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見隨筆 卷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管见随笔》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2333
颗粒名称: 管見隨筆 卷三
分类号: I207.6
页数: 58
摘要: 邓鉴堂著散文杂著管见随笔第三册第三卷。
关键词: 清代 散文 随笔

内容

管見隨筆卷三
  乙已年日記
  正月二十六日記
  説苑尊賢齊桓公使管仲治國答仲對曰賤不能臨貴桓公以
  為上卿而國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曰貧不能使當桓公賜齊
  國而租一年而國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曰疏不能制親桓公
  以為仲父齊國大安遂霸天下夫古人雖質桓公即尊賢亦断
  與人君以父呼臣下之禮葢古者父甫通用夷吾字仲故呼以
  仲父即字而不名之義耳豈如俗説所云耶然此類皆後人附
  會之辭與足辯
  二月十一日記
  西國民權之説中人多不取恐其長天下之亂源也然中國數
  千年厯史詳其亂源無一非君權太重之所致正不可不加以
  調劑矣彼桀紂秦始隋煬之威福自恣毒痛四海固不待論至
  權姦之巧取上旨殘害忠邑暴吏之假借公法戕虐平民孰非
  君權之所被者乎及至民不能堪革命事起覆亡之禍仍君受
  之則謂君權之大威人而卒以自威也可
  十五日記
  今之好高設者動謂儒者之學多雜佛老是以不純余則謂豈
  但佛老諸子百家各有短長皆有可取但須具有卓識遺其糟
  粕汲其精華合百家於一爐而镕冶之亦無不可若無真識任
  是專學儒書亦未必不誤而但沾沾焉持此門户之見何益哉
  十七日記
  凡一方有大當家出則四鄰之典田鬻宅者袁趨其門不數年
  其家愈富四鄰愈貧而其旁小康之家亦徃徃為其所擠倒由
  是保賴乞求者益多皆甘為之奴隷供其奔走而此富者遂得
  指揮如意氣勢頓增儼然雄長一方矣此如衆草叢中生一荗
  樹其地膏淑盡供其吸取此樹日茂衆草日萎彼若遺子布種
  於其間不數十年此地即為其樹著植之區而羣類断種矣財
  力之可畏如此天演家謂優勝劣敗予謂財力雄富即優勝之
  一大原因也即使有人嫉忌欲與為難亦徃徃以財力不敵為
  其所敗所以洋人所到之處遂能鞭撻其人刲割其地英人以
  一公司而竟滅印度孰非財富之力哉由此以觀有國家者安
  得不以理財為急乎
  三月初三日記
  詩行露摽梅諸篇皆女子懼為强暴所辱而作也豈惟女子士
  而文弱亦多有為粗暴武夫所侮者由此推之心人亦萬不可
  無以自衛女無以自衛則見欺於强敵家無以自衛則見侮於
  小人國無以自衛則見敢於强敵家無以自衛則見製於惡隣
  盗賊自衛之道首在修德使無可乘之釁次須智宿有以察彼
  之情而為抵制之方次則養氣節練身體庶幾不為威屈不為
  勢奪矣
  初七日記
  禮記子夏既除䘮而見一節云云不過見先王制禮酌中使人
  易從性情厚者不客過即薄者亦可企及耳特其首尾不將此
  意説明故童時讀之直求解不得而教者亦徃徃不為説被悶
  胡盧然是難握近時教者動曰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
