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縣志卷之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怀远县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5552
颗粒名称: 懷遠縣志卷之六
分类号: K295.44
页数: 35
页码: 一至十七
摘要: 孫讓所修懷遠縣地方志之《倉儲志》。
关键词: 地方志 怀远县

内容

賜同進士出身安徽鳳陽府懷遠縣知縣孫讓修
  倉儲志
  荊山倉在縣堂東北貯官員歲支俸米久廢舊縣志
  起運倉在縣南一里廳三間大廒七間小廒三間貯起運漕米舊縣志
  今久廢倉基在荊山東麓上洪對岸東口三十八弓一尺西口四十二弓南
  口二十八弓北口二十三弓
  預備者在縣南一里有廳有廒儲存留賑濟粟米舊縣志
  今久廢倉基在四眼井東口十七弓西口二十二弓半南口十三弓北口十
  六弓半
  營田四倉明萬歷時營田副使史邦直建一在縣東茆塘營一在縣南上窰一
  在縣酉何家溜一在縣北包家集各有廳廒後營田旣成倉亦久廢舊縣志
  常平倉在縣治西卽舊察院改建貯指納貢監榖麥雍正二年知縣唐暄改〓
  於縣署儀門外舊縣志
  今爲預備倉亦曰常平西倉存屋八間走道一間額貯穀三千石
  常平南倉在縣署廳重東北卽舊荊山倉基也神殿三間東廒五間廒西五間
  走道一間常平北倉在庫樓後卽舊主簿署基也乾隆十五年建三廒共十五
  間走道一間二倉額貯榖二萬八千石社倉借貯四鄕民房定贮東社黃豆八
  百二十五石南社黃豆四百四十四石七斗五升西社黃豆四百四十四石七
  斗五升北社黃豆八百四十四石七斗五升
  蠲賑
  漢明帝永平十八年大旱詔勿收兗豫徐州田租芻藁以見穀賑紿貧人後漢書
  魏明帝景初元年冀兗徐豫四州民遇水遣侍御史循行賑救之魏志
  晉武帝泰始五年青徐兗三州水遣使賑䘏之晉書
  惠帝元康五年兗豫徐揚等州大水詔遣御史巡行賑貸晉書
  成帝咸康元年揚州諸郡饑遣使賑給晉書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荊揚二州大水傷秋稼遣使賑䘏之晉書
  宋元帝元嘉十七年徐兗青冀四州大水遣使賑䘏又詔前所給揚南徐二州
  百姓田糧種子兗遂青徐諸州比年所寬租榖應督入者悉除半今年有不收
  處都原之凡諸通債優量申滅幷禁州郡估稅所在市調煩刻宋書
  齊武帝永明十一年除南豫州之歷陽譙臨江〓江四郡三調衆通宿債齊書
  唐德宗貞元八年以江淮所停運米委轉遏使於水災州縣糶之以教貧之資治
  通鑒
  宣宗大中九年以旱遣使巡撫淮南減上供饋運蠲逋租發粟賑民又罷淮南
  宣歙浙江冬至元日常貢以代下戶租稅唐書
  周世宗顯德六年淮南饑上命以米貸之或曰民貧恐不能償上曰民猶子也
  安有子倒懸而父不爲解者安責其必償也文獻通考
  宋太祖建隆三年正月賑淮南饑六月賑宿州饑宋史
  太宋湻化四年詔以江淮饑遣使巡撫宋史
  眞宗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江淮兩浙旱給占城稻種教民種之八月減運河水
  灌淮南民田仍寬租限十二月賑泗州讓又淮南河北饑減直鬻穀以濟流民
  宋史
  七年十二月淮南江浙饑除其租宋史
  乾興元年詔賑徐州貧民宋史
  仁宗天聖元年以淮南水災遣使安撫宋史
  四年蠲淮南被水田租宋史
  明道二年詔發運使以上供米百萬斛賑江淮飢民宋史
