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志卷之第十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州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6319
颗粒名称: 泗州志卷之第十四
分类号: K29
页数: 20
页码: 一至十
摘要: 莫之翰纂修泗州志卷之第十四。
关键词: 安徽 地方志 泗州

内容

泗州志卷之第十四
  名宦
  惟功惟德其量百世蓋居則感之去則思之而歿則
  祀之豈人情所願出所以被之者遠矣泗厯年久文
  武將吏大有造於泗者代不乏人祀諸名宦與丁祭
  並舉固朝廷崇德報功之令典而聲施無窮亦其
  所自致也哉志名宦
  漢孔武守于畏宣聖十一代孫漢武帝時為博士仕
  至臨淮守有賢聲
  孔安國字子國武之弟魯申公弟子治古文尚書守臨淮一群稱治
  路温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守臨淮治有異績
  薛宣字贛君東海郯人守臨淮明習法律政教大行
  侯霸字君房尹淮平理有能名更始元年以璽書
  徽之老弱遮道乞留至相戒乳婦勿舉子曰
  侯衰去必不能全矣
  東漢朱暉字文季南陽宛人好節概所拔皆勵行士
  吏人畏愛之歌曰強直自遂南陽朱李吏
  畏其威民懷其惠
  後漢鄭弘字巨君山陰人守臨淮行春日兩白鹿隨
  車主簿黃國賀曰三公車畫作鹿明府當
  為■相後官太尉
  張禹字伯達襄國人元和三年為下邳相興徐縣
  北水利功曹載澗權傾境內禹治之一郡肅
  然
  孟嘗字伯周上虞人令徐縣州郡表其能遷合浦
  太守尚書楊喬薦具清行才幹
  
  謝熙山陰人令徐以仁孝為行民化之子承撰後漢書
  南北朝魏蕭寶寅梁人仕魂為鎮束將軍熙平初梁堰
  成為徐揚患遣寶寅於上流更築新
  渠水乃滅乃㨂用壯士夜渡淮燒破三壘更
  破梁烜於淮北渡淮南焚梁十一營
  北齊徐遠政有德惠城被火災悉為民經營得所
  唐李光弼營州人正元二年拜太尉兼侍中為五道節
  度使鎮泗州帝親賦詩以餞之進封臨淮郡
  王
  蘇晉藍田人以中書舍人刺泗州為政仁恕吏民信服
  張萬稿魏州人建中初守泗州會李希烈反淮南節
  度使陳少遊悉以部刺史妻子質揚州萬福
  獨不遣曰為我白公妻老且醜不足溷公意卒不行
  張伾澤潞將守臨淮田悅政之不克糧且盡召部
  將立軍門命女遍拜之曰諸君戰良若吾無
  資為賞題責女為士一日費王皆哭曰請死
  戰會馬燧將兵攻悦伾乘勝破之以功封武
  當郡王守泗州遭水患悉力捍禦卒完一城
  韋知人泗州刺史政尚平易以恤民為務
  雀洪博淩人有威重精吏治以拔草異等擢泗州
  守天子知治泗得人心遂自嶺南移鎮武富
  軍徐人畏戢
  杜慆京兆萬年人咸通中守泗龐勩反圍城處士
  辛讜勸慆出家屬慆曰吾出百口求生衆心
  動搖不如與之俱存亡衆泣下圍凡十閱月
  慆拊循士卒卒完一城
  辛讜太原尹雲京孫也時龎勖反攻慆讜聞之乃
  與妻子訣許與慆同生死慆感之先表為州
  判官決策定謀卒保危城讜少耕于野有牛
  鬬讜直前兩持具角牛不能動久之竞折其
  角里人駭異
  宋喬惟岳字伯周陳州南頓人太宗朝為淮
  嘗按部至泗州吏椽誤斷因至
  吏伏且近曰母年八十餘獲罪則
  兵憪之因謂曰他日
  令處茲罪卒如其言得免
  王嗣宗為淮南轉連使初漕運經泗
  沒嗣宗徒置城隅遂獲安
  張夀字景元為江淮發運副使泗
  護詔寵其勞
  馬仲甫字子山廬江人為發運使
  患風波仲甫建議鑿
  使之
  蔣之奇字頴叔宜興人厯江淮
  元豐六年始建言鑒
  孝蘊為江淛荊淮發運使以淮汴不相接
  
