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圖志卷第八宋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山堂图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6607
颗粒名称: 平山堂圖志卷第八宋記
分类号: I26
页数: 18
页码: 一至九
摘要: 《平山堂圖志》卷第八,編纂宋代的散文。
关键词: 宋代散文 古典散文

内容

記一
  宋
  大明寺水記歐陽修
  世傳陸羽茶經其論水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
  又云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瀑湧滿激勿食食
  久令人有頸疾江水取去人遠者井水取汲多者
  其說止於此而未嘗品第天下之水味也至張鼎
  新為煎茶水記始云劉伯芻謂水之宜茶者有七
  等又載羽為李季卿論水次第有二十種今攷二
  說與羽茶經皆不合羽謂山水上而乳泉石池又
  上江水次而井水下伯芻以揚子江為第一惠山
  石泉為第二虎邱石井為第三丹陽寺井為第四
  揚州大明寺井水為第五而松江第六淮水第七
  與羽說相反季卿所說二十水廬山康王谷水第
  一無錫惠山石泉第二蘄州蘭谿石下水第三扇
  子峽蝦蟇口水第四虎邱寺井水第五廬山招賢
  寺下方橋潭水第六揚子江南澪水第七洪州西
  山瀑布泉第八桐柏淮源第九廬州龍池山頂水
  第十丹陽寺井第十一揚州大明寺井第十二漢
  江中澪水第十三玉虛洞香谿水第十四武關西
  水第十五松江水第十六天台千丈瀑布水第十
  七郴州圓泉第十八嚴陵灘水第十九雪水第二
  十如蝦蟇口水西山瀑布天台千丈瀑布皆羽戒
  人勿食食之生疾其餘江水居山水上井水居江
  水上皆與茶經相反疑羽不當二說以自異使誠
  羽說何足信也得非又新妄附益之耶其說羽辨
  南澪岸水特怪誕甚妄也水味有美惡而已欲舉
  天上之水一一而次第之者妄說也故其為說前
  後不同如此然此井為水之美者也羽之論水惡
  渟浸而喜泉源故井取多汲者江雖長流然衆水
  雜聚故次山水惟此說近物理云
  重修平山堂記沈括
  揚州常節制淮南十一郡之地自淮南之西大江
  之東南至五嶺蜀漢十一路百州之遷徒貿易之
  人徃還皆出其下舟車南北日夜灌輪京師者居
  天下之七雖選帥常用重人而四方賓客之至者
  語言面目不相誰何終日環坐滿堂而太守應決
  一府之事自若往往亦不暇盡舉其職不然大敗
  不可復支雖力足以自信始皆不能近謂之可治
  卒亦必出於甚勞然後能善其職故凡州之燕賞
  享勞太守之所遊處起居率皆有常處不能以意
  有所揀擇以為賓客之歡前守今參政歐陽公為
  揚州始爲平山堂於北岡之上時引客過之皆天
  下豪雋有名之士後之人樂慕而來者不在於堂
  榭之間而以其為歐陽公之所為也由是平山之
  名盛聞天上嘉祐八年真史館丹陽刁公自工部
  郎中領府事去歐陽公纔十七年而平山僅若有
  存者皆朽爛剥漫不可支撑公至踰年之後悉撤
  而新之凡工駔廪餼材藁之費調用若千皆公默
  計素定一日指授其處所以爲堂之壯麗者無一
  物不足又封其庭中以為行春之臺昔之樂聞平
  山之名而來者今又將登此以博望遐觀其清涼
  高爽有不可以語傳者也揚為天下四方之衝旦
  至乎此者朝不知其往朝至乎此者夕不知其往
  民視其上若通道大途相值偶語一不快其意則
  逺近搔搖謗喧紛不可解公於此時能使威令德