  景祐元年正月淮南饑出內藏絹二十萬代民歲輸二月權減江淮漕米二百
  萬石宋史
  英宗治平元年以上供米三萬石賑宿亳二州水災戶又濠泗廬壽高郵軍大
  水遣使行視疏治賑䘏蠲其賦租宋史
  神宗熙寗六年賑江淮兩浙饑宋史
  哲宗元祐八年遣使控視淮南水災宋史
  高宗紹興元年三月賑淮南流民宋史
  十三年三月賑淮南饑民仍禁遏糴九月蠲淮南逋欠坊場錢及供上帛宋史
  二十一年以兩淮民復業未久寬其租史宋
  二十六年詔兩淮邊民未復業者復其祖宋史
  三十年詔滁州上供錢依濠州盱眙軍例更展免一年又蠲淮東州軍上供錢
  絹米麥經總制錢一年績文獻通考
  孝宗隆興元年賑兩淮流民宋史
  二年賑江東兩淮被水貧民宋史
  湻熙六年正月賑淮東饑民三月再賑宋史
  七年正月蠲淮東民貸常平錢米十一日蠲兩淮州軍二稅一年宋史
  九年詔江浙兩淮旱傷州縣貨長稻種計度不足者貸以椿積錢宋史
  光宗紹熙四年賑江淮兩浙被水貧民宋史
  寗宗嘉泰元年浙西江東兩淮旱賑之仍蠲其賦續文獻通考
  嘉定元年出米二十萬石賑江淮流民績文戲通考
  二年八月出米十萬石賑兩淮流民績文獻通考
  十六年九月詔江淮諸司賑卹被水貧民宋史
  理宗寶祐六年詔常州江陰鎭江發米賑贍惟民宋史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正月免江淮貧民至元十二年至二十六年所逋田租
  元史
  武宗至大二年正月免江淮夏稅夾詔各處人民饑荒轉徒復業者一切逋欠
  並行除免仍差稅績文獻通考
  明成祖永樂八年正月詔以揚州安淮鳳陽軍民疾苦免其被災田租明政統宗
  英宗正統十三年賑鳳陽等處饑民明政統宗
  景帝景泰二年廬鳳徐淮諸郡大饑發廣運倉賑濟明典彙
  四年鳳陽等處大水蠲免本年稅糧明典彙
  憲宗成化二年江淮旱饑命副都御史往賑䘏之鄭曉吾學編
  七年以水災免鳳陽府泗州天長盱眙宿州徐州蕭沛碭豐諸縣夏稅明政統宗
  十九年奏惟鳳陽等府被災秋田糧以十分爲率減免三分其餘七分除存留
  外起運者照江南折銀則例每石徵銀二錢五分績文獻通考
  孝宗宏治十六年命南工部封卽賑濟江淮明典彙
  武宗正德元年鳳陽等府大水令巡撫加意賑䘏明典彙
  世宗嘉靖五年令鳳陽等處被災州縣稅糧照例除免應解物料暫且停徵銀
  廣鹽價留四萬兩接濟應用績文獻通考
  三十三年題准淮鳳災傷將未完改兌糧待麥熟後止徵折色明典會又議准漕
  運本色十分爲率七分徵運三分折徵每正兌米一石連蓆耗徵銀七錢改兌
  米一石連蓆徵徵銀六錢績文獻通考
  穆宗隆慶三年十月免徵鳳陽淮安揚州三府及徐州鐵麻價銀一年十一月
  詔減廬鳳淮揚四府徐滌和三州軍餉銀三萬一千餘兩幷免鳳陽府民壯銀
  八千餘兩又將四府三州帶徵積逋銀錢俱行停免續文獻通考
  神宗萬歷九年江北淮鳳及江南蘇松等府災傷著動支各該州縣庫銀倉榖
  賑濟明通紀
  十七年因災免淮鳳各府本年起運倉麥米十之五又南糧水兌十之三舊江南通志
  國朝
  世祖章皇帝順治二年平定江南奉
  旨蠲免本年稅糧十分之七兵餉十分之四其明未無藝之徵盡永除之
  聖祖仁皇帝康熙元年鳳陽泗州等處被災照分數免銀有差二年鳳陽等
  處災傷分數不等蠲銀有差
  十年江南大旱蠲被災田地起運正賦十分之一二三不等漕糧改折外耗贈
  米俱奉
  蠲免
  十一年五月旱蝗欽奉
  恩旨念江南水旱頻仍停徵九年分攤米折銀並停徵九年以前未完錢糧時撫
  臣靳輔上疏略云爲鳳廬二屬連歲罫災民不堪命特請分年帶徵少紓困苦以廣
  皇仁事仰祈
  皇上膚鑒勅提俯將二屬上年被災各州縣如鳳屬壽泗鳳臨懷五定虹霍天靈十一州縣廬屬六合舒
  