  能者從之吾願普天下教者得發且發其無假借斯語以待能
  者則學徒幸甚
  初八日記
  禮記檀弓南宮敬叔返必載寶以朝夫子譏之是賢者亦行賄
  賂也然夫子將之荊既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是夫子欲
  作官亦先打點安排矣又何以責南宮吾謂檀弓祗可作又章
  讀不可依之考理
  孔子家三世出妻伯魚子思子上皆逼出母之變乃人生大不
  幸事宜不勝痛歉者乃伯魚母死期而猶哭子上則欲為母成
  䘮而不得其天性猶厚也及觀子思之不使白也䘮母與其母
  死謝柳若之辭似甚直捷嚴厲朱嘗不疑其天性稍薄然有時
  急讀之則見其為直捷嚴厲有時錢讀之則覺婉轉戚惻如聞
  太息之聲因悟文童有急讀緩讀之法讀書者貴靈心慧服尤
  須有絕妙情懷絕妙聲口也
  二十日記
  人之客貌由心而發不容强也喜則和怒則厲敬則肅惰則弛
  每怪禮記一書動言色宜如何貌宜如何豈非教人强餙而不
  然也古人正為客貌不可以偽為故言某地宜何色某地宜何
  貌教人先從心上用功克治使性情歸於中和然後發於外者
  自無失色若平素不謹於內臨時欲矯餙於外不亦難哉
  二十一日記
  論語子曰民之於人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
  臨仁而死者也原注謂上二句見仁切於人為一日不可無下
  二句見水火猶能殺人仁則未嘗殺人然古來仁人志士蹈仁
  而死者何限何謂未嘗殺人愚疑此章當解作人之於仁本急
  切而不可一日無比水火尤甚乃何以世之人有以水火為狎
  玩蹈之而死者矣何未見有狎昵乎仁而死於其中者耶下二
  句作怪嘆辭與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同一口氣不知是否
  二十四日記
  聖人為除暴而立法然聖人之精心非法所能知善用法者貴
  得法外心不善用法者則借法以殺人聖人因勸善而立言然
  聖人之精義非言所能盡善聽言者貴得其言外義不善聽言
  者則執言以誣聖甚矣立法之甚難甚矣立言之不易
  二十六日記
  苟子云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余則謂豈但天下凡
  才學祿位功名皆不可以小人有之蓋是數者所以待有德之
  人小人無德而使有此必將恃此驕恣任意妄為如桀紂秦始
  隋煬之君李林甫盧杞之相侯君集安祿山之將石崇之富王
  安石之學嚴世蕃之才皆所謂以小人當之有不先禍及天下
  而後禍及其身者哉
  二十七日記
  史記武王斬紂頭懸之太白旗苟子則謂懸之赤旗夫白與赤
  不必辯要之紂既衣珠玉自焚豈復有屍為武王所軒况周道
  忠厚雖滅啇猶封武庚以主啇祀武曾為啇臣紂死則死矣尚
  忍加刃於其遺骸而梟其皆於太白乎断無是理或所梟者妲
  妃之首以為好色者警則有之耳
  二十八日記
  俗儒食古不化或流於矯激或流於迂拘可笑亦復可憐人安
  得不思豪傑以豪傑能被除怛蹊也然真豪傑能破除恒蹊真
  奸雄亦能破除恒蹊是不可以不辨辨之維何曰真豪傑以仁
  民育物為心公平正大為事真奸雄則假竊仁義隂險乖戾狥
  己害物矣
  四月私一日記
  婦女養蠶者呼蠶之初生者為蠶駒尚甚疑之何為與馬同稱
  及觀周禮注釋謂蠶與馬同源皆天駟房星之精始悟其與馬
  司稱之故乃知婦孺誘語亦各有由
  初六日記
  中國禁訟師以其唆民詞也西人則明許律師代民理訟事恐