  澤洽於人心政事大小無一物之失而寄樂於山
  川草木虛閒曠快之境人知得此足以為樂而不
  知其致此之為難也後之人登是堂思公之所以
  樂將有指碑以告者也
  九曲池新亭記沈括
  建隆元年太祖親討李重進之亂駐蹕於城北時
  石守信破壁取重進重進以火死揚州既歸從之
  即其地以為原廟天子歲五遣使獻祠以家人之
  禮進于廟下揚州刺史率其官屬月再朝焉嘉祐
  八月詔以直史館丹陽刁公守揚州當淮南大水
  之後民艱不支歲籍不入公以惠和慈仁康集勞
  來直心正身脩明百職文武賔吏各率其業罔敢
  怠傲民卒用盛歲以大康乃以吉日巡視宮廟按
  垣揆室曰此上聖所以眷賜我邦休有惠烈實冒
  邦土祠事弗虔無以報稱廢徹無所神惠不歆於
  是墁甃丹髹獘脫黯黦一新以為環麗宏潔而又
  治其北垣蜀岡之淵陊其故堂博而新之對峙二
  亭臂張於前木茂泉清鳬鴈與與光氣上下朝霏
  夕陰浮動于檐櫨之間而不知有荒榛斷蔓之可
  悲也治平二年二月之晦工徒告休公將勞成于
  是屬其叅軍事沈某考詞於碑而繼之以詩曰
  昔在建隆天子有征環揚有師盜不敢膺體磔肩
  分孰為股肱推其中軍車裂馬騰截截疆場炎不
  可薄既扼其吭附者益落士勵而獸髙噪大躍車
  盤轂交有萬其羣氣抑不揚投兵而奔我師蹙之
  潰其國門持其大醜狥于淮人天子在師將以武
  克不驚不愆以殞元慝有赫在天降則在廟孔威
  有神綏我億兆公在朝廷崇事有嚴卒奠以出龍
  旗纖纖廢無燕私其福不下公作新亭以御罇斚
  諸臣友朋孔燕俟俟我邦有休公實來為不泯有
  考我公之思
  維揚龍廟記陳造
  五龍血食於揚肇自國初而備嚴於今屹然為一
  郡乞靈之地按圖志藝祖皇帝之破李重進也駐
  蹕九曲池上有龍鬭於池事已乃廟祀之其後廟
  廢苐繪像於建隆僧舍其廟之故基與夫不廟而
  像之故漫不可考慶元五年帥郭侯某復屋之於
  池之西偏至嘉泰之元今待制趙公來制帥閫旱
  涸告病禱而雨歲以中熟慨念水枯旱嘆挽回豐
  穰非龍孰致之而訪視所建庫陋甚人莫起敬揚
  不敢安乃移為今祠居有殿獻有亭更衣有所建
  屋各三間別為門而垣之掄才而堅良選貢院之
  餘也擇地而亢爽宅震面兑兑澤震龍廟則宜也
  附佛宫主香火以僧欲其專也逺邇聞見奔趨畏
  敬祠祭祈報無或敢怠始其經度也或告九良星
  在焉盍緩之公一夕夢人頎而髯顴聳而色瑩黃
  袍而黑缘捧赤土龍笑授公公許即為立祠旦則
  鳩工庀材不日而崇成迎奉之辰晴日麗空遊雲
  蜚雨滃鬱廟廷公親書廟額以揭殿顏是日飛雲
  薦瑞邦人聳觀其靈異昭著如此夫仁民而為聖
  賢澤物而為龍相異而相同相須以濟其所不及
  天命之也而聖賢又龍所依惟五龍顯異於昔朕
  夢於今效啟聖之符而致濟世之功惟公積而德
  敷而政其信於君孚於民者俯仰無愧故有請於
  龍若桴鼓若影響惟其必諸已故能必諸冥漠戃
  怳之表不幸而水若旱惟無禱也彼且畧於已詳
  於龍吁其難哉公謂某粗知文者使之志龍之惠
  利廟之廢置庸詔永久辭不獲遂以公之所示而
  紀之且迷其所以媚於龍者詩而碑之其詞曰
  五龍顯迹肇我藝祖越四壬戌郡所依怙顯允趙
  公建纛茲土迺新廟貌迺大祠宇迺以旱請應不
  移武始焉中熟今茲四輔民舒氣和艾晴稼雨盈
  尺之雪及歲未暮既雪而霽望無違者民究所自
  式歌且舞惠濟如公漢則名杜宅生於公古則岐
  跗惟龍與公如賔斯主侑公之民歆祉羨嘏公為
  民請龍弗拒之鑿粢刑牲龍則茹之鼓桴之應如
  寄而取如掇而予如交臂語民體公意莫龍敢侮
  禱穰謁欵滌樽潔俎歌歈紛若坎坎其鼓飊馭靈
  旗庶其來下燕我孫子豐我稷黍庸祗事龍彌亘
  千古
  按宋之九曲亭五
  龍廟俱已詳名勝
