縣承勒令派捐僧等銜循例號憐事呈籲大憲奉批據呈
  開籲福山塘河並未派及是否實情仰昭文縣查案詳報抄粘碑摹並發等因昭邑關常
  移覆僧圖田畝開浚福山塘河並未派捐情由具詳憲案憲恩高厚奉批據詳已悉仰蘇
  州府轉飭知照繳等因由府行昭遵照在卷伏念各寺齋田供佛飯僧原係福國佑民善
  果歷邀憲恩優免差徭遵行日久縣承滋派今荷栽培批飭知照各寺惟念勒石弱門護
  持業經具准常邑勒碑永禁外合敢籲號大憲恩賜金批勒石千秋銜結等情奉批仰常
  熟縣會同昭文縣查明勒石具報等因奉此查本年四月十九日先據三峯興福普仁荼
  亭拂水巖東庵方塔白雀勝法最勝等監院僧德文秀章宗柱永甯德清智宏德章道省
  果唯將環叩憲仁事呈同前情到縣當遊批准勒石在案茲奉前因合亟勒石優免差徭
  嗣後凡遇開浚河渠及一應雜汎差徭母許奸胥復行滋擾混派僧圖致干拿究至於各
  剎僧圖准免差徭田地不論施捨自置永爲飯僧供佛齋田倘有光棍指冒捨主子孫或
  有不肖僧徒指爲祖先遺置希圖盜廢及混派差徭者許住持卽時指稟以憑拿究不貸
  須至碑者

知识出处

常熟三峰清凉寺志

《常熟三峰清凉寺志》

《常熟三峰清凉寺志》成书于光绪年间,翁同酥于光绪王辰( 1892)所作之序列于书首。辑者王伊同治初年( 1862)曾在三峰清凉寺中读书达九年时间,课徒之暇,乐于咨访旧闻及山中故实。时任清凉禅寺住持的药龛和尚特请其为该寺续志。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常熟三峯清涼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