  民情不能自逹也與其禁之而仍不免其暗中撥唆顛倒是非
  騙人財賄何如明設律師代民理訟按律辯訴而顯定一謝儀
  章程乎此亦中國掩耳盜鈴之一事也
  初十日記
  黃鳥之詩此邦之人不可與明此理包得廣凡人為習俗所囿
  私欲所蔽意見所縛則見理止在一邊人以為非彼方自以為
  是在使極力勸感彼終不悟惟有幸其自轉而己人當持論最
  堅之時亦須自省可犯此病今日守舊之人以新學投之輙掉
  臂不顧真所謂不可與明也
  十六日記
  論語邦有道榖邦與道穀恥也舊講多謂有道而徒能食祿無
  益於世無道而猶戀祿不去二者皆可恥夫無道亦待人挽面
  豈能盡去惟未仕者或可不出耳况猶有不及去不客去者何
  可概論細鐸書旨直■了當猶言邦有直祗是喫飯邦無道袛
  是喫飯一無所用只是一佪酒囊飯袋之人身所以可恥此章
  蓋專望人勉為有才出為世用非教人潔身棄世為髙也
  十七日記
  蘇子瞻言人有生而眇者不識日人言日之形似銅盤叩盤可
  以得其聲他日聞鉦聲則以為日也又言日之光似燭捫燭可
  以得其聲他日捫籥則以為日也夫似者己非是而又以似其
  似者為是天下事徃徃如此而中國今日之辦新政真有如此
  者或曰外國之所以富强在此宜學此於是洶洶然大泉相率
  而學此或曰外國之所以富强者在彼宜學彼於是洶洶然大
  家相率而學彼且其學之也必求其省而後已而其所學而肖
  者究止其外觀而其中之精義究多未之能知也即如學堂一
  節本欲講求真學但取精善無所謂中而也而浮躁少年以為
  國家意重西學相率棄中而學西畧窺而說則心醉神迷以為
  非中國所夢見而辦事者又以為振興中國將有待於學生也
  於是極意優崇喚之林之維恐傷之有過不懲以為傷文明之
  似卒之閙風潮唱華命犯上作亂到處傳聞致使政府惶處幾
  欲停辦至此乃不得不梢加約束矣其不解事者則又欲屏絕
  出説專事中學自負奇正二者支失罕有虚心平氣叅酌事理
  真正得失是非補其偏而救其獘求實有益於國家者死病無
  良醫中國之事難矣哉
  十八日記
  泰西格致家常掘地得蜃灰魚骨之屬測知邃古之始其地當
  為湖海吾中國地中亦有時掘得蜃蛤者又漠沙之地名為瀚
  海度上古之時亦必有水但厯乆海移而此地遂涸耳近閲大
  同報見有考太平洋者言其底高山深谷不亞塵世以此推之
  數萬年以前安知彼非平陸而今日人民所居者非洋海乎特
  文字晚出無人紀載人夀短促無能目見耳滄海變桑田桑田
  變滄海向嘗疑其虛誕今乃知信不誣也
  十九日記
  向聲謂稗官野史褒貶予奪不足信可信者惟者史耳閲厯即
  久参考羣籍証以當世之見聞乃知有不盡然者蓋人之處事
  各有心事各有情勢事當危疑之除有父母書子所不能相知
  不能相諒者作紀者但就事論事誰能探其隱曲以此相推一
  部廿四史其中之受誣含寃及倖倖得名者必定不少然則史
  可盡信乎哉可輕論乎哉
  二十日記
  漢宣帝謂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寳不知所
  守司馬嶽謂儒生俗士安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其貶儒
  士也皆似乎太深乃即今觀之實有如二説所云者目今時事
  日新日艱俗士庸儒動執千數百年前之事勢以相乘朝廷偶
  變一法則蜩螗沸羹瞽論紛如絶不揆時度勢平心参國是謂
  不識時務然中國自有國粹萬不可棄而少年新進厭故喜新
  自謂識時一切心外國為圭臬鄙夷中國先王所遺為皆不足
  道敗常亂舊是為不達時宜舍此二者欲求明達之士噫蓋亦
