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雅初編序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宛雅初編八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5415
颗粒名称: 宛雅初編序四
分类号: G256.4
页数: 4
页码: 五至六
摘要: 順治丁酉春三月上浣日,李士其為《宛雅初編》作一篇序文。
关键词: 序文 诗集

内容

曷言乎宛志地也以雅名者何言之善者也古者太史
  陳詩以觀民風俗之美惡於是乎考之志之貞淫於是
  乎別之政教之得失於是乎鑒之政以宣教教以章志
  志以成俗聖王之能事畢矣古詩三百五篇孔子皆絃
  歌之以合於韶武雅頌之音其名風也其實雅也宛爲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爲吳地說者謂吳無風何有於
  宛宛之盛以爲風始斷自謝太守元暉始也太白烏盡
  雲閒之句與北樓明月爭光二公之詩非土音也土音
  之盛斷自梅都官聖俞始也歐陽子日非詩能窮人惟
  窮而後工人謂聖俞之詩得歐陽子而名盆彰要聖俞
  自有所以不朽者而不在乎歐陽子之揄揚也然宛詩
  工於都官而都官不足以概宛詩沿至有明嘉隆之世
  禹金梅先生慨然振興始有宛雅一書自唐迄明千百
  年間宛之詩賴以傳者梅禹金之力也迄今又百餘年
  其間薦紳先生以及文學隱士之屬豈無其人可以傳
  者而無人焉起而傳之更數十年安知不與斷煙荒草
  同泯滅也者是故非眞才不能作詩非眞愛才不能起
  而傳詩此施學憲蔡文學有續宛雅一選嗣禹金志也
  余在都門接學憲告予茲輯甫下車急向文學索稿披
  覽遂授剞劂前集板佚因并前續合梓之託陸郡博爲
  之校焉按宛雅肇自唐之二劉迄於明正德之季中更
  千年作者不及百人續宛雅始於嘉隆迄於啓禎之末
  百有餘年作者巳五十餘人集古者難爲功徵近者易
  爲力其勢然也抑是書之成有三義焉圖新一也求舊
  二也審言知志更化善俗三也夫春華以屢變而愈工
  雅樂經八音而始備故有昔人未幾之旨後人發之未
  謀之篇後人謀之者今兼收博採所以圖新也大匠因
  規矩以運斤爲山因邱陵而起智故後人一時之學必
  有所尚一詩之體必有所法今按流溯源所以求舊也
  記曰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
  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是故先王
  愼所以感之者宛之風正矣比年以來得毋有君子溺
  志小人嗜利發於心而見於言者與昔季札觀列國之
  風不禁其憂深而慮遠也若夫音律之工風雲月露之
  美此騷人事君子弗尚也則夫謹風俗之樞機識正變
  之原本非吾黨職司政教暨宛中賢士大夫之任也哉
  此審言知志更化善俗之方將不得外此而求之矣操
  斯志也豈繫宛雅雖以觀吾宛者觀天下可也順治丁
  西春三月上浣日螺川李士其龍少撰

知识出处

宛雅初編八卷首一卷

《宛雅初編八卷首一卷》

《宛雅初编》十卷,梅鼎祚编,载唐至明(洪武至正德)91人,诗共646首。其中收录梅询诗12首,《初编》二、三卷均载有梅尧臣的诗作:分别为78首和110首。《宛雅》初编的作者为梅鼎祚,鼎祚因感“世远言湮,人亡泽斩”、“逮览郡乘诸载记,悉亡当人心,间有之,已裁损过半,每令人读而于邑呼冤也” ,故辑宛陵诸家诗作,命为《宛雅》。《宛雅》的出现亦是“宛陵自古诗人地”的有力佐证。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士其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