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浮山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4939
颗粒名称: 叢設
分类号: K928.3
页数: 5
页码: 二十至二
摘要: 陈焯所修著的《浮山志》中的丛设部分。
关键词: 浮山 地方志

内容

馥園聞見錄十則有引吳日蕙樹子邑人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而已然育秀孕竒靈異顯著
  所在都有矧浮山之奧區哉余不敢援引荒唐效齊諧
  之語怪謹以親見稔聞者誌諸簡末少佐言鯖若佛理
  仙蹤則有前賢之成書在
  丈六金身
  浮山原以羽流標勝其紫霞函谷諸名各留洞塑像皆本道家
  自遠公開竺國之幢家太史司馬二公樹檀越之幟山靈胥拱
  手於釋氏焉太史公念示現無方購銅數百石鑄接引佛身于
  家太史公建舍利墖于浮之西麓莊嚴未成齎志以歿其祥光
  屢現多于日未旦時自地起如香炷色青漸高漸廣或三丫或
  五色或現大士身接引佛諸相居人遠近常目及之
  觀音嵓大士
  先祖懷所公正直端方不接佛持齋而好布施裝像每元旦家
  慶畢卽登山隨喜見白衣大士像剝落遂加修飾崇禎末年㓂
  至焚殺肆〓公慮所居刼火難逃矣一夕夢大士告曰爾新我
  衣我庇爾宇也無何㓂將兩廊草房焚竟訝中霤不炎復積薪
  屋裏縱火數處僅焦一柱而周遭無損者大士力也嵓前張姓
  者遠方人新遷于此遘疾危殆夢一白衣婦手執花枝其人告
  寨望城上有朱衣巨人旗衛警肅駭不敢攻指示土人曰若非
  大將乎爾何誑也遂磔其人于馬鞍石下而去人以爲此上帝
  之右弼關聖顯化其像皆在嵒內
  西門神蛟
  崇禎之季㓂亂四方居人思所以衛難者結堡于浮城其四圍
  東西留兩石門堪輿家卜西門之址不吉意其下爲古塜乃迂
  數武而爲門巨石垣其上事平堡廢有年矣順治中忽蛟從垣
  起帶石之百斤千斤者如泡如葉浮沉水上循山莊之墻數處
  紆徐曲折流入于河石以沿落屋不加損焉
  櫧樹土地
  會聖張公觀音三嵒總契
  立賣契人施明遠等向有浮山一片原係遠祖道塲後因消廢
  山下居民盜買耕種連年爭告不休今遇本府鄉宦阮吳諸公
  勸和處分將本山東至祈雨壇夾桅石卽湯宅爲界南至醉翁
  嵒橫過芝子石石灘岗卽施宅爲界西至基盤石橫過丹丘嵒
  下杉木頸卽吳宅分水爲界北至天池下茶窊橫過馬鞍石竹
  絲窊卽鮑宅爲界已上四址明白俱以壘石爲界賣與會聖張
  公觀音三嵒蓄養草樹磊石界內施人永不得放牲作踐及開
  損嵒石其山近奉丈量册載峻地窊下折實貳畝推出于住持
  過割別户當差當得價銀二兩整自萬歷二十七年起永不得
  禍患未巳老爺青天在上僧等不必憂虞只榮陞在卽呼龥實
  難理合將原契界瑕開載上呈伏乞金批捧㨿永鎭名山僧等
  感恩合邑啣戴上告
  計開張公觀音原契界瑕南自施宅墳山起橫過連雲峽西至
  施人熟地爲界又橫過碁盤石下壘石至觀音嵓下大楓樹爲
  界自觀音嵓地去丹丘嵓下人行大路至吳宅分水爲界直上
  下至北門窊爲界兩嵒爨山立有撥單不敢贅陳天啟五年八
  月貳十日告執照僧海洪海源
  縣批山旣方吳復捨施人敢有所侵許僧人執照
  稟告依律坐罪

知识出处

浮山志

《浮山志》

本志初为胡伯玉纂辑。胡伯玉,名瓒,桐城人,明万历进士,授都水主事,后迁江西左参政,著有《泉河史》、《禹贡备遗增注》等书。胡编《浮山志》内容简略,且未留锓板;至清代康熙初年亦仅有手抄本流传,且讹误颇多。康熙九年(1670 年),无可大师(即方以智)命其徒山足和尚为浮山监院,嘱其重修山志。康熙十二年(1673年),山足受方丈之请,总持浮山,即遵无可大师遗嘱谋修山志,于是请吴道新采录、编辑。吴道新,字汤日,系方以智堂舅父,明万历举人,崇祯时任国子监助教,后升工部主事;清兵入关,隐居浮山之东十里之遥的白云岩,著有《潜德居诗集》等书。吴《志》脱稿,山足即持稿往见陈焯,请其审订。陈焯,字默公,清顺治进士,官兵部主事,是方以智生前好友,乃方志大家,主编了《江南通志》等书。吴编《浮山志》经过陈焯归纳、分类、纠讹、订错后即面世,但因历史变革,至今未见该书。同治年间,枞阳文人吴康弼(字仲甫,号樵山)与寺僧有深交,住山十载,增补了吴《志》内容,并为之校对,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新刊刻了本志。

阅读

相关人物

陳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浮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