  廬四縣幷鳳陽府左右中前後懷長壽泗洪處六十
  三衛所本年賦稅今歲酌徵五分儒其支給本地兵餉以及河漕驛站等項倘支解不敷仍以别府州屬
  
  撥足補苴其餘五分酌於康熙十二十三兩年帶徵
  在國課無虧而災民實有攸賴矣
  災蠲銀有差
  安徽各屬發粟按籍分賑
  十三年鳳陽泗州揚州高睡泰州寶應滁州蓋處被災蠲免地丁銀兩漕米鳳
  米月糧米等有差興化等縣積水淹田正賦漕糧俱免
  十四年鳳陽泗州揚州高郵泰州寳應等處被災蠲銀有差興化縣正賦漕糧
  俱免
  十八年三月至八月不雨奉
  旨江南財賦繁多舊欠無徵錢糧如再行徵比恐累小民其十年十一年十二
  年錢糧俱著蠲免其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年錢糧俱自十九年起分年帶徵以
  舒民力著該撫通行曉諭務令均沾實惠以副朕愛養斯民至意該部知道又
  奉
  旨鳳陽地方水旱准動鳳倉米二萬石幷積榖二千石賑濟又借正帑銀三萬
  兩接賑又鳳廬滁三屬照被災分數蠲銀有差漕糧改折外耗贈米俱奉
  蠲免撫臣徐國相疏請改折略云去秋亢旱臣屬地方在在罹災而罹災特重者又以鳳滁二屬爲最荷
  
