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礼记集说补义》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3320
颗粒名称: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
分类号: K892.9
页数: 6
摘要: 方宗誠對《禮記·禮運》內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之補義。
关键词: 古代礼制 注释

内容

邵氏懿辰曰禮運一篇先儒每數其言之精而不甚表章者
  以不如首章有錯簡而疑其發端近子老氏之意也今以禹
  湯又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
  者也二十六序移置不必為己之下是放謀閑而不興之上
  則又順而資亦無病矣就本篇有六證馬先儒泥一與字以
  大道之行屬大司三代之英屬小康不知大道之行概指其
  治功之盛三代之英切指其治世之人與字止一意無兩意
  而下句有志未逮正謂徒想望馬而莫能躬海其盛也否則
  有志未逮當作何解證一也今大道既隐以周為今猶可以
  夏商為今可乎既曰未逮又曰今自相矛貭證二也禮為忠
  信之薄則子游宜舉大道為問而曰如此乎禮之急也不承
  大同而偏重小康則文義不屬證三也講信脩睦後文三見
  皆指聖人先王而非逺古果有重五帝薄三王之意後文何
  無一言相應子證四也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本戰國時
  道家之說而漢人重黄老者述之寔則五帝不皆與賢堯舜
  以前皆與子也天下為公即後文所謂心天下為一家中國
  為一人者不獨親其親子其子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㓜吾
  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終以下六句皆人情之所欲即人情
  以為田而大司即大順也天下為家則指東遷以後政教號
  令不行於天下國棄政而家殊俗竝無與子與賢之意選賢
  與能對世及而言世及者若春秋譏也卿雖有聖人自無進
  身異於周初建官惟賢位事惟能耳證五也我欲觀夏道我
  欲觀殷道我觀周道三道字正承大道而言果大道既隱又
  何觀馬後文大柄大端大寶即大道也證六也他篇又得二
  證仲尼燕居云昔聖帝明王諸侯辨貴賤長幼遠近男女外
  内莫敢相踰越皆由此塗出也聖帝明王即此章六君子由
  ■塗出也諸侯即■章禮義為紀之大人隱指桓文霸主而
  言亦年■塗出也後儒每據孟荀董子羞稱五屬之言見祭
  義表記經解王言等篇中兼言王霸輙謂非孔子之言然孔
  子稱齊桓霸諸侯一匡天下到今受賜霸者伯也伯者長也
  文王嘗為西伯周召嘗為二伯令孔子輔魯行道必不代周
  而王亦不過如桓文為方伯特異乎五霸之假仁假義耳故
  以王霸竝言重輕之意已見必以絕口不道為羞稱孔子何
  以仁管仲下泉何以思方伯乎謂大學既陰王命不行猶賴
  有土大人能持禮義以為紀如葵邱五命首誅不孝責楚包
  茅定王世子殺魯哀姜末嘗不正倫理飭制度然特以賢勇
  智以功為己而已故謀不能不用兵不能不起然其尊周帖
  刻封刑邢復衛未嘗不以著其義考其信型其仁講其讓諸
  侯之有過者擯而弗與盟會尤無禮者執之滅之討而殺之
  俾在勢者失其勢而衆人以殃其身是故周室倚其扶弱以
  共守小國恃夫盟主以自安雖禮樂征代自諸侯出尚不失
  為小康與後文歎魯之意無相悖馬爲其非全美而有不足
  词多轉折柳楊耳仲尼燕居與禮連司出子游所記故其文
  意相合如此否則聖帝明王之下綴以諸侯當作何解又大
  戴五帝德篇孔子答宰我之問黄帝曰禹湯文武成王周六
  可勝觀耶夫黃帝尚矣汝何以為觀■則夫子方且抑宰我
  之問使求諸六君子必不重五帝而三王此又他書之可證
  也二十六字錯簡移置上節於上下協韻亦無不合至其通
  篇論禮極天蟠地乃禮經十七篇之總括如易之有繫辭傳
  而冠昏喪祭射鄉朝聘八字賅貫全經寶為聖人手定之確
  證然必先明首章之有錯簡知禮連為一無瑕類之書而後
  大戴禮經之次可得而據而後四際八類之後可得而持也
  經義明晦有時或者禮運之翳消蔀徹而十七篇之挺及八
  十餘篇之記益將大句於天下後世歟

知识出处

礼记集说补义

《礼记集说补义》

方宗诚(1818—1888)清代学者,桐城派后期名家之一。字存之,号柏堂,安徽桐城人。官枣强知县,论学宗程、朱,建正谊讲舍、敬义书院,集诸生会讲,从游甚众,有《礼记集说补义》《志学录》等。《礼记集说补义》阐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和礼制的论述和见解。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宗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