  鮮矣
  二十二日記
  春秋傳魯隱公將癸鍾巫館於■氏莊公則築臺臨黨氏雩又
  講於梁氏成季酖僖叔則使待命於鍼巫氏以致弑國君賊世
  子淫臣下之女戲女公子習癸禮戮親臣種種大事皆在於大
  夫之家夫國君自有宫室自有官所何爲必於臣家觀於新作
  南門新作雉門兩觀新延廐爲長府及襄公之作楚宮文公之
  薨於小寢足見魯之宮室衙署諸多未脩其有者亦皆敝陋湫
  隘故作之新之相望於册夫魯之開國久矣豈官室官廨猶未
  偹耶或者春秋以前有大兵災大火災宮室衙署多罹煨燼歟
  若然則冉有之與季氏議政於私第亦必有故矣然君館臣家
  大夫議政私室皆不足為訓魯國之禍所以踵起歟
  二十三日記
  士居四民之首志行當從遠大即不為天下起見亦當為地方
  起見凡事務求公益不可專為一已之私况今中國危殆萬分
  正須同心共濟虚心大量詳思博訪務求真實公益而興除之
  方為正當之用心值此阽危之秋而猶不顧大局凡地方辦一
  事必狥私取利求快於巳而後巳此等人吾不知其肺腸如何
  生吾聞其語矣吾見其人矣噫
  二十五日記
  蘇子瞻赤壁賦云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一瞬句以
  心為此不過文章快語耳近來留心體驗覺實有此情念自入
  世以來險阻偹嘗何啻經千山萬水而囬頭■年光景如昨及
  屈指年華則又己四十餘歲矣光隂迅駛即由此而至髦羣時
  又幾何然自物之或十餘年或數年年餘或數月月餘及朝生
  暮死者視之則一若人之夀不知若何延長也者天地與人亦
  然人視天地不知其壽若何延長而自天地自視其十二會十
  二萬九千六百年亦祇如數十年客耳溯自文明肇開纔數千
  年至今地猶有永闢聞南冰洋尚有間地民猶有未化治猶有未至者而
  暦數已至午會之半溯子會之初已六萬餘年在天地己為中
  世矣是何異百歲之五十耶茫茫天演誰能乆而不變㓜變壯
  壯變老老變死乃一定之理而秦皇漢武之流動欲求長生之
  藥以祈不死亦惑矣
  五月十二日記
  人之言論通而其行或不通者有之要未有其言不通而其行
  能通者也今時世當新舊過渡之際儒者議論不偏於此則偏
  於彼鮮有虚心平心酌理之大中而立論者此等人舉而用之
  有不貽誤天下者乎不經世變鳥知通材之難哉
  十七日記
  筆下縱有萬言胸中實無一策此以譏能言而不能行者雖有
  時偶合而未足為定論何也蓋胸中果無一策則筆下千言亦
  難何况萬言然亦有如此所譏者大抵其筆下所言皆敷衍抄
  襲而非自出心裁者也其獨見獨得之言總行不能及格要亦
  必能行其大半乃至今日此二語者竟為蔽賢者之口頭禪不
  論言之真偽虚寶動以此二語了之然則雖有言可底績者又
  何徃而不受誣也吾願學者但求為能行母徒為能言聽言者
  但但求能辨其真偽母徒為二語以誣人也
  二十六日記
  讀書之法當先其要者有餘暇功夫再治其緩者禮記太繁人
  多選讀豈但禮記凡書皆可用此法即如尚書為最要必讀之
  書然如盤庚大誥召誥洛誥等篇詰屈聱牙亦似可從緩至如
  二典三謨之善■治理禹貢之紀地理貢賦洪範陳帝王之大
  法顧命存授受之大典無逸申玩惕之警秦誓開悔過之機皆
  萬萬不可不讀者也他可類推
  六月初三日記
  纒足之事本非善舉奈相沿已久中國守舊性多小民聞放足
  之令相為詫異亦若此為先王之令典可以守而勿失者抑知
  此等惡風起自漢後非先王之法觀周禮屨人掌王及后之服
  屨辨內外命夫命婦之命屨其男女顧同可知使后及命婦皆