  之未裳河塞
  俊為發連使宣年泗州門七十九垂水勢從之
  思恭山西留城人中以考功部知泗州
  面論曰卿在泗州百姓稱仁
  夏俊興間先為尉金人入寇後與
  部八千人夜攻泗州金守棄城遁俊入城
  撫勞之詔後即知泗州
  張夏以員外郎知泗州時直水築堤以禦之修有記
  朱昻人太宗時古泗州嘗
  張侯夏人二年知泗州作石堤因前守張之高三十三尺廣一
  丈石堤故基址
  蔣堂宜興人知泗州剛柔並用四境帖
  歐陽載由侍御史知泗州京師旱有浮屠斷臂禱雨
  官為起寺于龜山王公大人皆禮之後誘男
  女投淮水死佛曰法用此得大利死者數百
  人載書誅其渠魁餘遣遠鄉里毀其寺
  歐陽觀廬陵人修父也咸平中進士為泗推官嘗鄴
  死獄曰吾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
  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況常求其死
  乎及修參大政累贈公金紫光祿大夫大中
  中書令
  劉從惠為泗州長史官散俸傳雖藜藿不充未嘗妄
  干太宗聞之詔赴闕遷楊州觀察使
  張煦全椒人為泗州司法嘗曰吾施德于人多矣
  後當有顯者子泊後為尚書
  傳球字命之考城人通刊泗州淮水溢朝議築堤
  費不貲球相度近堤高阜取土命漕運回舟
  運而築之省殆半高阜即今之上山戚家坂即黃金堤也
  
  趙抃字閱道衢州人通判泗州州守昏不事事監
  司欲罷之抃左右其間守得以善罷厯官清
  潔素蓄一龜遷官日舟過龜山投龜于淮而去
  易延慶乾德中令臨淮父貝卒即葬于此手植松柏
  紫芝生墓之西北數年又生玉芝十八莖母
  卒廬墓如故母存日嗜栗慶植二樹于墓側後成連理之瑞
  韓世忠字良臣延安人紹興三年充淮南
  使守泗州聞李橫進兵上以世忠
  金兵功加橫海武寧安化軍節度使卒諡忠武
  趙立徐人建炎四年為泗州漣水軍鎮
  遣葛進誘立立怒斬之又遣劉偲
  立令持出將就戮偲大呼曰公非
  立曰吾知忠義為國豈問故人纏
  于市後戰歿于楚卒諡忠烈
  劉綱招信橫山人位之子也紹興七年
  請調滁州夫千人修城言者非之
  
  執曰百姓誠不可勞但邊城利害至重此役不得已也
  賈公望字表之韓城人丞相昌朝孫也知泗州翁彥
  國勤王不進久留泗上公面詬責之張邦昌
  偽命至率宫屬哭天慶觀聖祖殿而焚其赦
  書遂不能越泗而南人服其壯烈
  張俊字伯英秦州人高宗時為江東宣撫使時偽
  齊分道入寇俊駐軍泗州以拒之張俊又遣
  統領官楊沂中至泗州與俊合遂破賊
  元李守中頴州人至治間守泗州嘗新儒學見學士吳
  節明倫堂記其子冕黼皆死節
  韓居仁大德間守泗有淮水泛漲石刻記其留心民事可推
  余闕字廷心廬州人元統間同知泗州為政嚴明
  宿史皆憚之廖甲與舒乙爭田廖焚舒廬舍
  舒婦偶母子同死遂填灰爐中誣之闕為白
  其事泗無麥民以乏故事不敢聞闕上之中
  書定為令凡無麥得減賦代還父兄爭進金
  為壽闕謝去後闕往銅城道逢故民皆羅拜
  
