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夷山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1751
颗粒名称: 雜錄
分类号: K290
页数: 12
页码: 八至十三
摘要: 董天工編的武夷山志第七册卷之十九的雜錄篇。
关键词: 地方志 武夷山

内容

雜錄
  遊三蓬秦時人少孤與弟乞奴漁一日泊梅溪渡口有老
  翁賚藍縷求渡叩其所徃日皇太衆將宴羣仙能從我
  遊乎蓬兄弟幸甚翁令瞑目坐舟中但覺蓬蓬如飛有
  頃聞鶴淚竊視之則舟巳摛巖間矣遂與衆預幔亭之
  宴游自是絕粒或言今三曲架壑船即其所棹也見晉
  安逸志
  浦城楊文公億將生時母章氏夢羽衣人自言武夷仙托
  化旣誕則一鶴雛也舉室驚駭棄之江叔父日吾聞間
  世之人其生必異乃追至江濱發視之巳蛻爲嬰兒其
  改書山患安之十已雜錄
  一
  八
  武夷山志卷之十九
  體猶有毛長尺許經月乃落
  見
  府建
  志
  寕
  崇安劉侍郎夔少建業山中一夕方觀書忽有手藍色毛
  瑤瑤然自然隙入為剔燈公遽執而暑以押叱使去日
  不能去矣乞侍郎去所書公拭之乃去武
  見
  夷
  衷穉
  志
  生
  宋天聖二年二月朔夜忽大風雷雨石堂寺巖崩地陷值
  果緣與鄕人詹立等罹伏壓死惟僧居仁行者子明子
  雲獲免黎明鄉人至羣見居仁坐於先師塔前李木下
  如寐呼之始覺自言爾時若有人挾去不知何以在此
  仁方嘆僧牒毁失忽從水上漂來衆咸異之或日先是
  鼓樓巖有仙蛻又有一山羊常遊食院側詹立等煙蛻
  爲齒藥又無山羊食之人以爲致禍之由云武
  見徐德
  夷
  志翠
  浦城楊正臣天聖進士授南安尉稱疾去至武夷一日有
  道人來*投刺日張湛楊正臣館之南園是夜月明如
  書道人瀟洒長嘯忽雙鶴飛來跨之而去衆始悟為土
  三仙中張湛也視其刺乃白紙耳
  見
  城浦
  志
  治平間大旱有土人江小三者灌田均峯下遇三女授小
  胡蘆盛水令灑之大雨如注越數日江徃謝緣徑深入
  有洞府榜曰雲虛之洞有金字朱牌題曰太素孔元君
  太微莊元君太妙葉元君
  見
  外
  方
  仙童鄭引三女出見以
  胡麻飯食之告之日我本會稽上虞人唐天寶時來學
  武衰山志文卷之十九雜錄九
  山志
  道得仙於此語番指路送甲夾徑桃花渡一小澗則三
  姑石下至家巳三載矣
  見崇安
  武夷換
  誌
  按查孔莊
  骨洞三皇元君
  葉
  即今
  是也
  紹聖二年修建武夷宮殿落成八月辛已安武夷君像於
  新殿是日有白鶴三十二飛艷而下翔舞於庭至暮望
  昇眞洞而去
  見武
  志
  錄
  夷
  *興初有黃樸者
  見
  外方自鄴川來武夷訪仙無所遇忽於
  白書巖下見草庵有道姑屏處色殊麗問樸來故因日
  洞天無形仙豈可章乎日將暮君且止此樸曰汝婦人
  獨處於義不可姑日此地多虎恐君見傷樸不*坐於
  戶外夜半虎果至姑開門呼之卒不肯起堅坐達旦虎
  潛去姑曰君真有志者洞天去此不遠乃指以徑且日
  溪深不可渡遇鄴者當拜求之樸如其言樵者温日是
  嫗如許饒舌遂令樸閉目挽其至倐忽過溪則見宮殿
  崔嵬不可名狀一人*玉冠絳袍雲履坐殿王命左右
  引樸至前日汝何人輙至此宜速面積功累行他時或
  可再來乃食以胡麻飯遣之出至崖下囘羞高山深谷
  省非初境道姑與庵亦失所在
  見
  安志崇
  咸淳間歸人彭澹軒罷江東倅遊武夷嘗獨行林藪入草
  庵見兩人峩冠博帶容貌回殊方對食招彭共坐爼中
  豕首一羊脯一鷄一所言皆先天圖易性理之學彭心
  武衰山志矣十已雜錄
  志
  敬之請姓字右坐者云姓魏連叟撫字左坐者不答至
  暮辭歸明日再徃竟不得其處告諸人云昨祭朱子祠
  錄
  此正俎中之館乃悟左者爲晦翁右者魏鶴
  山
  也
  見異
  聞換
  東陽人黃咸中見外
  方
  宿止止庵夜半遇道人坐石上呼日
  汝名在仙籍乃授以秘書及方寸銅印曰佩之可濟世
  延年時有彩雲捧月因令咸中更名慶雲約七十年後
  再會問其姓名日東南子遂凌空而去
