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华山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2856
颗粒名称: 九華山錄
分类号: K928.3
页数: 8
页码: 八十至八十三
摘要: 收錄於周赟所纂《九華山志》內雜文《九華山錄》。
关键词: 地方志 九华山

内容

宋周必大子充廬陵人由進王中事學宏詞官至右丞相進少保封益國公諡文中有文集
  九華山錄
  庚寅早欲如九華而雲夢宋宰及歸州助教張蒙正
  相候過午乃能上馬時候差中訓郎趙良弼等同行
  辭之不可五十里至鐵券山投宿葉薈秀才家薈有
  子楠登進士第山深夜甚寒辛卯早再赴葉君飯乃
  行尉亦並轡二十餘里至青陽縣令成文林雩丞熊
  從政實褒主簿陳朝立巡檢程天夫同來迓館於驛
  中尉廨卽宋齊丘宅其旁對九華而齊丘之墓在牛
  心山下去縣東五里赴陳朝丘會以能仁院爲廨傍
  有妙音院同至縣學登經史閣望九華紫翠千仞造
  物融結奇巧真尤物也縣東二十里有潮洞大如卓
  面而石穴極深日三潮每潮魚鰕輒先出壬辰早同
  陳簿葉尉趙忠訓出郭十餘里登雙練亭度西洪嶺
  入龍安院自此徐行厯永安塔虎跑泉過石龍口虎
  跑嶺此兩處地勢稍高望雙峰九子其奇遂入廣修
  院去縣已二十五里院宇頗雅潔寝堂望雙峰帻峰
  眞人峰蓮花峰是為五老峰步至上雪潭源高而遠
  仰視蓮花峰正如所倚之屏其前卽石門水所注也
  峭壁削成懸瀑十丈怒濤駭浪不減三峽或潴爲深
  淵或散爲犇湍雷轟電擊約二百餘步爲下雪潭其
  間多大石水平布者數丈潭中產石班魚不常得有
  璎珞泉水跳石上如貫珠尤爲奇絕而土人不貴也
  食罷轉山而行終日觀山面殊不厭約十餘里入無
  相院有觀音閣對峰巒數重留題而去又二三里至
  協濟廟神兄弟三人日方晡或謂化城遠不可到遂
  止陳朝立置酒中坐帥諸人下九華溪踏石涉水以
  爲戲葉尉體肥甚獨墮水中溪自龍池來欲訪其源
  或云路太遠惟禱雨乃至今蕪穢不治不果行終夜
  如大雨可聽癸巳早隨溪而入至亂山環合處登化
  城嶺嶺峻窄時時囘望諸峰層出殊快心目少休半
  霄亭巳時至化城寺寺宇甚佳唐時新羅王子金地
  藏修行之地飯罷謁金地藏塔又在寺後突然一山
  上常時可望大江是日適爲晴嵐所蒙僧祖瑛獨居
  塔院獻土產茶味敵北苑陳朝立以翰先歸邑乃同
  葉趙行二里訪龍泉其傍乃李太白書堂基今爲張
  氏墳地自此下嶺過苦竹坑俯視羣山左右對列中
  有平田氣象極好稍前卽寨頭葢建炎間張遇寇青
  陽縣官移治於此眞關隘也行近懸橋雙瀑石山對
  瀉未經名人品題故無聞焉又行至蜃盤嶺而化城
  峰盡矣化城九華最高處蔣頴叔嘗有悔游之語俗
  傳十里殆不止此賦小詩云攀蘿度險■猱猿石角
  鈎衣屨盡穿莫訝遠尋金地藏也曾徐步王堦前又
  數里至龜山一上復數里尤爲險峻有崇壽寺慈雲
  閣對雙劍峰又賦詩云注坡緣壁化城中客愠奴嗔
  我亦慵及至龜山還一上爲憐高閣對雙峰寺僧善
  修年八十六贈以詩云老僧九十視耽耽二十年來
  不下山我得九華克法供亦能禁足老山間日尚早
  愛其景物遂宿焉甲午早下龜山行十餘里入聖泉
  院泉在院側石巖下號無底泉試之僅二丈葢游者
  末嘗測其淺深耳水自巖出甚清駛中有五色石飯
  罷卽行過慕雲鎮囘望九華橫側高低無一同者又
  五里至曹溪寺又五里至覺安寺五溪合流於此故
  地名五溪又五里入大路過鐵券葉元質別手又二
  十五里投宿馬牙酒坊二三里有常安寺夜不果徃
  陳朝立自青陽致饋是行自西洪嶺入山葢西南也
  終日觀山面旣至語泉王自北而出所謂山之東乃
  山背阙聞有廣福等院甚佳而從者猥眾頗不自由
  不無遺恨出乾道丁亥泛舟山浙錄
  又
  晚至青陽望九華如見故人舘於妙音禪院乙丑早
  發青陽二十里至長橋囘望九華甚奇路傍復有泉
  自山石中出飯葉氏新店卽鐵券路口去縣已三十
  五里出乾道壬辰南歸錄

知识出处

九华山志

《九华山志》

九华山志是描述九华山之史地艺文掌故之典籍。本文八卷,首一卷。本书的编辑,始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在此之前,虽有若干描述九华山之诗文,但迄未撰成方志。直至明·嘉靖五年(1526)王一槐始辑山志六卷;万历朝二度重修,万历二十一年(1593),知县蔡立身主持重修成为八卷。清康熙、乾隆二朝均有续修,然皆散佚无考。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 纂修为十卷,考证较前书正确,文亦较工。民国·印光嘱修三名山志,九华即其一。除依据前志之外,并增立圣迹、梵刹、高僧、灵应、檀施等各门。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必大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