  馬首弗忍離信宿而别
  明王孟輝洪武五年知州事開設州治
  童莫爲政公勤臨民慈惠遷山東布政使
  石佩公廉仁恕勤勸課興孝友九載考績民不忍
  釋國郡赴闕借留加布政司參議
  言芳廉明慈愛遇事勇爲修學校創社房凡有廢
  墜無不與舉士民至今慕之
  晏鑑獻縣人繼言守後為政多賢聲
  許弼在任六年積穀至二萬石年饑百姓多賴以濟
  王嘉慶字德徵以刑部郎中謫知本州吏事精敏綽
  有才能而尤篤意興學朔望視學講書必與
  諸生相間辨且渡淮視盱眙學講授無異泗
  志備遺曰為官不三載儲積至四萬石非克
  己為民者不能也
  張禴由都御史謫知泗州以廉明平易稱捍淮水
  禦汎賊尤有功比遷去民為立去思碑祀名
  宦祠
  汪應軫字子宿以庶吉士犯顏論事謫知本州患愛
  正真可方古人時武宗南巡逆臣江彬方用
  事以一身當之民賴與擾當遣人至浙西市
  買小桑數萬株教民樹之以蠶召為給事中
  去之日艤舟龜山見家人載石砧于舟曰無
  污我急命投于淮水而後行入諫省猶為州
  軍民上疏乞免運糧養馬士庶至今頌之
  袁淮字伯昭知州事才䣭敏遠與李作人每季考
  必親臨面試而品第賞罰之又大興社學聚
  童子于中而時為獎勸自是料第甚盛皆其
  力也其乞免糧馬二疏尤為有功
  桂祥字子和由慶陽府推官知州事慈祥豈弟不
  忝循良政事文章度越流輩諸凡樹立多有
  可稱而風流蘊籍以儒術餝吏治後召為工
  部員外郎所著詩文有泗上稿
  王宗尹由杭州通判知州事清雅端介勤政節用民
  賴以安當繁劇尤見從容至與諸生諸學皆
  有淵源為民上流乞免養馬至令德之
  張鏞由揚州通判知州事精明有為節省經費重
  修州城
  楊化勵精有為遷本州同知復掌州事城內裏城
  及城外石堤皆所督築者
  陳永直由本府通判知州事平易近民在州六平未
  嘗妄役一夫而營建公事亦無不舉至于築
  東南護城石堤减水閘請豁高家堰築堤大
  役五百名免微馬草料價銀近千兩尤為利
  民民立祠祀之
  浦朝柱由本州通判知州事政尚巖明軍民憚眼歲
  旱荒榖價騰湧公出俸金五百兩委富民遠
  販米麥照本糶與貧民民甚便之又以餘米
  作粥濟活數百人憤州被水患欲覲面奏為
  撫按保留不果行遂具申總河請開清河口
  門限沙士民感泣
  汪一右在任五年寬和簡易約已裕民時泗水
  公委曲調停力請蠲恤如改折漕糧免征馬
  價又積姜餘銀幾二百兩買米賑饑擢徽州郡
  丞時士民遮道泣送
  王臣直微收無耗訟減罪輕清獘愛民政從寬厚未
  幾以母憂去泗民如失慈母馬
  季希楧字茂田解梁人精敏果斷有幹才崇禎八年
  流寇破盱眙攻泗州公檈甲厲兵宿城外
  士兵畫夜巡警悉力捍禦城賴以全又修城
  蔡堤及官舍塔寺多所創置在任八載吏畏
  民懷撫按交章以廉
  能薦陞刑部員外郎
  汪文燦字毅甫雲南宜良人初任新野有能名櫂州
  守時高傑兵駐泗州大肆焚掠公邀總兵李
  朝雲諸隍廟面叱之雲佯許仍不飭公極其
  衣乃躍入城河以漁舟殺之得甦雲乃懾肅
  全城獲安後公以憂欎死妻劉氏撫遺孤麟
  瑞甫彌月寄居泗州
  同知李本淮決黃罔口興役築之湖田因免渰沒百
  姓賴馬
  葛縉以兵部事摘任同知廉隅高潔士庶歸心暇
  則與諸生遠論文精鑒
  州判耿裕清惠公九疇子也以監察御史滴判州事
  有惠政去任民皆思之祀名宦祠
  林希元以南京大理評事謫判州事清苦自持癸未
  嵅大饑人相食青陽滄湖嘯聚七百餘人公
  親往慰論斛散其黨而賑恤之所著有四書
  易經存疑行世
  侯廷訓以南京史部主事謫判州事凡所建白多見
  施行所著備遺一書詳言土瘠民貧差繁賦
  重尤為愷切
  學正王莊創慕州志
  黄經聖殿苦多蝠公為文祭告而遣之一夕盡飛
  去蓋威德所感云祀名宦
  敖詠寬和得士修建門屏號舍創置學田學圃多
  所贊成
  詹週德性温粹文學可師時奏移高牆置城中公
  倡率諸生力陳不可事竞寢
  