  蒙
  皇于洪慈允蠲正賦復淮借動倉糧正項命臣多方賑恤災黎始得苟延殘喘盡力農田然災傷之後十
  
  室九空必得今歲秋成豐稔庶幾積困稍甦乃自季
  夏以來又復兩月不雨阡畝如焚兼之蝗蝻肆害野無遺草民不堪命其鳳廬安滌和等府州縣衛被災
  
  慘苦情形業經臣繪疏入告見在勘取分數冊結另
  題請蠲外今據安徽布政司布政使龔佳育會同江安督糧道副使章欽文詳請改折緣由到臣據該司
  
  道會同酌議請循照康熙十年之例將漕糧正米改
  折徵銀蠲〓耗贈並鳳倉存留米石以麥粟代解通融支結前來臣查漕糧遇災改折歷有成例而臣屬
  
  康熙十年鳳廬安三府旱荒亦經前撫臣靳輔題
  淮漕糧改折徵銀倉糧以麥粟代解况今歲鳳廬安滁和各府州當上年災祲之後較比康熙九年之初
  
  被一年荒災者其慘苦實相倍蓰不得不仰懇
  睿慈將鳳屬壽宿潁亳懷定虹迎蒙霍盱天靈潁上太和十五州縣廬屬六合舒廬巢英霍七州縣安屬
  
  懷桐潛太宿望六縣康熙十九年起運十八年分漕
  糧准照康熙十年之例正米盡數改折其給軍耗贈濕潤等米幷贈銀槩予豁免至鳳屬之泗鳳臨三州
  
  縣幷滌全來和含五州縣原無漕米所有額解倉糧
  漕項幷有漕各州縣倉糧俱請以麥粟代解再照折漕價值見令部定梗米每石九錢栗每石七錢值需
  
  餉之際臣不敢議減應仍照見今折漕之價折徵
  二十年十二月奉
  恩詔兵革寢息人民又安免康熙十三四五六七年地丁民欠錢糧
  二十三年九月
  恩詔江南浙江江西湖廣省分用兵以夾供應繁苦宜加恩恤康熙二十四年
  所運漕糧著免三分之一又自康熙十三年起至二十二年拖欠漕項錢糧著
  自二十三年起每年帶徵一年以免小民一時並徵之累
  二十五年閏四月奉
  恩旨鳳陽徐州等處亢旱發鳳陽倉銀米賑濟
  二十七年十月奉
  恩旨安徽所屬各郡縣二十八年應徵地丁各項錢糧俱者蠲免二十八年正
  月奉
  旨江南除正項錢糧已與直隸各省節次蠲免外再將全省積年民欠一應地
  丁錢糧屯漕蘆課米麥豆雜稅槩與豁除
  三十年十二月奉
  恩旨各省歲運漕米向來未經議免除河南省明歲漕粮已頒諭免徵外湖廣
  江西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應輸漕米著自康熙三十年十七年十一月奉
  三十七年十一月奉
  恩旨海州山陽安東鹽城高郵泰州江都興化寶應壽州泗州毫州鳳陽臨淮
  懷遠五河虹縣蒙城盱眙靈璧等州縣幷各衛所康熙三十八年一切地丁銀
  米等項及漕粮盡奉
  蠲免
  三十八年三月奉
  恩旨江蘇安徽所屬舊欠帶徵錢糧除康熙三十三年恩詔內已經赦免外其
  三十四五六年一應地丁米麥豆雜稅俱著豁免
  四月奉
  恩旨以鳳陽府屬去歲水災
  蠲免康熙三十七年該府屬壽州等十一州縣幷泗州一衛未完地丁漕頃銀
  米
  四十一年奉
  蠲安徽巡撫所屬府州縣衛等處康熙四十二年分地丁錢糧除漕項外通行
  蠲免
  四十四年蠲停鳳陽府屬及睢甯沐陽二縣被災地方應徵地丁漕項銀米
  四十五年十月奉
  恩旨江蘇安徽等省自康熙四十三年以前未完地丁銀米盡奉蠲免其舊欠
  已完在官而見年錢糧未完者亦准扣抵
  四十六年十一月奉
  恩旨康熙四十七年江南通省人丁額徵銀兩悉奉蠲免其本年被災安徽巡
  撫屬七州縣三衛江寧巡撫屬二十五州縣三衛應徵地畝銀共二百九十七
  萬五千二百餘兩糧三十九萬二千餘石一槩免徵所有舊欠帶徵銀米並暫
