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山水志卷十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京口山水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6566
颗粒名称: 京口山水志卷十三
分类号: K29
页数: 10
页码: 一至五
摘要: 此卷為京口山水志的第十三卷,展現了京口山水的情況。
关键词: 山水 地方志 历史地理

内容

京口山水志卷十三
  丹徒楊棨譔
  丹陽山
  丹楊山晉書地理志丹楊山多赤柳在西也太平靈宇記丹楊以邑界楊柳生丹爲
  名故今字從木爲稱
  案新唐書丹陽郡在丹楊潤州類集天寶之後
  謂丹陽者潤州或曲阿非兩漢六朝之丹陽也
  北岡在縣西北練湖上太平寰宇記輿地志云曲阿縣雲陽地屬朱方南徐之境秦
  有史官奏東南有在氣在雲陽故鑿北岡以厭其氣又吳錄云截其道使曲故曰曲
  阿
  案今夾岡
  河道是
  天子道寰宇記丹陽縣天子道漢賈山上書秦爲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接吳
  楚卽此道至順鎭江志與地志云吳孫皓求鑿道於杜野小辛卽厭王氣之所
  觀音山一名惠山在縣東北一里漕渠東岸
  王士正同楊西印副使蔡馠若秀才夜登觀音山眺曲阿後湖放歌我昨南渡
  
  登金焦鯨魚跋浪生風濤更上君山俯震澤長江萬里窮秋毫五日探奇興不
  盡曲阿城下來登高觀音山高高百尺星長羅列捫層霄懸崖絕磴挂猿臂崇
  巒疊嶂森松毛山巓作亭瞰飛烏湖光山色相週遭練湖一萬六千頃勢與江
  海爭迢遙淵注渟著古所歎滄桑磨滅非前朝風景不異謝郎死我來憑眺凌
  寒宵長嘯空山答山鬼驚飛鵰鶻求其曹滄波混茫接元氣有如盂水浮堂㘭
  馮夷擊鼓百靈集金支翠羽光飄搖是時月黑風怒號萬弩突射錢唐潮蛟龍
  贔屭時隱見靈胥慘淡天吳驕高麗長山互鉤滯六州一氣回斗杓楊公蘄黃
  昔開府坐清江漢眞人豪蔡生白晳美無度頗能飲酒歌離騷東吳菰蘆有君
  輩力鞭巨石驅神鼇練塘一勺好棲託結鄰未卜心空勞酒闌歌罷意惆悵烟
  江明日橫輕舠
  廣福院在山上舊曰觀音院宋治平末賜額爲壽聖隆興中改今名院有王乳泉
  三字陳堯佐書
  嘉定鎮
  江志
  
