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浮山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4872
颗粒名称: 建置
分类号: K928.3
页数: 5
页码: 一至五
摘要: 陈焯所修著的《浮山志》中的建置部分。
关键词: 浮山 地方志

内容

華嚴寺
  古名浮山寺建自晉梁廢於五季盛於趙宋邑志按夷堅志云
  浮渡山名剎也宋名華嚴者遠公子青鷹夢感得義青禪師續
  曹洞宗㫖而青師初入洛聽華嚴經得悟遠以青華嚴呼之復
  名其幸時歐陽文忠公范文正公楊無爲呂濟叔輩嘗問道華
  嚴鼎新殿宇名振海甸遂感仁宗秩額焉遠青之後大通古庭
  徑於白虎之項吳陰之謂山公曰依遠公舊路則無虞矣今悉
  倣之從鮑家岡度窊北折隨寺田水溝經放生塘東行數武轉
  松陰厯石磴達幸大抵寺週遭峰巒嶙峋巖壑深邃林木蓊鬱
  舊志云爲三十六巖七十二洞首領不虛爾
  門之額曰勅賜大華嚴幸乾山巽向入門揖聖㫖碑登石級爲
  栖藏之殿額曰浮幢淨土上鐫廣賜瀋國之章內奉三世佛旁
  列藏經四櫃各榜以御賜藏經四字佛後直額日勅賜護國大
  華嚴幸案前銅爐一銅缾二吳宮諭募壻方中丞造殿後禪堂
  額曰遠錄宗壇吏部尚書李戴中州人爲朗公持藏歸浮山題
  昔浪杖人欲建閣於此與巒嶂相稱藥地和尚顏之曰九一堂
  志十卷藥公辭世山公主方丈闡揚經理遂以一人任之云
  吳函雲曰華嚴最重者萬厯皇帝所賜之北藏也八十年來棲
  殿兩旁其殿漸毁漏聲不絕濕氣上蒸三大銅佛久無金色而
  藏經安得不成故紙耶山公于乙卯修志甫畢卽有建閣奉藏
  之願商於竹西方公孫君威公時二公在寺覩兹敗狀爲之動
  色歸卽告諸同人姚公彦昭喜作募疏至丙辰春王甫吳公文
  先汪公釋子自宗各以十四金莊嚴三大銅佛而山公建閣之
  心猶切時所收之施不滿十金卽于丁巳正月鳩工將上梁而
  錢粮不繼孔城孫君集公黃君元實共募新安諸公四十餘數
  化主偶嵓復于皖上苦募廿餘金而五間大閣翕然告竣閣中
  金谷巖
  萬厯甲午吳客卿太史造銅丈六金身供嵓中復同服兄濟宇
  從弟三愛三畏蓮舟石蓮及從子鳳達九濤約之諸公各捐貲
  嵌嵓爲殿架石爲樓龍宫鹿苑莫爭其勝天啟五年嵓主西宗
  重新殿宇及諸僧房而丈六金身年久金色不明庚戌嵒僧以
  德請吳水部作疏募衆姓于甲寅秋重餙金容
  會聖嵓
  淡居鎧公同徒清隱亮公皆有鼎建而約之吳公獨爲香臺領
  袖嵓堂石室莫不壯觀天啟三年募汪之廣建九帶堂於嵒頂
  許元復造三世佛供於堂今守者意生淡公孫也
  報親庵
  報親庵在墨厯掌嵒之西麓舊名在陸居方廷尉魯岳公之山
  莊也天啟甲子璫燄正熾公筮得同人於野因罷官歸自號野
  同翁題在陸之中堂曰此藏軒後隱白鹿以此授中丞仁植公
  兵燹之後獨一軒存公之孫中德中通中履遂增修此處爲蘭
  若迎養其父無可大師宣城施愚山公顏之曰報親庵大師自
  爲記並廷尉中丞墨跡刻石陷之壁間旣遷化中德等將於庵
  東庚月亭址建四世祠焉四世者上及其高祖明善先生也今
  守者僧法證

知识出处

浮山志

《浮山志》

本志初为胡伯玉纂辑。胡伯玉,名瓒,桐城人,明万历进士,授都水主事,后迁江西左参政,著有《泉河史》、《禹贡备遗增注》等书。胡编《浮山志》内容简略,且未留锓板;至清代康熙初年亦仅有手抄本流传,且讹误颇多。康熙九年(1670 年),无可大师(即方以智)命其徒山足和尚为浮山监院,嘱其重修山志。康熙十二年(1673年),山足受方丈之请,总持浮山,即遵无可大师遗嘱谋修山志,于是请吴道新采录、编辑。吴道新,字汤日,系方以智堂舅父,明万历举人,崇祯时任国子监助教,后升工部主事;清兵入关,隐居浮山之东十里之遥的白云岩,著有《潜德居诗集》等书。吴《志》脱稿,山足即持稿往见陈焯,请其审订。陈焯,字默公,清顺治进士,官兵部主事,是方以智生前好友,乃方志大家,主编了《江南通志》等书。吴编《浮山志》经过陈焯归纳、分类、纠讹、订错后即面世,但因历史变革,至今未见该书。同治年间,枞阳文人吴康弼(字仲甫,号樵山)与寺僧有深交,住山十载,增补了吴《志》内容,并为之校对,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新刊刻了本志。

阅读

相关人物

陳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浮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