  停追取
  四十七年十月奉
  恩旨康熙四十八年除漕糧外江南通省地丁銀四百七十五萬四百兩有奇
  全奉
  蠲免所有舊久銀米暫停追取
  四十九年六月奉
  旨將江南舊欠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年未完地丁等項錢糧於五十
  年起分四年帶徵四十七年漕項錢糧於五十三年帶徵
  五十一年五月奉
  旨安徽等五府屬三十年至四十三年未完地丁等銀三萬八千九百餘兩准
  其免徵
  十月奉
  旨江寗安徽各撫屬除漕項外五十二年應徵地畝人丁銀俱著察明全免其
  歷年舊欠幷免徵又
  恩詔內開將各省應徵房地租稅銀兩著察明額數於康熙五十三年豁免一
  年其歷年逋欠一並察明免其追補
  五十五年十一月
  蠲免安徽甯池太廬鳳等府屬旱災州縣衛共銀一十二萬七千三百八十餘
  兩米麥豆共六千五百二十餘石其各屬災黎照例動支常平倉糧散賑仍將
  安慶府存剩漕糧幷省倉見在捐還漕米凑賑
  五十六年十一月奉
  旨豁免安徽江蘇等處帶徵地丁屯衛銀兩其帶徵漕項銀米麥豆免徵各半
  世宗憲皇帝雍正二年六月
  特恩蠲免江南全省康熙四十六年至五十年舊欠地丁銀六十三萬三百餘
  兩米麥二十六萬八千六百七十餘石
  六年六月
  蠲免東流無爲臨淮懷遠四州縣水災田畝銀四千七百八十餘兩米豆七十
  餘石
  九年八月
  蠲免宣城旌德銅陵懷遠漕糧五千九百餘石
  十二年十二月以宣南涇太鳳臨懷滁全來和十一州縣並懷滁全來知五州
  縣歸衛以及鳳陽衛秋禾被水照災分數
  蠲免地丁錢糧共九千三百三十一兩有奇米百一千八十五石有奇仍動倉
  榖賑濟饑民五月
  十三年九月初三日
  高宗純皇帝登極恩詔內開各省民欠錢糧係十五年以上者該部杳明具奏
  侯旨豁免
  九月十三日奉
  上諭將雍正十二年以前各省錢糧實欠在民者一併寛免從前江南積欠錢
  糧內曾有官侵吏蝕二項亦著照民欠例寬免
  十月初七日奉
  上諭據果親王奏江南等省漕糧蘆課及學租雜稅等銀著全省豁免
  十一月十六日奉
  旨豁免雍正十二年以前錢糧耗羨銀兩
  十二月初八日奉
  特恩豁免雍正十二年以前帶徵緩徵漕項本折銀米
  十二月初十日奉
  旨豁免直隸江蘇安徽浙江河南山東等省雍正十二年以前未完額徵河銀
  幷江南省未完額徵黃怏丁銀錢及江南山東二省各縣衛所未完額造船等
  項銀兩
  以上据江累通志錄入
  乾隆十八年大水發賑
  二十年大旱發賑
  三十三年蝗發賑
  四十三年大水發賑
  以上四賑縣中檔册不全布政司各卷亦難檢會是以發銀細數無憑核載
  乾隆四十七年旱發賑銀二萬五千六百五十九兩八錢七分五釐加賑銀一
  萬二千六百一兩五分
  四十九年
  思詔豁免四十五年分出借籽種小麥一千九百四十五石一斗六升
  五十一年水發坍房銀一千四百八十三兩一錢五分搭棚銀七百八十五兩
  六錢一分正賑銀四萬九千九百六十六兩六錢三分八釐加賑銀二萬二千
  五百三十九兩五錢二分五釐又賞給口糧銀七千一百八十五兩
  五十二年水發坍房銀一千六百二十二兩六錢搭棚銀七百五十八兩一錢
  七分六釐撫䘏銀二千三百五十九兩七錢三分正賑銀四萬八千九百六十
  五兩二分五釐加賑銀一萬五千一百七十六兩三錢五分二釐五毫
  五十五年分勘不成災應緩徵漕項銀三百七十一兩三錢七分六釐緩徵米