  弓鞋纎纎則宫娥婢子何人不可為且彼亦断不肯學之屨人
  使揆量其大小肥瘦以為撫寺之具也如非古法庶知其禁之
  非矯乎
  十四日記
  怒於室而作色於其父二語形客庸夫鄙熊數里畢肖一見其
  懼其所嬖而慢其尊親措施顛倒一見其素無涵養遷怒無謂
  一見世人於親素無愛情遇事輙見於此見怒之易遷柔之易
  茹剛之易吐於此見色之實難亦可謂善於諸世者
  十八日記
  詩云其心塞淵騋牝三千又云思無斁斯馬斯作等云云竊以
  為物與人心何與而推本及此不過姑為此説耳乃及今驗之
  凡興旺之家其牛馬鷄犬喂養亦復猶人而澤潤茁壯畏常衰
  落之家雖加意調養反多弗如且凡人之與旺也其存心行事
  類多忠厚正派老成忠實然後知人之一心不但通乎天地鬼
  神並且通乎庶類噫可不謹哉
  二十八日記
  古稱勤學好問又曰不恥下問又曰舜好問而好察邇言蓋君
  子一物不知當引為已恥至理常寓於淺近一事不知則有所
  不通豈必定在深理與義余性頗好問平日過軍士則問軍旅
  之事遇農夫則問稼穡之事遇工商則問貨物製造之事總之
  遇何人則問何事惟恨各色人等皆非學問中人所言多不滿
  余意且有與問意及本事之理相反者然亦有因以得知所未
  知聞所未聞者且亦有因彼之浅言轉而悟出深理者總比不
  問為有益也
  六月二十日記
  自古大姦無論男女未有才不過人而能成其志者也人但知
  吕武二后為女中姦雄而豈知驪姬之才亦自不弱觀其賂一
  五而教之言曰曲沃君之宗也蒲與二屈國之疆也宗邑無主
  則民不威疆場無主則啟戎心又使曰狄之廣莫於者為都晋
  之啟土不亦宜乎前則説得有理後則投其所好卒致二公子
  及羣公子皆鄙而其姦遂以得行噫姦人之才可畏哉
  二十二日記
  㓜時但知物生於地不知別有所藉及後讀書見天施地生之
  説始知天氣下降地氣上騰物乃發生反此則否因知地之生
  物必籍天氣継而聞地以上皆天氣若然則天氣無地無時不
  有何為有時而物竟不生又何所為下降何所為上騰後聞西
  人之説謂物之生也全藉日力即不藉地而以可生西人有將
  草木包其根置之空際而亦能生者吾嘗總是而論之三者缺
  一不能生物蓋日光無二氣以隔閡融貫之則焦灼酷烈無物
  不燔况能生物乎二氣無日光以照之則■薄不熱物亦不生
  日光正照之處天氣既熱遂將地氣引出薰蒸吸聚故百物叢
  生日光斜照之處天氣既令地氣亦閉而不出物生則難故曰
  行北黄道則吾國物生南黄道各地物凋日行南黄道則彼處
  物生吾國物凋觀此則夏熱冬凉物生物凋全視乎日光之照
  與不照也明矣
  二十五日記
  天生民而作之君凡以為民也既以為民則一切用人行政當
  與民共之以國乃大家之圖非一人之私産也世主威福自作
  當罸由已蓋視國家一已之私産人臣事君亦但知盡力一人
  以為忠徃徃不為民謀亦視國家為其君之和産相沿巳久習
  焉不怪今泰西君民共主之説行人始恍然有悟知國家非一
  人之私産將來立憲法行而人君乃不敢威虐自恣天理人情
  始得其平乃知天下正理摩盪久而始出特專制之世人自不
  悟耳
  八月十四日記
  明東林諸君子遭魏璫䧟害每緹騎逮人徃徃黎民攀阻哀求
  甚至有擊傷緹騎獲罪而死者此見賢人君子之德有以深洽
  乎民心故愛之如此乃為上者不惟不曲體民心釋放賢人以
  順輿情反重致其罪假手凶逆以致之死蓋專制之朝以天下
  為私物愈得民心愈觸其所忌使當立憲之朝則民心所不許
  在上者即不得獨逞其志則立憲自天下之正理而環球所宜
  共行者也
  二十九日記