  平山堂後記洪邁
  揚為州最古南傳海吐抵淮井而方之蓋萬里後
  世華離■析殆且百郡獨廣陵得鼎其名故常稱
  為巨鎮為刺史治所為總管府為大都督府為淮
  南節度使方唐盛時全蜀尚列其下有揚一益二
  之語入本朝事權雖殺而太守猶一道鈐轄安撫
  使品其域望他方莫與京也珠簾十里二十四橋
  風月登臨氣㮣足以突元今古茲堂最後出前志
  謂江南諸峯植立闌戶且有摩領接若可攀取山
  既佳而歐陽又實張之故聲壓宇宙如揭日月縉
  紳之東南以身不到為永恨意謂層城閬風中天
  之臺抑末耳然百餘年間屢盛屢歇瓦老木腐因
  之以傾陊薦之以兵革而禾黍離離無復一存荒
  烟自露蒼莽滅沒使人意象蕭然誦山色有無之
  句付之三歎而已原缺
  平山堂記樓鑰
  平山堂東南勝處也長淮之東地多堆阜苟見山
  處皆以得名於斗野山在他郡何算自泗上南來
  者望而首得之故米寶晉有第一山之詠儀真西
  北登高見建業諸山而有壯觀之勝揚州大明寺
  所謂自有宇宙便有此山而千載無領畧之者六
  一居士一覽而得之撤僧廬之欹屋作為斯堂而
  風景煥然遂名天下公以為占勝獨江南諸山一
  目千里而王荊公亦謂一堂高視兩三州者也天
  造地設待人而發滁之醉翁峽之至喜皆以公得
  名而揚又居南北之衝士大夫往來喜至其下自
  堂之成所謂風亭月觀吹臺琴室之蒨俱在下風
  矣公之記峴山亭謂峴蓋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
  豈非以其人哉羊叔子與杜元凱是已亭屢廢而
  復興者由後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此堂亦
  幾是耶然而物有盛衰承平才更十七年而堂已
  圯壞直史館刁公約新之沈內翰括為之記紹興
  末年廢於兵燹周貳卿淙起其廢而洪內翰邁記
  之近歲趙龍圖子濛嘗加葺治鄭承宣興裔更剏
  而增大之開禧邊釁之起環揚之境本無侵軼而
  是時閫帥畏怯太甚始以大言自詭事未迫而欲
  遁遽假清野之名縱火於外負郭室廬延燔一空
  而堂為荊榛瓦礫之場於茲數年矣嘉定三年寇
  攘既息而旱蝗饑饉之餘瘡痍益甚皇上思得人
  以鎮撫之大理少卿趙侯方以閩■之節徯次於
  浙右遂除右文殿修撰起帥於揚逺繼叔祖龍圖
  之軌下車之初日不暇給簡節疏目恩威並用教
  條井井軍民帖服寶鄙既已不聳而年穀順成寖
  復樂土之蒨原缺

知识出处

平山堂图志

《平山堂图志》

平山堂位于扬州蜀冈,瘦西湖畔,为北宋欧阳修守扬州时所修建。《平山堂图志》十卷卷首一卷,详述了平山堂之景观、沿革、旧闻。卷首附《名胜全图》66幅版画,采用连页式绘图。此本为乾隆30年(1765年)刊本,雕工精美,图画细致,为清代版画代表之作。平山堂因周围众峰像与是堂齐平,故得“平山”之名。为康熙、乾隆两帝南巡驻跸的行宫。乾隆三十年(1765),时任两淮转运使的赵之壁博搜群籍、网罗旧闻,仿照古人左图右书之义编成《平山堂图志》。其中有清代诸帝对平山堂及其周边名胜的御书、题咏、赏赐,有对当地名胜景观的详细描述,有关于平山堂及其周边景观建筑的赋、诗、记、序、铭等文学作品,有遗闻逸事,还有六十六幅版画,真实、直观地记录了当时的风景人文。该书半页十行,每行二十一字,左右双栏、单鱼尾,雕工精美,图画细致,为清代版画代表之作。

阅读

相关人物

趙之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山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