  一千五百八十七石三斗六斤
  嘉慶三年水發撫䘏銀二千八百七兩四錢七分五釐坍房銀三百九十四兩
  四錢五正賑銀二萬六千七百九十五兩七錢
  四年水發坍房銀九百六十九兩五錢搭棚銀七百一十八兩二錢七分二釐
  正賑銀四千九百七十五兩八錢二分賑米一萬七千四百八十七石六斗
  蠲免被災田畝銀三千六百六十八兩二錢正分二釐
  六年春荒署縣事呂榮勸諭各紳士商民捐錢煑粥賑饑共捐錢一萬八千五
  十餘千委宮紳林中桂劉天言天行潘名成姚尚志等董事分設男女二厰賑
  粥七十三日
  七年蝗發賑銀三萬四千六百五十六兩九錢二分
  賞給口糧銀八千六百九十六兩五錢九分三釐
  蠲免災田銀五千四百五十九兩四錢九分一釐
  蠲免省外衛銀一百六十五兩三分六釐
  八年旱蠲免五分災田應徵銀二千九十一兩一錢九釐
  十年旱賞給口糧銀四萬三千二百八十五兩二錢七分五釐
  十二年旱賞給口糧銀三萬五千五百六兩八錢七分五釐加賞口糧銀三萬
  四千八百七十一兩八錢五分
  十八年大水撫䘏銀一千二百三十二兩六錢二分五釐坍房銀一千八百九
  十九兩七錢搭棚銀八百四十一兩一釐磨餅銀八百九十四兩八錢二分四
  釐正賑銀三萬九千五百七十七兩七錢四分二釐五毫加賑銀二萬七千七
  百七兩一錢蠲免災田銀三千四百四十七兩五錢四釐
  十九年大水發撫䘏銀三千七百二十九兩九錢七分五釐正賑銀五萬五千
  四百九十九兩九錢一分加賑銀二萬七千七百五十兩其搭棚銀二千四百
  八十八兩五錢磨餅銀一千九百四十五兩五錢由縣挪款墊放詳司在案是
  年被災特甚知縣孫讓復勸諭紳士林中杭等共捐錢一萬二千六百餘千散
  給黍菽雜糧助賑
  二十年秋禾被水勘不成災賞給一月口糧銀一萬九千九百八十七兩四錢
  二分五釐
  二十一年秋禾被水勘不成災奉文賞給口糧銀二萬八百六十五兩一錢五
  分加賞口糧銀二萬五百二十五兩七錢七分五釐
  二十二年秋禾被水勘不成災奉文賞給口糧銀一萬九千七百五十七兩七
  錢
  以上皆藩司報部準銷之數
  乾隆五十一年分未完丁地銀二百一十三兩一錢三分三釐
  乾隆五十二年分未完地丁等銀三百四十五兩五錢三分九釐
  乾隆五十三年分未完地丁等銀八千二百三十六兩三錢九分八釐
  乾隆五十四年分未完地丁等銀二千二百五十三兩五分七釐
  乾隆五十五年分未完丁地等銀六百四十二兩五錢一分一釐
  乾隆五十七年分未完丁地等銀四千四百八十二兩八錢四分五釐
  乾隆五十八年分未完丁地等銀六千七百四十三兩四錢八分六釐以上俱
  遵
  旨豁免
  乾隆五十年分未完帶徵丁地銀一萬一兩錢九分八釐乾隆五十一年
  分未完帶徵丁地銀九千四百五兩四錢一分七釐
  乾隆五十二年分未完帶徵丁地銀八百四百六十九兩二錢七釐以上遵
  旨豁免
  乾隆四十八年未完屯折銀二百八十二兩五釐四十九年分未完屯折銀
  二百三十一兩七錢七分八釐五十一年分未完屯折銀一百三十三兩五
  錢一分三釐五十三年分未完屯折銀二百五十兩八錢三分八釐五十
  四年分未完屯折銀一百一十兩八錢三分九釐五十五年分未完屯折銀
  四百七十兩一錢一分三釐五十八年分未完屯折銀一百六十九兩九錢
  五分三釐以上俱遵
  旨豁免
  乾隆五十二年分未完鳳陽倉銀九十七兩七分六釐五十三年分未完鳳
  陽倉銀八十一兩四錢三分一釐五十年分未完鳳陽倉銀五百二十二
