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戒兼宏淨土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焦山续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4716
颗粒名称: 傳戒兼宏淨土說
分类号: K29
页数: 7
页码: 三十九至四十二
摘要: 陳任暘所輯《焦山續志》內藝文之《傳戒兼宏淨土說》。
关键词: 地方志 焦山

内容

戒幢建而塵垢盡除淨業圓而菩提斯證欲證菩提必
  除塵垢欲除塵垢必依戒幢經云戒定慧爲三學因戒
  生定因定發慧固相因而成遞爲體用缺一不可者也
  我焦山定慧寺古名普濟傳燈錄載爲厯代祖庭創自
  漢興平甲戌厯一千五百餘年逮我
  朝康熙四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賜以今名蓋深明定慧以戒爲體戒以定
  慧爲用欲人顧名思義宏傳戒律之微意也獨是戒之
  名相易言而定慧之眞詮難得非示人以穩當捷徑則
  恐誤入岐途何謂穩當捷徑念佛是也自晉慧遠公於
  廬山東林寺結蓮社宏揚而後往生淨士者代不乏人
  宋永明壽禪師爲禪■兩門龍象而猶歸心淨土津津
  焉以念佛提持後學嘗云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無
  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又述寶王論云浴大海者已用
  於百川念佛名者必成於三昧亦猶清珠下於濁水濁
  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旣契之後
  心佛雙亡雙照雙亡定也雙照慧也固明明示人以念
  佛得定慧眞詮矣所以前明雲棲蓮池大師專以念佛
  爲家法是欲得定慧眞詮者舍念佛無以示其的欲念
  佛者非說戒無以立其防本寺自同治七年間已立念
  佛爲常課今復於傳戒期中乘諸戒子之最初心并諸
  上善人之密作用與之究竟淨土七日爲期果能一心
  不亂則三學圓融何患不往生極樂卽或未然亦未始
  非種淨土之勝因造淨土之初境也而吾因之更有會
  焉焦山古稱海門國華嚴經所謂善財童子參海雲菩
  薩處宋佛印禪師主金山時嘗見祥異信爲華嚴真境
  後居焦山作十六題并序刻石以遺後來俾知法界妙
  土不離人世今去師七百餘年大劫後寺猶巍然獨存
  非天之獨厚此道場也亦菩薩應化之地待時而興人
  天所當默爲擁護者噫寺之名旣如彼山之境又如此
  主斯席者若不及時傳戒宏揚淨土豈不上負
  聖祖命名之至意與我佛度世之深恩哉且是山也砥
  柱中流八風不動坐斷凡塵四面無際天然不待建立
  之戒幢也水石風林潮音谷響魚龍夜嘯禽鳥朝吟天
  然不可思議之佛聲也而况江天水月樓閣莊嚴彌勒
  門開不勞彈指所謂華嚴眞境者非耶所謂法界妙土
  不離人世者非耶余故謂焦山定慧寺宜傳戒兼宏凈
  土有斷然者書此以告諸上善人及諸戒子爲同生安
  養之券願諸戒子存希有想發勇猛心從此誓淨三業
  慎護律儀如玉無玷如鏡斯瑩得戒香薰習成清凈法
  身以期直往西方入不退地庶不負余傳戒念佛之本
  願云爾是用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非戒不離塵修凈必依戒淨圓證菩提自得大自在戒
  爲定慧體定慧爲戒用三學不可缺根本當首重寺以
  定慧名傳戒始具足定慧由戒生果從因地熟名相尚
  易言眞諦難究竟更宜精進修念佛爲捷徑心佛雙亡
  時此卽名曰定定極發慧光普現大圓鏡永明壽禪師
  禪教稱超卓尚以淨土宗提持於後學有禪無淨土十
  人九錯路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宏揚自遠公往生
  者無數瑞應非虛傳各各有證據焦山古海門華嚴真
  境界故於大劫中巍然不毀壞佛印元禪師昔曾見祥
  異退居此山中刻石以爲記山寺鎭中流塵飛不到處
  天然一戒幢尤宜同守護若不宏佛法孤負名山住爰
  演大毘尼兼以念佛助以此最初心懇誠容易度宿障
  盡消除同時三學具萬法總持門一滴眞甘露利益廣
  無邊諸佛護念故如是勝因緣厯劫難遭遇堅持行願
  力切勿生猶豫

知识出处

焦山续志

《焦山续志》

吴云的《焦山志》之后,陈任旸撰《焦山续志》八卷,有光绪三十年(1904年)刊本。陈任旸是根据原志的体例编纂续志,“以附于太守(指吴云)原志之末”,可见原志的体例安排是为陈任旸所认可的,陈也在书中肯定吴云编纂的瘗鹤铭卷的内容之详尽。

阅读

相关人物

釋大須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