  聶夷仲農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句疑二月絲尚未見
  五月穀尚未見何以賣何以糶近始悟所云賣與糶者乃言貧
  民借貸於人預指絲以為質猶之賣與糶也其言最為痛切故
  云醫得眼前瘡刻却心頭肉
  九月十三日記
  男女結婚中國則聽命父母西人則聽其自擇聽命父母者其
  獘男女不得見面不得自遂其情或客貌不相匹性情不相中
  亦不得不勉强配合甚且有不肖父母惟利是圖幾同鬻女不
  問壻之美惡女之生活禍端皆所不免聽其自擇者男去易流
  於無恥且欣欣者易戚亦易厭古來淫奔之人其初西情濃艶
  固洽如膠漆之固及久而生厭則相棄如脱屣不免顧而之他
  毛詩國風多淫者相棄之篇可鍳也蓋婚姻之禮輕則夫婦之
  道薄夫婦之道薄則父子之恩亦浅而兄弟之誼亦因之而不
  重而五倫遂不可問矣酌中而為之制必父母選定然後再啇
  之本人待脗合無間而後成婚庶乎其可
  十四日記
  以布衣而傲王公以王公而屈已下士在專制之朝以為美設
  在立憲民至之國則用不著蓋專制之朝以國家為一己之私
  故不憚屈已求賢以保已之産業人亦視國家為彼之私産故
  必待其屈身求我而後少為之用若立憲及民主之國以國家
  為公共之物個人不得而私之君也相也不過為大衆之奴僕
  為之出力効作豈可更責其屈身求人國家既為衆人之國家
  則人人有國家之責任不思自盡其責任更待何人求你更傲
  那個所小此等風氣如今也要變易但亦不可辱身求容為富
  貴利遠起見不顧亷恥致流於小人之歸
  十六日記
  春秋大夷夏之防盖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種族相攙必起争
  端非自焚隘也如回種之在中國者與漢人總不融洽動起風
  波後世不知往往貪撫遠之名開通四夷或舉夷人而處之肘
  腋之間此夷狄之禍所由亟也然亦不足深責盖人既同處一
  地球断無久而不通之理今者五洋麕至勢不能再樹藩籬惟
  有大胞與之量一視同仁不使妄開瑕釁一而力圖自强迨國
  勢狼興與之嚴立條釣務使就我範圍不失主權此則其可行
  者耳
  又記
  帝王之位不可濫居非有大德大才者不可才德不稱理宜另
  簡別入不宜擁為己有及私諸子孫自人主以天下為家私無
  論庸懦頑愚㓜稚總是戀桟不舍不肯議人而中國聖人欲杜
  争奪之禍又把君臣名分講得最嚴以故雖有庸㓜無能之君
  豪傑英邁之臣怵於名分亦强戢其心勉守臣節而不敢動其
  利心重則内藏凶惡外餙恭順做出姦雄醜態至為天時人事
  所迫不能自勝終必出於斌逆篡奪而後已此帝王不知公天
  下不予人以公舉之權及姦雄但貪權富之所致也使不以天
  下為一家之私而人君必出於公舉何致有此禍哉因是嘆美
  國之華盛頓真曠世傑出者也
  十八日記
  舜時有苗弗率禹時防風後至啟時有扈怠棄三正雖聖賢在
  上亦不能强頑梗之心而使之必服惟是可格者格之可竄者
  竄之當誅者誅之當討者討之而已後世庸迂之流煦煦為仁
  孑孑為義當刑不刑當討不討曰吾但欲以德感而不欲以威
  治也不亦愚哉
  二十日記
  自古才有真偽非試諸實事不足以辨之唐堯之時驩■薦共
  工羣臣薦鯀可見當時四凶必皆貌似有才故有以竦動衆人
  而堯皆不用一則断以静言庸違一則断以方命圯族觀鯀之
  治水九載而績弗成帝之評語真如鐵案不移至舜側陋一匹
  夫耳衆舉之而遽擢任之及歴試諸艱事無不治所謂言可底
  績與■訟之丹朱異矣帝之明真是無微不燭故天位不傳之