  見
  誌舊
  楊萬大崇安人結茅武夷漁樵山水間一夕有道士扣門
  求宿後數徃來一日謂製大日吾非世人今當歸洞天
  觀汝所爲甚善盍偕我去萬大曰吾二親未葬豈可去
  道士曰待爾襄華未晚遂共舟至國寕豐樂里指一處
  曰某年月日奉柩至此視白舞眼處即葬所伺其起即
  葬時萬大及期徃果如所言後萬大年九十七畫疆夢
  前道士來迎日汝今可以去矣覺卽沐浴更衣端坐而
  逝楊族甚蕃因名其地曰楊墩墓日白貍窩明太師楊
  文敏公榮萬大之後也
  見麽
  寕志
  張潞公翥嘗奉使經武夷所厯悉如舊遊心甚怪之繼至
  一石室有道人坐化其中形體如生忽悟爲其前身慟
  哭而返因自號蛻庵詩日蛻庵集
  見江仲漁
  武夷誌
  武衰山志
  六
  卷之十九燕錄土
  山志
  潞公字仲舉元時舞陽人福建通志載憲副張翥乃
  濟寕人洪武間任恭別一張翥非潞公也
  成化間有鄉民削竹籤插仙船巖壁攀緣而上見船中貯
  銅盆一內金魚二尾遊泳自若駭下告人不信遙之再
  登令携鸞取盆下羣聚觀巖麓見旦擎盆置囊中矣忽
  一鷹猛下自手攫囊冲雲而沒民驚墜幾斃
  見
  雜
  高
  錄
  臥
  嘉靖聞有田父于武夷天柱峯下遇一樵者坐譚久之周
  父曾見仙乎父曰未也所謂仙窟特虛語耳樵蒼采出
  袖中詩一紙與之其詩云曾買金陵酒一卮與君相共
  話元機壺天有路容人到凡骨無緣化鶴飛莫道烟霞
  愁縹緲好將鄉國認依稀可憐寂寞空歸去休向紅塵
  說是非以紙示人忽風過字迹皆滅父自是不食不裏
  浪迹雲水不知所終
  見
  志
  江
  楷陰新檢載福州安翁嘗遇仙贈以畵所題即此詩
  也
  嘉靖間星村藍原居人將毒溪以取魚有老人鬚蕩皓然
  詣首事之室曰九曲溪不可毒中有神物居之其人日
  藥巳具矣衆蜂集吾一人豈能阻老人悼嘆不巳留儀
  辭以持齋乃以豆腐及莫菜進食已謝辛衆放毒得大
  魚董百餘觔剖之見豆腐莫菜在焉衆驚悔不數日首
  集暴卒尋大疫死者甚衆
  見
  *縣集
  萬厯丁正三月崇安民張富郎者自大藏峯頂設鞭轉繩
  武衰山志怪才十七雜錄十二
  山
  險至金鷄之上洞見滿洞香灰數人軒睡其內齒覆一
  銅磬揭視之磬下一鷄奮起翼展反飛不能仰視有頃
  開目則人與鷄俱失所在倉皇而下風雨善至張時年
  八十餘見志舊
  昔有平川人操舟過臥龍潭見漂板上積鷹矢知是虹橋
  板取而濯與置諸舟中移數棹顧之巳失矣仰睇則在
  金鷄既口水濕猶滴因驚黨告人謂神物不可妄得如
  此
  見
  留
  草姑
  金鷄洞有鐵香爐可三百觔傳為嘉靖甲午歲飛來云又
  戊戌夏率中溪江午坡諸公遊武夷舟過洞下見洞中
  有一物丹朱烟灼狀如香奩大可六七尺許相顧駭慢
  李公作記謂伊罪置之真不可解矣筆
  見
  徐精氏
  翁東崖以僉都請告歸遊武夷至五曲遇一人揮手日別
  久矣濃下授受秘語解公大阮乎今可回頭矣言巳忽
  不見公恍然趣歸遂卒於舟中及柩抵家啟視之眉至
  欣欣如生云見
  小
  湧
  品
  幢
  邱止山解組歸棲武夷山閉闕講萬與其友宿高明樓夜
  有怪倚門作人語日同遊不亦樂乎何臥之早也止山
  應曰我載晨而遊抱日而歌汝胡不吾和而同其樂何
  爲昏暮而來也怪應日不能止山日吾亦不能怪嘆息
  武衰山志十七雜錄十
  司美山志
  而去見詩明綜
  *

知识出处

武夷山志

《武夷山志》

山志。清董天工纂。 二十四卷,首一卷。天工字典斋,福建崇安人。武夷山为福建第一名胜,位崇安西南。山志始于宋刘道元,后复修者甚多。董氏悉心搜罗旧志,补缺正讹,并参考佛家典籍,又绘山图及先贤图,于乾隆十六年(1751)成书刻印。约三十一万字。冠有新旧序,贤、儒、仙绘像三十三幅。书分总志、星野、形势、祀典、勅封、颁赐、九曲、櫂歌(附九曲全图)、一至九曲(附九曲分图九幅)、 山北、名贤、方外、古迹、杂录、附录、物产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天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武夷山
相关地名