  銅鐘唐楊行密將安仁義鑄宋嘉定間郡守趙善湘易去一碧萬頃享元至元
  中創吳潛書扁
  俱至順
  鎮江志
  明丁鴻陽登觀音山亭詩絕巘孤亭許醉登重湖入望碧波澄帆移松可隨飛
  烏寺出林間覆古藤烟雨萬家懸雉堞水雲千頃泛漁燈汲來玉乳茶堪煮坐
  月談空欲共僧
  縣城在山南至順志卽古簡州城址
  寰宇記曲阿縣舊名雲陽屬朱方南徐之境
  秦曰曲阿漢景帝四年以縣屬揚州王莽改
  爲風美縣梁爲蘭陵縣唐武德二年置雲州五年改爲
  簡州八年州廢爲縣復隸潤州天寶元年改爲丹陽縣
  城周三里東門在斜橋西
  門在縣治前南門在章堰北門在觀音山縣志元初城廢明嘉靖二十四年知縣
  陳奎依舊址重築越二年知縣史永壽增築延袤九里東門在麻巷小東門在運
  河口南門在草堰小南門在新巷北門在倉橋西門在縣治前關水關二接內河
  跨漕渠
  縣學後漢書儒林傳包咸曲四人少爲諸生師事右師細君習魯詩論語王莽
  末往東海立精舍講授光武卽位酒歸鄕里太守黃讜遣子師之舉孝廉除郎
  建武中入授皇太子論語又爲其章句拜諫議大夫永平五年遷大鴻臚嘉定
  志祥符圖經載夫子廟在縣治東偏慶歷中依廟建學
  三賢堂在縣圃祠蘇丞相頌陳修撰東蘇居士庠嘉定志令徐文度立蘇庠勉陳
  東赴京手帖在焉至順志今遷於學之西廡
  劉繇城元和郡縣志在縣西南二百四十步漢末繇爲揚州刺史揚州舊理壽春
  是時已爲袁術所據故繇來建城號令江南衆數萬人後孫策東畧繇奔豫章
  經山在縣東北三十里嘉定志云古所謂金牛之山王莊定存有經山佛殿記都穆
  游名山記云輿地志謂漢時金牛加山之東馳至曲阿鄕人栅斷其道名其地爲栅
  口
  崇教寺至順志卽經山院唐建宋治平二年賜今額有雨華臺
  舊嘗有僧講經于
  此天花散墜因以
  名
  臺
  金牛洞
  其洞皆石璧巖險奇怪洞口纔可容身入則甚大中分三路漸入漸深
  一路直入東南一路斜穿東向一路倒上山頂中有石座瑩潔宛若碁
  局
  元薩都刺宿經山院詩山中酒熟蟹螯肥正是東林月上時痛飲知不過夜半
  滿山風露下松枝
  齊宣帝休安陵在縣北二十八里高帝父也追尊爲宣皇帝
  案齊書帝
  諱承之
  景帝道生永安陵在縣東北二十六里明帝父也追尊爲景青帝
  案景帝高帝次
  兄初封始安王
  卒謚
  貞
  高帝道成泰安陵在縣東北三十一里
  武帝頤景安陵在縣東三十二里
  明帝鸞興安陵在縣東北二十四里
  並元和
  郡縣志
  嘉定志輿地志云泰安陵景安陵興
  安陵在故蘭陵東北金牛山其中邱埭西爲齊梁二代陵隧口有大石麒麟辟邪
  夾道有亭有營戶守典之四時公卿行陵乘舴艋自方山由此入蘭陵升安車軺
  傳驛置以至陵所
  案梁代陵在東城蕭塘
  諸港側近金牛山詳後
  
  唐扶陽王桓彥範墓在經山上德鄕
  新唐書本傳彦範字士則潤州丹陽人以門
  蔭調右翊衛張柬之將誅易之等以爲羽林
  將軍彦範斬易之中宗復位以爲侍中封譙郡公扶
  陽郡王武三思誣殺之睿宗卽位迫復官爵謚忠烈
  宋江淮都發運使邵飾墓在山下彭泉村
  京口耆舊傳邵飾字去華丹陽人大中
  祥符元年進士充三司鹽鐵判官除江
  淮都大
  發運使
  龍圖閣直學士邵必墓通判邵約史墓樞密邵亢墓並在山下尚德鄕耿岡
  京口
  耆舊
  傳必字不疑寶祐元年進士知諫院權三司使加龍圖閣直學士知成都卒于道
  又約史字公言以恩補將作監生主簿太常寺奉禮郎通判秀州卒又亢字興
  再試開封府皆第一范仲淹以茂才異等薦試崇政院入等除建康府節度推官
  遷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拜摳密副使薨謚安簡亢立朝與叔父必齊名世稱
  二
  邵
  安撫邵彪墓在山下尚德鄕瓜渚村
  京口耆舊傳彪字希文宣和三年進士辟江
  淮招討使知泰州移楚州兼營內安撫卒
  直泌閣知盱眙軍愈長吉墓在山下
  京口耆舊傳俞康直丹徒人父希言自歙之
  黟縣來居其從祖獻卿子存旦亦徙丹徒希
  旦子向向子長吉字幾先父任出官中
  法科隆興初除直秘閣知盱眙軍卒
  贈秘閣修撰陳東墓在山下尚德鄕桐村
  宋史忠義傳陳東字少陽鎮江丹陽人
  以貢入太學欽宗卽位伏闕上書論蔡
  京梁師成李彥朱勔王黼童貫宜誅六賊高宗相李綱綱去上書乞留綱而罷黃
  潛善汪伯彥會布衣歐陽澈亦上書潛善激怒高宗乃與澈同斬于市四明李猷
  其贖尸瘞之時年四十三越三年追贈承事郎東無子官有服親一人及
  駕過鎮江遺守臣祭東墓紹興四年加朝奉郎祕閣修撰官其後二人
  保信軍節度使解元墓至順志在壽安鄕下邳
  宋史本傳元字善長保安軍德清
  砦人建炎三年隸大將韓世忠麾
  下權偏將紹興十年世忠爲樞密使以元爲鎮江府註剳御前
  諸軍都紀制以統其衆明年授保信軍節度使卒贈檢校少保
  李家山在經山東五里
  宋成都轉運判官王揚英墓在山下
  京口耆舊傳揚英字昭祖丹陽人宣和六年
  進士紹興八年爲太常博士上中與十箴遷
  著作郎兼吏部郎加直秘閣知眉州
  就除成都轉運判官罷歸以壽終
  沈山在經山東七里
  廣孝寺卽沈山院一名處士庵至順志南唐吏部沈彬故居也
  沈彬墓在山下
  陸游南唐書本傳彬洪州高安人唐末浪跡湖湘隱雲陽山烈祖
  輔吳表授秘書郎俄墾求還山以吏部郎中致仕彬嘗策杖郊原
  手植一樹識之語其子曰吾當藏骨于此及卒伐樹掘地至丈餘得一石
  槨製作精麗光潔可鑑蓋上有篆云開成二年壽槨舉棺就之廣袤中度
  九靈山在縣東北三十里下有桃花㵎
  