  子而傳之舜也後世人主無堯之公心無堯之明哲又無堯之
  試法故揖讓之事不再見所見者惟子噲之謬效古人以召亂
  莽丕之假借名目以欺人耳今世無帝堯之君如美國之總統
  必由投票公舉先立為副而後升為正其法猶為近古現在票
  舉又有賄串之獘矣
  二十一日記
  作人如作文一題有一題之真義一題有一題之作法不能相
  同一人有一人之時勢一人之地位自一人有一人之處法亦
  不能相同學者讀古書觀徃事貴深察其心而會通其理自不
  為成迹所拘而規規摹仿摹仿之文断非真文摹仿之人浙非
  佳士如燕王噲之摹仿堯舜宋襄公之摹仿湯武王莽鲁操之
  摹仿周公文王其人非庸愚即姦雄何嘗有一㸃是處真名家
  必能相題作又真聖賢必能隨事處中隨事中不易言非格物
  窮理断乎不能
  二十四日記
  湯制官刑儆於有伍曰敢有殉於貨色云云是貨色之殉湯之
  懸為厲禁也久矣及紂之身則嬖妲妃之色聚鹿臺之財積鉅
  橋之粟自焚之際猶衣珠玉自古殉丞貨色未有如紂之甚者
  劉宋髙祖耕田出身特藏其未耜於太廟欲子孫覩之知稼穡
  之艱難起業之不易而其後人覩之反謂田含翁致此亦幸矣
  明太祖恐子孫流於晏安立一日三朝之法使日無暇晷及萬
  厯之朝乃至一二十年不與羣臣見而可見祖宗立法用意鮮
  有不善而子孫敗類䘮身亡國未有不由於違棄祖訓者也是
  可慨已
  十月十一日記
  西人有催睡之法日人謂之催眠術滙報志其權輿謂逺古之
  世印度游僧法其爾凝視鼻尖而睡土爾其亞獨斯山隱士雙
  目注臍而倦亞刺伯巫作圜於掌園中一黑㸃使人視之人即
  迷倦囬教師以瓶盛水置桌上瓶燃一燭桌上作一白線人注
  視瓶後燭光不久即睡其爾奈爾縛鷄二足按其頭伏於地自
  ■端直劃一直線於地鷄乃呆木解其縛仍不動此術皆似竒
  而不知非奇也蓋目有所專注則神凝於心神凝則血聚安得
  不困而睡人如欲睡試臥而執正書一卷觀之頃刻便入黑甜
  鄉非其明証哉
  二十二日記
  鬼狐妖邪能惑人魘人而致之於死而於鷄大之類則畏之其
  能施之於人者何獨不能施於禽獸乎邑以禽獸以情慾其元
  氣常文足既不能以財色惑其體又無間之可人故耳使人而
  亦能以情慾則真元充滿彼何能相侵乎故正直之人鬼妖避
  之蓋有由也
  三十日記
  春秋之世壊亂己極孔子志在救時至栖栖道路席不暇煖微
  生畝乃謂其何為疑其為佞其不審時度勢甚矣故孔子以為
  固而疾之今日之世變更非春秋時比有志之士献其身以救
  時而守舊者流反加譏剌阻抑其頑錮為何如其可疾又為何
  如耶
  十一月初六日記
  文王之時雖■兔之野人材皆可用芣苡之婦女皆能吟詩足
  見當日之治以教育為先學校編設無人不學故菁莪稶樸美
  其造士作人非泛譽也迨後世教漸衰學校亦廢故書矜之詩
  見于鄭風鄭國之人游枝以議執政枝而曰游其為廢墟而等
  諸庵觀寺院可知已後世以文詞取士人競利祿專摹時尚學
  問之道愈不可言今外國學術■興文明大啟至呼中國為半
  化為野蠻豈知我中國古昔盛時其教似固未嘗不普及哉為
  治為士者當如所以自返矣
  二十二日記
  西人亞里士多德嘗著論駁其師柏拓圖共産之説曰凡人類
  皆有利已之性為萬行宰財産歸公則減殺其自利心出人道
  將有所大害與論為一人計為一國計皆當以保義私有權為
  重亞氏自以此為真理是也竊以為公産之説固不可行而自
  利之心亦不可太甚天下人人專持自利之義天下豈復有損
  己益人及相推相推之事乎恕不至爭闘其民不止矣
  十二月初三日記
  秦王欲相孟嘗君或謂以孟嘗為相則彼必先齊而後秦秦其