  兩四錢七分五十八年分未完鳳陽倉銀五白七十三兩五錢五分六釐
  五十九年分未完鳳陽倉銀四百六十七兩九錢八分五釐以上俱遵
  旨豁免
  乾隆五十八年分未完淮安倉銀二十四兩一錢三分四釐五十九年分未
  完淮安倉銀六兩四錢三分七釐以上俱遵
  旨豁免
  乾隆五十一年分未完漕糧正耗米四百四十七石五斗五十二年分未完
  漕糧正耗米二百五十五石五十五年分未完漕糧正耗米一千二百九十
  七石五斗五十八年分未完改抵漕糧正耗共米一千六百三十五石一斗
  七升一合五十九年分未完改抵漕糧正耗共米一千六百三十五石二斗
  一升八合一勺以上俱遵
  旨豁免
  以上据詳院及布政使司江安糧道各成案錄入
  恩賜
  乾隆五十五年欽奉
  恩詔七十以上老民共一千三百七十六名給絹棉米肉折價共銀一千八百
  三十兩八分八十以上老民共九十三名給絹棉米肉折價共銀一百七十兩
  一錢九分九十以上老民共四名給絹棉米肉折價銀一十四兩六錢四分
  嘉慶元年欽奉
  恩詔八十以上老民共二百十名給絹棉米肉折價銀三百八十四兩三錢九
  十以上老民三名給絹棉米肉折價銀十兩九錢八分又上屆無名八十以
  上老民共二十三名給絹棉米肉折價銀四十二兩九錢又上屆無名九十
  以上老民一名給絹精米肉折慣銀三兩六錢六分
  十四年欽奉
  恩詔八十以上老民共九十七名給絹棉米肉折價銀一百七十七兩五錢一
  分九十以上老民八名給絹棉米肉折價銀二十九兩二錢八分
  以上据詳院成案錄入
  養濟院在縣南大聖寺旁有房舍二十一間收養孤貧月給花布口糧令不
  失所舊縣志
  按今存屋十二間額設孤貧二十九名每名日支銀一分小建照扣閏月
  照加在額徵丁地銀內支給額外孤貧二十五名日支銀由縣墊給赴司
  請領
  育嬰堂未設江南通志育嬰堂在城隍廟西知縣唐喧修按舊志前此本無暄欲建未成也
  棲流所未設
  嘉慶二十一年十二月縣人孫占元呈請捐房六間坐落城南門內水關
  之側以備棲宿垂斃廢疾乞丐許之並責地保稽察出示曉諭嚴列條規
  知縣於每年冬三月及正月每月捐給稻草四石
  舊縣志云明萬歷十三年知縣奉院道開荒明文單騎下鄉踏勘設立房
  屋便民居止合共七處縣北雙棠樹一所共十六間縣東化陂湖一所二
  十八間縣南考城舖柳溝舖縣西招儀舖各建四十間上窰山十二間禹
  帝廟八間謂之田廬以居流移又雜種榆柳槐棗七千餘株于各園圃道
  路使異日耕者行者便之後俱廢按是年知縣鄭際可去經仁恆來未知踏勘者誰也
  義田明崇禎二年知縣倪淑忠置以瞻貧士者其碑記云吾儕學古入官叨
  寄一同所托業者士若民苗甲茲勉弔災賀善于以作民父母足矣至敦風范
  俗雕之埏之令從風從雨之民行閉則類誕石其師非養士不可在昔先正禮
  儒師以課士割俸糈以業貧豈射名哉亦曰士人歛精散華可慰而地責天乃
  儉腹寒胸難膏無光置不問亦作牧者之恥也予雖起家明經竊不自菲薄劊
  心刳行懼無當於古人幸而紆組握銅承乏兹土自分約結無奇何以使情田
  皆春唯是禮士字人幷珍而營徼天之福妖魔殞命得以耑意㽦塍嘉與蕩佚
  而防其困憊公憩之餘則與二三英髦談經講蓻量給餼饌以修月課蘭可馨
  故菜可淡也聞荊士大夫都淡泊治生有籍以勤修綦履業北阮多南阮少然
  而苦於大行之擾者間有之予擊目深念較軫民父倍加痛癢詢之掌故從無
  學田雖有轍鮒曾不得沾升斗之潤豈前之人盡薄士哉大抵剏事者多出金
  則侈于費已少出金則恐廉子給士遂引而自詫曰何用此沾沾者博名也是