  宋參政翟汝文墓在山下
  宋史本傳汝文字公巽潤州丹陽人登進
  士第紹興元年除參知政事秦繪劾罷
  雞籠山鍊銅山隨駕山彭山水漸山黃連山俱縣東北三十五里
  繡球山在縣東北三十八里
  陳山武山管山周山鳳山眠山寶塔山俱縣東北四十里
  許山倪山卯山金雞山勝金山俱縣東北四十五里
  白雲山在縣東北五十里
  固山黃泥山爛石山俱縣東北五十五里
  白鶴山在縣西十里
  白鶴三仙廟在山下廟有孫鍾灌瓜井山下鍾墓在焉幽冥錄孫鍾家貧奉母至
  孝種瓜瓜熟有三人來乞瓜鍾設瓜及飯禮敬甚殷三人臨去謂鍾曰蒙君厚惠
  示子葬地使連世封侯數世天子出門化白鶴而去鍾後生堅堅生權權生亮亮
  生休
  案三國志孫堅傳注堅世仕吳家于富春葬于城東冢上數有光怪丹陽幷
  慕俗傳不足信又孫休傳休權第六子弟亮承統亮廢迎休卽位休蓋亮之
  
  
  
  兄此云亮生休亦誤廣與
  記鍾墓在桐廬烏石山
  
  京口山水志卷十三

知识出处

京口山水志

《京口山水志》

作者:(清)丹徒杨棨撰版本:清刻本。此书为江苏重镇镇江市地方志,为京口山水首部专志,记述镇江府治所在的山水为主,兼及镇江属县,有关建置及艺文的内容系列各山水之下,材料丰富,引例确实,网罗靡遗而登载不苟,且考证明确,对该地区的历史遗迹地貌特征做了详细的考证,具有较高文献价值。目次分丹徒诸山、丹徒诸水、丹阳诸山、丹阳诸水、金坛诸山等,书首附版画十面,其开版甚精雅,字体笔划舒展,结字斩方,神情肃穆,镌刻水平颇高,版本极佳。是书极为罕见,流传下来颇为不易,识者宝之!!杨棨,字羡门,别号甦庵道人,曾任地方史官,早年游历多处,尤长于记传。镇江人,道光五年拔贡,曾任地方史官,尤长于记传。天资敏悟,博贯古今,诗文词赋,清雅拔俗,尤善考证。孜孜搜集散佚文献资料,手选群书,著作终生,为镇江地方历史留下珍贵的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楊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江蘇鎮江京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