  危矣此雖讒間之詞然亦情理之常無足怪者如我中國以英
  人赫德為總税務司彼所籌辦每有隂為其本國之處是其証
  也今舉行新政各有約大國争求我國聘彼國之人為顧問官
  及教練新軍其意蓋有在我用彼者盍審諸
  王荊公以鷄嗚狗盗賤孟嘗君之士固矣雖然孟嘗之士之賤
  豈待鷄嗚狗盗而始見哉益嘗君説其父静郭君散財以養士
  静郭君遂以孟嘗主家政是士之所養皆静郭君之資特出自
  孟聲君之手耳而受其思者遂説静郭君以彼為嗣而不計奪
  嫡之不義此與犬馬但食芻將即為之盡力而不知大義為何
  説者何異李唐之世秦王世民開天策所招徕賔客一時有十
  八學士之目及宫門之變兄弟相殘亦未聞有一士焉以天倫
  大義相規諷者然則受人私恩豢養者杯能為容悦之臣亦明
  矣後世有嫡嗣己立而支庶樹私恩於外者其危矣哉
  古人立嗣重嫡輕庶是矣然亦不可太泥如才德不相上下自
  宜以立嫡為正如使嫡真不肖而固執成見如殷家棄微子而
  立受辛卒以亡圖抑又何必至於建成不讓太宗遂以釀宮門
  之變宋王成器讓大位於交宗而兄弟以安此又功之不可不
  議者也總之天下原無滯理要在相其宜而行之使謬執成迹
  及以私情用事未有不釀禍貽害者也
  初五日記
  滙報載美州加那大與巴西兩國有殺蟲花蜂蝶之類觸撩其
  心輒為致死西人名曰凶花其物六七月開花花中子房二房
  外叢雜花鬚鬚莖先軟後硬鬚端結子蜂蝶尋香至花蕊以鼻
  鬚探入花心松心覺之即將其鼻鬚夾住不能得脱遂死竊謂
  我中國之往往以女子之美貌比花貪淫者沉溺迷惑不能擺
  脱輒死其中與此花之夾臣蜂蝶致之於死者何異此豈不謂
  之凶花乎
  初七日記
  弱肉强食優勝劣敗中而之説如同一轍此雖非公理實真理
  也試觀獸之爪牙不銛者恒為爪牙之銛者所食國之威力不
  振者恒為威力之振者所吞物與國既有然矣即個人與個人
  何獨不然智不足則為智者所弄力不足則為力者所侮智力
  者亦人身之爪牙也雖不可恃爪牙以害人要不可無爪牙以
  所患無防患之具而欲强暴見憐鬼神輔助則昏愚之甚者矣
  初十日記
  書言慢神虐民民者神之主也惟其慢神所以虐民而慢神者
  必虐民虐民者必慢神此又一定之理也葛伯秋而不祀則要
  餉者而殺之紂王遺厥先宗廟弗祀犧牲梁盛既於以盜則敢
  行暴虐毒痛四海自古凶人如出一轍蓋聖人神道設教所以
  覊縻人心不知天人一貫之理不敬鬼神則必心鬼神為不足
  信不足敬故敢侈然自肆任意所為由其心無忌憚也以蒙囬
  之殘忍鷙悍而如來釋迎謨罕默德足以則擾之以歐人之刻
  酷精深而耶穌足以寬緝之使非心有所信屬其為害豈有量
  哉
  二十三日記
  某道創了税之説某藩大不以為然而當軸者頗信之竊謂中
  國貧瘠己極田稅每畝地數十文尚有無力完納者况可再益
  以丁税乎此與赫德所陳每畝地捐二百又之說皆萬不可行
  之事而就生財一節言之却甚覺可聽利口覆邦正此之謂近
  聞督撫反對者頗多事或可幸不行然使或反對不力而其事
  竟行奈何丞此見中國下議院之設不可不急

知识出处

管见随笔

《管见随笔》

字子莹,号淡仙。清末贡生。1908年与张桂萼等组织“劝学所”,后任安徽省通志馆采访员。民国初与杨景松、张子杨等创办“漆园诗社”,为重修蒙城县志主要编纂人之一。后以行医、教书为业。著有《管见随笔》、《淡仙文集》等。《管见随笔》是作者的一本散文杂著,共四卷。

阅读

相关人物

鄧鑒堂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