  國朝知州
  宋德芳號蝶庵開州人明習史治善吟咏工書法建
  泗州書院住儒德之
  傳應薦遼東人己亥冬淮將灌城公于堤前拜水水
  勢頓减城得不沒裘精誠所感云後夫婦同
  卒於官士民悲之
  范三俊山東太谷人沉深練達凡無留牘創設赤暦
  一書丁糧網目昭若列眉迄今遵其成法云
  袁象乾良鄉人康熙五年詳請蠲本州水沉拋■困
  糧一遠五百八十餘雨其造福泗民功在世
  世云
  李德耀字羽昭在任禁耗羨均里甲修城堤類廢設
  車牛驅城積木興建營房清還書院
  州同知周士先江寧上元人
  石廷柱山東長清人
  朱士錦順天武清人
  張琯字昭華直隷元城人
  吏目
  載君惠浙江人
  劉兆麟浙江人
  黃鳳翥陝西富平人
  學正
  汪之崑號崙中貴池人博學好古淹通經史
  孫星祚字堯雲青陽人績學好古江南名宿
  現任官長其官業彰彰在人耳目者不敢少隱以
  掩其功亦不敢溢譽以侈其事凡有關地方民生
  者俱於各條之下登載實績以俟後日表著云
  又武職俱職官內
  流寓附
  春秋吳季札延陵季札將西聘帶劍過徐徐君見劍
  不言而色欲之後反過徐徐君已死於
  是脫劍致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
  所以贈也季子曰非也先日吾來徐君觀吾
  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
  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
  愛劍違心廉者不為遂脫劍致之嗣君曰先
  君無命孤不敢受於是季子以劍掛徐君墓
  樹而去
  管仲叔牙冲穎上人少與鮑叔牙遊分金範推多
  取少仲悟曰鮑子知我貧也今州北三
  十里有分金處云
  唐權臯字士繇秦州畧陽人擢進士為鹽清尉安祿
  山籍其名表為薊尉署幕府臯度祿山且叛
  欲行盧禍及親天賓十四載使獻俘京師還
  過稿昌臯佯暗而瞑乃逸去使以詔書還臯
  母母痛哭祿山不知歸其母臯潛候於門奉
  母南■客臨淮既渡江而祿山反天下皆仲
  臯節
  南霽雲魏州頓丘人祿山反圍睢陽時賀蘭進明以
  御史大夫屯兵臨淮觀望莫肯救張巡使雲
  如臨淮告急進明無出師意且愛霽雲壯士
  欲留之為大饗霽雲雲泣曰昨出睢陽時將
  士不粒食已彌目義不忍獨饗今主將之命
  不達霽雲請置一措以示歸報中丞也因拔
  劍斬指卒不食去抽矢回射鑯佛寺塔曰吾
  破賊還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後城陷與
  張巡俱遇害
  宋蘇軾字子瞻自洛陽過泗客晋光王寺有僧迦塔
  歌及泗州除夕感章使君送酥酒詩
  元李黼字子威泗守守中之子赴泗省親大定四年
  廷試魁多士授翰林修㯢徐壽輝兵陷江州
  黼守孤城無援罵賊而死
  張仲仁濠州人讀書尚氣節流寓泗州以賈魯召歸
  論安豐死其子奉命論安置亦死
  國朝馮之圖號秘庵湖廣興國州人故明甲戊進士原任
  參議順治甲午年七十餘萬泗土泗人士與
  之游講學論詩有先民之風
  黃周星號九煙湖廣籍江南人故明庚辰進士戶部
  主政以病免官歸田年既老游江浙間順治
  庚子郡人士景其高風延請教授其為人也
  博學淵才凡六經子史傾口如注所著詩文
  雜俎皆高古奇峭誠文苑宗工也

知识出处

泗州志

《泗州志》

安徽地方志。清莫之翰等纂修。十八卷。之翰字崧阜,湖广潜江(今属湖北)人。康熙进士,官泗州知州。泗志始修于康熙十二年,本志继修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成书。约七万字。分图考、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城池、河防、赋役、职官、公署、学校、选举、祠祀、古迹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莫之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