  果然令今繼昔後繼今盡復然將易衣者竟不得晏如母乃與折黏竿意刺謬
  乎予矢心愛士無意䬦名直以囊窘不能多致姑捐鏹若干兩置地若千畝雖
  娑少無當然歲時木饟得公廉者司之計盆而歛量人而授欲者不多予者忘
  少矣况今者權輿伊始向後懷磚來者卭小而浦大之額漸多給漸厚將藉舉
  火者飯荳煑芋不爲托言則今日覆掌地亦後人廣德之藉也雖不敢自附先
  正雅誼其於厲士陶民修封疆端學術之意或有合而吾願畢矣其義田共六
  十七畝零二分捐俸銀二十一兩二錢買民人許良卿許志閔田坐落塌河壩
  常樂村其田東至大路西至生員常克省南至官路北至賣主田內立碑爲記
  文林郎知懷遠縣事楚夜郎倪梁忠撰時崇禎二年歲在已巳季春吉旦勒石
  碑在場河壩
  義家
  縣西龜山麓一區明御史楊瞻置題義冡碑以識之舊縣志
  縣東塗山上一區舊漏澤園陵戶王敬捐舊縣志
  縣西龍亢鎭南一同地四畝明教諭張裴捐舊縣志
  縣西龍亢集北五里一區土名大義地
  縣西黃家溝一區在龍亢集東五里
  縣南洛河鎭西一區地十五畝監生柴紹英捐舊縣志
  縣西門外一區儒官楊珀捐舊縣志
  縣西門外新安義冡一區饒伯舒等捐
  新安義冡碑記略云新安之服賈于荊者莫不以梓里之誼爲重所遇固殊
  但念同棲異地鰥寡孤獨疲癃殘疾者終其身而不能返歸故土以致骨骸
  暴露狐狸食之蠅蚋姑嘬目擊心酸不忍見聞今同那親友有饒伯舒凌處
  默黃千英汪英玉倪禹言廖與點注元武□者共舉仁念捐貲置買周階美
  兄弟小畝地四十七畝七分七釐又買張肇麟兄弟庵□小畝一畝五分于
  懷邑西門之外俾死者得以形歸窀穸而建一庵設住持立規條鄕貫不致
  湮没無聞書姓氏勒石記之康熙二十年七月無撰人名
  縣南考城東一區地二十畝道官沈繼保捐舊縣志
  縣南上洪東岸一區淮商陳大倫捐舊縣志
  縣北馬頭集東北一區邑民薛應期捐舊縣志
  縣北舊岡村一區地十二畝邑民謝賜捐舊縣志
  生員楊承啓校字

知识出处

怀远县志

《怀远县志》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怀远县志》,由知县孙让(江苏武进人)纂修。其修志经过,孙让在序录中提及:“嘉庆十九年(1814年)来司是邦,甫任事,即索玩旧志,既知其得失,欲重辑之。至二十二年(1817年),乃克与县中贤土大夫筹之,而前庶常知风台县事武进李君兆洛,适来主讲县之真儒书院,因质以编纂事。李君令凤台时,作凤台志,以精核见称,爰共榷,本其体例,恢而广之,条贯略定,纂辑过半矣。其冬,李君以事去,代者为明经武进董君士赐,复与董君续加搜讨,至二十三年(1818年)七月书成。”此志为活字本,28卷,约60万字,上海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安徽省档案馆和图书馆、本县档案馆均有藏本,天津图书馆、本县图书馆有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重版铅印本。

阅读

相关人物

孫讓
责任者
楊承啓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懷遠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